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攝影需要死記硬背光圈快門數值嗎?

時間 2021-05-06 07:18:13

1樓:

不用你看很多大佬寫教學類的東西的時候,都會放出很多不同設定的例子,難道你以為他們是拍的時候就想著要寫書,特地用不正確的給我們對比嗎?

2樓:Aidu

不需要,我是服裝類攝影師,相機的引數用來用去就幾個,你先確定自己拍照是用閃光燈的還是運用自然光或者機頂燈,然後幾乎乙個引數你設定好其他你就多拍多調引數這樣幾次下來你自己就懂之間的引數關係了,主要是光圈快門 ISO,光圈你廣泛的記一般光圈數字往20靠近影象會實在虛化不明顯,光圈約往1數字靠近虛化很明顯,這個就是你看有的圖為什麼前面或者後面是虛掉的

快門說的白是進關光速度,像你眨眼睛眨的快光進入眼睛就只是一下一瞬間,眨的慢了光可以多看一會這麼去理解

ISO 就是在你不動光圈快門你調他數值沒加100你的圖會更亮,反之會暗

建議你就自己去調調這些數字,乙個乙個調拍拍這樣就更快能學習到這些只是個人入門後的經驗之道只是參考

3樓:孤城

為啥需要?數值也是人定的。看著複雜而已。首先明白原理,再了解數值標註的規則,就像佳能尼康對相機命名規則一樣,是有規定的。是倍數,還是開根的,知道就行,用多了自然就記住了。

4樓:王孫歸

不需要,只要知道什麼引數能達到什麼效果就行了,比如想要虛化就開大光圈,想要拍風景就開偏大的光圈,想拍運動物體用高速快門等等。

現在的相機測光能力足夠強大了,所以背下引數沒什麼太大意義。

5樓:扎維耶小丑

看到這題時我愣了一下,反應了幾秒才明白過來題主想問啥。題主是想問「需要記常見場景的常見光圈快門值」吧?

如果真是這樣,那答案就是「不需要」。

不過理由和其他答案有點不一樣。

原因和「融會貫通」無關,和「攝影看人不看器材」的陳詞濫調也無關。

為啥咧?

相機分各種畫幅。現在假設你是乙個殘幅使用者。首先你就要記那些惱人的轉換係數。

有的品牌是1.5,有的品牌是1.6。

不管你拍什麼東西,裝鏡頭之前都要在心裡默念一遍MMP,然後開始計算轉換係數,算完了再選乙隻合適的裝上去。

其次就是任何兩支鏡頭的光圈值都不一樣。即便它們是同廠的,也會因為定位不同而有所區別。比如低端鏡頭的最大光圈普遍不能用,全開一定會肉得發死,你必須用經驗來找出它的實際最大光圈;比如鏡頭會因為製造工藝的差別而產生真實光圈和理論光圈的差別。

即便是電影鏡頭,它給的T值也只是參考值而不是絕對值。

要是不同品牌不同畫幅之間對比,那就更麻煩了。比如我有乙個Sony55 1.8,和乙個奧林巴斯75 1.

8,還有乙個富士23F2。那麼問題來了:它們之間差了幾檔?

請在十秒內給出答案。

能第一時間給出答案的,絕對是這三家的常用使用者。連鍵盤俠都做不到。

所以對乙個攝影初學者來說,你把時間放在什麼上不好,為什麼非要去記這些無聊的玩意呢?

對於快門來說也一樣。可能你見過一張參考圖,上面標了200拍車,125拍人之類的引數。然後你去公園掃街,遇到了乙隻小狗,剛想抓拍一張,卻突然想起來參考圖裡面沒標註狗……

於是你回到家,又找了另外一張帶狗的參考圖。但你還不放心,又找了帶貓的,帶牛的……直到你把常用物件都背下來了,腦袋也差不多快炸了。

但你仍然信心滿滿,甚至還有點驕傲。因為現在你已經可以拍任何東西了。

於是你又去了公園。

這時天色已晚。你開啟相機,突然發現自己需要光圈優先。

於是你又什麼都不會了。

上面的例子是說:光圈和快門永遠是成對出現的。當你調節乙個引數時,另外乙個引數一定會跟著改變。

參考圖說125拍人,但它沒說是白天拍還是晚上拍,也不知道你是要拍虛化還是拍清晰。

這樣的快門引數,記它又有什麼意義呢?

