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因為自己比父母過得好而產生罪惡感,應該如何調節?

時間 2021-05-30 08:01:38

1樓:心之愛心理諮詢

心之愛心理諮詢師,薛麗霞:

好像自己生完寶寶後,作為母親的自己照顧孩子的不容易能夠更多的理解早年爸爸獨自一人照顧自己的感覺,越能感受到爸爸的不容易越想幫爸爸,但爸爸又不願意和自己一起生活,無法補償爸爸為自己付出的愧疚感,也許自己找照顧寶寶的時候也有很多情緒可能是因為寶寶帶給自己的,所以會覺得爸爸辛苦照顧自己是自己給爸爸帶來負擔而產生了罪惡感。

2樓:珏瑤

我覺得父母想要的和我們想要的還是不一樣,特別是到了一定年齡,感情的需求比經濟的需求要大,還是多溝通,不是吃了嗎?錢夠嗎?之類的,而是多聊,感受一下他現在過的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父母開心就好。

不是經濟條件上去了就是過的好,也許和一群老朋友在一起悠悠閒閒的他們就很開心。

3樓:卓洛

跟題主的情況幾乎一樣:我也來自單親家庭,爸爸獨自將我和姐姐帶大,近20年一直沒有再婚。尤其是我生長的地方重男輕女非常嚴重,我上高中時就有很多人嘲諷他「女孩子上那麼多學幹嘛,讓她早點出去打工掙錢多好!

你乙個光棍這麼累真是自作自受!」但我爸置之不理,支援我考大學。

等我成為了村里的第乙個女大學生,他們又改口了,從那時起他們在我面前不停地提你爸這些年不容易,供你上學太辛苦。這種嘮叨貫穿了我大學四年的每個寒暑假。似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資格有義務來提醒我不要忘本。

但我爸從來不說這些話,他只會說你好好讀書。後來我工作、結婚他也從不說自己的辛苦,只是要我好好過日子。

但自己總覺得幸福充滿了罪惡感,似乎我過得越好,爸爸就越顯得不幸福……

4樓:張碩

我也同樣困惑,看見奶奶穿的不好,家人勸洗澡也不樂意,說我買衣服是相蛋,差不多說洋鬼子一樣的心情吧,給父母買美白用品也用不著。

可能是我過得不夠好,他們能感覺到。

看過《少有人走的路》一書,四冊看過一冊,關於生活,關於倫理綱常價值觀什麼的早全亂了

5樓:

心理怎麼產生的,不去分析,畢竟是你自己的心。

如何調節,等你有能力對他們好的時候,努力去報答,從那時候起,他們就變成你的孩子了。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麼大份的恩情,傾盡所有不過分。若還有負罪感,那就是還不夠努力付出。

當然,會有不聽話的成分在裡邊,這就看你哄的技巧了。

6樓:

十分愧疚。

我愛我的父母。吃從未吃過的好吃的,我希望他們也能享受到。看從未見過的美景,我希望他們能在我身旁。

而事實卻是我爸捨得給我買八百多一雙的阿迪,自己卻用千百塊的手機。願意花幾萬送我去做交換生(雖然我後來選擇不去),卻不捨得到周邊遊玩一次。給我媽媽買了兩三萬的首飾因為覺得媽媽跟著他吃了不少苦,有點餘錢就該讓她開心,自己衣服褲子都穿幾十塊的。

每次回家不是給我就是給我媽買這買那。

由於苦逼還是大學生,有時候真的覺得無助,父母供養我真的不容易。有一天,我會帶他們去更美的地方,吃不一樣的美食,幸福的生活。

7樓:

有時候,父母嘴上說希望你過得比他們好,心裡卻未必。看到你過得真的比他們好,各種不爽又不好發作,只能在你面前各種含辛茹苦的表演或者抱怨。我沒離婚前,每次出去旅遊都帶上我媽有時是帶爸媽一起,我媽每次都會在風景名勝大好河山的環境下各種抱怨感嘆自己命不好,每次旅遊都把我心情搞到很糟。

後來離婚後她說漏嘴了,說看到我和前夫關係不錯非常羨慕,其實就是嫉妒。前公公更可怕,過年過節各種伸手要禮物要錢,帶著他小三轉正的老婆一起白吃白喝白拿。父母也是普通人,羨慕嫉妒恨都會有。

所以,讓自己強大吧,但是,不要讓他們覺得你過得好,一定要給他們知道你是多麼不容易,我以前的錯誤就是報喜不報憂,其實自己苦到快扛不住也不會和父母說。現在包郵不報喜,安生很多。

