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啟動 太極二號 雙星計畫探測空間引力波,如何理解這一計畫,具有哪些意義?

時間 2021-05-06 20:29:05

1樓:

用衛星去探測引力波,這可是跨時代的突破,畢竟我們現在都是在測玻璃絲長度的變化,如果我們不用玻璃絲,就可以省下好多玻璃絲了!(關鍵是不用怕換玻璃絲錯過資料了)

上次去LOGO,想看他們是怎麼觀察引力波的。博士一臉苦悶的說:「抱歉,你來錯時候了,我們的玻璃絲斷了。

」「斷了?怎麼斷的?」「或許是誰進去的時候沒做除塵,或者走路起了風把玻璃絲刮斷了,也說不准,反正這種事經常發生。

」「壞了多久了?」「上個月壞的,下個月或許能修好吧?」「你不怕錯過什麼資料嗎?

」「要好幾年才能看到一次引力波,如果剛好在壞的時候來了,或許就是命吧。」

2樓:幻想鄉2

別的我也不說了,就說說這個名字吧

以人類的能力,只有黑洞或中子星的合併過程,釋放出的引力波才足以觀測。

合併的過程很像陰陽互相旋轉最後碰撞,連起來就像是太極圖。

所以我覺得叫這個名字十分貼切,且形象。

3樓:

這是中科院空間引力波探測計畫的第二步,空間引力波探測器探測的是更低頻的引力波,波源有極端質量比雙星,超大質量雙黑洞等,在引力理論檢驗,天體物理研究方面有重大意義。

不過太極二號應該還是在技術驗證階段,真正探測引力波還是要到三顆衛星的太極三號。國內外競爭對手有中山大學的天琴計畫,歐空局+NASA的LISA計畫,就看誰先在空間中探測到引力波了。最先探測到的團隊,諾獎應該沒什麼問題

4樓:北落師門

這個命名方式倒是挺好的,中國的一些航天專案的命名都挺有氣勢。

雙星專案名為太極有陰陽兩儀為雙星,而且引力波產生的主要原因也在於雙中子星合併之類的類似太極圖的天文奇觀,也表現了宇宙這奧秘倒是挺好。

但是三星計畫怎麼命名?總不能叫福祿壽三星吧。

5樓:劉水清

科學認識的第二個環節是具體性展示概念的諸規定。科學認識又叫概念論認識,第乙個認識環節探求出來的概念還是主觀性的,第二個認識環節要揚棄這種主觀的晉遍性規定,用貝體性去說明,一般來說是返回到特殊條件下的個體生命歷程的具體性展示,不過須理解為是事物本質的具體性展示,揚棄了許多與本質不相干的東西,或者加進了認識主體的智慧型創造。例如,相對論的乙個推論指出:

宇宙存在引力波。如何具體性證實呢?科學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法做到,連愛因斯坦都曾經一度撰文懷疑這個推論的真實性,幸虧美國一位科學家的從理論上勸說才使愛因斯坦沒有放棄引力波,後來,美國科學家終於在宇宙中測到了引力波。

然而這種具體性展示只具有個別的特殊性,帶有鮮明的個體特徵,所以,中國科學家也有自己的創造特點,重新具體性證實引力波。由於,這種具體性展示需要許多科學知識以及科學技術運用、創造,所以,可以帶來科學創新,意義重大。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在中科院各所中水平如何?在大氣科學領域內的水平相對於其他高校有何優勢?

阿斑 當然要看老闆是誰啦,跟乙個優秀的老闆,有優秀的團隊,充足的專案經費,豐富的學術交流機會,廣闊的發展空間。大氣所的老闆著實很多,要是過去讀博,務必提前打聽老闆的方方面面。不同的組差別很大 Kishi 在整個中科院橫向比較應該是處於中等在縱向比較不同學校的各有千秋,其中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簡稱大...

中科院職工待遇如何?

目前在某研究所讀研。座標北京。與師兄師姐聊天,了解到,研究所正式員工的待遇如下 大約月薪6k,雖然住在研究所,但是研究所的公寓也需要租,單人間一千多,平時有飯補 乙個月300 中國三大傳統節假日有幾百塊的過節費。 如果橫向課題多,工業專案多,那這個所待遇就好。比如計算所。否則就窮。比如基礎研究的所。...

中科院的研究生讀博士去外面好,還是在中科院繼續讀比較好?

匿了匿了 所裡轉博沒成功,去了別的學校。面試的時候評委普遍對科學院認可度還比較高。建議直接轉博,轉博總共讀5年,學校裡博士階段普遍要求4年。省下來的這兩年你去做個博后多好。 小博士一枚 讀博的時候學校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老闆,最重要的是老闆,最重要的是老闆,老闆的名聲 性格 對學生得指導什麼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