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艦隊作戰和在地球上作戰有什麼不同?

時間 2021-05-29 23:29:32

1樓:BEE ZHOU

柯伊伯帶自動監測站是太陽系安全委員會能夠建立的最前線觀察哨;

太陽系安全委員會的主要機動打擊力量集結在在木衛二-歐羅巴基地和土衛六-泰坦基地;

小行星帶防禦區是保衛內太陽系的最後防線,也是太陽系安全委員會苦心經營多年的萬里長城;

火星堡壘是小行星帶防禦區的核心支撐點,同時是太陽系安全委員會前線指揮部所在地;

火星堡壘如果被突破,地球母星基本就無險可守。

2樓:超越看起來很好吃

「銀英傳」開篇第一戰,聯盟進攻帝國,萊因哈特率軍迎擊,聯盟居然兵分三路試圖包圍……

因為這個槽點實在太大,導致我當時就棄了

3樓:

現在能夠查到的資料中,在地球上發射的(也沒別的地方能發射)太空飛行器,進入宇宙時的速度,最快也就是剛剛超過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現在能夠查到的最高的人造太空飛行器的速度是駛向太陽的太陽神號太空飛行器,因為太陽引力的加速作用,最快達到了70公里/秒。

為了有乙個距離的概念,我按照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大致計算了乙個各個行星到地球所需的時間。

第二宇宙速度V2=11.2公里/秒

第三宇宙速度V3=16.7公里/秒

與地球的距離所需時間(第二宇宙速度) 所需時間(第三宇宙速度)

火星 78340000.0081Day54Day

木星 628730000.001Year285Day1Year71Day

土星 1279800000.003Year228Day2Year157Day

天王星 2721390000.007Year257Day5Year61Day

海王星 4354400000.0012Year120Day8Year98Day

按照第三宇宙速度.....從地球到海王星要8年、從木星到土星需要1年....這是多麼漫長的遠征呀.....

簡單一些,我們將飛船的速度提公升8倍,從地球到海王星需要1年、從木星到土星需要1個半月;

4樓:素衣白馬

打擊的目標不會是艦隊而應該是基地吧,大到無法移動的行星或者空間基地。

會不會類似於打撞球的遊戲?

在這樣的空間尺度裡。如果需要足夠的速度實現星際航行,這機動所需要的能量就相當可觀。

以這樣能量,推動幾塊隕石,精確計算,利用引力彈弓丟出去。

5樓:哥譚市民

這一點也不算太難,首先從l1向l4以極高的速度發射一枚鎢秋,地球和l4的磁場回直接將球以一條弧線拉向地球,地球的引力再次將球拉回以極大的動能直接打擊地球的首腦,至於軌道和引力場強以及發射強度的計算,對於計算機來說並不難,既便宜又簡單,而且破壞力極強

6樓:木塔

安德的遊戲的姊妹篇《安德的影子》裡,豆子曾經跟教官講述過太空站的防禦問題,大意是:太空戰由於是立體空間的作戰,所以防禦難度比陸地上的戰爭增加了很多倍,並且不再有所謂要塞之類的戰略節點,於是,防守變成了基本沒有意義的事情,只有積極主動的進攻一條路。

7樓:

可以部分參考現在的海戰,首先發現對方是最重要的,鑑於目前還沒有太好的技術,如果現在人類進入宇宙的話,類似二戰時的偵察機可能重新出現,第二,目前影視劇裡常出現的堅船利炮可能只具有運輸作用,在宇宙環境下,這樣的艦船只需要很小的代價就能擊毀,正面作戰我比較傾向於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裡的水滴,但是鑑於水滴只是先進文明對落後文明的碾壓,更高階的文明更可能利用物理規則,例如在地方艦隊軌道上造個黑洞什麼的。

8樓:黑雨

作戰計畫的設立和實行都需要大量的電子推演來代替。畢竟如果光用人腦的二維平面思想,如果不是自己人內鬥,而是和一種從海洋生命進化來的外敵戰鬥,人類在戰術上肯定被碾壓得體無完膚,怎麼著人家也是從原始社會開始就在零重力環境下戰鬥了……

9樓:

太空艦隊打仗的時候:

可以召喚光能使者和超能勇士,打鬥的時候出場自帶BGM,有EVA前任駕駛員洛索瑪樹動王助陣,還能遇到帶著火種去外太空的擎天柱。

可以和燃燒軍團以及艾澤拉斯的勇士們正面交鋒同台競技,和星界法力浮龍以及沉睡的德魯伊們共開star&warcraft,切磋戰爭的藝術。

地球上只有愚蠢的人類和哥斯拉了。

——————暈,竟然改了題目,一股專業風,不好玩,不答了。

10樓:RC CAI

首先,因為應對上下左右前後的敵人,所以飛船都得先做成球型。

然後,由於要高速飛行,平時得把炮藏起來,一旦開戰就得把炮伸出來。

戰鬥的時候,一字排開~!

全艦隊,展開戰鬥狀態~!

11樓:

沒有想好系統的答案,只是暫時想到一點,暫且作為拋磚引玉吧:

由於需要計算引力,因此戰艦的移動不太可能像地球上那樣靠人類的知覺就能進行。(其實飛機從螺旋槳進化到噴氣式推進後,由於速度太快,人類自然的辨識能力已經不能應對挑戰了)

所以無論是移動還是攻擊,如果是動能打擊那種型別的話,必然需要計算機的輔助計算才能進行。

所以軍事上會變得更加專業化,更依賴於科學和技術,而不只是人的勇氣。

===update===

本質上,由於技術能達到的速度與空間尺度的對比退回到了大航海時代,近未來的太空戰爭也會很像15~18世紀的樣子。

地球上的水會流失向外太空嗎?

趙泠 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100千公尺高度是大氣層和太空的分界。外太空一般定義為距離地球表面1000千公尺以上的空間。目前水分子不會逃逸到外太空。地表與大氣中的水不斷獲得墜入地球大氣層的小天體與星際塵埃所含的水 火山爆發放出的水蒸氣的補充,在太陽輸出功率明顯上公升之前不必擔心水的流失。現代地球大氣中9...

在地球上死亡和在黑洞裡死亡有什麼區別?

護花鈴 在地球上死亡還有屍體,經過微生物分解,處於原子 分子態迴圈 在黑洞中死亡,那才叫渣都不剩,直接進入夸克態或者更甚。我看有人回答黑洞中死亡痛苦會大一些,我覺得相反吧,畢竟黑洞中死亡更快,還沒感覺到痛苦就死亡了 李澄宇 有著聚與散,動與靜的區別。在地球死亡,生命體的生物電消失後,屍體在微生物作用...

向太空發射地球上的裝置會影響天體執行嗎?

利用月球使用引力彈弓可以減少月球的速度,但至於能減少多少,可以算一下 引力助推最高能讓太空飛行器原來速度加上2倍於天體的速度。如果我們每秒鐘把一支土星五號送入月球軌道進行引力助推 注意是整支火箭而非一艘飛船 以地球為參考係,月球平均軌道速度1022m s,質量7.3477E22Kg,土星五號質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