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子愛父母是無條件的,但長大了後卻對父母挑剔?

時間 2021-06-02 07:59:15

1樓:十豐

小孩子,其實是一依附於父母的個體,在這個年齡段,幼兒的思想、體魄遠未發展成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父母做出的選擇,可以說是「生出來了,但和父母仍然有近乎於同體的關係」,因而對父母就有天然的親近和強大的安全感。

長大後,孩子的思想隨著年齡增長,開始認識到自己是與父母不同的個體,即有了相較於幼兒而成熟的自主觀念與強烈的自主選擇傾向,當這種思想與父母過強的對兒女的責任感發生衝突,就造成了所謂的青春期。但經濟上的無法自主仍將孩子間接留在家庭之中,並且思想的衝突並未極大地妨害家庭關係,所以親子關係總體上較為和睦。

再進一步,世界是不斷發展的,大多數年輕人肯定要比大多數老人容易接受新事物,於是在青春期就有的兩代隔閡進一步加深;也因為兒女成年後也有兒女,情感就被分攤,有些人甚至無暇、不肯去關照老人(這是很不好的)。

以上僅代表本人不成熟的一點看法,如有問題,敬請理智指正。

2樓:妙想家

不一樣吧

小時候,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物質上面的,精神上的是呵護。你給的不多,但是他很容易滿足。

但是父母不同,成年人之間的交往,往往是複雜的。大家潛意識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如果父母一直都站在你的角度,估計你們的關係也不會太差

還有就是時代不同了、思想不同,有代溝才是正常的。否則肯定是父母太優秀,比如傅雷家書裡面的

3樓:白灼菜心

因為小孩子時,父母對你的影響是最大的。你的圈子還不廣,對於各種了解基本都來自父母。那時候覺得父母是神,他們無所不能也很依賴他們。

長大之後,你看過的書,你交過的朋友,你去過的地方,你經歷過的事,會再塑你的三觀,你與父母產生分歧。這也正常,畢竟你們是不同的人。但產生了挑剔可能是因為你的一生可能正在向山頂攀登,而父母已經開始拄杖下山。

爬山的人總不會想到自己下山的時候也會如此疲倦吧。

4樓:沒什麼大不了

小時候沒見過什麼人,也沒接觸什麼事,覺得他們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感覺父母就是自己的英雄,藉此仰望他們。更覺得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乙個樣子。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世界很大也很複雜,不像父母說的那麼簡單也沒那麼險惡,接觸過多的人和事,其實心裡會有感觸跟想法。就像小時候我們看不懂父母,長大的我們他們也看不懂。

5樓:西西

因為小時候,身邊陪伴著的是父母,相處時間最多的也是父母,那個時候小孩子更容易的感受到父母的愛。而長大以後,有了很多新朋友,見識了很多事情,學習什麼的撲面而來,對於父母的愛也習以為然了,自然就會有更多更多的挑剔了。

個人觀點,不全面,僅供參考。

6樓:克里斯Sss

小的時候,孩子的身體的各類系統未發育完善,小孩子也沒有完善的社交圈,導致了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

長大以後,經歷很多不同的生長環境,也有了很多不一樣的社交圈,認識了很多不一樣的人,身心發展逐漸完善,眼界格局不再入兒時般單一,自然而然會挑剔了。

7樓:一匡天下的小助理

因為,長大了想要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而現實卻是,你想要的,往往都是得不到的。長久的挫敗感使你卻懂得了埋怨,埋怨自己總是更為難受的埋怨別人總是更為容易的,而父母是你最親近的人。另外的話,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持續一生無法磨滅的。

孩子小的時候不懂,長大了就懂了。

為什麼都說父母無條件愛孩子,卻還有易子而食而非易父母而食

明月天涯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當乙個人連飯都吃不飽,對於他來說,一切道德禮儀都沒有一頓飽飯來的實在 大家都不是孟子口中的 君子 大家都是普通人嘛,餓到極致別說什麼 嗟來之食 就算是觀音土都有人吃 推薦一本書,自私的基因。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每個人都是自私的。無可厚非。但是乙個人不認為自己自...

為什麼父母對孩子可以無條件的愛,而老人後來的贍養卻成了問題

其實關於為什麼父母對孩子可以無條件的愛,而老人後來的贍養卻成了問題,我首先想到黑格爾的理論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自然界也是如此,人的審美取向多半來自大自然的精密安排。其實父母培養孩子是不是真的無條件呢,這個可以看看陳志武老師的 金融通識課 裡面有講到,父母養孩子是基於養兒防老的投資...

為什麼社會要求女性天生無條件愛孩子?

惟允 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每個人都很難做到超然物外,千百年來約定俗成的習慣,造就了大部分人都是隨波逐流。特立獨行的人,雖說活得灑脫自我,但也要承擔周圍人斜視的目光和閒言碎語。 你當然應該無條件地愛你的孩子,你老公也是。孩子剛剛出生沒能力保護和養活自己,只能依靠你和你老公,遺憾的是男人很多靠不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