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育水平高的女人相對其他組群的女人更傾向於不生或者少生孩子?

時間 2021-05-30 23:10:29

1樓:

不請自答。本科畢業以後在歐洲某小國留學三年,北漂兩年,最後回到了家鄉,某三線省會城市。因工作關係在北京結識了一小批白富美,人美素質高還有家裡資源加持,近三十的年齡在大城市還是小嫩芽。

回家鄉一對比,30還未婚的男生都少,更別說女生了。和同事聊起生育這個話題,我的觀點大概是我能給孩子的起跑線太低了,我的孩子奮鬥一生估計也趕不上別人的起點,我不願意讓他天天挑燈夜戰,週末去上各種興趣班最後考到沿海大學發現自己口語還比不上國際學校裡的小學生,同事的觀點是窮養富養都是養啊,對,可是我就是不願意窮養我的孩子。同事幾乎沒有出過我們這座城,夫妻加起來稅後不到1w,最近懷了二胎。

2樓:

因為知道玩的是概率不是定律!

其實中國那種愚公移山,子子孫孫無窮盡也這種話就是很愚昧的,一代代就是傳承著這種愚昧的思想,其實你認識你的祖宗八代嗎,血脈這種東西往大了說,我跟你還同宗同源呢,獨生子女傳代根據概率計算,不出5代就沒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何必庸人自擾之!

3樓:陳小公尺

婚姻是一種承諾,始於愛慕。生子是為了傳遞美好,如果生活並不都是美好,何必傳遞。身邊有太多有了孩子失去自我的例子,女人活著的目的不是為了生孩子。

活著已然很辛苦,如果不能到處看看,不能豐富體驗,短短幾十年豈不浪費。相較於活著,生活的質量更重要。

4樓:致一小姐姐

為什麼我覺得少生小孩很好

雖然現在國家已經不獎勵計畫生育了,但是我還是覺得生小孩和買奢侈品一樣,量力而為的比較好。

為什麼?

其實這牽扯到乙個責任感的問題。

如果覺得,生小孩就是為了改變家裡的命運,等他去到十六七八歲的時候推他/她去工廠打工,然後每個月用各種威逼利誘親情勒索的方式問你的小孩瓜分他的勞動所得,那我沒話說。

可是,如果沒本事,那倒不如不結婚。不要生了小孩又給不了優渥的教育環境。不同起點真的差很多。受教育高的女性深刻地體會到這個區別,自然是不願意隨便生的。

5樓:機智多

因為生孩子很麻煩啊。。。而且要花好多好多錢啊。。。

如果生孩子會明顯降低自己生活品質的時候,選擇不生不是很正常麼?

少生孩子是為了留更多的資源給後代啊。。。現在培養乙個孩子。。要花很多精力,時間,金錢。_

6樓:logoff

大家有什麼想法?

我覺得話題放錯了……不應該是個人任性的回答,應該放其它話題讓社會學專業(之類的)人回答……

還有,七個話題是怎麼做到的……

怕摺疊扯下

想要生育不是自然而然的,是有意識的決策。

人基本上只有生育條件,生育意圖是被發明的。

傳統社會存在,就說明他們生育觀念的發明不錯。

教育水平低的女性,不受這些觀念影響,而且有更多的不屬於理由(不如經濟壓力)。

受教育水平低下的女性,受觀念影響,尋求生活難題的解決途徑(甚至於想到打發無聊之類的問題的時候)都會想到生育以解決,而且他們撫養成本低(並且不會因此被怪罪)。

7樓:柳曉

更新下:

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使得很多女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得不幸福,而教育水平高的女性一般心思更敏銳,更能體會到這種不公,而普通女性相對麻木一點,她們比較無知,逆來順受地接受父母對她們的安排:做家務,上班賺錢補貼家裡,然後嫁人又給家裡掙一筆錢,嫁人後家裡還能向女婿撈好處。她們覺得這樣就是女人的命運,就是自己該過的日子。

其實每個人都有反抗的力量。可能她們靠自己賺錢,並沒有人逼她們,可是她們卻沒有反抗的意識和勇氣,就如同當初在學校不通過好好學習尋找出路一樣,部分是智商不夠用。所以在這些覺得家庭不幸福的人中,雖然內心會排斥結婚生子,可是由於個人心智,有了不同選擇,而真正感反對結婚生子的,大多數是教育水平高的。

引發不願結婚生子的原因有很多,也可作類似推導,總結如下:

誘發傾向不婚不育的原因作用於部分女性,其中:一部分女性未覺察;另一部分女性覺察(教育水平高可能性更大)→覺察的女性中:一部分默默忍受;另一部分選擇過自己的生活(教育水平高的可能性更大)

先不考慮這個女人是否教育水平高,乙個女性不生孩子或少生孩子可能的型別有:

事業為重型。當乙個女人更看重事業,人生計畫中可能沒有繁衍後代這個專案,把時間,精力放在其他追求上。生孩子要承擔各種風險,影響自己的計畫目標。

她們不反對生孩子,但是為了能夠把握控制自己的命運,得避免感性地順從現實或他人。

完美主義型。想不斷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希望生了孩子卻不能給孩子非常優越的成長環境,要麼不生,要生就要把孩子撫養地灰常優秀,她們即使結婚了也不會很快生孩子,得等到乙個合適的時機,避免各種事務相攪合。

被動晚婚型。她們也和父母親戚想得一樣希望結婚生子,可是找不到符合條件的人選,又不願意將就。某些遇到渣男後,一時想不開,覺得不需要男人了,也不生孩子了,暫時耽擱著。

自我個性型。她們思想前衛,反傳統。某些女強人時常要求自己像男人一樣堅強,連下廚房的技能也沒有了!

