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內捲效應?

時間 2021-05-30 01:01:10

1樓:find goo

歷史上最大的內捲,就是搞了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八股文。

搞了1300多年,花費無數錢財與人力,出了文武狀元約777人,也就出了幾個有名的文人,如房玄齡,文天祥,王維,柳公權,但這些人對社會發展根本沒啥用。

內捲了1300多年,導致古代科學技術發展不起來,沒有官方重視,只重視人文穩定,導致錯失工業革命,科學發展。

秦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墨子這種當時很先進的科學家,結果被科舉內捲了一千多年,科技原地踏步走。

發展科學技術,就是向大自然要生產力,徹底解決內卷問題,內捲人與人鬥的囿境。

內卷如同四個人打麻將賭博,你爭我鬥,你輸我贏,你贏我輸,看似熱鬧,但打一下年來,總體財富反而減少了。

因為這四個人吃喝需要錢,但四個人對外不產生任何社會價值,對社會產出是負效益。最後因為4個人因為熵增原理(只向外消耗財富,不內聚財富),總體財富耗盡而一場空。

26個字母,排列組合,可以組成無窮無盡的文字,如果沉迷其中,永不能自拔,陷入虛擬的環境浪費時間與資源。

內卷如同黑洞一樣會遮蔽人的視界,越是內卷越是無法跳出這個視界,看到更大的世界。

人與人鬥的囿境,幾千年也改變不了社會發展,是物理中的無用功,無用功做得越多損失越大,最後死於熵增。

相反科學+技術+管理+商業+工業等現代技術,這些是熵減的,能不斷增加系統的能量。

科學-》研究了電,磁,光,可以廣泛使用

技術-》開挖掘機比人力挖土效率高很多

管理-》可以通過學校制度把乙個文盲培養成博士

商業-》可以解決資源錯配損耗問題

工業-》通過專業分工提搞高人的專業性做好每個產品,通過零件組裝成乙個複雜功能的機械人

2樓:吠陀寡淡

突發奇想,找個時事熱點來講一講內卷化這個詞的意思。

比如,1爽=208這事。

咱們這些屁民看到了紛紛調侃,不用一天208萬,誰能一天給我8萬都行。

好,行,沒問題。

某一天,財神爺響應爾等號召,化形來到屁民們面前,大聲告知:「我可以給你們每天八萬,但只有乙個名額,誰先站起來就是誰的。」

OK,第乙個人,很快啊,刷地一聲站起來了,說我要。

好,不錯。

財神爺笑眯眯看著他,說就你了,一天八萬,打了個響指,施法完畢,拜拜。

但這時候,有乙個又高又帥但偏偏不富的兄弟站起來,喊了一句:「財神爺別走,我每天只要八千就行了,剩下的孝敬您老人家。」

這個孝敬啊,懂的都懂,不懂的我說了也沒用。

財神爺當了這麼多年官,第一次聽到這種奇怪的要求,思考了起來。

雖然幹這一行不缺錢,但是為天庭省點財政支出,也是好的嘛。

搞不好今年評優還能得玉帝兩句誇讚。

成,準了。

本來支出208萬的任務,現在就支出了8萬。

雖然208萬對比8萬,沒得比,是吧。

但,偏偏有人覺得一天8萬也能活的樂呵。

那財神爺就只能滿足你了唄。

可沒想到啊,正皆大歡喜呢,就又有人在底下說,我用不著一天8萬,一天給我8000就行。

8萬比8000,雖然也沒得比。

但我要是一天賺八千,指定活的比8萬還樂呵。

財神爺傻眼了。

從業以來第一次遇上這種事,給錢不要的你見過沒?

剛想同意,又有人不樂意了,但這回可不是乙個人不樂意,是一群人不樂意了。

8000那麼多,一天給我800,我過得更樂呵。

話還沒說完,就有膽子大的人擱那喊,老子只要80。

什麼事也不幹,天天給80,照樣吃穿不愁!

你給啊?

你敢給嗎?

財神爺冷汗就下來了。

這次下凡,玉帝就給了乙個指標,只能給乙個人,多了也不行啊。

雖然支出可以減少幾十倍,但需求量變大了,而供給量是限定的。

為天庭省錢是好事,但也不能這麼省吧。

本來要送208萬的,現在可以只送80,要是玉帝老兒知道了,會不會懷疑財神爺私吞?

