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文學系為什麼要學古代漢語?

時間 2021-06-01 06:04:37

1樓:爾文生

文學大概可以分為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 既然選擇了文學系,那當然要學習古代漢語。古代文學也是文學的一部分,蘊含了古人的精華。文字作為文學的一種載體,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

從一開始甲骨文、金文、隸書發展到繁體字、簡體字。可見文學的載體是不斷在變化的,不但文學的載體在變化,古代漢語的語法也在發生著變化。所以要讀懂古代文學,就要學習古代漢語,學習它的本身的內在邏輯,語法以及字義。

大學文學系為什麼要學古代漢語呢?我覺得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還有以下的原因:懂得古代漢語的人不多,且開設古代漢語專業的大學不多,所以需要這方面的人才。

其次古代漢語是冷門專業,出於對就業的考慮,報考的人數不多。最後,我覺得文學系本身就包含了古代漢語,古代漢語是學習古代文學的基礎。就像數學要背乘法口訣,英語要會二十六個字母一樣。

2樓:1234

文學系不學古漢才奇怪呀。如果你是文學系的,那我還真搞不懂你為什麼會問這麼愚蠢的問題,竟然還懷疑學這個有什麼用!那現在我告訴你,你如果要去鬧市擺攤賣麻辣燙的話,它確實沒什麼用,別糟蹋文學了

3樓:震勳

1、大學文學系通常稱漢語言專業或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漢語言或者說漢語言文學則必須系統的從其發端和發展過程進行學習,古代漢語是漢語言和中國文學的基礎,雖然現代漢語套用了外語的語法,現代文學借鑑了西方文學的一些方法,但始終是從古代漢語發展而來,所以學習古代漢語不僅是對中國文學乃至文化的傳承,也是中國語言,文化研究發展的必修科目。

4樓:西行者

我們為啥有父母,和父母的父母?

看來這也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嘍?

別說專業文學系的,如果古漢語都整不明白,也好意思說是個搞文化行業的中中國人?

5樓:春之琴

漢語言文學,包括語言學與文學兩部分,其中古代漢語是偏向語言學的課程,可以學到進一步研究語言學的一些基礎知識,尤其是在古漢語領域,如果是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接下來可能還會繼續面對音韻學文字學等等傳統小學及現代語言學的內容,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是這些課程的基礎內容。

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古代漢語課並不能有效提高讀文言文的能力,大量地閱讀文言文,不懂的詞就去查才比較有用,如果是想要提高讀古文的能力,不如仔細讀一讀古代文學史裡的作品,然後記得背書下注釋……

6樓:元姝

小透明乙隻,因為曾經也被古漢摧殘過,思考過同樣的問題,所以交流一下感受~

首先,其實是作為工具來學習的。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面貌還是有很多不太一樣的地方,而文學是一脈相承的,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有研讀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所以作為專業基礎,學好古代漢語是第一步。

再者,文言文和古白話有它們自己獨特的魅力。有些時候,翻譯成現漢後,雖然不會像唐詩譯成外語後變化那麼大,但多多少少會減少一些韻味。所以學好古漢會幫助你更好地感受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意味。

暫時就是這樣,也許隨著繼續學習,會有更多體會吧~

7樓:古名與鯨

最簡單的,現代文學的演變來自於古典文學,沒有古典文學的支撐,現代文學也就是架空的,那麼所有文學相關的東西將失去意義,沒有發源地的文學是沒有價值的,架空的文學體系是經不起推敲的,也很難發揚光大的

8樓:李木石

文學的話一般來說分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個別也會有外國文學。這些都是一家不可分離,互相傳承吧,所以都要好好學!

很明顯,不學古代漢語古代文學的作品你看不懂!哈哈哈就是這樣啦

9樓:傾音

拋開功利性實用論,學習古代漢語,首先從個人角度來說,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然後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陶冶情操,說不定能發現自己終身喜歡的東西,大的方面來說,能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對其的興趣與熱愛進而對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揚。舉個例子,甲骨文有用嗎,你會了在現實中有什用?能吃能喝還是能用它與別人交流呢?

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具體的效用,那我們就拋棄了?不研究了?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學習研究某一門,不要只著眼於它的區域性利益與眼前利益喲

10樓:十一十一十一

據我所知,文學系很少有人說,一般是指漢語言文學系,也就是中文系。

沒有漢語言,還文學什麼系啊?

當然中文系也可以研究比較文學什麼的,但怎麼也得以中國文學為基礎。

學外國文學的,那是另外一回事。

應該歸屬於各種X語學院的吧。

一般不能簡稱文學系。

不學古漢語,能叫學漢語言?

