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去李林不說,考研數學參照2018的難度,2019考生應該怎麼準備?

時間 2021-05-30 00:08:36

1樓:

那些寄希望於通過套路於死記硬背來學好數學的,是真的對不起前人們天才般的思想,想想格林,高斯,切比雪夫,阿貝爾,克拉默,每個定理的背後都是人類之高理性的閃光點,不仔細推敲就罷了,還想通過所謂的刷題來的高分,活該得不了。所以知其所以然才是數學正道。

2樓:

答主好,小小介紹一下,本人報考北京某高校金融碩士,不才考了兩次,已經被擬錄取。

數學花的時間較多,最後雖然發揮失常但是還是考出了還可以的分數。也在知乎上查詢過很多數學的帖子,並結合自己的實踐進行了考研數學的總結和思考。

為了避免下文太過侷限,我盡量把自己複習的原則和思路寫出,而不是具體細節和過多的情感,大家可以對照自己來思考。儘管如此,我仍希望大家可以去粗取精。

公共課而言,最重要的無疑是考綱和真題,因為命制了很多年出題套路也很成熟,市面上參考資料也很多。考綱就像是有情人在我們耳邊輕輕訴說心意,我們不要不解風情,更不要置若罔聞

數學三

2023年第一次127=選擇錯2個+1道大題+1個大題結果

2023年第二次126=選擇錯1個+填空錯3個+半道大題

用書:課本(同濟高數、線代,茆詩松概率)、考研數學考試大綱、數學全書、歷年真題(高教版考研數學考試分析+全書配套真題+張宇真題大全解)、模擬題(合工大、400題)

寫在前面:

不完美是達到完美的唯一方式,所以遇到一套卷子千萬不要有「我要拿滿分」的flag,近些年每次數學大考我都有這感覺,但最後都很慘。高考數學第一道大題沒做出來,第一次考研1道大題思路錯誤0分、兩道白痴選擇題8分,第二次考研因為行列式化簡錯誤和不細心又扣分……估計數學沒滿分是我這輩子的遺憾了。

(話說填空題躺槍啊,對了答案好像沒錯,所以同志們一定要注意書寫,我覺得我可能是填空題塗改糊了。。)我想粗心這個問題不只是我乙個人,那就少算+多細心打草稿。所以我只能說幸虧這次考試出的偏,要不我這個粗心勁兒還是考不上…

數學每天2-3h

1.以考綱為複習指導,學習基本思路、方法和知識,而不是背題和刷感覺。

不要把數學當做機械的記憶公式和刷題記題型,而是要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考綱尤為重要,基礎很重要,全書的每個章節最前邊都有乙個方框寫著「會、掌握、認識、了解」等詞語,這就是考綱。雖然大家都基本不會看,但是提綱挈領的認識每個章節的知識點及重點是構建數學框架的必要條件,比如考綱明確指出:

「了解差分及差分方程及其通解與特解的概念,了解一階常係數線性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那麼你就不會覺得2023年的數學三超綱,也不會認為它考的是二階差分,因為考綱沒有要求二階啊親!(實際上2018沒有任何超綱的題目……)根據考綱,基礎就是指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比方說線代分為哪幾塊,向量、行列式、矩陣和解方程組有什麼關係,有哪些基本方法和題型——萬變不離其宗,做一些典型題目,做之前思考,做之後再思考,把一道題目的價值壓榨到最大,刷題可能對於分數有提高但對於能力提公升不大所以本人沒有刻意嘗試。

2.課本非常好,因為告訴你的是來龍去脈,能夠讓你真正理解知識背後的思維和方法;而全書只是單純的羅列知識點。

強烈建議大家在全書前先看課本。網課本質上都是在念課本。(沒有任何排斥的意思,但聽課也要思考,別只抄了筆記沾沾自喜)舉個栗子,比如同濟高數課本的級數部分,把各種審斂法和特殊級數推導的那叫乙個生動形象,看完哭了,真的沒有一本輔導書能講的這麼好;還有茆詩松,考研最難的題也就是茆課後題的難度了,張宇概率書上最難的題基本都是茆的原題,所以……正如一流的作家都去翻譯著作而不是自己寫書,一流的學長學姐經驗貼都寫的言簡意賅而不是老長一樣,超一流的學者都去寫課本而不是寫考研輔導書。

3.多把真題看幾遍,多做一些數一數二的有思維的題。

真題要多做幾遍,首先橫向做,再縱向做,做完之後就每一道題分析考點和錯誤,思考考點之間會如何聯絡,其他的考察方式有哪些等。數學三做完了可以找來數一數二和數三交叉的部分進行模擬演練,這恰好是需要深入理解的考點。近些年數三比較怪的題都是移植的數一數二往年的考題。

這裡注意很多數一數二考的內容數三是不考的,所以看考綱,明晰每個卷子出題方式很重要。

4.數學手感不要斷,每天都要練要想,真題和模擬題都要拿答題卡打滿三小時,注意限時且書寫規範。

強烈建議大家選擇題就用特殊函式或者特殊值法秒殺吧,八道選擇題基本可以秒殺一半以上,而且檢驗起來不要太輕鬆;把大題區域分成兩列,書寫清晰且擴大書寫區域,將自己答案和真題答案認真比對注意細節。最後乙個月要經常回顧,不要斷手感,這時可以把數三歷年線代大題和概率大題都抄一遍,還把高數比較薄弱的環節抄了一遍,搞懂了一些書寫的注意事項,增加了手感,也不會喪失信心。

5.具體複習方法:

