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的半濁音是音位變體嗎?

時間 2021-06-03 11:12:44

1樓:覃百輝

可以跟的說不是,你可以從他的標準含義理解下就知道

條件變體,是指出現的語音環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屬乙個音位的兩個或幾個音素,又叫「必然變體」。

自由變體,是指可以在同一語音環境裡出現而又不能區別意義的兩個或幾個音素,又叫「習慣變體」。

音位變體就是同乙個音位的不同的變異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語音環境中的具體體現或具體代表。

清音——發音時聲帶不振動;濁音——發音時聲帶要振動。

發濁音時音像是靠口腔前位置發出,聽起來吐字重而實,給人以清亮的感覺;發清音時音像是靠口腔後位置發出,聽起來吐字輕而虛,有含隱的感覺。

用軟顎關閉鼻腔,用雙唇關閉口腔,肺部跟口腔內部依舊連通,組成完全密閉的空腔。隨著肺部上下四周肌肉和肋骨的壓縮運動,通過聲門的氣流可以引起聲帶振動。那種振動聲會穿透喉腔周圍的肌肉和骨骼傳導到外部空間。

這是濁音常見的現象。

濁音的書寫:清音的か、さ、た、は行的字母右上角加兩點;

比如:か行,清音讀作ka卡、ki克、ku庫、ke開、ko考;

而濁音讀作ga嘎、gi給、gu古、ge該、go告。

半濁音的書寫:清音的は行的字母右上角加小圈。

清音讀作ha哈、hi黑、hu夫、he海、ho好;而濁音讀作pa怕、pi皮、pu普、pe拍、po跑。

2樓:Aurelio

查了一下,「ポンコツ」具體詞源不明,但應該是戰後才有的,比較新的詞。

在現在的日語裡,パ行應該是有自己的音位的。不少擬聲詞,外來語都以p開頭。

但是在16世紀葡萄牙人帶來諸如「パン」一類的外來語之前,パ行應該只是は行的音位變體。

但哪怕在當時,capa-カッパ copo(也有可能是荷蘭語kop)-コップ,在半濁音前也要加上促音。

3樓:

不是。半(はん)、番(ばん)、パン都能構成最小對立體,半濁音顯然得是單獨的音位。

但是對於日語的漢字來說,由於(知乎上已經被講爛了的)「ハ行転呼」,歷史上發音為 /p/ 的ハ行變成了 /h/,所以半濁音只出現在變化了的ハ行音的情況下。

現在的半濁音主要就出現在外來語、擬聲詞、還有部分和語的促音後(如引っ張る、塩っぱい)以及半濁音便漢字詞中。

唐代的濁音是清音濁流嗎

劉廣和 梵漢對音學科述略 根據梵漢對音材料,認為唐朝北方的漢語語音,東部中原方言勢力很大,西部西北方言勢力很大。並群定澄從五個聲母中原方音是不送氣的b g d等,西北方音是送氣的bh gh dh等。明疑泥娘日五個聲母,中原方音是單純的鼻子音,西北方音是鼻子音加上同部位的濁塞音或者濁塞擦音。黃笑山認為...

你能聽出日語不送氣音與濁音的區別嗎?

原味水泥 需要練習。一開始也是經常搞混,特別是在一串句子裡的聽的時候。後來上音聲學的課,用pratt粗略測了一下幾個日本朋友的VOT。雖然有四國有九州的,地區不太一樣。但是很多都接近0甚至正的了。所以也不需要太糾結吧。習慣了都還是根據語義判斷。 不太能。母語長沙話,沒有清濁塞音對立,後天經訓練習得。...

正確的打坐姿勢是如何,眼睛開始就半閉著嗎?半閉眼睛的情況下能不能眨眼?背部應該挺直嗎?手應該怎麼放?

一切ok 最好是閉眼,也有人說要留一條縫,但我一直都是閉眼,收視反聽,不懂怎麼在留一條縫的情況下收視。打坐初期背部根本就直不起來,彎著練一段時間才能直。順其自然即可。手有多種放法。簡單的是手掌疊放 拇指相抵,有的講究什麼哪只手在上,我感覺根據個人習慣即可,盤腿也是如此。也有兩手相抱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