至於學古漢語有什麼用,

我看得問問不學古漢語你到「文學系」有什麼用。

本來看到這個話題我是有點震驚的,但是想想那個花粥也號稱讀的中文系,我也就釋然了。

不好意思,話說得有點重。

11樓:

僅僅就這這個大話題來說,放在任何學科(尤其是非實用性、剛需的學科)都一樣,大學為什麼要學數學?為什麼要學物理?為什麼要學英語,這些學完有什麼用?

說穿了,學習一般無外乎滿足兩個需要:

1、實用性,能帶來利益,成就事業,提公升生活品質。

2、個人愛好、人文素養、單純對知識的渴求。

就第乙個問題來說,古代漢語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教育、古籍考據、考古、歷史文獻研究、文物研究,文明、文化傳承。

而且古代漢語這門學科,僅僅是研究歷史文獻的基本門檻而已。

面對古代文史資料,甲骨出土,秦漢大墓簡牘出土……沒有懂古代漢語的人,可想而知,會是如何的結果……

這是從實用性方面。

第二點,個人愛好方面。

例如,你喜歡某一首歌,覺得好聽,悅耳,喜歡裡面的歌詞,甚至僅僅是因為事先喜歡作者,或者有時候沒有任何道理可講,喜歡就是喜歡。那當然也是學習的意義之一。

不過,最純粹的還是求知慾。

比起古代漢語,其實現代玩極客的人,有的人弄出來的東西可能更是沒有意義。但內心的求知慾,引導他們不斷的探索。

如果你看古代漢語的時候,沒有上面兩點對你的吸引,那就沒有去學的必要了。

這作為必要的乙個學科,自然有需要它的人去學習。強迫自己學習,沒有需要也不喜歡的學科,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12樓:殷克夏

因為但凡是乙個行業,他都要給自己設定一些不那麼容易進入的門檻,這是一種保護機制。說比如說看起來最容易的說相聲,看起來是個人會說話就行。但其實遠不是如此。

所謂是說相聲的,你得會唱太平歌詞。那你說太平歌詞在現在有什麼。太平歌詞是過去藝人撂地吸引觀眾用的,在劇場完全沒用。

它現在的用處就是告訴你,想進相聲這一行,不是阿貓阿狗都可以的。乙個行業如果進入人太多,利潤必定是稀世的,所以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保護機制。

所至於說你問為什麼一定要學古代漢語,如果你不想做這方面工作完全可以不學,但這門課就是告訴你,這口飯不是誰都能吃的,你不要以為是個人會說話就能寫文學。

其實很多專業都是這樣的,比如說一般基礎的地質學,完全沒有必要學微積分了,高中數學知識足夠,但你就是要學,這就是告訴你,你得有資格才能吃這碗飯。資格肯定不能隨便一件事情就行,會唱兩句歌,誰都行。但微積分,不是人人都能學會的,他只是說你有這個資格進這個門。

我們社會上絕大多數的工作初中生就可以幹,但是為什麼要求有大學問的問題,你說有什麼必要性他沒有必要,它唯一的必要就是把大多數人趕出門去。

你再看看你的高考中考,你說考的東西將來學習一定會用到?沒有用。它就是把你趕出去的理由,說你長得醜所以被淘汰你不服氣。

設定了這個把你趕出去的機制,一定是要大家普遍比較服氣的,而且他們不可能達到。

13樓:大西

你要是英美文學,不想學古代漢語可以理解。

你如果是學中國文學,學習古代文學很正常的吧。《古代漢語》實際上只是古代文學的入門課程。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怎麼樣?去交換一學期值得嗎?

路過。不知題主是否已經做了決定。還在考慮的話或許可以看看我的回答。值不值得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如果是為了學術交流,題主可以去臺大官網看看外文系的師資和課表,看看符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如果是想要在大學期間出去走走看看,開闊眼界,那台大應該不會讓你失望。地理位置 交通 校園環境 美食等方面,...

為什麼在大學文學理論美學和外國文學會成為邊緣學科

致你 以上三門課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修課,但 漢語言文學 其名,可見以中國自己的語言和文學為主流 古代文學 現當代文學 古代漢語 現代漢語 文學理論雖然也是與文學有關,但更偏重理論,而且涉及的內容很廣。學好文學理論,不僅需要閱讀大量古代文學 現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的作品,而且要熟知文學史,甚至還需了...

大學要學漢語言文學,暑假可以提前做些什麼呢?

北北北果 曾經的漢語言文學渣一枚,隨便來兩句。要明白,這是兩個問題。眾所周知,文學這門課,博大精深。如果你是打算學文學的,就沒有什麼可推薦的書目,多如牛毛,數不勝數,興趣使然,多多益善。如果是打算儲備考研的,就是各個高校使用的教材,市面上常有的版本,有方向開始看。我一直覺得,這是一門永遠都沒有終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