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一所大學搬遷到原始社會,這所大學能得以生存並重建人類文明的工業體系和文化嗎?

時間 2021-05-06 16:24:13

1樓:摩訶蓮華

「塔斯馬尼亞島效應」

就算解決糧食問題,病毒問題,在這個過濾器面前,也會很快就跪的。

人的腦袋總共就那麼大,能塞下的知識也存在其極限。

你覺得你懂得很多,實際上只是現代工業體系讓你能夠隨時借用別人的知識而已,就像乙個學機械設計沒事的不會死命攻讀金屬的冶煉一樣,因為材料已經有人幫他弄好了,他只需要照著現代材料折騰就行,然而這改變不了他對冶金僅限於粗淺的認知……

都太高看人類了,不打包幾百萬人工業人口過去,甚至都支撐不了一次工業革命所需的人口,就乙個大學那點人口,掀不起浪花。

2樓:天涯孤舟

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考慮。

1.種子。大學被瞬間移動過去的時候食堂有沒有穀物的種子或者土豆塊莖等可種植的糧食。

因為農作物的選育和馴化需要數千年。沒有的話,就慘了,起碼一半的人會死。剩下的人只能靠採集和狩獵來果腹。

現代人這方面經驗很差,尤其腦力勞動者。不過根據間接知識,和遠強於原始人的組織能力,一段時間以後有望部分人能生存下來。

2.環境。對這個假設來說,轉移到什麼環境中關係很大。

極地,沙漠等極端環境下生存下來的概率很小。稀樹草原環境有可能生存下來,但發展工業文明很難,因為缺乏礦藏。最好假設處於溫帶山林地區。

3.工具。工具不能依賴現代留存。

大學裡也不太可能有多少生產工具。但在溫帶山林裡工具問題可以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首先是簡單的木器石器製作和鑽木取火打井等現代人雖然缺少經驗,但憑掌握的知識和不斷實踐還是可以馬馬虎虎用上的。

下一步的關鍵是學校有沒有地質,冶金和機械方面的專業。溫帶山林有可能找到埋藏較淺的煤和金屬礦,用一段時間發展出最簡單的冶煉和粗糙的金屬製品應該是可以的。這樣的話基本的生產和安全保障體系就可以建立起來。

人類應該可以生存延續下去。

即使以上三條都滿足了,要重建人類文明還是相當漫長的過程。參考美國建立的歷史,估計至少需要500年到2023年。

此外,以上均未考慮可能出現的社會問題。

3樓:98億

圖書館不留下有個蔡國慶用啊

可以是可以,但是要開控制台而且不能只搬一間……地質大學-開礦,開地圖

工科大學-最快速度組織工業革命

軍事院校/體育院校-提供暴力機關

農業院校-農耕

醫科大學-負責醫療護理

黨支部負責原始人的思想改造工作

食物這個問題必須要開控制台

衛生……emmm挖旱廁解決大號,小的男的找棵樹,女的找個有草叢的樹?

思想改造工作一定要做好!

如果搞得好,第一代人死前可能可以看到外燃機。

4樓:雙木林

我覺得是可以的。

拿我的學校來說中南大學,工科學校。出名的專業,湘雅醫學院,冶金,土木,不過沒有農學院。。

全校大概有8萬人,但是有個好處,我們學校有45個校區所以雖然人員眾多,但是分散在不同的校區,所以人口不會很集中。

最重要的一點長沙有湘江,起碼灌溉飲用水不用擔心。本部有個岳麓山,實在不行可以上山找吃的

5樓:呂律

現代大學師生的原始社會生存能力可能趕不上原始人,第一年的食物問題是個大問題,其實不用說第一年了,如何解決第乙個星期的食物問題都是個極其艱鉅的任務。轉移建築物可以解決居住問題和暫時的燃料問題,比如燒桌子椅子來獲取燃料。但是幾千人的一日三餐怎麼解決?

