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留學生稱自己所在的外國城市為 村 的行為?

時間 2021-05-06 15:52:28

1樓:芯野

波屯,伯村,曼村......

似乎留學生們總喜歡把自己所在的城市或地方稱之為村

原本想要出國留學見見世面,感受一下美麗的世界。

怎麼好好的乙個人乙個人都進村了?

首先,「村」指的是地廣人稀。(有時是人稀地也不廣。)

廣大的非倫敦地區的留英學生們可謂深有體會。

在英國留學生群裡,有個叫Hathaway的學姐在英國的第二大城市——伯明罕留學。她吐槽說,伯明罕的規模和繁華程度根本不及國內三線城市。更別提其它更小的城市了,規模差不多和國內的縣是乙個層次的。

而在考文垂的學長對Hathaway表示羨慕,「伯明罕真的已經算城裡了,我會說考文垂市乙個小時就能繞著走一圈嗎。這才是真正的村啊。」

更悲傷的還要屬去了北美大陸的留學生們。

我的那位朋友在出國前對伯克利懷著滿滿的期待。「當初我就是衝著繁華的加州選擇去伯克利的。出國前對舊金山可謂期待滿滿。

聽說學校的高處能直接看到金門大橋,還可以週末去漁人碼頭看個日落。找實習時還可以去充滿機遇的矽谷……」

但是等到了伯克利我的那位同學就傻眼了。原來伯克利就是個村啊,原來伯克利和舊金山完全兩個概念啊。這麼簡陋的真的是校門嗎?

為什麼周邊看起來這麼破舊?怎麼這麼多流浪漢在晃悠?這村似乎還不安全啊……

從此我的那位朋友就這麼成為了伯村的村民,從此加入了吐槽陣營。生活得久了之後,我的那位朋友越發對「村」有了深刻的體會。

到了晚上,伯克利校園周圍就都黑漆漆的,我的那位朋友吐槽說,「真有一種走在鄉間的感覺。在圖書館複習都不敢留得晚,生怕在回去的路上遇到「土匪」什麼的。」

其實我的那位朋友已經很幸運了,伯克利好歹是在加州。天知道,那些散落在北美中部廣大地區的留學黨們是如何在玉公尺地中穿梭的。

有個來自上海的學長告訴我們,「如果你們想安心做學術搞研究,那就來美國中部的學校吧。平時在校外走路都很難遇到人,格外安靜。在圖書館看書看累了可以向窗外遠眺,那裡有一望無際的玉公尺地……」

所以,無論從當地角度還是實際情況,很多留學生所在的地方其實就是村了……

村往往還指的是缺!乏!娛!

樂!在出國前,很多留學生都會對國外的生活充滿幻想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說「從沒有出過國但嚮往西方的燈紅酒綠的生活」被反駁得很慘。的確,燈紅酒綠?

花花世界?那我可能是留了個假學吧!相信很多同學都會深有體會體會了。

不過請大家不要誤會了。如果你以為留學生們說的學校「村」僅僅是嫌棄那就大錯特錯了。當然嫌棄還是有那麼一丟丟的,畢竟生活中的不便利還是需要抱怨兩句的,但是「村」這個詞更多包含的是一種認同感。

在很多口口聲聲我們村的留學們來看,相比於國內高密度的人口和喧鬧的城市,平和的生活節奏和安靜的街道其實都是不可多得的。對於那些留學時間較短的同學來說:在國外學習的經歷顯得分外珍貴和難忘。

他們表示,這種自嘲的稱呼並不是在秀「海歸」的優越感,更多的是一種認同感。「當說著我們伯村、我們曼村時,感覺真的非常親切。彷彿大家都在乙個小圈子中,有著共同語言,有著相似的生活體驗。

」所以,我們喜歡說自己留學的城市是「村」其實更多的就是一種自黑的樂趣。大家其樂融融地黑一黑自己的城市,吐槽一下自己的留學經歷,也算是一種對情感的幽默性表達了。因此,我們的學校的群的群總是把某村掛在嘴邊的吐槽黨,畢業之後,似乎也是最不捨的那群人。

當時滿大街都穿著土土的衣服,上學的路上,穿著帶學校logo的hoodie,撞衫率100%。但是畢業後真的好懷念波村的生活啊,整天職業裝才意識到波村的日常服有多舒服。「雖然格拉斯哥是個玉公尺地大學,但每天都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環境真是好的沒話說啊!

