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師和註冊會計師,怎麼安排考試好一點?

時間 2021-06-02 07:03:18

1樓:高頓中級會計

明年才有資格考中級,今年可以先準備註冊會計師部分考試的科目。如果想同時備考的話,可以將注會的《經濟法》和《財務成本管理》放在明年與中級同時備考。

了解《會計》科目特點:

《會計》是CPA六科里的基礎學科,如果沒有一定的會計知識,後面的審計,財管,甚至稅法學起來都會變得複雜,且不可捉摸。

正是因為會計是六科之首,所以它與其他科目的聯絡也十分緊密,那麼在學習會計時,切不可一意孤行,遇到與其他科目相串聯的地方,一定要學會將其結合起來理

對比CPA與中級考試科目,如果第一年通過註冊會計師《會計》科目,第二年考生可以選擇注會的兩科和中級的三科或兩科同時備考,例如:會計師《會計》科目,第二年考生可以選擇注會的兩科和中級的三科或兩科同時備考,例如:

方案一:註冊會計師(經濟法+財務成本管理)+中級(中級會計實務+經濟法+財務管理)

方案二:註冊會計師(經濟法+財務成本管理)+中級(經濟法+財務管理)

高頓CPA老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二者成績有效期不同,註冊會計師考試成績有效期為5年,中級考試有效期2年。

對比如下:

雖然注會在計算和難度上比中級要大一些,但這兩門有很多重複的章節,中級考生同時準備這兩門科目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中級考生可以根據中級《財務管理》這門課程為主,再結合對比注會《財務成本管理》的內容進行整合,對於不同的章節,再進行單獨學習。

中級《經濟法》分為經濟法和稅法兩部分,經濟法部分佔比較高,稅法部分佔比較少,涉及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兩個稅種。

注會《經濟法》及《稅法》的範圍和難度均大於中級經濟法的內容,建議大家在學習的時候以中級為主,學完中級的知識點後再學習注會的內容相對來說就會簡單一些

基礎較好的中級考生,可以先從《會計》課程入手。學完後再對比分析下《中級會計實務》,看看二者考試的側重點有何不同,查缺補漏。

基礎較弱的中級考生,建議先學《中級會計實務》,再學《會計》。這種備考策略具有「由簡入難」的特點,考生接受起來會更容易。

最後,高頓CPA中級老師建議第二年可以首先以中級考試的學習為主。

對於注會和中級都有的考試內容,只需要將中級的內容學透徹,等到學注會的時候,就更容易理解了。

對於二者不同的地方,那麼就要各自有所側重,把握重點和常考點。

如果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已經準備的很充分了,就要把戰線轉移到注會上來,當然在後期備考注會的過程中,也不能把中級忘記了,要多做中級相關習題,及時複習,鞏固溫習。

2樓:小爪爪兒

根據乙個注會、中級都有的考試黨的經驗。

首先說結果:一起考一點問題都沒得。

再來說分析:

1.教材難度:注會教材講解非常深入,中級更像注會的入門版教材。如果題主是比較頭鐵或者有一定基礎的(比如說會計本科)可以嘗試直接學註冊會計師。

2.考試難度:完全不在乙個檔次上,注會包括且涵蓋並吊打中級。從自身經驗出發,中級裸考均分80,在努力複習乙個月,注會均分64。

3.相似度:中級對注會90%相似,注會對中級65-75%最多。因為注會的專業階段,要求實在是,又廣又細。

所以如果擔心複習兩種考試導致時間來不及,那duck不必。如果會計本科出身,建議直接考注會,只要認真被考注會,在八月中旬複習中級科目一門課一周至十天,完全來得及。

如果有考證時間規劃不太明白的可以問我。

3樓:我是我的情人

我覺得還是專心考乙個吧,在職備考很累的,上年我邊工作邊備考中級會計,那段時間就把我累夠嗆,你還一下備考兩個。要是學習時間充足還好,在職備考真的不建議。

可以先專心考乙個,先把中級會計那三科考了再說注會。其實中級會計只要能認真複習,一年過三科還是挺簡單的。我上年考中級的時候網課就看了南文文核心800題,資料用了輕四,其他啥的也沒多買,就靠著這兩個輕輕鬆鬆通過考試。

其實主要還是南文文講的好了,考點跟考試的經典題老師分析的特別透徹,講的也很到位。跟著老學完之後,不僅輕一上面的重難點能理解透徹了,做練習題跟最後那幾套卷正確率也很高。

現在中級證也快發了,今年準備把注會裡面一樣的那三科考了,一起努力吧!