當然會了。

財神爺表示不想背這個鍋。

於是,績效制度、末位淘汰制等等一系列通過壓榨自身能力而獲得的獎勵機制就出來了。

內卷,就這麼誕生了。

從頭看到尾——

208萬太多,只要8萬,只要8000,只要800,乃至只要80。

實際上資本主義給的錢並沒有多,但有人為此頭破血流,甚至不斷地降低標準,爭奪「資源」。

到最後,大家一天只能得80。

並且,最反烏托邦的就是,偏偏80也是被市場接受且無法反抗的。

你知道這就是內卷,但沒有辦法。

這就跟「大家都上補習班就你孩子乙個人不上落後了可怪不了別人哦」乙個道理。

上面這個段子裡,財神爺就是資本家,不斷降低要求的就是工人階級。

那麼,該怎麼解決這種情況呢?

就是向外捲。

結合工人階級們一致對外,向資本家重拳出擊。

要麼你把208萬給我們平分了,公平公正。

要麼集體曠工,你這個錢在手裡發爛發臭。

這種情況在工業時期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爭取合理的利益,以此來抗拒資本主義的無理壓榨。

但大家還得明白一點,階級分化是瓦解不了的。

且人心是自私的。

誰都想往高處走,那麼必然會有人墜落在途中。

私以為內卷唯一的好處,就是社會整體認知提高,群體智慧型的底線上公升。

雖然競爭是條死路,但只要社會還在執行,總有突破的那一天。

倒也不用太絕望。

3樓:

來自電視劇集小捨得第九集

乙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演出呢,突然乙個觀眾站起來了,其他觀眾為了能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站起來,最後大家都從坐著看戲變成站著看了,這不是閒的嗎,還沒完呢啊,有人就站上椅子了,有人把梯子給架起來了,何苦呢,付出那麼高的成本,就只能得到跟原來一樣,甚至更差的體驗,關鍵問題是,沒人敢坐下來啊

4樓:我家有個小公舉

玩遊戲,為了更好地娛樂,乙個人先充錢吊打別人去了,被他虐的人不得不也充錢,最後所有的人要麼使勁充錢要麼被吊打,只有管理員不用充錢還能吊打所有人。

看電影,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乙個人先站起來看了,被他擋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來,最後大家都不得不站起來看電影,只有第一排的人坐著。

追女生,為了更好地表示心意,乙個男人鑽石恆永遠一顆永流傳了,其他人不得不跟著鑽石永久傳,所有人都花了更多的錢,只有賣鑽石的賺了。

搶火車票,乙個人先用搶票軟體,逼得其他人也用搶票軟體,因為票沒有變多,最後大家都回到了起跑線,但是開發搶票軟體的賺了。

孩子上學,乙個孩子上輔導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輔導班,最後排名還是沒變,但開輔導班的賺了。

本來大家都是工作8小時,有人開始加班,最後逼得所有人都加班,所有人掙得還是那點錢,但是老闆的3系換5系了。

內卷效應是啥,就是大家都損失了,只有一小撮人賺了。

那一小撮人賺的原因,很可能只是買了第一排的電影票而已。

但他們不這麼講,而是會告訴你,你沒坐在第一排是因為你不努力。我是努力才坐到第一排的。

久而久之,大家就會忘了,假如沒人站起來,看電影最好的位置是在中間的……

5樓:唐儀

內卷,在另乙個故事裡有乙個名字,叫做「囚徒困境」

前提就是,你沒有自由,生死掌握在別人手裡,你只能通過合謀來獲得好處,出賣對方的結果就是雙輸,但因為某些原因,你們很難達成一致,所以只能通過出賣對方來苟延殘喘,越輸越多,最終出局。

6樓:QTATQ

當人類活動造物高於人類智慧型水平(所以有學校和教育)會產生內卷。

當人沒有依賴自己原生環境生存方式或者其所習得生存方式積極意義上的活著時。

7樓:快劍七爺

《江湖內捲錄》故事梗概:林平之家把《辟邪劍譜》免費公布了,於是在沒有人找林家麻煩,江湖卻陷入了深深的內捲中:

