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注會要不要聽網課?各科複習的方法有何側重點。基礎一般且通過考試的人回答

時間 2021-05-06 13:20:04

1樓:

我建議聽網課

本人也是考注會好多年,財務管理專業畢業,八大審計狗,目前已經離開審計行業。專業對口,自我放鬆警惕,第一年自己學習會計、財管、經濟法,考試全軍覆沒。第二年同上一年自學,全職備考壓力超級大,好在會計財管過了,經濟法沒過。

第三年過的經濟法,第四年報了網課,那個心痛,花錢啊審計稅法,當年全過了,最後一年戰略上岸。

我一直都是在職備考,戰線確實夠長,擦著五年邊上岸,所以也不是啥學霸選手,就是靠著一股勁撐過來。

自我感覺網課好比一條龍服務,聽課,學習,做題,模考。重點考點你不用猜,不用自己瞎費勁。也許你費勁半天人家不是重點,費勁半天還是看不懂。

我自學不上網課,兩年準備才能考過,上網課比較明顯,一年就行。也可能和我花錢心痛有關,哈哈。

反正過了,就是值得,不過啥都白搭。

還有就是千萬不能把注會想成其他普通會計考試,真的不一樣,,,,不可輕敵

綜合我也會報班,與君共勉

2樓:牛賬網會計

你好! 僅供參考 , 祝事事順利 , 望採納不勝感激!一定要聽的課,注會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對於沒有基礎或是不夠強的,學習起來非常有難度,網課要聽,另外習題也要多做。

3樓:[已重置]

聽課比自己看書,節約時間,基本上老師都把重難點都講了,剩下的就靠自己的消化。

會計、財管(這兩個要多做題)

審計(要多理解,要多看教材)

經濟法、戰略 、稅法(前面兩門基本上都是記憶,稅法一部分記憶一部分需要計算)

4樓:注會大獅

看到這個問題真是超想回答,因為當時我的基礎也就那樣...反正現在過了就好

說說備考,現在備考CPA一般都是「老三樣」教材、網課還有相關系列題庫,可以隨時隨地學,我那個時候也是這麼準備的,可以給大家推薦一下,我當時買的是澤稷網校的網課,記得考試最後兩個月,我每天都會去澤稷cpa衝刺群打卡,哈哈,想想還是值得的

然後再說一下各科複習方法吧!

會計:

最重要的一科,也是其它幾科的基礎。應該最先複習,也應該花最多的時間來複習。雖然基礎性的東西在考試時是很少涉及的,畢竟註冊會計師是選拔。

但是我覺得基礎如果不紮實的話,到後面是飛不起來的。

都知道會計裡最難得分數的是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併,但我覺得會計再好的人只看這兩章也不能及格,就算弄懂了知識點做題也可能不對,想及格還是要靠其他章節的基礎知識。而且,現在的題目綜合性越來越強,還分很多問,把容易答並且能答對的題目都答上其實及格也差不多了。

對於會計的複習,我覺得應該前後貫通穿起來複習。在這裡我要感謝程立老師,他的會計真的講得很好,提綱挈領,長期股權投資和合併報表的結合,幾類金融資產的比較,考點的歸納主次清晰並且簡單明瞭,以我的基礎會計能得到這樣的分數主要是程立老師的功勞,真的非常感謝。

審計:

審計書裡很多廢話,而且邏輯凌亂沒有重點,所以我沒有看書,就是看陳力生老師的講義,跟著他的上課節奏一步步學習。

我覺得審計首先要建立一種思維,明確審計是在做什麼,目的是什麼,流程大概是怎樣的,然後對於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就比較好理解了。有些今年考審計的朋友跟我說剛開始幾節課,不知道審計在講什麼,我就想說不要放棄,前面都是給後面打基礎,就跟著陳力生老師的進度走,聽到後面總會有一節課你覺得頓悟了,腦海中一道閃電橫劈而過,噢,原來如此。我當時就是這樣的感覺,開始覺得審計很虛,後來發現其實它是一門腳踏實地的學科,只有先接受虛的東西形成審計的思維,之後才能踩到地上,理解之後的記憶才能夠靈活運用。

