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擁有哪些能力是重要的?

時間 2021-06-02 16:34:42

1樓:鹽選推薦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軟實力的塑造十分重要,下面的內容或許是你所需要的。

我身邊的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從小都是按照一套「外部評價系統」培養起來的。什麼是外部評價系統呢?它包括父母和家庭的期望、學校的評估和老師的要求,以及有沒有做到這些要求。

外界的反饋如何,往往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和認知。當收到負面反饋和評價時,我們就會懷疑自己。我們就這樣按照外部評價系統要求著自己,以大家期望的方式成長、擇業,壓抑忽略了自己內在的真正需求。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突然有一天我開始意識到,為什麼即使我滿足了這些外部的評價,自己的內心仍沒有價值感?反而感覺到很多無奈和迫不得已的妥協,看不到真正的意義?

這時候,我開始思考: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到底是誰?

我生命的價值和使命到底是什麼?我之前被壓抑的自我需求開始顯現,我開始想要成為我自己。於是我開始跟從法國的哲學大師奧斯卡·柏尼菲教授學習應用哲學和兒童哲學,開始了尋找自我和意義的旅程。

那麼這些與軟實力有什麼關係呢?

簡單地說,軟實力就是向內探索自我價值,向外實現人際交流合作,是我們如何同自己、同他人、同世界和諧相處的能力。那麼,孩子的軟實力啟蒙,第一步就是幫助孩子構建內部評價系統,培養他接納自我、實現自我的能力。

目前大家普遍焦慮一件事:科技發展得這麼快,未來超過半數的工作可能都會被人工智慧替代,那我們的孩子將來怎麼辦?我的答案是,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無法被人工智慧所替代的能力、人類獨有的能力,包括好奇心、創造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時幫助孩子向內接納構建自我,向外理解他人、培養與人合作共贏的能力。

這些正是我們要講的軟實力啟蒙。

為什麼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軟實力要從小開始呢?舉乙個我個人的例子。

我的大女兒現在在幼兒園大班,老師最近開始對他們進行紀律訓練,要求他們把小手放在身後,身體坐直,一動不動地堅持很久。中間不提供任何需要孩子們集中注意力的事情,純粹是紀律自控力訓練。最後堅持不住的孩子會被貼上「自我管理和紀律性差」的標籤,被罰不能在課間出去玩。

女兒回來告訴我說,她今天表現不好,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所以沒有出去玩。她的自我感受很不好,已經開始對自己產生了羞恥感。

作為媽媽,我心裡很難受。我同她的主班老師,乙個一級一類幼兒園裡很有經驗的老師聊了很久。我發現,其實老師知道這不人道,但還是認為有必要訓練孩子提前適應我們應試教育的大環境,提前練習各種技能,學會控制自己,這樣才可能考出好成績。

而考出好成績,某種程度上已經被預設為等同於「成功和幸福人生」。

現在的應試教育體系仍然以學科成績為評估和選拔的主要標準,我很無奈,也能理解,可是,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被這些單一的評價體系所困,從而慢慢地忘了自己本來的樣子。

我女兒的經歷不是特例。我一直在給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小朋友開哲思啟蒙課,旨在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在上課的時候,我注意到,有不少很小的孩子,最小的在上幼兒園中班,都已經或多或少開始有一些軟實力的問題了,譬如:

在家人面前表現得很活潑,在外卻很內向、羞怯、不自信;情緒化,喜歡以自己為中心;不願接受批評、害怕失敗、害怕被人拒絕;永續性和意志力比較差,做事容易半途而廢,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孩子的個體差異很大,當然不能簡單地說,這就是我們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的自我懷疑和退縮,但當評價標準只有學習成績,尤其是只有數學和語言能力兩個方面的成績時,孩子的其他六種智慧型和天賦就可能被扼殺。而軟實力,正是幫孩子應對外部壓力的重要力量,幫助孩子更好地接納和構建自我,塑造冰山在水面下的堅實的基礎。

2樓:CD鳥

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協同成長。共同學習。

1、00後,10後,注意培養耐受延遲反饋的能力。所謂耐受延遲反饋,就是,學習、努力一定得有一段時間之後,效果才能顯現。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事物並不像電子遊戲裡,即使反饋的(打敵人與一下,馬上有音效、有血條掉血)。

3樓:孫文謙

基本的自理能力排第一,吃飯、穿衣、動手能力也算上。

簡單的社交能力排第二,會溝通,會表達。

學習能力排第三,保持對未知的興趣,有一定的專注力。

4樓:chockeychan

說實話,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優秀,但是乙個孩子的發展影響因素太多了,個人天分,家庭背景,周圍環境,學校教育,可以說沒有任何乙個人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也沒有乙個家長敢保證自己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但是家長的耳濡目染確實很重要,我越來越認同乙個觀點,培養乙個紳士至少需要三代人。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品質或才能,先培養自己可能效果好一些。

