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父母生活費只給1000,而且還是乙個星期給200塊,好累啊。。怎麼說服父母?

時間 2021-06-01 20:42:54

1樓:小仙女

我媽媽覺得給我一千塊錢的生活費好多,說我乙個月怎麼能花這麼多錢,我就沒拿她的生活費了,然後回頭媽媽就自己給自己買了四五百的一件衣服,我突然就覺得有點難過,我覺得不該難過

2樓:

看了下內容描述,題主是妹子哈,要買化妝品的。這就好辦了。找幾個有錢的男朋友。

我是認真的。很多年前我讀大學時追過姑娘,每天堅持請那姑娘吃飯。後來也沒追到。

再後來了解到,這姑娘的伙食費基本靠男生供養。她父母似乎還挺驕傲,覺得女兒有本事。再後來,覺得這事兒是常態,很多爹媽都是這麼計畫的。

我斗膽猜測題主的爹媽想讓題主快點談物件,找個家底雄厚的。又不好意思明說,所以生活費給緊巴點,讓你自己體會。

3樓:

首先有車有房有門面不是中產,大部分家庭的樣子就是小康吧,吃喝不愁而已。有個朋友上海人,房車不愁,加起來幾千萬,都是不動產,父母皆外企,也才中產,人家和我們差距就是,我們是吃喝不愁,別人考慮的是精神層面以及吃好喝好,不侷限於溫飽。(此處沒有看不起貶低意思哈,我自己家也只是小康,只是談談我看到的中產而已)

其次看意思家裡做生意,父母肯定考慮的是攢錢吧,畢竟不是正式工作有五險一金保障之類,可能考慮以後醫療啊養老等大的開銷,趁現在還能動多攢點。畢竟房子車子啥的都是不動產,生個大病啥的你總不能靠賣房子吧,肯定得攢攢錢,以防萬一。

最後1000乙個月大學生吃喝是沒問題,不過你父母乙個星期給一次確實有點那個啥,這個可以和父母交流溝通,看能不能乙個月一次性給,比如說你要是突然需要用錢來不及給怎麼辦,這個你可以和父母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好好談,好好交流不是問題。我自己是父母一月一給,也是1000,保證吃飯,然後像買衣服買書大的開銷就是單獨說(因為醫學生書很貴,一買就四五百)再單獨給。像我室友有的是一次給一學期,當然我父母不可能,我也確實沒有那個自控力,可能我前二個月都能一起花了,所以我媽就一般給我一月1000,保證吃飯。

從父母角度可能就是擔心孩子亂花錢,自控力差吧,我媽就是我大學生活費還沒高中多,我媽倒是不擔心我出去玩之類 ,我主要是吃,給多少吃多少,高中然後吃成了個胖子

4樓:

大一,這個是上學期某星期的記賬本

跟題主差不多,每星期生活費200,也不讓去打工,但是給的這麼點生活費只能頓頓吃食堂,舍友偶爾出去玩大部分都推了,高中看上的想著上大學時候慢慢攢錢買的一堆東西乙個也沒買。我姐當時上大學的時候也沒這麼少啊,為什麼到我這裡就這樣,搞不懂。

5樓:Amanda

其實吧,我覺得乙個月1000的生活費是足夠的。

我是女生,乙個月也是1000的生活費,我覺得綽綽有餘啊。因為乙個月光一日三餐大概就600-700,還能有一點剩餘的來買自己需要的用品。

而乙個星期給200,大概就是怕你花錢大手大腳的,也是為你考慮。

如果你覺得真的不夠,可以試著去兼職,畢竟大學的課程也不緊,完全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去做點小兼職的。

所以啊,不要埋怨父母,自己努力吧。

6樓:是靈靈呀

第一:你可以在學校的時候做兼職,我有乙個朋友一年兩萬多的學費自己掙的,天天在學校送外賣,一有賺錢的機會馬上去,我真的非常佩服他。

第二:我覺得你的思想應該改變,你不可以要求別人做什麼哪怕是父母,你應該想你該怎麼樣,不是要錢而且應該自己應該怎麼樣省錢,怎麼樣合理分配錢,乙個月一千塊完全就夠用,只要你對你自己扣,你說你要買化妝品和朋友吃飯,這筆錢完全可以有平時少吃點就來了,你要有乙個存錢的概念,你要是是沒有這個概念就算給你多一點錢你也是沒錢的,比如我高中乙個星期一百五,我乙個學期可以存個一千八,當然過程是艱苦的,但是我覺得人一定要給自己留乙個底,在我出去玩的時候買東西的時候我不用求任何人,我有我自己一點點財務自由。

第三:你說你家裡中產家庭,我覺得我家裡條件小康吧,比一般人好一點點房子有個幾套車有個幾輛,在我心裡父母的錢是父母的不是我們的,他們給多少就是多少,我們不可以要求他們怎麼樣,父母已經盡到義務了,就可以了

總結:我覺得你應該改變你自己,特別是思想,你說你和朋友都沒有錢出去玩,我覺得這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你自己不懂得該如何去分配你的錢,我覺得你父母怕你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是對的,凡事要多想想自己該怎麼做。

7樓:

