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到底講什麼?

時間 2021-05-07 04:59:46

1樓:

儒學是一種人本主義,和相對主義,而且是主動的相對主義,主要表現為自覺的克己。

孔子晚年將儒學總結為中庸之道,真正的含義應該是更普遍,更持久的相對主義。

相對主義,是人本主義和世俗社會的最大特徵,而絕對主義,則是神本主義和宗教社會的最大特徵。

但是,儒家成為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之後,就變得絕對化了,董仲舒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就是一種絕對化思想,而到了宋朝的程朱理學,就徹底將儒家思想絕對化了,甚至將中庸曲解為不偏,不易。

但儒家的根就是相對主義,中國文化的根就是《易經》,將儒家絕對化,將中國文化僵化,也就背離了根本,因此,陸九淵和王陽明就將心與理聯絡了起來,提出了心即理的觀點。

程朱理學是對儒家思想的反動,陸王心學又是對程朱理學的反動,這是典型的否定又否定。

易是中國文化的根,相對主義則是儒家的根。

易,就是變化,演變,主要有兩大路徑,一是自強不息,二是厚德載物。

相對主義的關鍵是多元,對等,主動,自覺,因此,儒家是一種道德哲學,和倫理哲學。

其實,儒家思想跟共產主義很像,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有兩大前提條件,一是物質極大豐富,二是科技高度發達,但是,如何實現物質極大豐富,如何實現科技高度發達,馬克思並沒有給出答案。

儒家也有同樣的問題,孔子主張的克己,前提條件是主動,自覺,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因此,主動自覺的道德觀,和倫理觀,並不具有普遍性,孔子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才提出了君子和小人之分,和禮不下庶人。

孟子的思想比孔子更偉大,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中國人;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等,更接近現代思想。

不能主動,不能自覺,那麼,儒家思想又如何貫徹呢?

荀子則提出了解決方法,那就是內聖外王,外儒內法。

孔子是儒家的開創者,孟子和荀子則是儒家的大成者,後來的董仲舒,程朱等人則將儒家走向了歧路,甚至站到了人本主義和相對主義的反面。

道德倫理只是儒家的形式,而不是儒家的本質,儒家的本質應該是人本主義,和相對主義,但是,無論是讀書人,統治階級,都強調儒家的道德倫理形式,而忽略甚至反對儒家的人本主義和相對主義。

人本主義和相對主義,是一種極其偉大的思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才開始流行,而相對主義則是英國的經驗哲學,和實用哲學的典型特徵。

這便是中國無需歐洲那樣的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就能接受西方科學思想的主要原因,而到了現在,西方甚至比中國更反智。

總體而言,參考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科學共產主義的根基是唯物主義,儒家思想的根基則是人本主義,人是萬事萬物的尺度,馬克思的唯物論有兩大根本,分別是物質極大豐富,科技高度發達,而儒家的克己自律主義也有兩大根本,分別是主動和自覺;科學共產主義的目的是實現人類大同,儒家的理想社會也是天下大同。

人是一切的根本,從我做起,從克己做起,將心比心,換位代入,感同身受,悲天憫人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世界會更美好,簡而言之,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2樓:

儒,人之需。學儒不等於為士。概念一定要分清。

簪纓縉紳,仕宦之稱;章甫縫掖,儒者之服。——《幼學瓊林·衣服》

從衣服即從表面上看,仕宦與儒者就有區分。

士(仕宦)是相對庶民而言,即天子(王),卿,大夫,士。之外,加庶民,成社會整體。這是就社會職能而語的。

所謂的保民,就必須要有其位(社會職能)才談保民。無位(即為庶民),則獨善其身。若非要以民保民,有點似力學中的永動機。

而儒者,是以德行來談的。所謂的人之需,就是人需要有美德,才能更好地待人接物。其要說的是待人接物的需要。有很高的德行,不一定為仕宦。

為仕宦,為儒者,相行不應有互干擾。

然而,絕大多數人,非要混淆兩者。或因為私,或因無知不自覺,可悲!可嘆!

3樓:「已登出」

兩句話,

第一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二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難,有所不為亦難。

這兩句話其實都在講同乙個東西,能把他做到了基本上就算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了

4樓:小渡

我這個人是不喜歡講廢話的,如果我們說得比較理想化一點,就會得到很多三腳貓功夫的人來嘲諷。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乙個「神」字,中國古代哲學無不是按照這個核心來展開。儒家選擇的方向就是研究如何向外通過構造的方式來實現內心思想的表達。

看上去精髓的東西總是顯得散亂,但從頭到尾都是用仁來貫穿的。

從儒家修身範圍來講,它的哲學有原理和藝術之分。原理層次就是例如:這個世界是怎麼樣執行的,世界上什麼東西最為可貴,要實現自己的目標應該採取何種做法。

關注實際問題的解決。藝術層次則是,人已經具有足夠多的力量之後,如何來保持和運用好這股力量,如何來達到人格完美的終極。人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過程之中就有乙個美學的存在,選擇何種方向也都是一種藝術的表達。

雖然儒家關於藝術層次的說法被很多人嘲諷,不過因為他們的個人修養本身就處於初級階段,不能理解更高層次的東西也是十分正常的。

再說儒家的本質是什麼呢?認為每個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每個人都是值得被關愛的,以此觀點出發所構建的有機而且自洽的一套可以指導人行為的思想體系,就可以被稱為廣義的儒家。

學文學到底能學到什麼?

自我欺騙的能力跟自圓其說的手段 為活下去做出的選擇罷了,但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活著,因此可以自詡純粹美麗 也沒別的什麼事好做,我矢志不渝 VirginiaWoolf 不吹不黑,小時候愛看書,有一半兒原因是因為,大人們會表揚,自己可以在別的小朋友一無所知的時候拍拍胸脯,認為自己與眾不同的優越感。於是有...

大學到底學了什麼?

心靈驛站 上大學,是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經歷。可能學到的專業知識不一定用得上,但是,眼界,平台,思想,三觀的培養 這些對日後真的很有用! 落葉已去 這是乙個好問題。本人大一剛結束,也一直思考這個問題。我這一年在大學究竟學到了什麼?從剛開始滿懷憧憬到現在渾渾噩噩的過著一天,究竟是什麼扼殺了自己當初的憧憬?...

文學到底是什麼?

一種慰藉 一種共鳴 當你無數次在書本某句話某個段落中批註 妙!棒極了!感動!很開闊了!精闢!角度新穎!的時候,文學就是這種令人感動的角色,給人慰藉的作用,感受人類生活中那些微妙的但是又共有的情感。 言之非言 把你問倒是正常的,因為關於文學到底是什麼可以寫一本書了,涉及的層面和角度實在太多。看看西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