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6的機體能放大到b52那種噸位嗎?

時間 2021-05-06 20:27:01

1樓:月照花林

和高讚答案相反,結論是不能,或者說非常困難

復刻B52和把轟6放大到B52的噸位是兩件不同的事,前者難度不高,而後者非常困難。

在轟6發展到K/J/N的時候,轟6應該已經是人類製造過的最大的發動機翼根布局的飛機了,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四發的哈維蘭「彗星」客機(後者最大起飛重量約69噸)

這種布局先天不利於把飛機造大,早期採用這種結構的一大原因是發動機距離機身軸線比較近,在飛控基本靠人肉的年代,可以降低一台發動機失效後的操縱難度

但是問題同樣也出在這裡,這種布局形式讓機翼穿過發動機艙和機身連線,使受力系統的設計變得更加複雜,加大了機翼根部的結構重量。

另外,現代比較常見的翼吊式發動機布局有乙個非常重要的作用——發動機對機翼的「解除安裝」作用。

對於大部分大型飛機而言,公升力主要來自於機翼,而重力來自於機身,這種彆扭的受力模式讓飛機的機翼在飛行中承受了非常高的公升力(翼載荷),翼載荷越大,飛機控制越困難,同時對機翼的強度要求也就越高。將發動機布置在機翼在飛行時可以降低機翼部分的受力(相當於把一部分重力轉移到了機翼),平衡對於翼根部分的扭力。

而對於發動機翼根布局的飛機來說,本來翼根處就是受力薄弱點,同時又承受了最大的扭力,還有四台發動機在這裡工作,讓這一部分變得非常敏感而脆弱。為了滿足結構強度需要補強,但補強結構會進一步導致機身重量增加,翼載荷增加,翼根處扭力增加,由於沒有轟6的詳細資訊,沒辦法進行具體計算,但是在設計中一旦進入這種迴圈,航空器基本上就已經涼了三分之二了。

唯一可能的解決方案是

把兩台發動機吊在翼下,另外兩台發動機不變,類似轟6I。

但這只能緩解上述問題,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況且四台D30KP2只有不到48噸的推力,而這已經摸到翼根發動機涵道比的上限了

機體能否利用經消化系統吸收的外源性短肽來合成蛋白?

提供乙個另乙個角度的看法 不知道到底小分子多肽是否可以被用作原料去合成蛋白質,但人體內的很多蛋白質是特定的因子或遞質,可引發特定生理功能的物質。而這些蛋白質水解後的小分子多肽,如果恰好具有這些蛋白質與受體結合部位的特定化學結構 很多受體拮抗劑或激動劑類的藥物用以拮抗 激動受體的,就是使用結構類似物,...

轟6K與圖160誰更強?

不知是指哪種強?以軍迷普遍關注的點,圖160感覺是更強,但是如果俄羅斯有生產我們現役轟6的能力,並且生產和使用維護的費用也能這麼便宜的話 普京能在床上捂著被子偷笑信不信?俄羅斯能把現有轟炸機全給換成幾倍數量的轟6信不信?現實不是遊戲,現實是殘酷與實際的,從現實中出發轟6更強,而且強很多很多。流動小販...

為什麼每次看到電視上介紹轟 6,心裡有種不爽的感覺?

白澤 不爽就對了。拋開什麼轟炸機的設計建造需要契合國家戰略戰術需要這種高大上的巨集觀命題不談。轟6看著不爽的最大原因就是醜。局座曾經說過,看一架飛機有沒有戰鬥力先進不先進要先看它好不好看,而很不幸,轟6是真醜。在這個顏值既正義的世界,長得醜就是原罪,何況轟6還又老又醜。反觀好看的飛機,比如su2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