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的同學,真的大多數都不會說方言了嗎?

時間 2021-06-04 20:17:03

1樓:過量重水

看地域分吧

座標廣東粵語區的小縣城,班上同學大多數都是本地人所以日常交流偶爾會說白話,不過在跟同學說話的時候還是習慣說普通話

跟家裡的長輩或者去買東西的時候還是說白話的,我們這邊的小孩大多數都是方言環境成長的,基本都會。不過也有跟我弟這樣的,家裡人都說方言就他說普通話

2樓:

現在成都方言狀況不容樂觀,90後和00後掌握的方言無論是發音還是土語均全面普化。緊接著成都方言在成都05後末期和10後都有斷崖式崩塌的跡象了,基本上就是類似於江浙地區90後對方言的掌握情況。我們院子裡面,我遇到的絕大多數孩子都不會成都話,我有時出門,在街上平均下來遇到十個家長,八個都與娃娃說普通話。

哪怕家長說會說方言,都不教娃娃方言,那些娃娃無論是與父母說話,還是與同學耍,全是普通話,經常都聽不到一句方言。

我有乙個朋友的娃娃,05後,都不會成都話了,他娃娃班上的同學很多也不會成都話了。平時校外交流都是普通話,對任何人都是普通話,一句方言都不會說,父母也從來都是教娃娃普通話,真是搞不懂了

3樓:段綿愛

別說00後,我90後,前不僅乙個朋友結婚,我去當伴娘。因為不是節假日,所以來的朋友不太多,除了我還有另外乙個伴娘和我朋友的乙個高中同學。另外乙個伴娘在我們省會工作,朋友的高中同學在我們本市工作,然而,這兩個妹子居然是說普通話的!

我當時都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跟她們交流,難道是我離家太久已經跟不上老家的潮流發展了嗎?乙個十八線小城市的年輕人居然日常交流都用普通話了?我們的家鄉話已經被淘汰了嗎?

我很迷惑,我可能是個 out woman 。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下一代的小孩真的很多不會說方言了。我姐姐的女兒今年六歲,從小教普通話,大人和她講話都用普通話,以至於回了老家她連家鄉話都聽不太懂。現在哪怕在農村,教小孩子也是從小教普通話,可能是怕以後上學了方言太重吧,畢竟有些地方口音是比較重,方言分不清前後舌音、前後鼻音,分不清 n 和 l ,r 好 l ,上學和工作的時候也是一本爛賬。

4樓:九傾縹緲

是的,真的很抱歉!

這和每個人居住的環境和成長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上海~不會說上海話了,只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話語意思,慚愧!

從小到大,我可以說,周圍的人,幾乎統一講的是普通話……而方言永遠在爺爺奶奶那一輩了……

5樓:怪盜基德

說不說方言得看家裡人,家裡父母都是從農村出來,以當地鄉土音為主要語言的話,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當地方言了。在學校學習普通話也不難,語言環境擺在那裡,大多都能很自如地在兩種語言中切換。最後,在外出旅遊購物等等,普通話總比方言好交流些。

語言畢竟是工具,怎麼用的方便怎麼來,畢竟一般人還是以便利為主

6樓:Adonis

蘇州改開前的移民幾乎都會講吳語,改開後的移民(大部分講官話方言)據統計只有三分之一聽得懂蘇州話,所以他們的後代極低概率會講當地方言,並且祖籍地方言也是。現在蘇州00後中大約一半是改開後移民後代,另一半是改開前移民或原住民後代(指太平天國之前開始世代居於蘇州的),而後者中會熟練使用吳語的據統計只佔百分之二,聽不懂的百分比甚至還要高很多,達到百分之三十。

通俗概括,就是移民來的沒有學習吳語也不大說家鄉話,本來應該講吳語的改用了官話,導致蘇州話及其它方言在蘇州00後當中使用率極低,可以說蘇州00後基本不會講方言了。

7樓:征途是星辰大海

乙個寢室,差不多湊齊東西南北吧,剛開學時想弄懂對方的意思只有努力的說著各種普通話——四川普通話、東北普通話……等等

不過都是00、01的。

這個問題,加上了修飾詞「真的」,所以你想讓我們會還是不會?

