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從其他感官的角度,來描繪顏色?舉例說明?

時間 2021-05-06 15:59:39

1樓:奶菌

很多時候,去感知顏色的並不是眼睛。

捉著衣襟去領會風,風在臉頰上描述著那天是怎樣藍得白皙。

抱緊了她,這份觸感是那件熟悉的黑色毛衣。

勺子在馬克杯裡慢悠悠地玎玲,聽得見深沉得透明的咖啡。

閉了眼,那顏色更艷,更深。

2樓:文武雙全子

與顏色有關的感官就是視覺,顏色是我們看到的,非要用其他感官,比如聽覺:聽見蜜蜂嗡嗡的聲音,不知道大家能否聯絡到油菜花的黃色……在很多文學創作中都會用到聯想,等主觀意識,發揮其作用這是我能想到的,較為拙劣,勿噴

3樓:嚼碎橘子皮

嘀嗒、嘀嗒、嘀嗒、她慢慢試探的伸出手,指尖一涼,「啊!」她趕忙收回手,一絲滑膩慢悠悠的向掌心走著,已經滑到第一指節,小心翼翼放到鼻下,拇指貼著食指輕輕向上推……

「噝……」她忍不住倒吸一口氣,屏住呼吸,輕輕嗅著,腥味兒順著指縫擠了出來,她突然作嘔,可是卻吐不出來,像小時候咬破舌頭,硬將混著鐵味和唾液的食物吞下去一樣。

她捂著胸口,另乙隻手按向身後的地面想找個支撐,卻一下子按空,整個後仰栽了下去……

世界突然吵了起來,下墜的風聲像在耳邊的哀嚎,她聽見迴響回來的自己的尖叫,腥味越來越重,噗通一聲,她落進去了,粘膩的恐懼把她抓在了手裡……

算了,寫不下去了……

也許再巧妙一點,用更容易聯想的更好吧,有時間再試試……沒想象的容易呀……

4樓:Helsa

秋日的山林本是撲鼻而來的甘草黃,當夜幕降臨獨斟酒,月色蹣跚推柴門,指尖又是一縷寒意浸人的深竹月

其他感官應該是除了視覺以外,比如乙個盲人的世界

5樓:

瀉藥……

請問一下,什麼叫從其他感官(嗅覺?觸覺?直覺?)如果脫離視覺的話,是沒有顏色的……然後再問一下您,什麼叫描繪?是指對顏色的形容還是塗繪?

希望您能把問題概念界定清楚,不然別人有再大學問也看不懂

6樓:另一側

寂靜。恐怖又難以置信的寂靜。

迷霧縈繞的都城之中,我閉上雙眼,只聽得寂靜一片。

遠處悉悉嗦嗦的聲響,激起片片抽象的紋路,可被吞噬也只是瞬息。

放散綻發的巨響,留下難以言喻的回聲,隨後便是消逝以及寧靜。

線條沖淡了,城市的所有紋理也都淡了。

我看見寂靜。

你要的顏色是這樣的吧

可以從抽象或者其他角度分析潘綾瑩的畫嗎?

li小昭 首先,抽象的一般定義從具體事物抽出 概括出它們共同的方面 本質屬性與關係等,而將個別的 非本質的方面 屬性與關係捨棄,這種思維過程,稱為抽象。這位潘女士壓根不會概括。簡單說,她就是基本功約等於無,不會把人畫得像。更無從談論思維過程了。 題主問出這種問題,我覺得是對中國美術普及教育成果的一種...

對語言教育活動的評價,可以從哪些角度來進行?

小楠兒 在評價語言教育活動要遵循三個原則 1.客觀性原則。實施教育活動評價必須採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而不能主觀臆斷或摻雜個人的情感色彩。2.全面性原則。對語言教育活動的各個構成要素進行全面評價3.參照性原則。參照性原則是指制定的評價標準要有依據評價活動要從多方面,不能單一去從乙個方面介入,這也提...

嗅覺和記憶之間是否有不同於其他感官的特殊的聯絡?

我不知專業的,回答非常主觀,僅供參考。人腦中負責處理嗅覺的杏仁核,同時也處理記憶和情緒。嗅覺在人的感性世界和潛意識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屬於某一情境的特殊味道很可能成為與之相關的最生動鮮明的記憶。我覺得最後一句是不對的,或者說作者的文被翻譯得有偏差。這段是說嗅覺和潛意識的關聯更深,不一定是說嗅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