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戰時英美聯軍選擇的登陸地點是加萊海峽會怎樣?

時間 2021-06-01 12:35:15

1樓:

加里波利的問題不在於土雞多強大,而在於登陸地點選在了懸崖下的海灣,深入內陸的部分是一望無際的山區。土耳其人在山上架起機槍海灘上的士兵就等於活靶子。

至於諾曼第,北法平原上根本沒啥能阻擋盟軍的東西。

1944.6.6德軍在法國兵力分布

塞納河以北加來地域的德軍步兵師的狀況和防禦工事都比諾曼第強一些,但也僅此而已。西線防禦修築的大頭其實給港口要塞拿去了(瑟堡、聖納澤爾等)。即使是出現了五個奧馬哈灘頭的情況,盟軍也是承受得起的。

而一旦站穩腳跟,完全想象不出德中國人用什麼辦法搞防反。西線裝甲師的部署實際上是平均分配的,三個(21、Lehr、SS12)在塞納河以南防禦諾曼第,三個(2、116、SS1)在塞納河以北防禦加來,剩下三個(9、11、SS2)遠在法國南部。也就是說無論是諾曼第還是加來德中國人都拿不出多少力量搞機動反擊。

歸根結底,44年西線劣勢實在太大。海軍等於沒有,空軍相當於對手的1/10。陸軍人頭不少(62個師,96萬),但狀況太差。

西線62個師裡有33個是所謂的「靜態師」(static division),就是以超齡人員、東方營(蘇聯、波蘭等地的俘虜)、繳獲火炮拼湊起來的大雜燴,這些部隊甚至連馬匹都非常缺乏,基本沒有運動能力。唯一能指望的是戰爭後期德軍罕見的齊裝滿員的9個裝甲師,但考慮到盟軍的恐怖的空軍,這些部隊的排程和集中都非常困難,想搞「鋼鐵洪流」更是痴人說夢——裝甲部隊的任何大規模集結會立即招來鋪天蓋地的空中打擊和精準的炮兵火力。剩下的出路就是把部隊拆成精良的小戰鬥群,拖延和消耗盟軍,但兩線作戰的情況下西線德軍人員和裝備的消耗又無法補充。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關於西線戰術的隆美爾與龍德施泰德之爭其實也沒有那麼大的意義。

2樓:Slingshot

其實是差不多的,盟軍如果選擇加萊,就會放出要在諾曼第或別的什麼地方的訊息,擺出相應的假象,至於海防設施,就是需要更多的人命,更多的彈藥,更龐大的後勤組織,從各方面看,盟軍勝利是必然的,只是代價不同,有些承受的起有些則不然。

P.S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建立在德國沒有兩線作戰的基礎上。

3樓:saja wind

依照戰略發展需要以及三巨頭協商,英美本應該在2023年即登陸開闢第二戰場。然而英美希望蘇德互相消耗,遲遲不願行動。

到1944諾曼第登入前,問題已經不是登陸能否成功,而是登陸能否來得及搶下法國及德國大部。蘇聯已經要殺入西歐了。

二戰時英美為何要組織諾曼第登陸?

Arsenal胡先森 不組織諾曼第登陸等著蘇聯紅軍橫掃西歐一路推到大西洋,整個歐洲就變紅了。到了戰後英美無論如何都沒法與控制了整個歐洲的蘇聯對抗 已登出 你當希特拉和史達林都是傻子嗎?連你都知道可以來個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這兩位通過激烈政治鬥爭上台的人物會不知道?說不定蘇德聯合瓜分世界呢 就是因為張伯...

二戰時候的日本為什麼如此不重視,陸地機械化裝備的發展?

易安安 從本質出發 之所以題主會感覺陸地機械化不受重視,是因為日本海軍的船好,看起來很受重視 自然顯得陸地機械化不受重視 問題出在造船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打腫了充胖子,硬造大和武藏 但是量產陸軍裝備不行 唯留刺骨寒 一艘大和 一艘武藏要耗費多少鋼鐵配額啊,陸軍那點可憐的配額夠幹嘛的?再怎麼樣你也...

二戰時陸軍在平原的大規模陣地戰是在農民地里打的嗎?

戰鬥Bug 我就用德軍的思維來說說所謂的陸軍大規模陣地戰吧。一戰的時候,由於大炮戰壕深得人心,鐵絲網一拉,大家都只能龜速的機動和進攻,完全拋棄了大範圍機動穿插進攻的方式,而德中國人不是,他們發現了新的戰爭玩具,坦克,為啥德國坦克開始1,2,3號都設計的如此輕量級,因為他們幹的就是支援步兵的活,畢竟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