沒有現代經過幾千年培育的糧食作物,即使攜帶種子穿越也需要幾個月種植才有收穫,那麼這幾千人在最開始就是回到狩獵採集求一口飯的狀態,您可以設想一下他們會怎樣?而且還有時間和地點問題,如果穿越到原始社會的乙個冰天雪地的冬天?可以參考下最初五月花號到新大陸開拓的場景,在可能有印第安人協助的前提下,乙個冬天過去,大概活下來的沒多少吧。

6樓:無槍

推薦個學校,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裴德鎮狀態下)軍隊基因+農墾基因+大規模校內試驗田+空中力量(有飛機和飛行專業),獸醫動科配套齊全。

存糧?兄弟們沒在冬天來過東北見過地窖存白菜土豆吧……貓冬三個月的存量夠新土豆和兔子出幾波了。

說不定真可以開啟一片天。

7樓:圈比醬QB

能,大學有圖書館可以查閱資料,每個專業都有自己專攻的領域,這些專業恰好形成了現代文明體系,逐漸發展並重建人類文明的工業體系和文化。

8樓:雲飛

那人類文明得再過幾千年才能回到現在的水平了。一所大學的人連一支鉛筆都不能造出來,何況重建人類文明。

首先,經濟學中有乙個常識,連一支小小的鉛筆都需要全球幾百萬人共同協作才能創造出來。

別看鉛筆沒什麼技術含量,鉛筆桿得要木頭吧,木頭得砍樹吧,砍樹得要工具吧,工具得造吧,造得用工具機吧,工具機得冶煉吧,冶煉得要高溫度吧,高溫度得要煤燒吧,煤又得挖去吧。

那個鉛筆芯裡的化學材料又得通過化學反應造吧,搞化學得用試管吧,試管咋來?又得提純吧,什麼都沒有怎麼提純?

可以說,全球沒有人知道鉛筆具體是怎樣造出來。何況做其他的事情。

過不了多久,這一代現代人死光了之後,人類的後代只能通過口口相傳來傳遞資訊了,再過幾代人類文明直線下降到最底層,然後再慢慢上公升。

9樓:seikil

那這個學校必定得是一所以農業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比如西南某以蠶學院聞名的高校。

首先自足富裕,能夠保證基本生活。

接著師範學院進行人文教育。

工學院進行機械建造。

醫藥學院進行健康保障。

文學院進行思想昇華。

還有國防生進行軍事防備。完美。

10樓:燃燒的零式戰鬥機

我敢說,如果周邊環境都變原始社會了,估計現在的大學生都得抓瞎。估計一半抱怨謾罵,一半不知所措。因為我經歷過真正的學校變成原始社會的場景。

我們學校在陸地領土緯度最低的地方。我至今記得第一學年,平均每隔乙個半月颱風就會光顧一次學院。每次過境必然伴隨水電集體停擺。

而每到停水停電,校內所有的生活設施都是擺設。包括網路。

13年冬季海燕過境,學校被停水停電了整整三天。首先飲用水和生活用水都停擺了,我記得我那三天,在海南25度的高溫下生硬是沒洗臉沒刮鬍子也沒洗澡。唯一獲取水的地方是消防栓以及某些教學樓內還沒耗完的水,但是得走上大半個校園,同時排半天隊。

當然,空調也別想了。晚上除了點根蠟看看書幾乎什麼也幹不了。更重要的是,因為平時普遍電子支付,停電網路沒了,ATM也停擺了,我當時身上就剩不到20塊錢。

而身上有錢的人,都想辦法往外面轉移了。這時候考驗人性的時候就到了,越是物質匱乏的時候,周邊的商鋪就越哄抬物價。而且那幾天據說還爆發了幾起盜竊案件。

校門口的一些黑車司機更是狠賺了一筆。

而我當時更是靠著寢室屯的糧和飲水機裡殘留的水挑戰了三天生理極限。後來聽他們說,有人走出校門,就被齊腰深,裡面還有電線的水給攔截住了。有人更是靠撿來的100元錢才勉強出校門打車到了市區。

不知道是海南島的熱帶氣候作怪,還是我們這三流院校脆弱的線路在作怪,每次遭遇極端天氣(比如雷暴)時必然會出點什麼狀況。四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在城市環境中搞荒野求生。而且對於這種可能在自己老家一輩子遇不到的事情,徹底習慣了,默默享受就是了。

所以,千萬別推演什麼學校變成了原始社會,我告訴你們,這一點都不好玩!!我想如果真處於原始社會,全國高校除了軍校和布魯謝特皇家理工學院,唯一能生存下來的是清華大學,畢竟人家的軍訓是真訓!!