有的女人不喜歡孩子,就算喜歡孩子也不喜歡帶孩子,也不明白母性是什麼。有的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不如享受談戀愛的感覺。自我,自由,自強。

非典型。性取向,心理障礙,生理障礙。

以上型別都是晚生孩子,但不一定不生孩子,除了生理障礙無法生育都有可能生孩子。

這些型別的女人和高水平教育有怎樣的聯絡呢?

一方面是,高教育水平會不會更容易產生這種型別:女人在受教育或自我教育中獲得思想水平提高,眼界提高,知識水平提高,個人能力提高等,不容易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受教育水平低的女性為了體現自己的生育價值傾向早結婚早生子,她們的生育價值相對其他價值要高,受教育水平高的女性有更多除了生育價值外的價值。

受教育水平低的女性社會生存能力較低,傾向於依附於家庭,受教育水平高的女性傾向於自立自強,受家庭限制比較小。

另一方面是高教育水平在理想層面和現實層面上會改變她們的態度,還是讓她們更堅持自己的想法:

事業為重型——高教育水平女人除了生育價值外,還有更大的價值,比如收入高,學術貢獻,而這個價值又與她的年齡有關,或需要把握眼前的時機,那麼,她們晚生或不生孩子更容易得到家人,朋友,乃至整個社會的寬容和認可。

完美主義型——更可能運用自己的知識見解能力說服周圍的人,高學歷或知識豐富的形象更能令人信服,從而堅持自己的主張。

被動晚婚型——高教育水平對解決婚姻問題有利有弊,更容易讓她們向其他型別轉變。

自我個性型——能自己賺錢在社會上生存就也什麼也不怕了,依舊可以我行我素。

非典型——努力改變現狀,或努力適應現實。

綜上所述,教育水平高的女性可能發展出各種不生晚生孩子的型別,而教育水平高對她們實現不生或晚生的想法有幫助,所以受教育水平高的女性不生晚生孩子的現象多。

8樓:鶴弦

考慮的比較多,首先生孩子得有經濟基礎,沒有經濟基礎…好比夫妻兩個吃一碗面,本來就是剛飽再多乙個可能就餓了,其次還得教好,如果一方性格本身就有問題或者本來就沒什麼信心教育不如不生。

9樓:

當我們開始受教育,開始自由思考。我們就會跳脫這個社會的條條款款,以乙個人自己的眼光去看待社會,看待自己的生活。為自己而活,在我的世界裡,我的人權排在第一位。

10樓:

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但是隨之而來,好學校都在大城市中,而城市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不光是費用高,而且精神壓力大,時間不夠充裕,這樣一來,下一代的教育管理就成了大問題,本身自己一代是精英,如果生出來的孩子沒教育好而成了廢柴,估計誰都不大想看到這個結局。按照成本理論計算的話,這事兒就放棄了。(另外,國內很普遍的情況都是不大喜歡要女性做高管,就是因為孩子的問題,所以很多人為了前途也放棄了這項人生重大事業)

教育水平的高低對人的就業婚姻到底有什麼影響?

小浩子 瀉藥。教育水平的高低會對收入的高低有所影響,畢竟很多單位學歷是快敲門磚,一條線直接就把薪酬基準線拉出來了,雖然由於專業不同,差別不同,但是在同專業領域,教育水平的高低還是對收入有比較明顯的影響的。教育水平的高低對婚姻的影響,我覺得完全搭不上,換句具體的,就是博士的婚姻和大專生的婚姻比,更幸福...

挪威的消費水平為什麼那麼高?

剛從挪威回來,物價是真的高。那些說即使拿人民幣工資去消費都不算高的回答,實在令我不懂。我用歐元消費都覺得貴得不行在機場買瓶水,五歐沒了。買個雞肉卷10歐沒了。但這些東西加一起在法國也才不到5歐啊。然後我剛好是從波蘭旅行過去挪威,這個物價對比不要太明顯了,波蘭大概是窮人的天堂吧,物價比國內都便宜。 g...

為什麼相對多的女人不想生寶寶,而男生都不太願意接受不育?

懷孕之前無論怎麼協商 懷孕之後的十個月,辛苦的還是只有女方乙個。幸運的,孕期反應不強烈,也不長妊娠紋,但是後期還是會累的不行,腰疼腳腫。不幸的,從三個月吐到六個月,妊娠紋長得像蜘蛛網,後期又補得太過整個人胖的不行。生的時候,順產,疼。這種還好點,因為還能躲過去一刀。要麼側切一刀。要麼剖腹產一刀。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