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由懶變勤奮呢?

時間 2021-06-08 01:33:24

1樓:Lemon

首先你得有個遠大的目標,你想變成什麼樣的人,然後最重要的來了就是制定計畫表,一天中要看什麼幹什麼,留夠休息的時間,留休息時間就滿是工作,那就不叫勤奮。那是瞎定目標。

2樓:公尺樂爸

時間管理真的是門大學問。你可以學一些告別拖延症的小技巧,將時間管理好,在風清雲淡中把學習、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

結構化拖延法

在暢銷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讓大家將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分為重要且緊急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不重要但緊急的,不重要且不緊急的。然後,先完成重要且緊急的,關注重要但不緊急的。

但是如果我們都能按照規劃先完成重要且緊急的,我們就不叫拖延症患者了。我也知道我今天最緊急且重要的就是這500頁的專案建議書啊,孩子最緊急且重要的就是今天的數學作業啊,可我們就是不想做啊。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試試結構化拖延法。

「結構化拖延」理論是由史丹福大學哲學教授 John Perry 提出的。這個理論還曾獲得了搞笑諾貝爾文學獎。搞笑歸搞笑,但我親測後很有效,絕對是乙個讓你和孩子馬上有成就感的好方法。

1. 先列清單

每天早上起來,先列乙個清單,按照最重要最緊急,到不重要不緊急的順序來。把自己最需要完成的一項寫在第一位。(你和孩子,都可以自己購買或者製作一本屬於自己的to do list)

2.排順序

作為「拖延症」患者,我們一定是不想去先做第一件事的。那就先留著它,在剩下的重要或者緊急的事情裡,按照自己的喜好排列順序。

比如今天我的順序是:

1. 寫專案建議書。(非常重要且緊急,可是就是不想做,那就先留著)

2. 給孩子報興趣班。(這項還可以,重要也緊急,先做)

3. 囤年貨。(這項不緊急,雖然比較喜歡,但是也留著)

4. 追劇。(又不緊急又不重要,再說)

5. 去銀行辦業務。(這項緊急,雖然不喜歡,但是也不討厭,先做)

6. 給母親訂回老家的機票。(緊急必須今天完成,否則明天就來不及了)

所以我今天的辦事順序就變成:6 -> 2 ->5-> 3 -> 4 -> 1

這樣一來,因為其他需要做的事都完成了,最後只剩下「1」,實在沒什麼藉口,又因為前面連續完成了幾件要事,積累了成就感,就會更容易行動了。就算仍然很難行動,但是至少今天的時間花費在有效的事情上,並沒有浪費,心情也會好很多。

結構性拖延法的目的在於,與其因為拖延找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做,白白浪費時間,不如用同樣的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而從中得到的成就感會讓你更有動力去做你原本應該做的事。

5秒法則

Mel Robbins 在暢銷書 《五秒鐘法則》中,用了厚厚一本書來闡釋這樣乙個有用又簡單的方法 。

我們想拖延一件事時,總會給自己找很多藉口。比如早上鬧鐘一響,這時候需要起床了,但你會找到種種理由,比如早上好冷啊,我再多暖和一會;或者這個事情也不是很重要,多睡一會無所謂。

再比如,孩子放學之後,回到家裡需要複習今天的數學知識,但他會想到「今天班上小明提到的乙個新遊戲,我也要先玩一局,玩完了再去複習」;或者「外面下雨了適合先睡一會」。這些理由都會讓孩子拖延。

5秒法則的原理,就是讓你沒有時間想任何藉口。

方法就是:在你想做一件事的時候,一旦大腦出現想拖延的念頭,就立刻在心裡倒數5個數:5、4、3、2、1,行動!就這麼簡單。

如果5秒之內,你也能想很多,我建議你改成3秒法則,任何一件你想去做的事情,就在心裡跟自己倒數,3,2,1,然後動起來!