剩下需要做的,就是把相機檔位調到光圈優先或是快門優先,然後專注拍攝本身就可以了。以上。

6樓:一條安達魯貓

曾經我兜裡捨不得扔的膠卷盒子,上面寫了各種天氣建議的數值

後來開始數碼單反,感覺真舒適啊

再後來,微單電子功能越來越好。真的可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猜到你需要的東西。我最近又買了a7c,越來越懶,越來越快樂

7樓:林野

攝影其實跟做飯很像,光圈快門感光度的引數就好比是調料加多少,煮多長時間,火力大小等等,我們來看這麼乙個故事:

可能你某一天突然嫌棄常吃的外賣不健康,開始準備自己做飯,一頓操作之後出來一鍋碳或者一盆刷鍋水,你並不灰心,開始去搜菜譜教程仔細鑽研。

經過學習你發現菜譜上仔細的列出了調料比例,烹飪時間和火力大小,你拿小本本仔細的記了下來,照著這些引數做了道菜,味道果然比自己隨便炒出來的好吃,你可能覺得想要當乙個好廚師一定得記住每道菜的引數。

做了一段時間飯之後,你開始意識到根據食材的不同,調料的不同,灶台的不同,口味的不同,這些引數不是一成不變的。又發現可能有的時候多加點鹽沒有區別,有的時候炒的時間一定不能超過多少。你開始理解這些引數分別控制著什麼,平時做飯也不同照著菜譜一步一步的來了

是不是跟學攝影挺像的?所以也不用一上來就跟初學者說不要背引數,實際上對他們來說記憶一些光圈快門數值確實可以產出比用自動擋更好看的效果,背背引數也無可厚非。只要肯琢磨日後總會融會貫通,自然就不會再去死記了。

8樓:風露

好像除了拍星空的時候會參考「f1.8 30s iso3200」、「f1.4 15s iso2000」這種資料外,大部分時間都是看測光條,如果環境複雜,再看看直方圖

9樓:

不需要,創作過程的大量實踐會讓你對相機引數的運用成為本能,不用思考。現在的相機也非常智慧型,幾乎能輔助你應對任何場景,你只要把握關鍵引數就可以了,就算是初學者也不用太在意,關鍵是知道這些數值對畫面的影響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你想要什麼,再運用引數幫你達到目的。

10樓:Daniel ddl

上嗶哩嗶哩學習跟了解相機的基本操作,了解了光圈快門感光度採用手動擋多些練習。

基礎學好,面對不同的環境作不同的變化。加油

11樓:石舟居士

光圈快門的檔位都是能口算的,為啥要記……快門和iso都是相鄰一檔數字×2,也不需要記,其實真正難一點的也就是光圈了,這個一開始記不住可以口算,用多了也就自然記住了,畢竟大多數人用的檔位很有限,一般也就f1.2-f22,不玩小眾的東西,基本用不到其他檔位了。

光圈的檔位計算公式是相鄰擋位×√2,這個如果不會口算,那就隔2擋×2,你只要記住f1.4和f2,後面的檔位交替×2計算即可,比如f2的下一擋是1.4×2=2.

8,然後2×2=4,這不就出來了?

12樓:成千和

你拿相機是用來創作還是複製別人的產品?

就那三要素,M擋按自己喜歡的感覺來,亮了暗了虛了實了。

這年頭都有電子取景器和顯示屏了,所見即所得都不會實時調整嗎?

13樓:捕光記

當然不需要啦!

捕光記:攝影基礎:光圈、快門速度和ISO

捕光記:五分鐘教你學會如何用手動模式攝影

接下來就是拿起相機不斷地練習,熟練之後自然而然就懂得如何調節光圈快門

14樓:johnkonner

快門記幾個固定值和上下線就行了。閃光燈125,擺拍人像不低於60。在這區間內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光圈,也是重要點弱光人像開最大,虛化背景開最大,要背景開3.5 5.6 7.

1。感光度光線足100,光線不足根據光圈快門而定,盡量不開太高。就這麼簡單的事兒。

15樓:

不需要。

a7m3為例,配合f2.8以上鏡頭

A檔,需要虛化時就大光圈

iso自動上限51200,快門最低1/60解決90%場景

16樓:

有些事情,真的是靠天賦的。

玩攝影,審美很重要。

而且都是會基本操作之後就靠經驗了。

乙個同事,花錢報班,買裝置,裝置花了快20萬了,主要是鏡頭。

然後拍了2年多了。

可笑的是,根本還沒「入門」

我說的入門是指拍出來的東西有美感。

再說我自己,窮,70d用了7年了,鏡頭就乙個小痰盂,乙個24-105,拍的東西不說多好,但是肯定是沒問題的。

其實我攝影沒天賦,主要是審美上有天賦,對,我是在無恥的誇自己……

17樓:Taki 薄荷面

要記的是數值變化的影響和不同數值搭配的效果你學乘法背的也是口訣表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不是24x25=?

