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有無人工廠的普及還是先有資本主義的滅亡?

時間 2021-05-06 23:27:27

1樓:李小龍

這兩者沒有誰先誰後的關係。

也可能無人工廠已經普及了,但是資本主義還沒有滅亡。資本家每天嗨,工人無事可做,待業,領救濟。

也可能無人工廠還沒有普及資本主義已經滅亡了。大家在平等團結的前提下努力工作,相互幫助,實現共同富裕。

2樓:阿斯塔羅特

資本主義不會消亡,起碼靠無人工廠做不到。

商品的製造,運輸,儲存,銷售等等環節,單靠無人工廠的製造可完不成,剩下的環節仍然需要資本家來調配。

3樓:綠暇

無人工廠的普及並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的滅亡,反而意味著資本主義的擴張發展。

因為資本主義是通過生產資料的私有制,私人占有生產工具,販賣、出租生活資料和享受資料來獲利,對於生產的糧食、住房等生活資料,資產階級自身並不能消化掉,只能通過販賣給無產階級進行消化。

無人工廠的普及並不能改變這種狀況,反而會讓資產階級更大地獲利,給無產階級髮更少的工資,而無產階級最後只能退步成為奴隸,靠「賣身契」養活,或者革命。

除非無人工廠歸勞動者所有,以更少的力氣滿足更多人的生活資料,人們才能自由而全面地進行發展。

4樓:紅日照小池

那要看你怎麼定義「普及」了。

如果按照一般的定義,是先有前者。

資本主義一定是非均勻的。

到時候,會出現非洲餓死人和帝國主義國家普及無人工廠同時存在的奇觀。

5樓:非凡

無人工廠和資本主義不是一回事。

資本主義是一種利益分配方案,無人工廠是一種生產資料。

無產階級反對的是資本主義的分配方案不合理,是資本家在剝削無產階級。

無人工廠的意義在於更加高效地創造價值。

如果無人工廠創造的價值能夠在乙個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下分配給大眾,那麼無人工廠就是最好的生產方案。

不管生產出多少利益,只要不去改變資本主義分配方案,那麼資本主義就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對於人類來說,到底是生產重要?還是分配利益重要?

其實兩者都重要,兩者缺一不可。無人工廠依賴於技術進步,利益分配方案依賴於人類覺悟和鬥爭,以及探索出更為合理的分配方案。

從人類走出叢林,建設人類社會,一直在提高生產力,讓人類創造的利益分配更合理,同時追求更美好更舒適的生活。

人類生產勞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勞動,而是為了享受生活。

這一直都沒有改變過。

先創造價值,然後進行分配。這是不能倒過來的。

創造價值的多寡不能決定分配方案,分配方案的制定不僅是取決於客觀因素,還有主觀因素。

客觀上經過人類高效生產所創造的價值足夠所有人分配,但是主觀上有人希望獨自占有最多的一部分。

這就是資本主義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尊崇人類本性。

人類本性就是自私,希望自身利益最大化。並不顧及其他人類的生存。

而資本主義有利於維護人類的本性,讓更多的利益屬於強者,強者剝削弱者,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鑑於人類本性很難被打破,因此早期革命家提倡暴力革命,用消滅資本家肉體的方式強行變革。

經過100多年的實踐,實際上沒有成功。

未來如何發展,這還需要進一步探索。但是有一點,無論如何提高生產力,都無助於改變利益分配方案,對於利益的佔有慾是人類的本性,是強者的價值觀所在,強者對於利益的追求永遠沒有盡頭。

現代人類社會卡在資本主義分配方案出不來,因為現代人類面對的是如何克制人類本性,是對自身的一種否定,是思想源頭。

從本問題所提出的比較來說,解決生產力發展問題明顯比解決分配方案要容易,而生產力發展了,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強者為了降低社會矛盾,緩解社會危機,避免出現暴力革命,也願意多拿一些出來分配,讓弱者對強者的敵視情緒減弱,盡可能讓社會恢復平靜。

因此必然是無人工廠大量普及,而資本主義的滅亡遙遙無期。在人類社會發展的現階段,只能觀察到這裡。

6樓:學而

無人工廠內部,是機器什麼的,沒有工人,也沒有資本家;但無人工廠的外部,則是資本主義,既有工人,也有資本家。

不可能出現永動的現代機器(無人工廠),無須人類任何干預就永遠運轉下去。

消滅資本主義,同時建成無人工廠,只存在於馬克思的著作裡。沒有階級差異,每個人、每個動物各取所需,存在於原始社會,那時無須建立生產關係,外部大自然就是那個超級無人工廠。

7樓:苧溪

首先,這個問題不是什麼營銷號說的。是我上學期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上,復旦大學的教授提出的。

