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是過度宣揚熊孩子和熊家長了?

時間 2021-06-08 14:15:40

1樓:Wwwww

我不覺得過度。我覺得是以前對小孩子太過寬容。小孩子去打擾別人,掀別人裙子看別人吃東西,家長在旁邊輕飄飄一句別動,都不說攔一下的…這就是普遍現象。

小孩子聲音很尖,一直叨叨就是很煩,我覺得煩躁可以理解……

2樓: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確實有點「過度宣揚」了。從根本上說,我認為這其實是一種「遷怒」,因為人們其實潛意識裡怕得更多的是「熊家長」和「『熊』教育方式」。

我們不妨假設乙個情景:你在咖啡館喝咖啡,將手機放在桌上,然後自己看書。隔壁桌的小孩強行要你的手機玩,但你不給,結果小孩生氣直接把你手機砸了(算是個比較經典的案例吧)。

請問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覺得大多數人是馬上把小孩控制住然後找他的家長理論吧,很少會有人直接動手打這個小孩。因為大家其實心裡都清楚,這個小孩不具備獨自處理這個問題的能力,或者說在小孩的意識裡,也許這個行為根本不算過分,罵他罵得再狠也起不了什麼用。

而造成小孩這個行為的根本原因就是「熊家長」及其教育方式。

這時,小孩的家長走來了。我們再假設兩種情景:1.

家長誠懇地道歉並在你的面前當場嚴厲訓斥小孩,然後和你商量能令你滿意的賠償措施。2. 家長不以為然,用「別和小孩一般見識」等話搪塞你,然後不給或給極其少量的補償。

「手機被砸」這個事實已經發生了,你肯定是憤怒的。如果家長採取第一種解決方式,相信大多數人雖然心裡膈應,但還是會盡可能說服自己去原諒這個小孩(除非你立即需要手機去處理某些緊急事件)。如果家長採取的是第二種(大家最怕的)方式,那麼就會出現新聞或者知乎裡分享的各種情況,就不贅述了。

所以我們如今罵/怕的其實是「『熊孩子行為』和『第二種處理方式』」這個繫結在一起的整體。我個人感覺其實更偏向這個整體的後半部分。

至此,我們再做最後乙個假設:在小孩砸碎你手機後,你潛意識裡能「100%確信」他的家長會「主動」採取第一種解決方式(不用你去擔心和爭辯)。如果你以前的憤怒等級是10,那麼在這個假設的情況下請問你的憤怒等級是不是會下降呢?

(我個人是會下降到5左右)如果這個社會裡所有家長都能「主動」地採取第一種解決方式的話,相信我們對「熊孩子」的包容能回到以前那樣。可問題就是我們不能確定家長的行為。

綜上所述,我認為如今對「熊孩子行為」的憤怒其實是將上文提到過的「整體」遷怒於「熊孩子」這個個體上。再往深處講,這其實是一種「恐懼」,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家長會採取第一種還是第二種解決方式。現在社會裡,各種事件正在透支我們對他人的信任(如「扶老人被訛」等),所以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家長大概率會採取第二種方式。

結果就是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先發制人」,把自己武裝起來,採取嚴厲的態度來逼迫家長選取第一種解決方式。久而久之,這種「武裝」可能就變成潛意識了,一旦熊孩子出現,我們馬上就會反射性地暴怒。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確實有點過度宣揚了,但拋開「博眼球」等不純目的不談,我覺得這種宣揚更像是一種「自衛」措施。

它能提醒別人小心熊孩子,同時也能告訴那些熊家長「管好你的孩子,否則我可能會採取過激行為」。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可能有人會說,假如家長真的會主動採取第一種解決辦法,那麼熊孩子壓根就不會出現。因為家長的素質很高,高素質教育基本不會出現熊孩子。這個確實有道理,不過在此基礎上又可以做其它假設,懶得動腦了....

)(理科生文筆不太好,將就一下吧,我覺得意思應該是表達清楚了)

遇到熊孩子和熊家長怎麼辦?

明明 氣死了!今天就遇見這種家長!我今天去等我媽媽下班,周圍沒有反覆的公共椅子了,然後我就看見乙個小姑娘和他媽媽,小姑娘坐在椅子上腿都放上去那種,我沒有辦法就坐了,當時周圍沒有別的人,後來又來了兩個小男孩還有乙個女人 高能來了!那個小丫頭就說她把你們地方坐了,她坐了她坐了讓你們走她坐了你們地方。當時...

熊孩子之所以成為熊孩子,和家長有沒有關係

對方正在載入中 熊孩子之所以會成為小孩子,我覺得跟家長會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家長不會教育,他們認為寵孩子是對孩子的不好,但是他們很多時候都在無意中去寵孩子,然後自己並沒有發現。我是覺得,如果要想孩子成為乙個優秀的人,首先應該要以身作則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和不正確的一併告訴孩子。從小為孩子培養優秀的習慣告訴...

遇到熊孩子和熊家長,作為大人該如何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解釋和疏導?要以怎樣的姿態應對熊家長?

沐小 這裡有兩個問題,我分開回答。1.如何疏導自己孩子的情緒 首先,把熊孩子當作錯誤示範,問問孩子此時此刻的感受,是喜歡他,還是討厭他。如果討厭他,那麼就可以藉此作為反面教材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忘記自己在生氣。另一方面,還學會了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一舉兩得。2.如何面對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