為什麼知乎上佛學領域的提問 回答水平讓人遺憾?

時間 2021-05-11 18:49:42

1樓:「已登出」

哎知乎的佛學板塊目之可及完全沒法看… 看不下去……

2樓:

術業各自專攻。

佛學的初始學術系統框架並不算複雜,複雜的是由這個框架為起點所衍的一切。而各類經典,科普軟文在網上垂手可得。文字在網路上又是容易被複製,移花接木的。

就像沒有真正吃過葡萄的人,也同樣可以利用吃過葡萄的人對自身體驗感受的描述去複製演繹乙個真正吃過葡萄的人對自身體驗感受的描述。

儘管精確度可能有所偏差,不過這取決於被拷貝的那個吃過葡萄的人,對自身體會感受的描述能力。

3樓:

我覺得挺好的。昨天我在網上搜「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的解釋,其它地方搜到的都不得要領,或者不能令我信服,只有在知乎上有非常權威確定的解答。

4樓:河馬耀

對於某些人你可以關注,日久見人心,一顆浮躁虛偽啖妄的心,大談特談佛,網路不比直面,你看不到很多東西,網路很容易隱藏和裝飾很多東西。

一邊粗言穢語,一邊教你如何入佛,你信麼?

某些大v,中v倘若能放得下知乎,再談佛吧。

若能直面佛陀,他不回答,你也能釋然豁然很多問題。

5樓:

首先,要回到問題的本源。

為什麼會有人提出讓人覺得「智商堪憂」問題?書讀得太少!

至於回答,為什麼也堪憂呢?這種智商堪憂的問題,回答起來真不是一般的彆扭。長篇大論沒人看,言簡意賅又講不懂。

所以能回答問題的,就只能表示「我什麼都不說,這是最好的!」但是呢,看到大家那麼熱情啊,一句話不說也不好。

最後扯一句吧,三言兩語能把複雜的問題就給人解釋清楚了,那就是佛了。一般人沒那個能耐。

6樓:果汁貓

回答問題水平不敢說。提問水平方面,非常同意樓主的觀點。比如樓主這個問題,自己立大空靶子,完全符合你自己「讓人遺憾」的結論。

7樓:周磊

因為提問的好多是外中國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看起來有中中國人樣,其實骨子裡不是.

因為他沒文化,讀書少.成了蠻夷,真讓人不由得說聲可憐.

8樓:丘知

我這乙個鏈結都可以回答一堆堆提問了,http://www.

dizang.org/rm/zxdfj/

。我們大多時候也都是搬用工,因為許多問題只有經書原著高僧大德有資格回答,提問的應該反思自己,同樣都用網際網路,為啥獲取資訊的能力就差這麼多。

9樓:故我曰

佛學是從生活中尋找覺悟,而覺悟者終歸是少數。

越高深的佛學懂得人也就越少,不懂就看不到其中的精彩之處,沒人理解贊同也是理所當然。

佛說:相由心生。

別人已經跟你說了,你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因為你看到的不僅僅是那幾個字,而是你的心相。

10樓:

就像我今天去某寺廟報著欣賞的心態去的。結果全是要你請佛的,甚至先假裝指導來突然給你算命的,哎,也脫離不了錢之一字。我向來是不喜歡跪拜偶像的,可我覺得你精神寄託也罷不寄託也罷,都不要著相。

吃齋念佛是信,癲狂無忌難道就不行?著相的看問題更是著相了!

11樓:田臭臭

經讀百遍,其義自現。佛學的基礎知識大可以去問度娘,更深的,靠自己的心去修正領悟。要尋求人生和世界的真相,要麼走出去,或許你能在斯里蘭卡北部尚存的佛塔前潸然淚下,要麼關起門來,如佛在法滅盡經裡頭所說:

閒處靜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

12樓:藍田日暖

希阿榮博堪布「給尋找答案」的人:

先宣告,不是廣告。呵呵。堪布去年在中信出版社有一本新書《透過佛法看世界》,其中收錄的全部是就提給堪布問題的回答,有意思的是,其中書中的前幾輯的問答,所有的提問都能在知乎中找到,想來這應該也是很多人的困惑與疑問了。

