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一被教育(正常程度的那種)就拿刀片劃傷手臂自殘的中學在讀的孩子?

時間 2021-06-02 04:12:02

1樓:

也許您應該多關注您的孩子,因為這並不是乙個好現象。

當然,不排除他這樣做是為了吸引注意力,也不排除他是為了「酷」。

但是,這世上還有一種東西叫做抑鬱症。

請不要認為乙個小孩子什麼都不懂,怎麼會有抑鬱症。在今天,青少年患抑鬱症的例子並不少見。

在您眼裡正常程度的教育,也許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許,他已經很痛苦了,而您的教育只會讓他更加否定自己。

他因為自卑,因為抑鬱症,無法向他人訴說,無法宣洩自己的情緒,無法從這種痛苦中逃脫。所以,他只能通過自殘來確定自己是否還活著。而您的教育恰恰給了他自殘的理由。

不過,事情也許並沒有這麼嚴重,也許他真的只是為了引起您的關注。

您需要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和他好好談一談。

事出必定有因,找到原因後再解決會比兩眼一抹黑要好得多。

2樓:

之前我一直是這樣,直到今天。

玩脫了去醫院掛急診打針縫傷口

我覺著我長記性了.

如何被教育?我覺得這件事挺難管的,本人家人長輩都不知道,朋友(以及男票)有看見的會勸我,沒用。

正常程度教育帝都普高學生年級排名中等偏上

3樓:單雨佳

這個年紀的孩子自殘的比例比較高,不過有部分也是提示其某些特質,比如衝動控制能力不大好啦,情緒上來現實檢驗的功能不大好。

有條件就做做心理諮詢,也許會有改善,也許長大了會穩定些,也許的事情,說不好。

4樓:

有時候「鼓勵」的效果遠遠勝過於「教育」。在提出建議之前,先發自內心地真誠肯定孩子,再禮貌地提出意見,一定要尊重他/她,而不是批評式地居高臨下地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尤其嚴重。

若「教育」不能達到目的,而且適得其反,甚至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為何不嘗試著與其平等交流對話呢?

5樓:孟不萌

我也是中學的時候用刀片割指尖。十個都會割。後來就割指縫。

當時看著流血就覺得好像發洩了什麼。然後做什麼都很痛,就覺得我在活著。當時沒覺得這有多奇怪。後來就不知不覺過去了,要不是看到這個都忘了我有過這種經歷。

會不會是想多了?

6樓:悠閒

我覺得應該是中國學校太嚴格學業很沉重,也包括父母高期望的原因吧。小孩子本就應該享受童年的快樂,中學高中生適當感受青春期,發揮想象力,而不是整天枯燥的學習。所以,雖然中國的教育水平很高,但是也有很多高中生崩潰自殺。

7樓:張名楨

允許對抗行為

我們從小就被告知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大人總是為你好。

這不是事實。

達人很多時候只是為了自己方便而已。聽話也並不總是對的。

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之中大量的社會關係也是對抗性的。甚至主要是對抗性的。

所以,告訴他如何進行對抗和他的家長為何需要對抗、「

8樓:

這個事情我也做過,不過沒這麼狠,拿刀片割手指頭,一點一點割,想要體會慢慢出血的感覺,已經不大能想得起當時的心情了,應該是鬱悶的覺得自己是不受重視的,不過也知道不會傷害自己太多,純粹的體驗下。

9樓:

以前我有過這種行為,當時學習壓力比較大,但是自己不覺得壓力大,還覺得自殘很正常。自殘時特別舒服大腦一鬆的感覺。後來生活愉快多了,不知不覺就沒有這種行為了。

甚至進入了到處找去疤藥物的節奏。醜陋的大疤痕!天熱或者磨蹭到還會癢癢。

我個人的建議呢,別太緊張,其實自殘不是自殺,相對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盡量不要留疤不然以後會特別煩心。然後盡快解決心理問題,這孩子生活中一定有什麼不可承受之痛。

10樓:李宵萌

我當初也是這樣啊,高中壓力太大,發現疼痛可以迅速緩解壓力,就自己割了自己66刀。當時家裡人知道我心理有問題,可是還是讓我這麼高考了。後來上了大學,壓力小了,還找了諮詢師(不便宜啊,但是治病就是這樣)。

現在已經好久不自殘了。

某一本大學準大一,被思想政治教育錄了,但是更喜歡漢語言文學。我應不應該轉專業?

海鹽 如果自己真的喜歡漢語言就轉,但在轉之前你需要知道 漢語言文學 究竟是學些什麼的,他可能和你之前高中學習的語文會不一樣 漢語言具體情況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也是轉了專業的,轉到了歷史,發現,歷史學真的不是我所認為的那樣,他不是高中歷史,他是 歷史學 是一門非常 總之和之前想的不一樣,比如歷史愛好者...

如何跟受教育程度低的婆婆溝通?

田小 逃離她不好麼,逢年過節看一眼,呆不一天能忍。我跟沒文化沒素質以惡賴為驕傲潑皮無賴撒潑打滾的婆婆相處的方式就是不相處。真的不是老人節儉或者時代不一樣啊或者普通婆媳問題,我也肯定不是完人會有各種情緒和缺點,但是真的是她做人有問題。什麼欠債不還,跟鄰居因為雞毛蒜皮撒潑打滾,大過年被人堵門催債,跟人打...

原生家庭和諧的人你們的童年如何被教育?

燕紅 和諧家庭不教育,我理解你的教育是指父母的嚴格要求孩子,是嗎?讓孩子在玩耍中快樂長大,我最欣賞錢鍾書夫婦對孩子的教育,學於玩中,父母陪伴左右。用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不是去教育孩子要怎麼做。 一百萬個為什麼 我覺得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組建的家庭,這樣的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