8樓:star8gram

從題主的問題理解,父母的經濟狀況應該算是衣食無憂的狀況吧。如果還在為吃飽穿暖發愁,那就有必要內疚了,當然也就不用糾結了,行動吧。

在這個前提下,最簡單的原則就是「讓父母隨他們自己的意願生活」,就是尊重他們自己的生活習慣,畢竟他們這樣度過了大半生,習慣已經成自然,理論上講這就是他們的價值觀,就像習慣了鄉下生活人可能不會認為山珍海味會比大蔥蘸醬來得更痛快。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各的可愛、各有各的粉絲。有些事情,以我們的價值取向可能真的無法理解,但那又如何呢,支援他們吧,只要他們高興、健康。

其他的,管他呢。

9樓:

好羨慕你們啊 ~~我勉強也算搞IT的 ,各種數碼我爸最多最齊備~嗯我買的,因為窮,只夠買我老爸乙份的. 其實我早就想換MAC 了 ,但是捨不得.... 各種貴的衣服我爸最多最閃····聽說我的物件買了房,不要我們家出錢買房。

我爸就立馬用自己積蓄在郊縣買了套給自己住··都開始裝修了··(別說是給我買的我省城上班的好嗎,2,3個月都不一定能回家一次 ) 感覺角色就是反過來的很顛覆!!我父母要什麼,會跟我說 ,我只要還夠錢吃飯,就給他們買·· 房子呢。。。因為他辛苦一輩子,好不容易這把年紀,終於把這輩子的錢虧得只買得起一套房了 。

而且我也不是啃老的人··所以我想說的是。。。。。 你父母跟你 ,自個兒過自個兒的,各自有各自的價值觀,生活節奏··· 他們富裕,幫襯你就幫襯你不用有心理負擔, 父母條件不好的··你也不要覺得你是多孝順的人。。。。沒多大的事兒。。。

10樓:夏小攀

孝。一種是物質上的,還一種是精神上的。多換位思考下。古時候不是有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嗎。老人家到了那個年紀其實要求的很少了。還有很重要的是你們在做子女在看。

11樓:

我以前讀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孩子嫌棄學校食堂伙食差,自己就在校外下館子,然後父母工地打工啃的冷饅頭。我爸媽也在工地打工,有時候你有餘錢想買點東西,可想到到父母買的慾望就沒了,我就這樣的

12樓:

買買買!

也不用什麼特別貴的東西,眼前看到的,毛巾襪子牙刷刮鬍刀旋轉拖布球拍打球器什麼的,好吃的看到了捎帶乙份。大件兒父母也用不到你,早都齊活兒了,那就這些生活上的小玩意兒,每次一點點小東西爸媽收到都很開心,而且真的能讓生活更舒服些。

記住別留具體門牌號,讓父母自己下樓去取。每次發快遞要提前打招呼,讓父母心裡有數,知道這個快遞是你發的

13樓:王鈺Emma

每年回家的時候給爸媽帶好多禮物,帶他們去逛街,看到覺得他們需要的就買,帶他們去吃好吃的他們自己捨不得吃的東西。這樣做太幸福。以後還要帶他們去他們沒去過的地方,帶他們吃遍那裡的美食。

14樓:周Koala

好不好這種事情蠻難講的。

本人一直遵從內心比較自私霸道的想法。

我覺得好的就會給你。不管你要不要。

而且百試不爽。

抽到好的煙給我爸買一條,用的好的護膚品給我媽買一套。都花不了多少錢。反正讓他們體驗一下。

父母大多都捨不得花錢。所以買了再說。

所以從沒內疚感。

15樓:小冰碗不怕辣

題主作為孩子有這樣的煩惱很正常,如果父母有這樣的煩惱就不正常了吧~估計還真有帶著這種煩惱的父母吧~

一般來說,打算要乙個孩子最好的狀態就是真的很愛孩子,需要乙個新生的小東西來改變生活狀態帶來希望,以至於以後給他好的教育,為社會做貢獻,成為乙個不被社會拋棄的人,。而一直想著有人養老啊、結婚能收多少錢啊、教育投入和回報是否划算啊這種人孩子以後長大了也未必真的優秀能給自己帶來好條件。

樓歪了~我只是想說,用愛培養孩子會養出想著給予的人;每天給孩子抱怨生活艱難,養孩子累的人,也會培養出只想報酬的人。

題主這樣說明其父親在用愛來培養你,你才懂得回報,這是好事,但是要尊重父親的選擇,愛,首先要尊重,然後盡力給他他喜歡的就行,不要把愛當作包袱,也許他只是想和你聊聊天吃吃飯。

