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漢字用作數學符號是否可行?

時間 2021-05-31 03:42:09

1樓:louzhiguo0000

用漢字做數學符號跟用字母做數學符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比起字母來有兩個缺陷:

1.漢字字形複雜,做數學符號使用時寫起來不如西方字母流暢

2.全世界數學符號早已形成了完善統一的體系,中國獨自製造符號,不容易和世界交流。

2樓:

民族主義是好用,但是沒有必要到處用,該民族主義的時候就民族主義,該實用主義的時候就實用主義,省事一點不好麼?已經有現成的體系直接拿來用不就好了?數學公式使用西文符號也沒到撼動中國文化的程度吧。

沒必要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長。

原理上把整套數學符號都換成改良的漢字是可以的,換成假名和泰文字母也可以,只是在現在,實在是沒有這麼做的必要,當然了,如果中中國人往這套西文符號裡新增了自己的符號而且做出了成績,恐怕這個後新增的符號也會被他人拿去使用。

作為乙個學習者也沒有必要搞一套新的東西,不方面對他人進行學習交流。

3樓:

當然是可行的

首先,數學符號並非全是拉丁希臘字母。

但是完全用漢字做數學符號的問題在於漢字筆畫較多,沒有優勢,而且排版上與正文難以區分。使用拉丁字母等的好處在於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哪些是公式符號變數,哪些是正文,一目了然。

不過我建議一些新的概念可以考慮採用漢字作為符號,因為拉丁字母數量太少,科研領域不斷擴大,容易混淆,採用漢字有助於減少混淆的情況

4樓:南中國海的一條魚

如果用詞語來表示呢,比如:牛頓第二定律——力=質量加速度,歐姆定律:電流=電壓/電阻。然後根據語言再翻譯是不是也是乙個不錯的選擇?

科學的各種計量總量加起來估計要有很多,然而,拉丁字母與希臘字母大小寫加在一起只有100個,這其中還有好多長的完全相同列印時根本無法區分的,例如英語的A(ay)和希臘語的A(alpha),英語的B(bee)和希臘語的B(beta)。如果乙個字母對應唯一乙個含義,根本不夠用。

於是我們有了多個思路:

1、只看當時研究問題時需要的量。

2、像我開始提到的,用表示量的詞語,如果是音素文字語言,也可以考慮簡寫單詞。

3、介入其它的西文字元,這裡我能想到的就是西里爾字母(因為外語除了英語我只學了俄語,國內民族語言我也有一定接觸,比如維吾爾族科學家使用維吾爾語字母表示各種量)。

4、我現在用的方法,將各種量精簡為三個字母的表示形式,除少部分量用單個字母表示,多數的量都用這種方式表示,好比正弦我們用sin表示,雙曲正切我們用tanh表示;我一般把對應電學元器件的物理量,電壓,物理常數,七個基本物理量都用單個字母表示,其餘的量有的也是用人們習慣的單個字母表示,剩下的就變成多個字母表示的了。例如:

熱流:Crh 熱阻:Rch 熱容:Cph 振幅:Amp 電場強度:Efd 磁場強度:Mfd 衝量:Imp

角動量:Agp(p是動量,Ag用來表示「角」的含義)這樣因為拉丁字母有26個,我便可以用這種方法最多表示26^3=17576個量和函式。

其餘的一些含義,就用到人們曾經引入的那些符號,比如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積分,哈密頓運算元Nabla(),以及括號和逗號等。而且這些特殊符號基本上也是含義單一,就是有多重含義也是不會發生任何混淆的,比如,算術計算式和代數式中無論套多少層改變優先順序的括號我都只是用小括號來表示,不使用中括號和大括號,中括號專門表示區間,右中括號在左表示左開,左中括號在右表示右開。大括號只用來表示集合。

小括號除了改變優先順序以外,通常還用來表示函式的引數,因此,我在表示乙個字母和乙個帶括號的計算項的乘法的時候,如果字母在前字母和括號中間一定會加乙個表示乘號的點以和函式區分,比如

表示函式a當引數取lx+b時的數值

表示a與lx+b相乘。

但我也發現,如果總是這樣的話,會浪費精力,而且這樣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個人觀點:世間萬物總是有聯絡的,而且這個聯絡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運動過程中客觀實在之間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被我們稱作規律。

其中,物理就是在探索這個世界運動的最最基本的規律。物理再發展也不過如此,有許多量都可以找到其相似的量從而精簡物理量的數量,而許多其它的工程領域大多是從物理、化學的原理出發,如果這些工程領域單獨有需要表示的量,可以另行設計符號,如果這些量本身就是物理量那就按照物理的習慣來表示。不過,規律是永遠探尋不完的,無論怎樣表示各種量都會有侷限性,因為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它永遠不會消失。

5樓:楊個毛

聯想:日語平假名,阿拉伯字母呢?