比如你正葛優躺的看電視,突然想起來要把洗衣機的衣服取出來曬。這個時候如果再考慮個一分鐘,就會馬上給自己找各種理由,拖著不去做。

所以當下需要做的就是,心裡倒數:3,2,1,然後馬上站起來。走過去取衣服,你就會驚奇的看著自己像進入了自動化模式一樣,真的行動起來了。

用在孩子身上,則是經常在孩子們拖著不去幹事情的時候,我就會說,媽媽要開始喊 321了。然後就開始喊:3,2,1。神奇地,孩子也像進入了自動化模式,馬上就去行動了。

煥新動力法

這個方法是基於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的行為經濟學中的乙個概念 — 心理賬戶。克服拖延症的辦法就是,將這件事放在心理賬戶中最重要的賬戶裡。舉例說明:

我們都知道健身的重要性,健身卡辦了一張又一張,可惜去的次數卻少的可憐。仔細分析,是因為健身這件事雖然重要,但在我們的「心理賬戶」中的地位其實並沒有那麼高。

我們需要思考當前什麼最重要?拿我自己舉例,由於最近出差較為頻繁,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我只需要將健身這件事從「健康賬戶」 劃到 「家庭賬戶」, 就找到了新的動力點。我開展了家庭健身計畫。不再自己乙個人去健身房,跟老公一同健身,享受家庭時光,還在每個週末的晚上帶孩子們去戶外運動。

這樣一來,健起身來就會動力十足。

心理學家東布羅夫斯基說,拖延的本質是什麼?一場和自我的戰爭。新的自我一日找不到,就一日不能坦然面對世界,連帶著身體也跟著倒霉。

希望以上的三個方法能幫助你,告別拖延症,實現小目標,擁有乙個豐盈的人生!

3樓:AD藍瓶gai

培養愛好

我目前也抑鬱症休學

以為自己會打遊戲到死,沒想到沒有了學習束縛的我開始了幸福生活。

早上睡個懶覺,起來鏟貓屎,然後烹飪,畫油畫(沒學過但是愛好)參加網路配音社團,開始興趣發展。

兼職,每天掙點小零錢。

騎著電動車在我們城市裡瘋玩沒電推回來。

外出偷國家財產野地裡的廢木頭,回家剝皮刷乾淨,做手機支架。

學結他,後來因為我手疼就不學了。

嘗試各種新鮮事物,買新型水龍頭啊,愛上了刷碗,買新型拖把,愛上了拖地,招貓逗狗(喂流浪動物)

成就感滿滿

偶爾犯病就給自己放假

懶就是精神匱乏,讓自己精神富足,就會自然而然的勤快了

4樓:雷峰塔下的孤魂

其實想一想,能夠永遠懶下去嗎?父母不可能養你一輩子吧?即便他們出於愛可能給你基本的生活物質,但你自己願意永遠像寵物一樣沒有尊嚴的生活嗎?

在什麼樣的年齡做什麼樣的事情才是正確的人生。年輕的時候積聚能量,腦子裡有了足夠的智慧型,這些智慧型在你成年後終將轉化為資本。你靠自己努力換來的一切會帶給你有尊嚴的生活,你可以心安理得享受一切,甚至你可以幫助你愛的人,贏得更多人的尊敬。

想一想,這是多麼豐富有意義的生活?

是的,躺在那裡打打遊戲睡睡覺很舒服,可是躺著躺著就變成死肥仔了,走不出去躺屍進入了惡性迴圈,那便是廢物了!!

誰願意做廢物?

5樓:秋水星河

沒辦法,懶是一種無法醫治的病,必須要先改變思想,讓自己有乙個明確的目標,可以為之付出生命的目標,然後制定計畫,每天嚴格按照計畫執行,如果偷懶就懲罰一下自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會形成習慣,漸漸就會把懶這個惡性細胞壓制下去!

如何讓貓變懶變安靜?

一眼萬年 大了就好了。從兩個月開始慢慢變皮,6.7個月的時候晚上還蹦迪,現在要一歲了,跟人的作息已經完全一樣了,反而見不到它蹦蹦跳跳的,當然也有可能是蹦不起來了,畢竟 它才10個月已經11斤了 星星 1絕育,絕育會影響它的激素分泌,很多程度可以改變性格 2年齡大了,自然就穩重了,兩三歲以後睡眠時間變...

由懶變勤快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愛偷懶的店小二 我覺得是一種巨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懶很多人都會,有些還是天生的懶,以前我看過書上說懶是因為沒有確切的目標,導致自己沒有動力,所以自然就懶下來了,我覺得也是這個道理。就好比學習,有的人呢,很勤快,每天都忙忙碌碌,為了自己既定的目標去拼搏,去奮鬥,每天都很充實著,這種人不會感到懶的存...

如何讓自己變優秀呢

唯心行洞秋毫知天命 提公升個人能力與素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長什麼樣子不重要,主要看氣質!氣質是怎麼來的,氣質來自於你的素養,素養便是素質與修養,素質細分下來也很多,包括一些平時的禮貌,和一些行為上的一些細節等等,而修養可以用幾個字概括,便是不給別人添麻煩,不給別人造成困擾!個人能力便是對於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