8樓:妙啊

05後,座標山東乙個小縣

我們學校裡有很多老師講課會用方言,如果有上面領導來檢查,會「熟練地」在普通話和方言之間轉換

同學差不多有五六成會說的

9樓: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我老家湖南株洲的表哥表妹還有鄰居小孩都不說方言了(一般)

但雖然不說方言,普通話說的也有口音,我稱之為「株洲普通話」。甚至我乙個從深圳出來講標準普通話的人回去都會被傳染,現在是一到了那個環境裡就會自動換成株洲普通話,回深圳的路上都還改不過來……

但是這也只是有口音而已,並不算方言了。

10樓:雲閒

我03年的,情況還好點,能聽也能說,就是說得不太流暢。所以我在家的狀態經常就是家人用方言說,我用普通話回,不用就難說清楚,因為很多詞都忘了怎麼說了。

像我弟07的,就只剩會聽了,說起來就跟結巴了一樣,磕磕巴巴的。

我還有個同學,父母乙個是客家人乙個是南安人(閩南語),但她就是兩種話都不會說,只會聽客家話。

我們這種小縣城尚且如此。

我有個親戚,他們的女兒和我弟差不多大吧。以前來我家住過一段時間,我們說的閩南語她都聽不懂。問她原因,說是父母不給她聽,他們自己用閩南語說話的時候就給她戴耳機。

這要能會說真就是奇才了。

so,真的很多人都不會說方言了呀。

11樓:起個名字何必呢

不不不我們在學校說普通話只是因為學校要求

說方言被教導主任抓住了是要扣班分的

但是同學私下裡都會說方言

尤其是在惹急眼開始罵戰的時候

還是我們當地方言說起來得勁哈哈哈哈哈哈哈

12樓:圓胖腫

是的這個不僅僅是大城市是這樣,而是普遍現象

大田後生仔說的是三明乙個下屬縣的情況

大田縣靠近閩南,當地的方言是閩南話,而非三明代表的閩中方言

福建這個地方,三里不同調,十里不同音,南方很多省份,廣西,湖南等都差不多

這麼多方言,所以如果說方言的話,大家都沒法交流,因為互相都聽不懂

於是福建就出現了印度建國初期時候所面臨的情況

就是大家語言都不一樣,所以需要有乙個統一的語言來交流

印度就選擇了英語,而福建當然是普通話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的是,福建省很多人的母語,其實是普通話,而不是方言

方言味比較重的地方,其實就是泉州和福州,還有漳州,其它地方的人,你說普通話是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你到當地旅遊,只要不是泉州漳州福州這三個城市

其它城市,廈門,龍巖,三明,南平,寧德,甚至莆田

當地人日常生活都是用普通話交流,你想說當地的方言,就算你會說,人家都不搭理你,說國語啦

比如我去沙縣,經常有老闆說,你是我們那邊的人,其實我不是,但是他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說,老闆,扁肉來一碗,只有福建人說扁肉,不說餛燉雲吞,所以他會以為我是沙縣的人,只是通過一種表達來認同,而非語言,我也不會說沙縣話,沙縣當地說普通話

福建省同學開老鄉會,也是用普通話交流

這都不需要是00後的同學,90後的同學就已經普遍如此了,很多年前就已經如此了

13樓:知果先生

陝西富平人,90後,畢業後在北京和西安上班,感覺除了還會方言腔調,詞彙和發音已經被普通話替換的差不多了,家裡父母也已經基本普通話了,上大學那會回家在家裡還是說方言的。

14樓:想要貓

首先我從小住在深圳,家裡客家人,但是我不會說客家話,聽得懂…不過可惜的事,住在深圳的親戚的小孩,和我差不多歲數的,或者比我大的,比我小的,都會說客家話,就我不會,因此我經常被我外婆說 …

然後有一段時間,我會老家讀高中,那裡的人一下課聊天,要不說潮汕話(我真的聽不懂),要不說客家話(聽得懂不會說),當然也會是普通話,但不經常 …

15樓:圈圈

03,真的不會說。爸媽一方湖南的,一方福建的,我算廣州的,那我該學什麼方言呢?何況我小時候我爸那邊的親戚老逼我學那邊的方言和粵語,我煩了,就更不想學了

在學校也沒有用方言的必要,老師全部用普通話,同學之間交流不說方言。

既沒有必要,又沒有興趣,自然就不會說啊

其實到我們這一輩,粵語流行文化已經比較弱了。我問了好幾個真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他們小時候和我一樣看的基本上都是各個省的動畫頻道。到了大一點開始追星的時候,基本上追的都是內地的小生小花了。