Modern Arabic mathematical notation

我覺得阿拉伯文數學符號超酷的……

6樓:聶渲南

沒有對李善蘭先生不敬的意思(成就:在2023年至2023年中,共譯書七、八部,計

七、八十萬字,直接引進大量數學符號翻譯工作具獨創性,創譯了許多數學名詞:代數、常數、變數、已知數、函式、係數、指數、級數、單項式、多項式、微分、橫軸、縱軸、切線、法線、曲線、漸近線、相似等,其他學科如:植物等,這些譯名獨具匠心,自然貼切,其中許多譯名隨同他的譯著被引入日本,且沿用至今)。

只是這套符號實在……

7樓:杜帥

清朝的時候,就有用漢字做數學符號來記錄數學算式、方程等的記錄,比如《中西算學大成》裡的這個:

from Mathematics: What did Ancient Chinese use for mathematical operators?

這裡的「禾」就是積分符號「∫」,「正弦」就是「sin」,「天、地、人」就是「x,y,z」,「彳」就是微分符號「d」,分數的分母在上,分子在下。

所以就是圖中左側那個式子:

8樓:AlephAlpha

清末李善蘭翻譯「代微積拾級」的時候,用了大量的漢字作為數學符號。比如說用「彳」表示微分的d,用「禾」表示積分的∫。拉丁字母也換成天干地支、天地人物;希臘字母則換成二十八宿。

9樓:Filestorm

首先,漢字其實很複雜,在非母語人士裡,存在比較高的用錯風險。

比如:戎 (rong),戌 (xu),戊 (wu),戍 (shu)何種偏差讀起來還是同乙個字,哪一筆很關鍵,差了一點就是另外乙個字,這些資訊作為母語使用者得來全不費工夫,但是掌握這些細節需要的知識總量還是相當驚人的

另外乙個事實是,雖然我們有地球1/4的人口。但是在需要使用數學符號進行交流的地球人口裡我們連1/10都不到。所以正如@鄧楠所說,排著隊報名想成為數學符號的語言多了去了,沒有太多理由給中文乙個位置。

10樓:

文字本身就是一種符號用於數學完全可行但是關鍵在於你這個文字是否夠通用,夠大眾??

漢字、日文假名、亞塞拜然語??這些算是全球通用的字元嗎?知乎眾友,你們自己試著打一串日文來看看?或者打一串俄羅斯文?沒裝字符集和輸入法,你能打的出來嗎??

你自己如果打不出來俄羅斯文,憑什麼認為俄羅斯人能打出漢字呢?

11樓:蔡小帥

不僅行,而且真的用過了,樓主可以找一些古代的數學書籍看一下,那時候沒有外文,連阿拉伯數字都沒有,一切用中文表達,一點問題都沒有

12樓:

解釋一下我的想法。

首先字母符號越來越不夠用。其實字母符號在實踐中選擇有限,因為一般是用英語單詞首字母,配合附近的幾個字母。比如群用 G(group),圖也用 G(graph),為避免衝突就用希臘字母。

進而,另乙個圖只能用 G',子圖只能用 H。

不能用小寫,因為小寫留給集合元素。不能用花體,因為複雜字型留給集合的集合,或其他感覺比較「大」的東西。空心粗體留給整數、實數等固定幾個集合,哥特字型留給李代數,等。

所以其實限制很多,並不是隨便就能用。。

漢字大多數過於複雜沒錯,但存在簡單的符號。若將漢字引入符號系統,應該取形而非取意。比如我一直考慮用「田」來表示 Lattice graph(又稱 Grid)。

注意這又必須用 G,一般處理可能把 Grid 這個單詞寫全,或簡寫成 Gr,以區分其他 G。

另有 Ladder graph 如果用「目」我覺得很形象。另有「凸」「凹」「卜」「爻」等字在我視線內。

據我所知目前的文書處理還搞不定,但多語混排越來越成熟。相信不久之後,書寫不會成為障礙(哥特和花體字母也很難寫有木有),編碼不會成為障礙(經常出現自創符號,硬是畫上去)。漢字如果使用得當,很適合做符號。

13樓:Gaubee

數學語言是一種結構化語言,漢字要做到結構化並不容易,或者說很冗餘,因為她更多依賴於語意結構化。可讀性差,不好理解,有時候難以宣告複雜的關係。

14樓:劉典

乙個字元站在符號的角度來說它原來的含義已經沒有意義了。區別僅在於書寫的難易程度。顯然容易書寫的符號比難書寫的符號更好。中文符號筆畫多不容易書寫,日本假名容易書寫。

從可行的角度來說當然可行,但是我想沒有人喜歡複雜的東西。

將漢字的字音改為多音節以改善漢字同音字問題可行嗎?

疾風齒輪 漢字改進的方向,需要在成詞能力的增強方面下功夫,唯此才能高效表達更大量的不同意思。在考慮改進漢字字形 字音的時候,務請同時考慮一下成詞能力的影響。 Markpro90 你說的是外中國人使用中文詞彙的問題,因為他們沒有表意文字,本來就依賴多個音階區分詞義,他們翻譯時應該加上表意的偏旁,另外,...

什麼時候可以將合理 標準 規範化的簡化漢字提上日程?

胡德遜伯內特 說起來曾經這麼試過。二簡字很大一部分上是為了解決一簡字導致的不規範,無體系的問題。例如 遼 遼,但是潦 寮卻沒有跟著把尞改成了。於是二簡字有一部分是跟著一簡字改的。就體系而言,二簡字也有很多結構性簡化規律是傳承自一簡字。例如 廣 廣 厰 廠 產 產等,於是二簡字又改了很多,如病 疒 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