首先我要糾正一下你對自己家庭的階級觀念看法,有車有房有門面,配合你之前說的小店,姑且當作是家裡開了一家小超市是大部分經濟收入,需要你假期幫忙看顧的,這並不是中產階級家庭。所以我們不要把目光定位在「中產階級」上,這樣會造成你對父母經濟能力和自己生活費應當給予多少的錯誤判斷。

作為乙個險些跟著自己老爸打工的95年姑娘,身邊血的經驗教育我們,能不給父母打工就不給父母打工,只有少數的父母會按照員工的標準給予子女工資,大部分都理所應當的認為,你不需要花錢。

不止是我,還有我爸朋友的孩子以及其他父母家裡開公司的孩子,身邊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出去找工作、賺錢、獨居的。有個朋友去給父母工作了一年,最後連回來的機票都買不起,每次和父母提工資,父母就來一句「你吃喝住不是花我的錢?你衣服不是我買的?

你還要錢幹什麼?」

所以你要解決自己的問題的第一步就是:不再給父母打工。

當你確定自己走出這一步的時候,下一步就非常關鍵了。你不能單純的說自己是為了掙得生活費,你要說這是為了畢業後找工作而做準備。當你在學校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你的簡歷會更好看,你未來投入社會時候,會因此而輕鬆一些。

所以你要偷梁換柱,把做兼職換成是:為將來畢業找工作而做的社會實踐準備。

當你把兼職的理由完善之後,你要學會記賬。錢永遠是不夠花的,但究竟是怎麼不夠花,你需要用資料和文字讓你父母看個清楚。記賬要有輕重緩急,你要側重記錄下自己拮据的狀況。

比如說因為月底錢不夠用,和同學借了錢,月初及時把錢還給人家後你還剩了多少錢。你為了某一場考證考試交了多少錢,交了這些錢之後,你在伙食費之上又縮減了多少。

讓你父母看到你伙食標準之低,你生活質量之差,最好還有幾次你生病卻沒有多少錢去醫院的窘迫示例更好。

第三步就是:讓父母自己考量他們給的錢能讓你有怎麼樣的生活質量。

後面第四步就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我一直覺得小孩都有戲精體質,而父母往往吃軟不吃硬。我很多時候明面上和我媽提要求,我媽都是不允許的,我爸往往會說教一大堆。很多人都一樣,和父母談事情的時候,太過強硬和正兒八經,根本等不到父母心軟就吵起來了。

但是我經常會趁著大家都沒事幹,比如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的時候和他們閒聊。聊著聊著就會把話題引到自己因為沒什麼錢和失去了什麼機會,鬧出了什麼笑話,說著說著就委屈了,眼淚啪嗒啪嗒的留下來。這時候不用說自己的要求,就默默的離開,父母會因為看到你流淚而去回想你是不是真的受到了什麼委屈。

當然這種方法不能經常用,經常用你就是乙個愛哭鬼,他們不會搭理你的。

所以你要學會:找到他們心軟的時機,讓他們能夠主動去關注你目前的需求。

1000快也許對你是真的不夠用,我們從小接受中式教育,不可能一上大學就要求我們接受西式教育,說什麼父母沒有理由再養你了。說真的能這麼說的人要麼一把年紀了,要麼還沒有到這個年紀,他們不知人間疾苦,風涼話說的一套一套的。

有需求就要制定方案,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方案後,策劃執行,做事情一步一步的來,按照自己的想法及時變動更改。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父母,你缺的只是完整的方案罷了。

8樓:乙隻大大蜀黍

我覺得你已經成年了,你的父母沒有義務再去養你了,你應該想著自己去賺錢,哪怕現在養不了父母,也要自己養活自己

他們不讓你兼職,你要自己去,自己這麼大了,自己做什麼事情就看自己,不要看別人

父母生活費只給到生存線正常嗎?

答案總結 在這個問題下,有兩種人,第一種是四五十歲一事無成的中年人,鄙視了一波問父母要錢的人,給他們貼了個自私的標籤。第二種是忙於兼職的大學生,鄙視了一波問父母要錢的人,給他們貼了個頹廢的標籤。某一天,王思聰看到了此問題,然後也被貼了乙個自私和頹廢的標籤。當然王思聰根本不會看到此問題,找到此問題並且...

孩子上大學給多少生活費合適?支援兼職嗎?

打球從不撿球 emm個人意見 在家庭力所能及範圍內,不要少給,孩子懂事的情況下。你以為是節約錢,孩子因為你的少給,走上了不好的道路,是你想看見的嗎?而且給錢給少了,娃兒出去兼職的話,對學業來說不好,畢竟一心不能二用。 嚕嚕嚕 1500 2000吧,支援兼職,但是兼職兼職只能是偶爾的副業作為鍛鍊自己的...

女兒上大學了,我給她規定每月生活費1500元,女兒的男朋友說不太夠,大家一般都給多少?

男朋友有什麼資格說不夠?想花女友的錢?還是覺得配不上自己高大上的消費?消費觀念不一樣經濟觀念不一樣趁早分,免得浪費時間。 僅此而已 1500本人,我也談戀愛 1500是我自己跟爸爸商量好定下的,換季買衣服不包括在裡面,有一說一,沒談戀愛的時候完全是夠的,偶爾幾個月我還會有剩餘可以攢下來 但是談戀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