這本書對於我的實用價值之一,即是在有朋友問到,我就直接把堪布的回答轉給他了。不同於我這樣僅僅對佛法有一點粗淺了解的人,堪布的回答,應該是一位佛學大師用最淺白的語言給提問者講很深的問題。

如果您有這樣的問題,不妨也去看看堪布這本書《透過佛法看世界》。

13樓: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題主若說的此事為真,只是因為回答者沒有「發言權」罷了,不要在意,只要說出自己心中最正確的答案就可以了。

14樓:淺笑

對於這個問題,以及提出這個問題的題主,我也感到遺憾。

題主的結論是:知乎上佛學領域的提問、回答水平讓人遺憾

證明這個結論的證據只有乙個:很多內容完全是錯誤的。

這個證據,不足以支撐題主的結論。

先說「很多內容」,這是個模糊的詞語,拿模糊詞語作為證據,這是不可靠的。

再說「錯誤」,要判斷別人的說法是錯誤的,自己至少要提供令人信服的「正確」的說法吧,否則這個判斷顯得很流氓。而題主的寥寥幾行字,並沒提供有令人信服的「正確」的說法。

15樓:rennan jiang

什麼是佛,最滿足的是悅寧說的哲學,這比較靠譜。總覺得那幾千年前的哲學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大家取其精華就行了,不要糾結

16樓:王學田

因為題主在不對的地方找東西。僧團的其中一目的就是讓人專心修佛理。如果要請人解說,最好的地方就是從法師開示中了解佛理。況且人類愚痴,怎能expect知乎上的答案滿足得了你呢?

17樓:

大可放心,你覺得不讓人遺憾的答案大多也是沒什麼價值的。

對於佛教的解答,無非從兩個角度:自己的見解、歷史發展中的見解。

自己的見解無非是聽得他人的講解,或者自己的感悟,無非是傳達自己認為對的觀點。對錯需要看者自己明辨,無可厚非,一起師心自用。

歷史發展中的見解,以我看到知乎上的佛教徒和很多有名的佛教徒都是沒資格回答的。沒有遍閱佛經,了解佛教歷史發展的人都是管中窺豹吧。而真正在做這些事情的人,由此提出觀點的人大多是為佛教徒不恥的。

如果要說到「感應」什麼的,我是不懂啦。除非你能拿出實證,如果你拿不出實證,也不要苛求你覺得錯的人拿出實證。每個人車庫裡的龍可能都不一樣。

18樓:六扇門小捕快

佛學,是一門哲學,對佛學的理解也因人、因教育層次、理解層次有所不同。佛法需要悟,需要思考,需要結合人生閱歷去參透,每個人對佛法都有自己的理解,何故題主要糾結於此?若覺得他人的回答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有出入,那又有多大關係?

你可選擇表達自己的理解也可選擇沉默,佛法自在心中,對嗎?

19樓:

不是佛法不行了,他是金剛不動的,是宗教不行了。宗教是人的社會生活,不是佛的。各種說法各種解釋分不清真假,在裡面活動的人抱著各種假理,吃苦一生,奉獻一生,迷茫可憐而終

20樓:

話說你為什麼覺得回答讓人遺憾?

你用什麼來評判的?

是用自己的喜好?

還是用自己的所學?

如果是自己的喜好,這評判怕是做不得準,畢竟人與人的喜好多少會有所不同。

如果是自己的所學,既然覺得他們回答的不準確,那你去寫乙個你認為準確的答案就好了。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了,主要還是在自己,自己看,自己悟,越原始的東西,越簡單越豐富,慢慢來吧,別著急,別上火,可以辯論,不要吵架。

21樓:國際戰士

22樓:我這二十年

即是學佛悟性的,怎麼還會因為這種事感到遺憾呢,仔細想想就能透徹了即便是錯誤的教化於悟佛的還是正確的,而於旁者對錯又何談差別

23樓:哈里啵凸

佛學的領域浩瀚無邊,每個人的認知與看待的角度都不一樣,所以回答與提問都五花八門,所有的正知正解還得慢慢的探索,當然提問者和回答者都是把想知道的和本來就知道的分享給大家參考,知乎並不是佛學的典藏還供大家學習。

24樓:山海道人

呵呵,這話說的本身就不符合佛法,佛教導的是因緣,不同根器有不同的選擇,一切都是因緣而已!你佛陀當年說法還有500比丘退席呢!何況現在?