16樓:張樂琪

我覺得題主想要知道為何有負罪感也是為了從根本上去減輕這種負罪感,首先我覺得題主有必要和丈夫傾訴一下這樣的情感得到丈夫的理解後接父親去上海住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是讓你和你的父親明確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對他老說是最好的,題主要明白並不是自己認為好的日子父親就會覺得過的舒坦,沒有朋友,交流問題等各種問題對於父親這個年齡是不容易適應的,乙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題主應該就能發現父親可能並不能完全享受在上海的生活,或可能提出還是要回家,這時候不僅題主心裡會好受些,父親也更明確什麼叫過的舒坦,這時候當父親回家,做子女的可以順勢提出是否要找老伴,為父親解決孤單的問題,如果父親不願意可以和父親談談,了解為什麼父親不願意,一旦解決了老伴兒的問題我覺得父親在老家過的好的比率也就大幅上公升了,子女定期給父親匯一些生活費,有時間抽空回去看看,給他帶一些「新鮮玩意」教他如何使用,父親感到快樂,題主心裡也就慢慢會平復了,想想父親這個年齡想要的是什麼,子女平安,生活安逸悠閒不孤單,想吃什麼喝什麼不用顧慮金錢的束縛,這對他已經是最大的快樂,題主要明白怎樣給父母他想要的愛。

17樓:王寶玉

跟題主一樣的困惑,一樣憂愁。出去吃頓飯,覺得父母沒吃過,沒有享受過,就心裡難安,想著父母在家裡省吃儉用,我卻大吃大喝。非常難受。迫切想帶父母吃我吃過的飯店,我玩過的好地方。

這樣就帶來乙個問題,每次出去玩,出去吃飯,自己總是破壞氣氛,心裡有事,悶悶不樂。心裡壓力很大。

老公知道後,就想辦法哄我,把攢的錢拿出一部分作為給父母的固定錢不動,讓我心裡釋懷。

但其實我還是接他們來,帶他們去吃我吃過的,我認為好吃的東西。雖然他們住不了幾天就吵吵要回老家,但心裡的愧疚會少一點。

我想說的是,不管哪種方法都只是讓我們自己心裡釋懷而已,滿足我們自己的私心。怕給不了父母好東西,被說成不孝順吧。

其實,父母想要的就是經常回去看看他們,看到我們過得有希望,有盼頭,積極不幽怨而已吧

18樓:為什麼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有這樣的負罪感很正常啊。畢竟父母把歲月給了我們,我們能回饋的很少很少。

所以不如多陪陪吧! 他若愛聊天,你就泡杯茶聽著;他若愛晨鍛,你就早起一起散步;他若愛打個小麻將,你逢年過節就做個陪。但我覺得你沒那麼多時間,或者,耐心。

其實不是父母什麼都不要,只是從來都是子女向父母開口索求,父母卻少有要求回報。我們會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成長需求,對老人卻只會盡到很少可憐的孝心。 或許傳承的本能使得我們從來都是這樣,那麼,有這樣的負罪感也是我們應當承擔的吧。

為什麼人總是喜歡嫉妒比自己過得好的人,而自己卻不願意努力?

魔曦 我覺得嫉妒是人的本性,是無法改變的社會現實。自己不想努力,是因為自己懶惰,不願意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他自己不夠好,也不希望別人好,這樣他才能給他的懶惰找好理由,覺得不止他乙個人在玩,也就心安理得了。 Asia 嫉妒的本質就是自己能力不足。別人擁有你沒有,但又無法努力像她那樣得到,那痛苦的只會是自...

為什麼喜歡炫耀賣弄的綠茶比好姑娘過得好

我愛你不後悔 如果你說的不是過於外向的話,我覺得多數男生都會喜歡活潑一點的,因為顏值都差不多了,就看性格嘍,性格外向的女生和男生接觸機會會比較多。但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有些男生就是會比較喜歡內斂一點的女生 參見 山楂樹之戀 裡的靜秋,靜秋接糖和拿鋼筆的那兩個畫面我是死了 會追女生的男孩我覺得應該是...

為什麼有的父母會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動手打人?大家是怎樣看待這種教育方式的?

斑駁小姐 說乙個身邊的例子,我妹妹,叔叔家的孩子。我妹妹,從小到大都是班裡前幾名,現在初二,農大附中 市裡重點中學 期末考試年級第一。她就是,如果哪一次沒考好,回家就會被一頓收拾。因為她爸認為,以你的智力水平,你沒考到前幾名,你就是這段時間沒有認真聽講,沒有好好做作業,心思不在學習上。這個時候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