燃燒的零式戰鬥機:三亞記憶,颱風下的學院。

只愛吃零食不愛吃飯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11樓:

推薦重慶大學,重慶大學設定專業是覆蓋全部工業體系的,雖然沒有醫學專業,但是藥學也是有的。雖然學校不咋地,但是不偏科啥都有點,可能是最合適原始社會災後重建的。

12樓:高度

我覺得可以

但任何東西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條件基礎上的,而且要重現人類文明,無疑是個艱辛且充滿考驗的過程。

其中必定離不開黑暗時期

首先一:學校裡學生老師,不是一條心

也沒有神仙給他們任務要讓他們重現人類文明,他們也沒有乙個共同目標去完成。

所以他們的本質和原始人沒什麼區別,所能組成的社會本質任然是原始社會。

都只有乙個目標,那就是生存

二:學校師生只和原住民有幾點不同

優於點:1.善良 2.

智商和大腦知識儲備 3.製造工具並利用工具的能力 4.取火本領(那時有可能還沒有發明火)5.

對於疾病的反應 6.發現種子,糧食。

劣於點:1.過分善良,2.對原始社會的適應能力 3.體力和耐力 4 .生存能力 5.團結性。

三.

當他們反應過來時,已明白無法再返回原來的世界,父母,親人,終生也不能再見,難免不會傷心,失落,足以讓一部分人崩潰,以至於失去生存意志。

這時候,適應能力強的人就會站出來,充當精神領袖,戰鬥領袖。也就是會出現首領。

乙個學校,魚龍混雜,各類人都有

於是這個社會有了,首領A,首領B,首領C,首領D,各自的部下,各自的領地,各執己見,各自為營。

還有乙個殘酷的事情,那就是女性,女性又重回地位低下的狀態。

任何選擇都是為了生存下去。

(乙個學校穿越回原始社會,無異於人類社會進入末日。而末日,沒有法律,沒有道義,沒有警察,只有黑暗和生存,還有僅存的人性光輝)

四,

這時候就會有人嘗試著去奴役原住民,去解放生產力。

各領地也會發生戰爭,然後組建國家,各自快速發展。

許多年後一定會出現人類文明。

13樓:買黃金

說很多三本、專科、技校建在荒郊野嶺,天天停電又停水,食堂飯吃一口就拉稀,請問他們平時幹啥?

說某富翁吃山珍海味感覺沒什麼滋味,跑到農村體驗生活,結果最後村里的雞怎麼樣了?

乙個很簡單的問題,大學整體搬遷,只有圖書館跟實驗室不搬。那麼請問:車庫搬不搬?車庫裡的車搬不搬?車裡的油搬不搬?

有原始部落,你就開車撞死乙個部落的人,那啥都有了;沒原始部落正好原地發展,撞死點野生動物先湊合一下。

除非正好搬到極地、沙漠、孤島這些地區,或者整個幾千人連著房子掉水裡,其他情況參考「三本停水又停電」的現實案例即可。

我們希望過好日子,我們希望給大學圖書館裝空調,不代表不裝空調就屍橫遍野,偏遠三本進校乙個學期教職工全死了。

當然知乎人均985,我不知道985的「人種」是不是真的一停電全死了,沒去過你們985→_→

14樓:野山羊

這得分大學看吧。

生存機會最多的就是軍校,因為體力普遍比現代普通大學生高一截,這在初期拓荒時期極為重要,更多人可以扛過疾病,野外生存,狩獵動物,掠劫原始人也有優勢。最初最艱難的適應期後存貨比例應該最高。至於女人,搶原始姑娘就好。