眾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有那句話是要求外在的?

25樓:趙衛濤

現在大家都喜歡看搞笑的段子,基本上都是圖個樂子。而且都找的是關注度很高的問題,而我回答的問題基本上都是軍事、政治等較為嚴肅的話題,基本沒人關注,我也不在乎,就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點東西告訴這些問冷門問題且想得到答案的人。

26樓:靜靜

—————

另外我之前對某人的答案校正了乙個錯誤,對方既然修改答案了,那我這裡也就刪掉了。

我還是要說下,謹言慎行,不要妄語。別說沒關係,有沒有關係不是依你說了算。依法。

這也就是上面所說的,不要總是「我認為」、「我覺得」,學佛不是自以為是,而是依據經典。

五戒之一:不妄語。

四依之一:依法不依人。

27樓:呂劍霆

題主看著問題不好的,或者不答,或者答題時指出不妥之處,做就是了。

題主看著答案不好的,不妨點個反對,點個沒有幫助,自己再寫個好的上去,做就是了。

題主看著知乎辦得不好,在意見投訴板塊提出意見,或者自己辦乙個,再或者不再看知乎,何必煩惱?

人生本苦,修佛本為脫苦,若因修佛而增加煩惱,恐怕是走錯路了。

28樓:chang chris

釋迦摩尼就說過佛法無常有興就有衰

就我說說我了解的佛教現狀一二吧

機緣巧合現在的工作就是在做兩本佛教刊物,對於現在我所在的城市佛教的發展有所了解。

第一無論大廟小廟香火旺不旺大和尚們確實是非常忙的各種活動都是在積極參加的各種佛事也沒有拉下的。

29樓:千葉光

時節因緣如此,

最強的一批,已經內化到無形無相,

直接和共產主義和科學掛鉤來傳播佛法

有超級厲害的人物,基本上只在小圈子,幕後,不會走到公開模式的,佛陀早就知道末法凡夫的情況,並且給了後手解決方案

30樓:釋宣導

我決定把答案刪了。

玩知乎這麼久,這還是第一次主動刪答案呢

想想還有點高風亮節、大義凜然的小激動呢。

我這兒已經騙了二百多個贊了,承蒙各位繆賞了。

而且這眼瞅著還有倆贊就要揭露我的性格了,多不好啊

為什麼知乎上的使用者的回答數總是多於提問數?

因為人都是智慧型生物。雖然會有疑問,但是解答疑問的人有可能也是曾經提出相同或者類似問題的人。還有,人一般都有樂於助人的精神,所以,回答的人數比提問數的人多。 Witsh 1.提出合適的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建立自己知識體系的第一步。很多人沒有主動建立自己知識體系的覺悟。所以提問者人數少。2.基...

李開復為什麼不在知乎上提問與回答問題了?

莫把李開復看成錢學森 看透美國及李開復的戰略布局 cwzg.cn politics 201802 41087.html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袁本初 這個問題問早了,從問題提出開始算起,李開復新增了十幾個回答,其中有兩個答案是2013年的。提問確實沒有增加,不過李開復的提問本來就很少,過了201...

為什麼在知乎上提問狗肉相關問題的高讚回答都是反對禁吃狗肉的?

墨染青禾 反對禁食狗肉。關鍵點不在於 吃狗肉 而且在 1.立法者憑自己喜好,肆意修定法律。將狗作為伴侶動物,搞特殊化,完全無視傳統習俗 人民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2.我可以不吃,但吃是我的權利。吃狗肉既不影響社會安定,對人體百利無害,又不會破壞環境,狗的養殖極度普遍。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狗肉作為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