1.你不練,別人練了,秒殺你。

2.你練了,不光要斬斷JJ,練完後也就那麼回事——因為別人也練了。

8樓: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以前,學習知識是為了學以致用,創造價值;

現在,學習知識是為了提高學歷,淘汰別人。

以前,刻苦奮鬥是為了建設文明,造福社會;

現在,刻苦奮鬥是為了營造業績,拉攏投資。

以前,廣告宣傳是為了擴大受眾,開拓市場;

現在,廣告宣傳是一種競爭手段,淹沒同行。

以前,化妝打扮是為了追求美學,豐富生活;

現在,化妝打扮已經演變成爭寵,宮廷鬥爭。

以前,人生是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非攀比;

現在,內捲把生活給卷到消失了,只剩內鬥。

9樓:小康

從英文來說,這個詞的意思就是發展到乙個層次以後,一直死迴圈,好像有個透明的牆,不能進入更高階,而本身效率越來越低,花費越來越大。

10樓:晴藍

知乎大神們已經給出了各種「概念」解讀,但我想再問一下,「內卷」和「高度平衡陷阱」又有什麼區別呢?這難道不是同一現象的兩個不同叫法嗎?

11樓:張寧祥

前幾天看到了內捲的乙個好例子。

比如大家都在電影院看電影,此時有乙個人非要站起來看,導致他後面的觀眾也必須站起來看,一直到最後除了第一排所有人都站起來看了整部電影。

其實電影還是那部電影,但是除了第一排所有人都站起來了。

內卷必然帶來過多的內耗,改變這種情況有兩個思路。

乙個是改變「電影還是那部電影」。通過改革等手段,為站起來看電影的人提供不一樣的觀影體驗,最終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坐著看有坐著看的方式,站著看有站著看的結果。

二是改變「第一排」的定義。改變階級分布,引入其他資源,生產資料重新分配,降低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人們各取所需。

三是乾脆不看電影了。直接退出競爭。以上。

12樓:

1,組織本質是提高效率;

2,組織必然是人和人的集合;

3,高度複雜組織會不停補充人力;

不停的增加人力,效率崩塌式下降。

由於,更加精細的分工,以及大量的人力增加,導致的最終效率下降。叫做內卷。

1,原本10人10天的工作,100個人用了100天完成。

2,原本1個人的工作,被分工成了3個人。

13樓:JansenStar

乙個正常的市場應該是通過創造新的價值來進行競爭的,而不是通過壓榨、透支勞動力或者惡意打壓競爭對手來來搶占市場份額。然而在某些領域,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瓶頸,在利益的考量下,「企業家「選擇利用相較於創新成本更低的壓榨勞動力、惡意的商業競爭等方式來獲得更多利潤。

本質上來講還是生產力水平沒到那一步,國內跨國資本也無法與很多國外跨國資本爭奪市場,同時也不希望大量引入境外資本。在我看來"內卷"只是乙個現象而不是乙個模式,不靠新的價值所得到的利潤對於社會來講只不過是個數字罷了,這樣的企業或者領域總歸是要被淘汰的,這也是市場的一部分

什麼是達克效應?

小丸子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 達克效應 全稱鄧寧 克魯格效應。我聽過對這句話最通俗的解釋是來自孤閱的白老師 學渣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渣,學婊也不是真的婊。我上中學都時候,幾乎每次考試之前都會被告訴 做完卷子別閒著,你要好好檢查一下你寫過的題目呀 啊突然心裡一緊,我果真讓老師失望了,我連題目都做不完 書歸...

什麼是馬太效應?

瀚思心理諮詢中心 馬太效應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即兩極分化現象。來自於聖經 新約馬太福音 中的一則寓言 從前,乙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3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 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乙個僕人說 主人,你交給我的1錠銀子,我已賺了...

什麼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李哲 前面的回答者描述不夠準確。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QAHE 是不依賴外磁場作用,而是通過材料本身摻雜磁性元素或者攜帶本徵磁性元素 如Cr,Mn,Eu等 產生內在的磁場 可以用磁化強度M描述 情況下,在輸運測量中出現橫向量子電導的情況。注意,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並非從頭到尾完全不加外磁場,而是可以不依賴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