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但是為什麼又說細節決定成敗

時間 2021-06-04 14:25:29

1樓:綿小羊

但很多事也許就差那麼一點。

學生寫作文只差乙個字而已,回家卻被父親痛罵一頓,因為他把列祖列宗寫成了烈祖烈宗。

火車08:15分開,他08:16到達火車站,只差一分鐘而已,但火車開走了。

大學錄取線的最低分數是325分,他考了324分,只差一分而已,便沒被錄取。

波蘭教授提過,坐在一起攻克學習不相上下的同班同學,因聯考差一分,乙個上榜繼續念書,乙個落榜做學徒。

40年後,乙個是旅美學人回國講學,乙個是裝修師傅,耳朵因職業噪音而患了重聽病,雖然只差一點,結果卻天壤之別。

世界最遠的距離是只差一點

有個男孩,從學校帶回英語期中考卷給爸爸簽名,爸爸看了覺得59分馬馬虎虎還過得去便簽了名,並順手拿給媽媽看。

媽媽看了考卷一臉不悅地把兒子叫到面前說:"這題目這麼簡單,你怎麼會答錯呢,真是粗心大意。"

"因為試題太多,答不完。"兒子嬉皮笑臉的說。

此時女兒也在一旁幫弟弟說話:"沒關係啦,才少一分而已。"

媽媽很正經的回答,以前你爸爸在參加大學聯考時,如果成績再少一分就考不上了,考不上大學就不會跟我同班。

不會跟我同班,就不一定會認識我,不認識我就不會跟我結婚,不跟我結婚,這世界上就不會有你們兩個人,知道嗎?

媽媽這麼一說,姐弟兩人聽得目瞪口呆,沒想到,只是少一分而已,竟然有這麼嚴重。

生活中很多小事是馬乎不得的

宋代京城有乙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

一次,他剛畫好乙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伸,那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

作答:馬馬虎虎,那個人不要了,他便將畫掛在廳堂。

大兒子見了問他畫裡是什麼,他說是虎,二兒子問他,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

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這是馬馬虎虎這句俗語的由來,同時也再次提醒大家,很多事是馬乎不得的。

一匹賽馬可能以乙個鼻子之差險勝;

跑步選手可能以一步之差落敗;

游泳冠軍可能只勝出零點幾秒;

籃球選手可能在終點鈴響前投籃。

所有的差距其實都非常非常微小,在大多數專業領域裡也一樣,大家都差不多,只需要差一點點,便大有不同。

失敗的人只差了一點點,成功的人是多做了一點點,頂尖的人則是再多做一點。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所以千萬不要只差那麼一點就放棄了。

希望看完回答的你,能點乙個小小的贊,

這對我來說是最大的認可,也能讓系統記住你的喜好,給你推薦更多優質回答~

2樓:我就是我 你就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裡的小節更多指向瑣事,而非細節,比如某些學者專注於研究不在乎個人形象,不在乎溫飽,甚至是與周圍人的交際交流,並非「大事」中的一部分。

而細節決定成敗,這個細節是指某些忽略了會影響全域性判斷,考慮到則可能勝人一籌的「大事」中的點,所以並不矛盾。

3樓:好呢

首先來說"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從邏輯上來看是不成立的,此話太過於絕對。因為細節不一定決定成敗,同時事物的成敗也不純是因為某乙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的因素,它是有一定的概率性的,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充分條件和必然條件。它是乙個必然條件,但它不是乙個充分的條件,就好像說"努力一定會成功"那麼"成功一定=努力"?

並不是努力,只是成功的乙個必然條件,也是乙個基本條件,不可能說基本條件達到了,就一定可以達到預期值。所以這句話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

其次,"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說的人會旁徵博引許多概率性的歷史典故來作為其論證,但是在理論上來說是錯誤的。例如說歷史上楚漢之爭這個典故被濫舉,甚至說什麼"因為項羽沒有把握好足夠的細節,而劉邦把握了最後的細節,所以他成功"乍一看這個典故舉出來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說你有歷史的唯物主義觀就不會那麼認為,因為最後釀成項羽失敗的並不是說某乙個細節,而是在於全域性。現在我們先代入到歷史項羽當時的地盤和劉邦的地盤,論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誰更雄厚?

毫無疑問三個方面劉邦都完勝(具體可以查資料)所以劉邦最後取得勝利並不是因為某乙個細節。

再次,細節重不重要?細節當然重要,但是不是全部的細節都重要,更沒有必要注意每乙個細節,如果說注意每乙個細節,那麼這個叫做沒有抓住主要矛盾。沒有抓住主要矛盾,做一切都是白搭。

我們抓細節,應該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細節,而不是過多的去關注一些沒有決定性因素的細節,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過多的去關注,無意義的細節只會造成疲勞,如何學會抓住戰略性的細節,這個要考驗自己的學識、修養、眼光。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是說那種帶全域性性的,對全域性有決定意義的一著,而不是那種帶區域性性的,對全域性無決定意義的一招,下棋如此,戰爭也是如此。"出自《毛選》

最後,這裡在囉嗦幾句,這句話具有很大的毒雞湯成分,很容易對人造成乙個誤導,所以學好《邏輯學》、《哲學》有助於我們對資訊的準確判斷。

4樓:鮑西

首先「小節」和「細節」本不是一回事。

「小節」對應「大義」,「細節」對應「全域性」。

成大事者,以大義為核心指導原則,兵臨城下,還要顧及那些繁文縟節嗎?退敵才是核心的主要的矛盾,小節不重要。

所謂的「細節」,是全域性中每乙個可能影響成敗的分解要素,細節已經可以決定成敗了,那麼這個分解要素只是稱為細節,實際上是關鍵要素。

5樓:無封

成大事這先謀大局,先看大後看小。

細節決定成敗,以小看大,規劃的小的事情不好,又何談大的事情。

兩者出發點不同,所處位置不同。

6樓:蕾夫公尺爾

我早就寫文章吐槽過。

夢中人未老:由「陳蕃之志」想到的

武有關公戰秦瓊,文有王充鬥東坡。

但無論怎樣,你也應該發現了,這兩句互相打架的話是不同的古人說的。

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還是「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如常 像那個 鴻門宴 裡面的,劉邦假裝上廁所然後成功逃過項羽的殺害。歪一點理解可以是商場上那一種爾虐我詐,正一點理解就是包容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合道義或禮節。其實現實生活中成大事者哪乙個不是這樣過來的,太多道義反而限制了自己才能的發揮。這是交際方面的 而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便是要自己做事的時候小心謹慎,細...

有哪些「古人云」其實是錯誤的?

鄭欣 古人云 玩火尿炕。經過我數百次的驗證,這個是錯誤的。古人云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我左眼跳時從來沒撿到過錢,撿錢撿物絕緣體。古人云 二十三,躥一躥。貌似也是錯的,不過我周歲要到十二月底才二十三,所以先看看這幾個月還能躥躥不,再下結論。 元本初 明年 2017 二月很特別,二月裡有小年 立春 除夕...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和「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矛盾嗎

李墨石 不矛盾。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意思是,大生意或事業都是由小生意組成的。沒有人可以一夜暴富,一夜奪權。但重點在於,掃屋的人,不一定是你自己,可以是下人或下屬,你只考整體設計,大格局,運籌帷幄。但問題是,但凡頂層設計的人,也都要有基層經驗,各項技術都需要了解,否則你會很容易被下屬騙,也很難操控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