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驅車為啥越來越少?求權威解答?

時間 2021-05-10 05:52:21

1樓:

你說的一定是燃油車,而作為新能源車,我認為不會越來越少,而會越來越多。

原因很簡單,一根傳動軸對於大部分引擎前置的燃油車是一根很考量主機廠能力的東西,而對於新能源車。

但到了新能源車就不能存在傳動軸這個事情了,電機放前是前驅,電機放後是後驅,前後都放是四驅,這就是技術的迭代。

2樓:Miles

空間哪個大——橫置前驅。發動機總的來說還是乙個長方形,橫置能留更多空間給車廂。而且現存縱置車型往往都有相容更長發動機的需求,這個空間侵占會被放大(比如寶馬老1系需要考慮相容6缸發動機,所以同樣A級車他車廂會更短)。

同時沒有傳動軸也會讓車廂可用空間高一點,地台低一點(橫置結構更緊湊,地台不需要給變速箱讓路)。

哪個更經濟——橫置前驅。沒有傳動軸且發動機跟輪子轉動在乙個軸向,傳動損失小(用車成本低),結構緊湊用料少製造成本低。另外前驅車型不用考慮更大發動機的裝載(也沒法考慮,沒地方),設計餘量也不需要很大。

那麼什麼場合後輪必須有動力

1.重車。因為加速過程重心後移前輪會抓地力不足,爬坡尤其如此。所以超過一噸六的車前驅基本沒有;

2.大馬力。因為加速過程重心後移前輪會抓地力不足,所以前驅車不適合很大的馬力輸出。

前驅輪上極限大約在250p,01加速大約在6秒左右。如果馬力想再大加速想更快,那麼就要用不切實際的輪胎以及空氣動力學造型。

為什麼以前後驅多

1.早期同時布置驅動和轉向在機械上相對困難(因為必須前輪轉向才好控制),所以普遍採用了後驅設計;

2.如果為了便宜,後置後驅成本更低。但是要命的是馬力稍微大一點散熱差勁,而且配重困難前輪抓地不足高速穩定性差,不適合後來更快更強的發展趨勢了。

所以隨著技術進步馬力越來越大,發動機『最好放前面』導致前置成為主流;驅動輪『可以是前輪』使得前驅逐步主流化。

為什麼現在前驅多

題主想問的其實是——為什麼中小型車上後驅少了。再具體點,比如為什麼銳志沒了,BBA小車都沒後驅了?

這個主要因為渦輪增壓。其實小車用橫置前驅是廠家一直以來的願望(壓成本多掙錢),但是在自吸時代對於一些定位高的車型(對效能有要求或者對車體尺寸有要求)這一點很困難。20年前,自吸車想突破150馬力基本就得6個缸了,想橫置放不下,縱置是唯一選擇。

至於前驅還是後驅,當然縱置跟後驅更搭(傳動更方便),前驅也不是沒有(比如耳熟能詳的老Passat,奧迪更不用說了)。

而現在呢,4個缸就很容易做到200馬力以上甚至300馬力,那麼橫著放的發動機對於低功率前驅(低成本)高功率四驅(高效能)可以兼顧,何樂不為。

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幾個疑問答案如下:

1.上古時期技術不行前驅成本優勢出不來,而且發動機馬力小散熱問題不大環保要求不高,所以為了成本後置後驅就可以,沒必要強上前置前驅;

2.重車因為加速爬坡用前驅不現實所以普遍四驅後驅,包括C級以上轎車,中級以上SUV等等;

3.麵包車空間大是因為他是單廂造型。前驅麵包車並不少,不重載貨能力會受限。如果真的要空間大那應該是以前那種中置後驅布局,發動機放下面去,但是這種車已經不符合現在的安全標準了;

4.橫著能放得下的發動機馬力越來越大,沒必要為了提公升一點檔次(稍大的車體,稍好的加速效能)而被迫採用縱置。

P.S. 以上分析僅針對內燃機車,對於發動機本身不佔地方也不需要複雜的溫控的電動車而言,前驅後驅四驅都無所謂了,反正電機放在哪兒都一樣。

那麼這種情況下油改電的前驅多(利用以前的車身結構),天生電動車的後驅四驅多

3樓:RaikkonenYun

前驅底盤布局簡單,節省傳動軸、後橋差速器,排氣管造型和油箱布置也更容易。前驅車發動機橫向布置,占用了機艙內安放前懸的空間,使用結構簡單緊湊的麥弗遜是更好的選擇,同時還便宜。橫置發動機車頭整體占用的縱向空間還更小,機艙防火牆的位置靠前就有更多車內空間。