你開車也不是這條路必須踩到兩檔七千轉

(跑題了)

要欠曝點還是過曝點

背景虛化要多點少點

要定住物體還是表現出動感

這些都不是乙個數值或者一組數值可以做到的

是要自己實驗按環境而控的

18樓:

小夥伴們知道Sunny16法則嗎?

豔陽十六陰天八

多雲十一日暮四

陰雲壓頂五點六

雨天落雪同日暮

室內球場二秒足

客廳戲台快門八

我從開始接觸相機到現在為止都沒用過這個東西,所以對於大部分使用現代相機的人來說都用不上這個東西,除非你是買了一台沒有測光系統的膠片機。

19樓:

這種類似於是否要背1+1=2的事情還拿來問, 我敢90%確認這個是zhihu為了增加流量製造的問題.

回答的話: 不需要背但是要知道定義和用法, 用多了自然就背了下來了.

換句話說: 攝影師肯定是能瞬間背出來和進行倒易率轉換的; 實現起來是孤立的背還是用多了自然記呢, 最後都沒差別?

如何從現實意義理解光圈 F 值?

20樓:諾小板的諾

不邀。簡單概括下個人看法。

攝影基礎知識是乙個幾乎只能靠實踐理解的事情。所以我覺得是沒有必要死記硬背。任何的理論看得再多,不去試一試總是無法完全理解的。

實際上你不看任何教學書籍直接玩相機,時間長了都能玩明白。但看書看到死卻不會變成經驗豐富的老手。以上。

21樓:評者N大

真是感慨科技的進步,所見即所得的EVF讓拍照的門檻越來越低,我已經遇到過很多一直用著P模式的Nikon Z7 / SONY A6600的使用者了,把快門與光圈都交給相機來完成,把精力放在構圖與決定性瞬間釋放快門的感覺也不錯。

學攝影需要死記硬背光圈快門數值嘛?這個問題從小白出發,沒經歷過足夠數量的實戰,對於引數設定的意義很難融會貫通,死記硬背很可能是唯一方式,這也是很多時候我給外拍的學員展示模板時,有不少學員問光圈快門引數的,在這個問題背後的問題就是「無法通過看圖,感受作者的設定意圖」,對這部分朋友來說,死記硬背然後遇到手忙腳亂的變化也未嘗不是好事,經驗就是從「翻車」中總結的。

當實戰經驗變多後,知道光圈收縮/擴張會給畫面帶來什麼,快門速度快/慢會對感觀帶來什麼影響,就已經踏入了新的思考領域「利用道具,將不可能的快門光圈組合化為可能」。

和某些大佬不同,我個人倒是覺得在入門期,「死記硬背」未嘗不是個辦法,眾所周知,拍照的感覺是靠實戰慢慢磨練累積出來的,但很多人沒有安全感就不敢出門,索性全部交給P檔,所以如果「死記硬背」能讓他們有膽量出門實踐,踏出第一二三步的話,這個方法未嘗不可。

我們在意的是之後的感悟與總結,而非起步的方法。

需要「死記硬背」嘛?如果為了出門實踐理論,我覺得行。

死記硬背好嗎?

乖寶寶 所謂的死記硬背其實很分場合,對於不需要運用的只是死記硬背是比較好的選擇,比如考試的古詩詞,比如專業的知識內容。有些時候也可以用巧妙地語句來解答。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事情並不需要死記硬背。多數都是理解加記憶。除非非常嚴格,否則的話,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一字不差。一篇上千甚至上萬的文章,...

如何死記硬背的去背單詞?

Kevin呵呵呵呵 無他,就是看,讀,抄,造句,背,幾十遍就差不多了。外加整理自己的生詞冊。背單詞多簡單。數學題做煩了讓我背單詞我求之不得的。 這個問題有意思。過分注重方法,花大量時間尋求最佳方法而不開始實際有效的學習是不可取的。不注重方法,死記硬背也是不可取的。在別人看來死記硬背苦哈哈,而你自己甘...

醫學到底是不是死記硬背的?

風之呢喃 光死記硬背是不夠的,但死記硬背是必須的。學解剖,大了說有多少塊都是啥,細了說都有什麼結構有哪些神經肌肉血管走形,到各種角度的應力。名字都記不全怎麼記彼此的關係。學疾病,對應的器官功能,生理作用,病理變化,這些不清楚,難道一種病對應一種藥的連連看嗎。工作後總是苦惱自己知識不夠紮實,覺得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