關於審計的複習方法,很多人也一直問我審計是一門文科,是不是要狂背就行了,我認為這個想法是及其不人道的。對於審計的複習策略我很贊同陳力生老師的觀點,重點抓選擇題和簡答題,大家可以研究一下審計的試卷結構,選擇題35分+簡答題40分+綜合題25。綜合題要想拿滿分那絕對是妄想,神來了也不行,不過作為人類而言,拿個一半分數還是可以的,因此及格的重點就在於選擇題和簡答題的把握。

這樣算一算,如果選擇題拿25,簡答題拿30,那綜合題基本隨便做一做就及格了。

戰略:

我本科是學傳媒的,因為經常要寫策劃案,所以SWOT分析、組織機構等等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很明顯,這科是六門之中最簡單的,複習時間也很少,但是我想說再簡單的科目也不會隨便看看就過關的。整本書而言,最難的應該是第十章風險管理實務,不過如果複習了財管就覺得沒有那麼難了,其他像第八章、第四章都是很常規的重點章節,多看幾遍書問題也不大的。

對於戰略的複習方法,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需要建立書本的框架,因為其實書本內容比較零散,選擇題也大多是依照書本,需要多看幾遍書本裡的大標題,有空也可以自己動手整理下框架,其實還是挺有用的;

第二,是關於考試技巧的,因為這個學科總是會出一些題目貌似都不知道考的是什麼知識點。作為一路學文過來的人,我的建議就是:大膽的寫吧,反正批卷子的也不知道你是誰,想到啥寫啥,千萬別放棄就對了。

稅法:

對於稅法的複習,我認為主要有兩點:首先一定要多做題,稅法考來考去就那麼幾種稅,練熟了就好了。其次是稅收優惠一定要看,每年都會修改一部分,往往會放到題目中作為條件。

其實這也是陷阱,一不注意就會出錯,而且選擇題中也經常涉及,我從強化階段就開始看稅收優惠,不用背,就是反覆看,看多了有印象就夠了。

財管:

記得老師曾經說過一句玩笑話:會計、審計、財管,總有一門是你心中永遠的痛。我覺得這句話說得簡直就是真理啊。對於我來說,財管絕對就是這個傳說中永遠的痛。

我覺得複習財管最重要的還是掌握書本上的例題,就是因為他難,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出題人如果背離書本廢了半天勁出了兩道創新思考題只會有兩個結果:要不就是誰也不會做然後一堆人考完上網去罵,要不就是題出錯了大家考試時候做不出來考完又一堆人上網去罵。因此鑑於如此殘酷的真相,財管這門學科無論是習題還是考題肯定是以書本例題為模板來的。

所以,複習財管時一定先吃透書本知識,尤其是例題,一定要理解,自己也要會做。公式那也是一定要記住的。當然話又說回來,財管這門課的學習還是需要一點點慧根的,如果吃不透那就一遍一遍反覆看吧,碰到某一型別的題目就往例題回歸,多做題啊多做題,沒有別的辦法了。

經濟法:

5樓:顏色我只選黑色

我的會計審計分數都比較高。80以上

注會考試聽課利大於弊,有些問題靠自己是不可能理解的,但老師兩句話你就懂了。但有些問題你看書一分鐘就記住了,老師磨磨唧唧講半個小時。

但注會考試比的就是誰時間多,誰用的時間多。比的就是記憶力,但你為啥記不住,因為你沒理解,怎麼才能理解?一遍一遍的看,一遍一遍的想。

注會真題裡有區分度的題沒有繞彎的太少了,都是有一兩處變形,你不理解的話上去很難得分。而基礎題大家都差不多,也就40幾分,剩下的都是靠理解,看上去很像,但你就是錯。

6樓:mjhhh

會計乙個半月飄過,複習前是會計從業水平,由於時間緊,只看了輕一和張志鳳老師的網課。

1.先結合輕一按每一章聽課做題;2.每章看完後,做輕一後邊的跨章節練習,順便把各章節內容溫故一遍;3.

做真題,適應真題的難度和出題方式,對真題的大題熟練掌握;4.做模擬題,查缺補漏。

如果每一步都做到比較紮實,我認為通過沒有問題,工作比較不忙的都能夠在這個時間內完成。個人後期堅持的不是很好,還好飄過,祝大家順利通過~

7樓:共享CPA

其實不需要聽網課,自學完全可以通過考試!遇到不懂的直接搜尋或諮詢一下就可以了!