4樓:若水添翼

當然要一起報名,全都考。

看到有答主說考完注會都不用複習中級,我覺得這還是要取決於題主自身的會計基礎,如果本身基礎不牢固,對會計的領悟沒有那麼好的話,還是不要這麼挑戰運氣為好。

貼一張成績單,這是我當時備考注會同時考中級的成績。說實話三科複習時間一共不到乙個月,可能也就三個星期的樣子。但有注會的基礎,看中級就像速讀一下,可以快速過完一遍,然後對中級和注會考察方向不一樣的地方再著重看一下。

所以題主完全可以報名注會和中級重合的這三科,主要複習注會,中級考前花20天到乙個月過一遍就可以,這樣有中級打底,注會過幾門都是收穫。

5樓:小小陳

作為兩個證都考了的小弟(雖然不是同一年考),經驗之談,認為一直以CPA為主即可,然後「順便」把中級給考了即可。

不過需要說一句:CPA比中級難,考察的角度不同,但是知識還是那些知識,考試時間又是錯開的,可以複習一次應對兩個考試。

但是建議時刻以CPA為主。

6樓:沃的課堂

合理選擇科目,事半功倍

註冊會計師考試難度高於中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考查內容更加基礎,注會考查更加綜合和全面。比如我們可以從教材的厚度來一探難度。

以2023年教材為例:

中級會計《中級會計實務》教材440頁、注會《會計》教材723頁;中級會計《經濟法》教材439頁、注會的《經濟法》教材550頁。

中級會計師考試以兩年為乙個週期,成績採取2年滾動有效制。即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人員,必須在連續的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的考試,方可獲得會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證書。

cpa考試專業階段有6個科目,分別是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專業階段考試成績有效期是五年,也就是要求在五年內通過專業階段的六個科目。

因此我們可以分別選擇中級1-2科、注會1-2科來搭配備考。

科目搭配建議

推薦相似的組合一起報考。比如

①註冊會計師《會計》VS中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實務》、註冊會計師《經濟法》VS中級會計師《中級經濟法》

②註冊會計師《會計》VS中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實務》、註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VS中級會計師《中財務管理》

③註冊會計師《會計》VS中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實務》、《中級財務管理》和《中級經濟法》

④註冊會計師《會計》VS中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實務》、註冊會計師《稅法》和《經濟法》VS中級會計師《中級經濟法》。

⑤註冊會計師《稅法》、《經濟法》VS中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經濟法》。

同時備考多個科目,靠自學看書比較費力。建議報考乙個線上或者線下的培訓班,由老師帶領一起去攻克教材裡的重點和難點。祝您備考順利,早日通關!

中級會計職稱和註冊會計師應該選哪個?

一步步來吧,一口吃不成胖子!中級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些,但同樣可以為自己帶來一次公升職和加薪,所以我是建議先考試中級,很多人備考中級都是用題海戰術,我是感覺沒必要,而且最後的成績未必會很高。備考還是以先理解後刷題為好,當時自己把基礎內容過完後再看南文文核心800題很快就準確的抓住了高頻考點,三科中的一些...

工作上同時使用中級會計和註冊會計師衝突嗎?

正保會計學堂 擁有中級和注會證書肯定是不衝突的,我身邊就有不少同時擁有中級證書和注會證書的。你現在是要轉行做會計,那麼你之前從來沒做過會計,是為什麼要做會計呢?這個你自己要想清楚,不要聽別人說什麼輕鬆 錢多,就一頭扎進去。你要考慮清楚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做會計,還有你自己適不適合做會計。會計和其他工作最...

中級會計師和中級經濟師哪個有用?

中級會計 中級會計師和中級經濟師都有用,只是體現在不同的方面。中級會計師的難度稍大,而且也是會計職稱的一種,認可較大。經濟師側重國家經濟大局 發展 分析 入門低,行業廣。會計師屬於企業財務管理,想要從事相關工作必須有證,證書不同從事工作深度不同。如果有能力的話,可以先考下中級會計師,再考中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