至於行駛質感,用心把行走系統的調校和標定做好,避震機的選用品質高一些的配套廠牌型號,轉向的靈敏度、準確度、回正力矩、隨速增益的邏輯都搞好一點,可以讓車主覺得既不太顛又不太晃,轉向跟手指哪兒打哪兒還不特別沉,就齊活了。什麼駕駛樂趣都別提了,車主幾乎都是鍵盤車神,你看滿大街零百加速7秒多的車子一抓一大把,要知道我剛買車那會兒,家用車零百低於10秒就妥妥脫離買菜車俱樂部了。可是現在那些動不動馬力250+的車子,在路上紅燈起步的時候,那加速度跑零百估計都得20秒。

閑庭信步能有啥駕駛樂趣?

4樓:CAMMUS卡妙思

「老胡vlog1」為什麼市面上的車主流都是前驅車?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看看造車的人是怎麼說的。

5樓:回憶的沙漏

其實,個人見解,前驅後驅在現代汽車上用的更多的因素是因為成本跟用途

第一成本:批量造車,成本就是命穴

第二用途:一般日常用途用後軸負重的車基本都是後驅或者四驅的

6樓:大興

只開過一種後驅車-2008款豐田銳志2.5V,感受就是:優點用處不大,缺點無法忍受!

但是,只要下雪我就得把她撂家裡,否則你就會一路聽著ESP啟動報警聲(豐田叫VSC),每隔幾秒就鳴響;同時,小幅度扭著屁股前進的姿態也很搞笑……

能用上的優點嘛……前輪能更加靠近車頭算乙個吧,這樣轉彎(調頭)半徑能很小,和微型車差不多。但這個優點比較雞肋,而且銳志打滿輪後,前輪的角度會掃到「擋泥板」,發出摩擦聲。

再有就是據說後驅車轉向指向「更加精準」,這個我基本沒啥感覺,反正代步車也不開太快,我也沒有對所謂「轉向精準」方面的多大需求。

綜上,我開得較多的幾款車裡,最初小夏利是前驅,中規中矩,但那個年代沒配方向盤轉向助力,簡直是酸爽!後來就是小銳,除了下雪天哪都好;現在開的兩款賓士都是四驅,對比單位公車兩驅帕拉丁,要好開很多。

7樓:阿噗

哈哈看了好多專業的回答,我不專業,下面是我個人瞎猜的1.後驅比前驅難控制一丟丟,把這一丟丟放大到10萬公里那應該是乙個很大的損耗(車胎啊,配件啊什麼之類的)

2.前驅的話發動機什麼的都在前面,發生小車禍至少司機不會直接受傷,有更多的配件轉移衝擊力,保命

3.前驅是造型更好看,對比一下大卡車,前面又高又短,屁股又長又矮,衝刺感不強,車嘛,肯定是前進感強才會覺得舒服(綠巨人頭小身大覺得好強壯,某些怪獸頭大身小,看起來就像怪物變異)

哈哈不喜勿噴

8樓:廖方方

乙個電腦愛好者能不能這麼理解,之前液晶顯示器都是4:3的比例,現在普遍都用16:9或者16:

10了。那麼現在這個階段來談為啥4:3的顯示器越來越少了?

因為大面板都被切割成了16:9的了,切一塊你4:3的浪費料?

9樓:東平大院

不好做,特別是不好做小,空間利用率低於前驅,新司機多,後驅對維護知識的要求高(起碼你冬季得知道換雪地胎,後軸負載要保證)。珍惜現在這些後驅車吧,以後都前置四驅了

10樓:howard he

因為現代技術條件下,後驅車製造成本比較高。

所以越來越少了,反正現在中國人要的是通勤車,後驅車真的是要價效比沒價效比。

但是後驅車真的是很舒服。不光乘客舒服,駕駛也很舒服。

特別是面對近年來n個360°的地落車庫,非常輕鬆,簡直方向盤指哪打哪。但是前驅車開n個360°拐彎就非常難受了。

11樓:老年性CACZ

我推薦 @凱凱 的回答

後驅車為啥越來越少?求權威解答?

我被他帶到時間線上,看到其他的回答。我留意他回答中提到的幾個細節,其實可以解釋其他回答中一些問題。

比如 @王曉鵬 的回答中

後驅車為啥越來越少?求權威解答?