通過考試的秘訣在於自己的努力!過注會只是時間問題!都能過!如果沒過要麼是你真的不適合,要麼就是你不夠努力!

不要相信別人所謂的一次通過,不過努力和幸運而已,幸運佔了50!不信再考一次專業階段試試,綜合階段你考了幾次?

另外提醒一下大家,註冊會計師只是乙個資格考試,你以為考過了真能怎麼樣嗎?

考過只是另乙個從零的開始,沒能力一樣沒用!還有現在的你還沒考過註冊會計師,但是已經有24萬註冊會計師已經在你前邊了!

核心能力只能靠自己,考過就靠自己看書做題,網課只是輔助工具而已,記住你才是主角!你都考過多少次試了!考試還用別人教嗎?

8樓:CPA 執業會員小翔

個人建議網課是一定要聽的,特別是基礎班和習題班會計重在理解分錄為什麼那麼記的原因

審計,戰略,經濟法重在組建自己的框架

審計和經濟法選擇題還喜歡扣字眼

財管公式多,需要分類記憶,個人不建議每個公式都推導出來稅法屬於記憶+理解,但是難度適中的科目。

9樓:何大寶

自己至今注會專業課過了5門,18年準備搞定最後一科會計。以下首發於東奧論壇,是自己當時考完的一些總結,做個分享,還望對各位備考學子有用。

樓主2023年報了4門CPA:財管、經濟法、戰略、稅法,全職備考過了財管、經濟法、戰略。

2023年工作第一年,考了2門:稅法、審計。都剛好低分飄過(審計60.75,稅法61.5)

先介紹下樓主情況,2023年11月末拿到offer後就一直閒散在家,從2023年3月開始專心備考。樓主背功比較好,所以戰略和經濟法考起來相對輕鬆些。

樓主習慣用的東奧教材及配套課件,官方教材買了,但基本不看,只看輕一和輕四(最後六套題)(不過不看教材並不是好習慣,請勿學習。。)。

財管:財管理解真的很重要。不要怕第一次聽好課根本做不來大題,特別是固定資產現金流這種考試時的常考點。

樓主第一遍聽完課做題時,直接看完題看答案,思考為什麼這麼這麼來,嘗試著把答案理順。理順之後過兩天嘗試自己做,你會驚奇地發現!!還是做不來(手動摳鼻),於是再根據答案倒推著理解。

如此反覆幾次之後,你差不多把套路背下來啦,對,大題其實都有套路,摸清了記熟了就好。

經濟法:說到經濟法必須安利我們的郭守傑郭帥啊!!講課那叫乙個風趣幽默啊,真的挺享受的。

雖然該背的還是要背,但是難得能有個老師吸引你聽課啊啊啊啊!!什麼「乙隻羊收到驚嚇,誕下乙隻小牛」還有最經典的「經濟法會一點和不會是一樣的」時至今日還是回想在腦海啊!不過言歸正傳,經濟法嘛。。

法嘛。。背咯。。主要是公司法和破產法這塊的具體人數、日期一定要記清,被考中概率太高了。

戰略:戰略這塊沒什麼好說的,就是背吧。樓主買了網課都沒有聽,覺得網課老師就是把輕一再念一遍的感覺。。

當然也不排除樓主沒有發現講課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老師。十八項指引這塊大致概念一定要有,具體表述肯定每個人都不一樣的。在記憶這方面其實推薦大家可以看看那種什麼聯想記憶方法,就是把一段話想成乙個故事,越生動記得越勞,記得越久。

樓主有時候也會用這方法,不過可能因為半吊子,常常幾個故事就串一起了 - - 。

稅法:第一年以58分傷了我的心的稅法啊。。。誒。

其實當時考完感覺挺好的,但結果卻讓人心碎。。不過其實當時也有預感可能會不過,因為最後複習階段,做最後六套題,只有稅法分數最低,一直60分上下浮動,不像其他三科基本能穩在60以上(通過這點可以看出其實最後能不能過,過的把握多少,通過最後六套題自己摸摸底就摸出來了)。稅法首先是知識點太瑣碎,任何一句話感覺都能做考點。