比如我小學那會兒班上起碼四分之一女生喜歡李易峰,追古劍奇譚追得上頭。湖南台和浙江台才是我們的最愛。

16樓:Frances

02的,還真的不會說方言

從小學校就推廣普通話,即使家裡長輩會講方言,但我也只能聽不能說..所以現在即使說方言,也是非常蹩腳的

主要原因可能還是方言使用的地方比較少吧。和別人對話當你開口是普通話的時候,即使對方會說方言,聽到你說普通話,他(她)也會自動預設你聽不懂,轉換成說普通話。

其實推廣方言也是有必要的,畢竟這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地方文化啊

17樓:八年前我竟然

我是90後,農村長大,會說方言,當地方言聽懂99%那是絕對沒問題的。

在外地10年了吧,回來還是都能聽懂,跟別人交流,在對方描述乙個物品的時候,所用的方言我完全聽懂,知道描述的是什麼,但是,我自己在自己描述的時候,根本想不起來要用這個詞去描述這個物品或者情況。

18樓:禹海

四川表示基本沒影響吧

高中全班80%不到必要時(上說普通話的老師的課)都是說四川話,15%會說但自己日常使用普通話(平時日常雙語交流),5%……我不知道會不會,反正沒說過

當然這也可能和川渝地區本身的語言環境有關吧,成都除了正式場合,大商場以外基本大家都在說四川話,不怎麼聽得到普通話

19樓:老練水槍兵

很多人都以為只有南方的方言正在被普通話消滅?還對北方詞彙「文化入侵」憤憤不平?

其實我們北方的方言一樣被普通話入侵好不好!絲毫不比南方弱!

我是濟南人,我從小到大的同學裡,基本上90%都不會說濟南話,注意,是完全不會,不是在公共場合不說!公共場合所有人都說普通話!大部分同學的母語就是普通話!

少部分母語是濟南話的同學也只有和家人聊天還有聊到有關方言話題的時候(就是展示一下濟南話是什麼樣的)會說濟南話。還有少部分同學雖然會說濟南話,但是母語其實是普通話,濟南話只是出於身份認同的目的而後學的。

即使是以濟南話為母語的同學,他們說的「濟南話」也越來越趨近於變調普通話了。比如描述「冷」的時候,老一輩的人還會用「涼森」,我們這一輩基本上沒見過這麼說的,都是直接說「冷」了。

20樓:一茶

回到家,總會摒棄自己在外熟練的普通話,換上家鄉的方言,甚至這個過程我們都沒有察覺到。

00後,或許不是不會方言,而是這幾點原因:

一、說普通話是對別人的尊重

如果你操著一口方言,自己說的盡興,可你的朋友甚至領導客戶聽的確是一臉。輕者你朋友會覺得你這個人老土,漸漸疏遠你,重者,得不到領導重用,客戶走人。尊重,是人與人交流的一項重要技能。

尊重他人,或許往往會得到意外的驚喜。

二、向著更高的圈子邁進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見過有哪個青年創業者或者成功人士在舉辦活動洽談會議的時候說著一口方言呢?相反,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更能體現出乙個人的素質與修養。

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好處很多,但方言也不能被淘汰。

在你的飯局上,與朋友談到開心的時候,你飆一口句方言,反而更能活躍桌上的氛圍。回到家,方言更是鏈結兩代人的橋梁與紐帶。

普通話與方言,二者相輔相成,各有優劣。

簡言之,00後不是不會方言,而是說的機會少了,而普通話才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語言。

是不是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有點呆的女生??

katrina 那要看是真呆,還是假呆。有的人發呆是因為在思考,有的人發呆其實是放空,比如我 那種看起來很呆,但相處下來其實很有內涵,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可能大多數人會很喜歡。但像我這種從裡到外的呆,就不是太討人喜了,比如說我,從小到大都沒人追,注 本人不醜,可能是太安靜太呆了 似乎男生都不敢靠近我...

大多數的00後現在的三觀怎麼樣?

中二少女 今天鹹魚賣東西碰到乙個00後,不知道是三觀不好,還是當太陽當慣了,我一直以為鹹魚就是乙個處理限制物品的地方,誰也不會用他來賺錢 特殊操作除外 考試以後有很多資料,不想扔了,想轉給需要的人,來了乙個00後買我的書和講義,考試的時候沒來的及看資料,不記得有什麼了,而且我平時在我自己家和老人家,...

大多數群眾真的普遍是愚昧的嗎?

阿塔曼布克魯 我的回答很堅決,是的。那些所謂追求自由的人,其實就是愚昧平庸的藉口。你見過乙個成功的人是隨隨便便就成功的?成功的人無論生活事業都是用一條條的原則束縛自己,讓自己克服人性。甚至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從小經歷悲慘,窮,深知人情冷暖。當然這種偏向極端的人性克制在很多情況下可能走偏。但是卻也是激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