首先,五菱巨集光不適合拿來做比較。因為五菱巨集光不是純粹的微面,而是準MPV。

五菱巨集光也不便宜(當然,對於知乎人來說,可能難以接受這個結論,但是隊友那些跑物流的速遞員人來說,確實太貴)

我們做個比較吧

這四款車,動力相同,都是五菱的1.2公升L4汽油機,最後一款車是最便宜的前置前驅車了(兩廂車),

很明顯,最便宜的是五菱之光小卡,對於客車來說,五菱之光最便宜,而五菱巨集光最便宜的那款貴了超過三分之一。

要說成本,客車中五菱之光肯定是最追求成本的。(排量1.0的長安之星更便宜,更追求成本,不過,因為後面三款車的引擎是一樣的,便於比較,所以暫且不以長安之星為例,其實,長安之星的結構跟五菱之光是一樣的)

我拿五菱之光來說明為啥什麼有什麼特點的車需要用後驅,那麼,不具備這個條件的車用前驅就很正常了。

成本考量:

有個回答我借用一下

看起來後驅複雜一點,多了乙個傳動軸

但是,我看我用另外一種表達方式:

後驅:發動機→離合器(液力變矩器)→變速器→傳動軸→主減速器、差速器→2個半軸→2個後輪

前驅:發動機→離合器(液力變矩器)→變速器、主減速、差速器→2個半軸→球籠->2個前輪輪

前驅車多少了乙個傳動軸,多了乙個球籠。

坦白說,球籠的(最低)技術門檻可比傳動軸的(最低)傳動軸低多了。

如果要求去僅僅是能用,小作坊也能做傳動軸。但是,球籠則不然。

當然,傳動軸比球籠重多了,如果材料是論斤的,肯定傳動軸貴得多。

看這個看不出成本差異。

凱凱回答中值得細細品味。

其中啥扭矩轉向的問題不用管,五菱之光之類車不追求操控無所謂,我開著跑偏嚴重的車都能習慣(它的使用者群很多像我這樣的司機),何況輕微的扭矩轉向?(五菱之光的動力雖然現在由1.0的引擎公升級到1.

2的引擎,依然不算強勁)

留意原回答中的這段話

五菱之光為了追求空間,前艙(引擎艙非常短),留給前橋布置的空間非常狹小。

1、因為車廂同貨鬥在後面,載重時影響重心最嚴重的重量是人或者是貨。後輪載荷更重

與之相反,轎車,SUV,影響重心最嚴重的是引擎,導致前輪載荷更重。

使用後驅用載荷更重的後橋來驅動車輛,容易防止打滑。

寶馬車另類,寶馬車通過縮短前懸,增加引擎艙長度(很矛盾吧?),並且引擎艙最前面一截是空的,通過這樣的手段來追求前橋后橋的載荷比50:50。

我們可以看到,

對麵包車來說,底盤比轎車高得多,傳動軸、差速器的位置都在地板下面,不會影響空間。

我們可以看到,

如果轎車能做那麼高,還要什麼自行車?

後橋前移,做到50:50載荷比,上後驅!!!!

長大以後發現話越來越少,朋友聯絡也越來越少,每天都是自己乙個人,上班下班待在房間,這種感覺好難受?

閒雲野鶴 留下有用社交,無論是心靈慰藉還是利息關係。捨去一切無用社交,那只會浪費你的時間,逐漸消耗你,越精簡的社交,會讓你越優秀,當然圈子很重要。乙個人也要學會享受孤獨,不要和別人抱怨你的孤獨,這樣的負能量沒必要。 小朱 這種感覺也挺好的,你可以有計畫的考個證,享受獨處,自己報個班學個甜點,讓自己忙...

頭髮越來越少了,咋辦?

耳東山人 頭皮只要不紅,不長很多紅癤子,每次用生薑水洗頭,平時少吃生冷食物,寒涼的水果也少吃,規律生活,多運動出汗,吃羊肉雞肉牛肉,頭皮髮囊的氣血恢復,就不會再掉了,而且會長多起來! 夢裡 用生髮液呀,生髮液真的有用。我用了不到三瓶就開始炸毛了,我都禿了有兩年了,自己也試過不少方法,只不過沒太大用 ...

為什麼大學畢業後朋友越來越少?

蜜糖砒霜 從每天的聊天到每個月幾次的聊天,演變為乙個月聯絡一次,再後來半年聯絡一次,一年聯絡一次,不同地點學習 畢業 求職 上班,上班後的忙碌,之後各奔前程。當雙方中有一方不主動維持,另乙個好友也就默默不想付出,畢竟她的熱情也耗盡了。本來不相信匆匆過客,人來人走,現在是越長大越孤單。 前兩天和高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