其次,它不但需要背還需要理解,特別是增值稅、消費稅這塊。今年營改增好多知識點變了,中注協也沒什麼好出題了居然真的出了間接抵免誒誒誒誒我也是醉了。。說實話,今年第二年備考稅法,對於很多知識點才有頓悟感覺,就是終於有點融會貫通的感覺了,不是死記硬背。

所以有時候做題做不來,就是花的時間還不夠,理解還不夠深。

審計:審計這塊第一遍看完全就是「WTF,這些不說我也知道啊」以及剩下的「為什麼明明都是中文字我也讀完了為什麼做題就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呢?」審計一定要理解,如果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比如樓主),真的理解起來蠻難的,但是一定要把知識網建立起來。

審計的話推薦東奧的金鑫松,思路清晰廢話少顏還好(/捂臉),劉聖妮老師覆蓋的知識點密集但感覺無關的話重複太多了(個人感受)。覺得今年備考審計能過是因為複習時間花的夠多,所以後面答題問是否合理,直覺告訴我不合理,所以雖然理由寫不出也依然決然地寫了不合理(和英語語感類似,要多看多想慢慢積累的)。。

會計:會計還沒考,今年報名了,嘗試看了看,卒。明年再戰!明年準備先看TA的財務與會計打個底,再看CPA的會計應該會好些。

啊,對了。最後,一定要提醒大家善用「答疑板」!

只要買的正版輕一,封面上的塗層刮掉按照指示來,就能繫結答疑版了。不得不說樓主能過這幾科,答疑版真的功不可沒。大家不要覺得害羞或者什麼,如果有不懂的就一定要問,不然自己乙個人琢磨是琢磨不出來的。

提問之後網校老師都會盡快回覆,當然如果你覺得老師回答的不清楚或不正確一定要接著追問,因為樓主就遇到過幾次老師答疑回答錯了的,畢竟量太大難免嘛。當然還要呼籲下大家提問的時候態度好些,問題描述具體些,樓主就看到過審計答疑版好幾個人提問氣勢洶洶,態度惡劣,就差沒爆粗口了,真是厲害了我的哥!但網校老師還是溫柔的回答了,手動比心。

反正成績都出來啦,該吃吃該喝喝,該努力的繼續努力。樓主從這兩年備考路得出的結論就是,量力而行,別給自己太大壓力。記得當時第一年備考四門,雖然是全職複習,但畢竟量大,又第一次,到了考試前夕瘋狂爆痘,考完過了大半年才消。。。

其實制定個合理(合理這塊最難的就是不要高估自己的學習效率及可以用來學習的時間)的計畫並嚴格執行,通過應該是沒問題的。怎麼制定計畫我們下次再聊吧,樓主才不要因為晚睡長痘痘,科科。

網課遲到了要不要解釋?

木木LiMnHe 如果真的是有原因的就解釋,如果是因為玩過頭睡過頭,那就算了吧。沒必要。我昨天早上睡過頭,化學課快結束了去看的。老師點名點出來了,還有另外兩個同學。同學1解釋了,同學2和我都沒解釋。同學1解釋了之後,老師也沒有回覆,大家心裡都有數你為啥遲到,說的冠冕堂皇的,其實到底是啥,你自己也清楚...

我想考一建市政,要不要報個網課學呢?

行者 在路上 一建的考試難度比較大,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報班學,畢竟有老師講解跟沒有老師講解在學習效率上是不一樣的。在選擇的時候多聽一下試聽課,然後在做決定。 勢單力薄 去年剛過的一建市政 自己學習肯定浪費時間,報網課的話網上太多教育機構的課程,主要還是要選到自己喜歡的講授方式,我當時聽了六七個...

剛剛考完中級會計,好糾結明年要不要考注會?

如果想以後有更好的發展建議你不妨考一考!中級的 會計實務 財管 經濟法 科目和注會的 會計 經濟法 財管 的知識點之間有很多的重疊性,既然題主已經過了中級科目了,不妨趁熱打鐵的抓緊把注會的這幾科先搞定。科目之間的相通性 CPA 會計 vs中級 中級會計實務 CPA 經濟法 vs中級 經濟法 C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