回國後非常想念學校的小樹林了。」這可能就是愛到深處自然黑吧

2樓:水皮

因為真的是村啊…別說酒吧夜店只有很少的城市有,就連大的購物中心都不是每個城市都有的。而且國外城市的概念跟國內有些區別乙個城市的範圍很小。我在波士頓周邊,波士頓的面積真的就相當於北京的乙個區大小。

像北京這種規模的城市在這邊少說應該是三個以上的城市的集合。像我們這樣在大城市周邊的人很多事也只能週末開車去波士頓城裡辦的因為我們這真的除了餐廳和一些基礎設施什麼都沒有……

3樓:Hahaha

20年在國外,我是這樣認為的。中中國人口集中,密度大,服務員工資低,所以可以提供沒日沒夜執行的服務業和零售業。以及高層住宅樓,因為人都擠在大城市。看上去是很城市的感覺。

國外發達國家,尤其是人口少的,房子矮,商店關門早,快遞服務少。國內大城市呆慣了的人就覺得來到了鄉下。晚上一片寂靜。

商場沒有人潮擁擠。但是,好處是:平均工資高,生活簡單,沒有排隊的困擾,可以享受寧靜。

可以去沒有人的海灘。悠閒地逛著商場,走著乙個接乙個免費的公園,開著不堵車的路。中國的農村也可以有這種生活,可是少了一些現代化,少了一些高質量的商品,餐館,和幾十倍的平均工資。

4樓:[已重置]

沒什麼奇怪的,因為本身中國或者說整個東亞就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即使是紐約倫敦巴黎這種西方的大城市相比於東亞的東京上海香港來講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人口密度都少多了。所以單純從城市規模人口數量商業密度繁華程度來比較歐美的很多「大城市」確實相當於東亞的三四線城市,歐美的「中小型城市」自然相當於東亞的縣鎮了。

5樓:tensorspace

我的知乎個人主頁背景圖就能說明問題了(事實上不光能說明這個問題,中國的很多問題都能說明),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旁邊的日韓這兩個人口密度排名世界前列的國家

6樓:

自駕環遊中國

還真是沒見過人口素質這麼高的村

7樓:

因為有的地方,你除了村還能怎麼說呢?

之前待過乙個地方,整個城市就乙個大型沃爾瑪,說是啥都有,但是真要缺啥了,還得去亞馬遜。整個地方就乙個中餐廳,還不好吃。想要去大城市?沒關係,最近的大城市開車要兩個小時才能到

你告訴我這不是村,這是啥?

8樓:

1學習就是修行,什麼燈紅酒綠………屁用沒有。有一分錢都用來買學習工具了好嗎?

2就算不燈紅酒綠,平時也得做飯吃菜吧?我奶奶家真·農村的菜都比這多,比這新鮮,比這便宜。城市裡水果店啥水果都有。中國地大物博不是吹的,而是對國外那種永世不可翻身的碾壓

9樓:marshallll

如果題主覺得留學生們的回答不夠客觀我補充乙個我是一直在國內生活的但是出過國。

之前在英國念Summer School 在乙個叫考文垂的「城市」的下屬村里附近全是大荒地或者那種隔了幾百公尺才有一間的房子晚上想吃宵夜基本上只能去廚房煮你想像國內大學一樣叫個外賣?不可能的。 考文垂就別說了可能論商業設施交通便捷度等不如我老家粵西某三線城市。

城市的燈紅酒綠去了倫敦才體驗得到。另外溫哥華也待了一段時間但畢竟是國際化大都市比考文垂還是要好很多的。

所以你在國內呆久了習慣了這邊的生活(當然如果實在欠發達地區的朋友當我沒說) 如果去到一些西方國家你心中那種憧憬會瞬間破滅的趁年輕積攢些資本多走走多看看吧

10樓:丁丁貓

真正有時間燈紅酒綠的物質生活,是有錢有錢,有閒有閒的人在這邊才過得上。乙個學生,不學習幹嘛去?錢多的學生又佔多少?

要在發達國家燈紅酒綠,花的錢遠比國內高多得多了。而且大部分地區都是好山好水,田園自然。既有學習壓力,又有生存壓力,你這麼嚮往所謂的燈紅酒綠的生活,在北上廣熱鬧的地方絕對滿意。

我以前不明白,後來在國外才深深體會到:幻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燈紅酒綠充滿情調的日子,是不存在的。

看看電影,看看劇,豐富一下想象力,開心開心沒什麼不好,但不要太把它當回事,對映在所謂的「發達國家」這個籠統的意向上。

11樓:Kent Jin

因為大部分出國留學的人在沒出國前對於國外的生活也好,城市面貌,消費娛樂方式的印象都和題主差不多,覺得那是高度繁榮和發達的資本主義,是紙醉金迷的世界,怎麼著也比國內高大上的多了吧?但事實情況是………反正每個留過學的人都明白。強烈的心理落差一開始是讓人蒙蔽的,這哪是城市啊,這頂多算個村好嘛。