我的答案其實跟提問偏得有些遠,因為我自己也很迷茫,還在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5樓:樂觀的桑榆

感知能力和專注力。感知能力簡單講就是周圍的變化,包括人和物的變化。這種能力可以防患於未然,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專注力就不用說了,一切能力的基礎。

6樓:夢耘

我覺得學會感恩的能力最重要,從小教孩子做乙個感恩的人,用心愛他,讓他學會愛,這比任何一項技能都重要。其次,讓他多看書,有自我思考的能力,剩下的交給孩子自由發展,時間會給你答案。孩子還小,別著急。

你要給他更多的愛,而不是麻木的讓他去順應社會發展。

7樓:已有嬌妻

我沒有孩子,但是身邊有乙個上市公司的朋友和我聊過這個。

那時候我認為自己缺失的或者覺得是好的都應該讓孩子去做到。現在想想是自己狹隘了。步入正題

他現在培養孩子,還是以孩子的品德品行為重點。覺得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我們教給他社會上基礎的遊戲規則。該怎麼玩,玩成什麼樣子就是孩子自己把握的了。

8樓:夜歸人

專注力,禮貌,自信,外向的性格。有些東西不是孩子大了就好了,其實許多東西並不是因為孩子大了就自然而然消失了,更多的是藏在了骨子裡。(我只是從我自身來說的)

9樓:宋子璇

我認為孩子需要最起碼的生活能力,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還需要有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可以適當的培養,引導。動手的能力真的也挺重要的,可以沒事做做手工,畫畫,讓孩子能從他的作品中得到自信,讓他願意去動手思考...孩子的專注力也很重要,可以適當的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10樓:阿鎧老師(張旭鎧)

德智體美勞一直是教育所倡導的,但是在孩子發展階段,從寶寶起就應該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專注力,還有家庭和諧,有愛,對寶寶成長認知世界裡對性格的影響著非常大的,這些對以後不論選擇什麼都是為奠定基礎的。

11樓:給你一半

其他的很多知友都回答了,我只想講「抗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在社會中生存遇到問題不會輕易被打敗,能夠再接再厲,而不是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遇到一點問題就一蹶不振,如果有足夠的抗挫能力那麼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從容面對,畢竟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就是公升級打怪獸,只有心態好不怕苦難最後才能走得更長遠,而不是動不動就放棄,癱在家裡。退縮害怕。然後有毅力,有目標感,會自省,有遠見。

有擔當。

12樓:圓圓大光頭

說話的能力

對陌生人也好,對朋友也好,對家人也好,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樣的話。

還有說話經過思考。

我覺得說話的能力是高情商的表現吧~話大家都會說,會說話不是人人都有的能力。

13樓:哈哈

愛的能力,專注力,學習能力,這三點就夠了。

你可以買點這方面的書看看,我最近有買那個最強大腦的Dr.魏的書,聰明養育和啥啥腦計畫,還沒到貨。

我覺得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不要給予太多期待,多一點耐心,讓他有乙個自由發揮的空間,你會收穫更多。

14樓:阿沐

面對陌生人可以侃侃而談,能力要讓他自己去鍛鍊,家長只是輔助,叫他有禮貌,怎麼為人處事,然後放開手,讓他自立,學習生活的基本技能。

是表達能力更重要還是理解能力更重要?

小草隨風搖 兩者都重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表達的更清晰,如果沒有理解,也無法把意思表達出來!然而如果表達能力不好,理解能力好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豬突猛進 我表達不行,但我理解很強。通常一起聽某人說話,我能用很簡便的語言重新跟小夥伴解釋一次。而上台等表述時,我需要想清楚我想講什麼,...

現實中是平台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知乎小透明 對於能力非特別優秀者者而言 指某方面很有天分,不是指的做題家,做題家抓住高考的機遇上好學校和好專業本質上也是選了好的平台 平台更重要。平台不對,努力方向錯了,全部白費。我曾經讀研的時候也是超努力的做專案的,可以說實驗室沒有任何乙個比我努力 現在想起當年我都想哭呢 結果呢,後來發現找工作的...

你們覺得是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不辭冰雪 艾躍進教授說過 文憑就是你證明不了自己的時候可以掏出來的一張破紙 言下之意就是能力相較於學歷更重要 但是,通常來說,學歷高的人能力也相對較高,反正則不一定,學歷低而能力高的人是少數,並且通常是找到了自己最合適的領域 就現在的社會來說,學歷是敲門磚,沒有學歷就不存在你施展能力的舞台,兩者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