但是問題在於科目實在不全,建立文明和工業體系幾乎不可能。

然後就是地大,最大優勢一是體力好,二是野外生存經驗,都十分有利於挺過最艱難時期,女人,去搶原始姑娘吧。

問題也在於科目不全,但是有找礦技能,冶金多少懂一點,所以冶鐵方面會極大加速自然發展過程,但是建立和當代乙個水平的工業體系完全不可能,也就是通過知識傳承,加速文明演進罷了。

同等的是體大,蠻荒裡拼的就是體力,體大的身體素質比地大強,但生存知識缺乏,所以初期生存機率應該差不多。文明和工業?我們還是談點別的吧,比如繁殖,鑑於體大男女身體素質普遍強,所以女性生存概率高過其他所有院校,這樣,大概不用搶姑娘吧。

然後是化院,男生多,容易挺過初期,優勢在於基礎化學知識,對煉鐵和製備火藥有幫助,繁殖內部能解決一部分,但主要還是靠搶姑娘。

問題在於野外生存能力差於頭兩類院校,初期損失會比較大,初期能挺過來多少人難講,太少的話學科優勢後期發揮不出來就白瞎了,文明程度會迅速退化。

再然後是其他理工類院校,優勢也是男人多,容易挺過初期,而且學科完備,後期倖存者足夠的話,比頭三類更能加速文明演進。全工業體系想都不要想,也就是多傳承些知識罷了。繁殖估計還是得靠搶姑娘,因為初期女性由於先天體力劣勢,估計損失比較大的。

然後是綜合院校,相對於頭幾類的優勢是學科全,文明和工業知識都有機會傳承,初期挺過來的人多的話,最有利於加速文明程序。繁殖問題內部運氣好能解決,運氣不好恐怕要防原始人搶姑娘,因為初期男性損失應該比較大。

農大其實和綜合院校差不多的初期生存狀況,畢竟沒地給你種,初期病,餓,衝突能不能挺過來都兩說,就算挺過來後期沒有現代化農具,種地的本事基本也沒用,開荒還是主要拼力氣。而且農大的學科對工業體系和文明基本都沒用,至少短期內難以見效,所以,比綜合院校可能還不如。

最後,就是藝術院校,ennnnnnn……他們能生存下去就是勝利。

所以,綜上所述,無論什麼大學,丟回原始社會,都不可能一代人內建立當代工業和文明體系,充其量就是對文明演進速度造成些影響。

哪一所大學盛產民科

yonghu1234 這題目有點問題,盛產還談不上吧,但民科真的不論出身。國內和國外top都有,我也都見識過了 就放個出名的吧 嘆為觀止 朱清時院士用科學給巫術化妝 我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走上這條道路 推背圖象 若論能夠盛產 民科 的是那一所大學,那麼可以肯定地說 全球獨此一家,牛蹄大學 牛蹄大學之...

如何正確地評價一所大學?

詩和遠方 1.客觀的看待網路上面的排名,排名不一定代表學校的真實水平。2.觀察學校近幾年高考錄取分數線。3.看學校的 大師 4.看學校的學科建設狀況。 評價好壞的基準在於主觀因素吧 如果你覺得你在那個大學過得開心受益良多 就是個好大學 全看自己叭可能 吃吃吃 首先你要身在其中讀上個2 3年 其次你要...

有必要考同一所大學嗎?

Artemis 我同意樓上說的先考再說畢竟人生難料 高考本身就是一次賭博努力和運氣同樣重要並不是說你倆想考上同一所大學你倆就真的會去乙個大學 假如說其中乙個考的比較好 ta願意為了愛情暫時犧牲自己去對方 不那麼好 的學校 那有沒有考慮過以後呢?分手了呢?情感淡了呢?向下相容的那一方心裡會埋怨 當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