其次我指的無人工廠,是在投入材料與產生產品的過程中不需要人力的全機器的工廠,可以理解為一系列機關造物,不是什麼智慧型機械人,更不要提什麼三大定律。且假設科技足夠發達,機器足夠耐用,維護成本較低。可以近似認為工廠主只需要投入機器購買成本,就能以固定比例從材料到產品的過程中某取利潤。

利潤等於產品減去材料減去電費減去較少維護費。也就是說資本家只需要投入最開始機器成本就可以實現無限利滾利的過程。(理想化條件下)

導致的結果是,擁有資本的人產生更多資本,大部分擁有生產力或者說勞動力的人不再具有價值。所有人都拿錢購買不同行業的機器,成了或大或小的資本家。再用利潤購買更多機器。

但某一特定行業(僅考慮生產業)的市場有限,相護競爭之下利潤被無限壓榨。最後就會出現出現這樣的狀況:

兩個人擁有世界全部的麵包機(且產能過剩),這些機器值很多錢,但他倆每天的利潤只有100塊,一旦一方漲價,銷量就比不上另一方,利潤變少。故而平衡。(假設不能聯合壟斷)

他們顯然也不能賣機器,因為其他行業的人同樣資本都是機器,也沒有錢買,利潤剛好夠自己用,存不了錢。(可以換機器,但那沒有意義)

此時乙個名叫國家的機構站出來收走他們的機器並每天發100塊工資,他應該會願意。

最後的結果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無人工廠普及的社會,產能由機器生產,由國家分配給個人。也就是……

但如果在資本主義國家整個過程會是怎麼樣呢?

當然這只是一種極端理想化的設想,就當無聊打發時間吧,只圖一樂。

8樓:惡少惡言

如果一定出現這兩個東西的話,那肯定是先有無人工廠啊。因為判斷這個社會是不是屬於資本主義,並不是只看工廠這乙個領域。隔壁餐廳也可以看,銀行和金融企業也可以看。

無人工廠不過是幹活的,沒有人而已,機器不會自己長腿跑到工廠裡面來,還是會有工作人員去制定規劃投資買機器把機器搬進來,平常維護機器。畢竟還是需要有人幹活的。

9樓:wozzasa

那得看無人工廠的定義了。

如果指當下這種機械手取代工人的,那資本主義日子還長著呢。

如果是從資本家到工人都不需要的工廠,也就是從董事會到總經理到員工全被強人工智慧和機械人取代了,那資本主義肯定存在不了了。

當生產力發展到機器在一切領域都比人類強,人類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完全失去經濟意義時,資本主義就必然滅亡。

10樓:黃佶

當然先有無人工廠的普及。沒有私人資本冒險投資,誰去搞什麼無人工廠?現在的企業不是好好的能夠賺錢嗎?

你要資本主義滅亡幹什麼?很多人都移民去了資本主義國家,還樂不思蜀,不肯回來。

我判斷是先有人類的滅亡,再有資本主義的滅亡。

11樓:高志剛

我就想問一句,把「無人工廠」和「資本主義」對立起來這個思路,是哪個營銷號教你們的嗎?

怎麼最近一堆這樣的問題?

「無人工廠」的工廠主剝削的是「造機器的人」這個常識要多久才能普及開呢?

先有無核水果的種子,還是先有無核水果?

王宇 應該是現有無核水果的種子,種子在孕育萌發以及長成植株的過程中會因為種種外在和內在的因素使其發生突變,導致在種子生長過程發生紊亂,產生不正常的或者沒有種子 無核水果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形成 1,雜交形成單倍體 二倍體和四倍體形成三倍體 多倍體形成是在原來基礎上加倍形成的 基礎的是使用秋水仙素 2,...

一篇好的文章是先有文章還是先有題目?

獨酌 剛剛經歷完高考的我看到這個問題就立馬想到了考前語文老師再三強調的寫作文時不能犯的幾大錯誤,其中之一就是寫完作文再定題目。原因很簡單,一篇沒有題目的作文不會有多麼精彩,因為文章沒有主題和中心點。假使有乙個好題目那麼一篇作文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個人認為文章還是應該先有題目。 TK.瞳孔 我個人認為,...

是先有激素分泌然後再有相應的情緒還是先有情緒爾後分泌相應的激素?

題主這個問題也有在困擾我,而且好像還有同時產生的說法,但個人不是很能理解機理 我現在個人更加偏向於先有激素分泌然後再有相應的情緒。受到刺激 激素分泌 生理調節反應 識別情緒 從某種角度來說我認為情緒只是我們對某些生理 心理 應激反應的統稱,我們賦予了它們定義。e.g.我們通常把手心出汗,心跳加速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