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後如何才能進入高效學習的狀態?

時間 2021-05-31 01:04:55

1樓:周蛙

(毫無科學依據的經驗胡諂開始)工作後抖腿、散步、揮手、哼歌、躺下、蹦噠、滾來滾去(選乙個或幾個,並同時進行「知識取得→複述→糾正」過程的),或者直接使用所學知識來進入高效學習狀態。

這個事的關鍵是:什麼是所謂的「高效學習的狀態"。或者說,什麼是學習。

如果說工作無非就是去做因為某些原因(例如食品、工業產品、服務或者僅僅出於情感上的支援)不得不做的事,不論喜不喜歡,有沒有實質的收穫(例如實習、義工、家務)。

那麼這個學習是單方面接受知識,還是進行互動漸漸獲得知識呢?

如果是接受知識,它的效率體現在單位時間接受的正確知識的量,大約可以看做是乙個小時能記下多少字。

工作後(不論是坐在電腦前報表還是扎完鋼筋之後)要進入這種的學習的學習狀態一般腳下動一動會好一點,不論是抖腿還是走動,都可以排解這種學習產生的壓力、燥熱之類的感受(簡而言之就是煩),而這樣不打斷這個狀態下的學習模式就可以高效學習。模式是接受資訊(不論是看書,聽課還是什麼別的過程)→複述(填空、選擇或者單純的默寫、背誦,如果只是要以後工作用一下或者開卷考試,只要記住怎麼找到這個知識即可,比如記在了哪個本子上,在手機便簽的哪個角落)→糾正(就是再接受資訊,再複述,例如在背文字時,犯的錯誤是乙個比平淡的原文更強烈的資訊,也許就刺激著人記下了原文或者更離譜的文字),直到完全正確複述。

總之,只是接受知識的話,如果明確了要記什麼,再反覆驗證自己記了什麼,就可以說進入一種簡潔的高效學習狀態了。雖然「接受→複述→糾正」無聊了一點,但並不能說相比於另一種是不高效,在另一種學習中這個過程會以更複雜的形式出現。

如果是互動的,那麼學習的效率就十分玄學(這不是說它效率低,而是極端化),這樣學習有時一觸即會,有時多年蹉跎也無法學的到正確的方法。

互動的學習通常會經過乙個不一定會有用,而且有時候直接沒有的演示環節(像是展示一下錘子握法)以及乙個可能有的安全教育環節(取決於這個互動有多大殺傷性);然後是操作環節(重複演示環節,或者用自己想出來的方法賭一賭,就像大多數自以為會用錘子卻痛擊大拇指的老哥),在之後是回顧環節(看看自己幹了什麼「好事」和「壞事」,總的想一想是什麼讓事情達到最後的狀態,比如揮錘子是輕點還是重點才能讓鎚頭不再痛擊大拇指),如果可能的話,還有再一次的操作環節。這種學習專注於只要進行了互動,就可以說是進入了高效學習狀態。有時候過程就像:

試圖絕地求生卻一小時連跪十五局,領悟到伏地魔的真諦終於吃雞。還有時候過程就像:聽了教練的話、看了教練的操作,實踐幾次後通過了科目三,上路後還是腿抖,打右閃光燈常摸上雨刮器。

大概是眼低手高和眼高手低的那麼個意思。有時一次實操便一直正確,有時多次犯錯不知悔改。但不論如何,通常乙個知識總會給人學會的機會,勤能補拙也許是說多試一次,就能找到訣竅。

總之,要麼先聽先看,再糾正自己的記憶,最終複述出正確細節,「記"下知識;要麼進行實踐,使用知識並且探索知識,最終熟練掌握知識。能這麼做就很高效了,不用太糾結於「時間分配"「番茄鐘」「筆記法」「速讀速記」「最快刷題」之類的古怪高效學習法。

如何才能進入省市級博物館工作?

這個問題很複雜呀!我來說說明白吧 目錄 博物館的組織架構和營業方式 博物館的現況和工資福利 博物館的招聘專業和招聘方式 國立博物館一般都是事業單位,基本都是公益一類,以全額居多,差額定補也有,只有部分收益極好的博物館 比如故宮博物院 是純差額單位 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差額和全額吧 全額,簡單來理解,...

如何才能進入別人的夢境

暖巷 古老的咒語 讓乙個人三天內愛上你 一天,男孩和女孩吵架了。他不再對她說 我愛你 當然她也不再對他說 我也是 一天晚上,他們談到了分手的事,背對背睡下了。半夜,天上打雷了。第一聲雷響時,他醒了,下意識地猛地用雙手去捂她的耳朵,才發現不知何時他又擁著她。雷聲緊接著炸,假裝什麼也沒發生,可誰都沒有睡...

我們如何才能進入更高的維度?

小小又鳥 突破極限就行。速度超過光速 密度無限大 意識能強到演算萬物等等 可能還有我們認知外的 只要超越本緯度的極限,那麼恭喜你,你就能去下個緯度了。目前看來咱們已知的方式裡乙個都不可能實現,就連0.999 的極限大是如何突破到1這個數學題都無法證實,1永遠都比0.999 完整,就多了那永遠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