其實公平的講,曼徹斯特確實不止乙個村的規模但是就像別的答主說的那樣,這是一種自黑的方式啊。而當這種自黑不是一種個別現象的時候,題主居然還認為這都是大家的問題,是你們這群low b不會玩,這就比較尷尬了。

所以答主想要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惑,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出趟國,看一看,生活一段時間。你就會知道到底是誰比較可笑了。

12樓:川崎奈奈子

大部分回答似乎都針對題主所問的留學生一事,那麼我給個另乙個角度的看法:

並不是只有國外城市被留學生稱為村,將自己家鄉、自己目前常住的城市稱為村在國內也是很常見的。

比如,本答主所在的地方論壇就將自己城市稱為「我村」,而這個城市是國中後選城。這難道是我壇不會玩、沒錢玩?顯然不。

個人認為,這種稱呼法是一種「自謙」的方法,是這些學生已經融入這個城市的象徵。你肯定不會對自己沒有融入的城市採用自謙吧?

13樓:熊浩瀾

新加坡繁華吧?金沙,聖淘沙,世界第一機場。

前年開始晚上十點半後除了有酒牌的夜場不准買酒,夜生活基本到十二點止。

所以大家叫它坡縣。

上海對於夜店咖來說十點一天才開始呢。

14樓:

村,可能有自嘲的意味,但是作為乙個留學黨,我真的真的相信,那個「村」是對事實的描述,並不是刻意地炫耀。我在紐約的花花世界上課,從來不會稱呼紐約為村。 但是在放假去美國別的地方旅遊的時候,我發現美國確實有很多地方可以稱為村。

記得一次去芝加哥參加同學婚禮,順便拜訪另外乙個朋友,開車兩個小時進到一片安靜的大學附近的居民區,一幢幢帶院子的小別墅,是很美,但是路上除了高速公路和零星小超市,並沒有什麼行人。住在那裡的朋友除了上課和跑步健身也沒有設麼其他的娛樂活動了。晚上吃完晚飯出來,發現外面黑燈瞎火的,是真的伸手不見五指啊,靜的能聽到自己心跳的那種。

路上也是到處黑黢黢的,大家都老老實實呆在家裡。

在美國很多地區,這樣平淡到有些乏味的生活是常態。

中國大多數地方都是非常有煙火氣的,有跳廣場舞的大媽,有菜市場,有超市,但是這些在美國的「村」裡都不太現現實,乙個典型美國town的生活確實是會讓人乏味的。當然,紐約這樣的花花世界例外。

在村里生活的種種無聊和不方便,大概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那幾乎是一種與世隔絕的日子,你接觸的人、鄰居、餐廳、超市、商場,可能很有限,就是那麼幾個,出門沒行人全部開車z這樣的日子聽著高階,但其實也是蠻慘的。這些抱怨在題主這樣盲目想往西方的人看來,就是一種炫耀,讓人看著都生氣,可是真正身處其中的人,才知道這並不是炫耀啊!你試過開車到宜家拉一車木頭到家對著說明書拼家具麼?

你試過自己到超市搬十幾斤的大公尺麼?你試過因為夜晚太安靜太無聊聽到自己心跳的心慌和空虛麼?

好吧,就說這麼多吧,如果覺得是在裝逼或者炫耀,那我也無話可說。

如何看待對於外國留學生的高額補貼?

念青 皇漢老是炒作easy girl問題攻擊中國高等學校是很低能無厘頭的不過比起你乎那些幾千上萬贊的批判中國大學生想住好宿舍是不知好歹的回答起碼他們還是忠於自己的器官 個人看法 為了文化輸出,這些留學生 大部分是非洲以及南亞 回去很大可能會成為社會的中上階級,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擁華,親華的意識,對...

俞敏洪稱 外國留學生不應有超本國學生待遇,應一視同仁 ,你支援嗎?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可從哪些方面改變?

qwertry 還是請有些政策制定者搞清楚乙個事情的邏輯,就是真正的國際化是你學校辦好了吸引全世界的留學生,而不是來了留學生就是國際化。不要本末倒置。很多事本末倒置了就不是初心了,不是嗎。 日月星辰芒驟韜 這不是支援不支援的問題。他說得對的事可不止這一件,上一次他說的對的中國女人墮落招來了什麼?大夥...

你所在的大學對留學生有多好?

Eisblume Ks 座標UHH 我們和德中國人的待遇是完全一樣的,無論是畢業難度或者是其他的什麼。換句話說我感覺我們在學校裡是完全的同國民待遇。 皮特的屁股 北卡羅來納大學威爾明頓分校 UNC at Wilmington 我交換了乙個學期的學校,體驗非常好!北美高校我沒聽說會對留學生區別對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