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會適應社會,那麼提前用大學生活來適應社會,是值得嘛?

時間 2021-06-08 14:35:07

1樓:Mr.Wish

從高中進入到大學,有乙個觀念需要建立起來:世上很多事情無關對錯,只是選擇。

是否要將大學的時間用於體驗社會,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在不同的路徑上,都有很多優秀的人,也都有很多失敗的人。

但是你的行為要符合你的路徑。

而你的路徑,往往是根據你的目標而制定。

比如,你的乙個中期目標是「進入到寶潔這樣的外企」。

那麼,你所選擇的路徑,就應該是通往這個目標的,你就可能需要做到這樣一些事:

專業績點要高一些

外語要好一些

要早點進入到外企實習

要了解外企的價值觀

要為建立乙份好的簡歷做準備

如果你的目標是做學術或創業,那麼要選擇的路徑以及行為就大大不同了。

所以,你其實應該思考的是:我到底想要幹什麼?

如果這個問題沒有想清楚,那麼即便是經常出去,也會很迷茫。

很可能到頭來,兩頭皆空——既沒有在學校學到東西,又沒有在社會上學到東西。

更為悲劇的是:

1. 你發現你犧牲了大學時光換來的「經驗」,其實別人可能幾個月就學到了。

2. 你發現你自己沒有平台。

沒有平台,很多所謂的「社會經驗」其實沒有什麼價值。而平台則是需要某些東西去換取的。

3. 缺乏後勁。大學學的很多東西,並不是為你畢業以後馬上用的,而是為了將來的整個職業發展打基礎的。

如果想清楚了(比如就是想創業),那麼哪怕是退學創業,我也沒有什麼話說,雖然可能覺得有些不大理智,但是也有不少人是這麼做的,最後還挺成功。

這就叫做「選擇」。

就像乙個大學生畢業之後選擇流浪,我很尊重這種行為,因為這是他的選擇。(參看電影《Into the Wild》)

如果要對這種選擇隨意臧否,就是我的淺薄。

但是,在沒有想清楚的時候,放棄當下的機會一般情況下是不明智的。

畢竟,學校的學習機會是很難得的(等到社會上就知道學習的成本有多高了)。

所以,乙個最優策略是:盡力利用好學校的資源,在此基礎之上,利用一些機會去體驗社會。

怎樣適應大學生活

小黑陽 我從新疆來到上海,相必比你還遠的多。來到這邊你首先會發現,有錢人真是多,啥花樣都有 然後是英語有點好啊這些人都。既然玩不到一起去,就不要硬湊上去啦,你還可以去找別的人交朋友呀,乙個宿舍的只要保證生活習慣好一點就行了,至於關係如何沒必要強求。至於學習,尤其是英語,確實強烈建議好好學!一開始不行...

你用了多久時間適應大學生活?

三德瑞拉 兩個月?推薦一本書 跟著張鳴上大學 可以解除對大學很大一部分疑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到大學就會一直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減少迷茫和徘徊的時間,快速適應,投入學習生活。不,應該是兩年。適應是是非非,畢竟大三了,沒有時間再去管這些事了。 曹不歪 我把題主的適應理解為一種磨合,適應生活就是自己不再過...

大學生活感覺很累,不適應怎麼辦?

今天 孤單了,一開始進校都這樣吧。在經歷了熱血的高中和高考後,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小心事,但是長大了沒那麼容易掏心掏肺的,想在同寢室找個親密的姐妹也需要個過程。而且同寢室同學天南地北來的,能表面和諧挺好的啊,有些寢室鬧矛盾的才叫乙個鬧心呢。大學生都是滿18歲的成年人了,若不是在象牙塔,在社會裡打滾的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