7月中到8月份中複習的時候看了看課本,8月中到9月份刷了全書,10月份瀏覽了一遍660,但主要是做了真題,11月做模擬題,12月回顧總結。數學不用太注重進度,反而是每天的理解容易忽略,很多東西沒有消化就匆匆掠過的做法很吃虧。比如當時我在想矩陣這個玩意到底是為啥創造出來的,然後花了整整兩天用三張紙推導出來我自己理解的矩陣各個部分的聯絡,為啥非得是方陣才有行列式等,將矩陣視為多維空間的乙個運動變換,對秩的理解更加深入了,感覺整個都學明白了。

當然,個人情況僅供參考。

大概就是這樣,祝各位學弟學妹們考研路上順利一些,如果可以幫到大家些許,也算是不負初心。

3樓:imxy

在知乎這種130+大神遍地的地方今年數一111勉強答一下,談談經驗和教訓吧。

基礎:大學期間高數,線代,概率全掛補考60+。跟數學相關的課程只有復變函式是一次過的,相信不會有人比我基礎更差了。

進入正題( ω )

1.前期一定要過課本,課後題不需要乙個個看,但重要定理的證明一定要熟記於心,尤其是線代。

2.抱緊數學全書,雙李也好,李王也罷一定要抓住一本,熟練到任何時候每道題都要會(_(:з」∠)_其實這點我沒做到,算是個教訓吧)。

3.不要迷信任何網路課程,我前期比較迷網路課程導致進度很慢,後來只看自己不太會的部分就快了很多,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刷題了。

4.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長,這個老師這裡看不懂就看看別人的,但要以乙個為主,比如中值定理證明這裡我就覺得t比z要更對我胃口。

5.線代抱緊李永樂。

6.前期複習(暑假)也不要忽略練手,一千題a組和660很適合前期複習,我前期660和1000題的A組各一遍。緊隨其後刷了一遍B組。考研數學就是要重複,不停的重複。

7.中期開始二刷複習全書,每一道題先自己做做不出來標記,過幾天繼續看。高數部分看完了後就開始刷30年真題。

8.後期刷全書做八套卷刷真題,看錯題。

大致就是以上這樣,我是跨考,所以中期後給數學的時間不是特別多,但我個人覺得真題和重複的練習永遠是王道_(:з」∠)_我把自己用了的草稿紙(純數學)攢了起來差不多有14cm吧,我也算是個努力有了回報的幸運學渣了。

4樓:

假設2023年難度與2023年持平的話,那麼方法只有乙個:去做比2023年更難的數學卷。

什麼基礎什麼動腦子什麼不要只會套路…不存在的,這種話說起來好聽,給你半年時間準備,同時還要複習政治英語專業課的情況下,你告訴我怎麼學?還有,其實真的腦子有坑又懶惰只會刷題不思考只會套路的人,真的很少。

5樓:

想考研早幹嘛去了?大一大二學透一點能死是嗎?弄不好因為你學的好還保研了不用考了。

說句實在話,研究生考試的題夠友好了,你看看人俄羅斯的工科專業平時刷的什麼題,做的什麼作業,你好意思說?都兩個肩膀抗乙個腦袋,毛子會你不會你這不是擺明了承認智商低?

6樓:

針對數一而言,如果你踏踏實實把考綱裡複習到位,應該都會做。很遺憾,數一我蒙了乙個選擇題,考試太緊張了。只做了十幾年真題,感覺都是套而已,沒什麼需要發散自己思維的。

7樓:鵬伍

既然教育部說沒問題了,那就一定是沒問題。

李林的學校禁止他出來代課了,但是那家機構還在啊。考生都是成年人了,既然你說沒問題,那我們就一邊相信沒問題一邊去該機構報班了。

等到來年2月分出來以後,不管學渣學霸,數學都是高分,數學國家線比前一年漲個幾十分。理工類和經管類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徹底變成了英語、政治和專業課的角逐。

不過,各位考生不要因此就不準備數學了。因為高校不是傻子,不能招一堆數學渣的研究生,要不然沒法用啊。所以以後數學可能成為複試時的必考科目,所以各位考生切記不能不複習數學,因為統考時好歹是全國統一命題,出題人要顧忌普通高校,不能讓普通學校招不到學生,所以不能太難。

而複試時高校自己出題了,不愁生源的好學校怎麼折騰學生都行。

接下來的幾年,很多高校甚至會調整初試科目,初試時不再考數學,而是改為考兩門專業課。

8樓:

私以為,如果你時間不是特別緊張的話,最好還是擼一遍課本吧。看全書或是做題的時候感覺思路不對。翻出課本看看吧。想要靠高分的話,除了刷題、看課本,還要自己總結知識點的。

9樓:

其實說句實話,我乙個大一新生確實不太懂考研數學,但是如果諸位還能想起自己的高考的話,可以看看17年的高考題型和往年的區別。

我覺得這也代表了以後的一種新的方向,背套路和模板真心不如腳踏實地吃透概念,考的偏難怪本質上都是新題沒見過帶來的恐慌或者知識點沒學紮實帶來的無力。以上

10樓:

還是說一句公道話,樓上的幾位數學大佬從學習數學的態度上和方法上來說明問題。但是實際上,個人覺得還是有一點偏頗的,就是數學大佬接受了4-8年的數學系教育,其對於數學的思維高度已經和乙個要考研的普通學生完全不是乙個水平線上了。這就像是乙個教古文的語文老師對乙個還有3個月就要高考的學生說,要厚積薄發、多讀多背多積累之類。

大佬們想必也有別的學科上的軟肋,有的人複習考研政治就是背和理解並行的,想必當年大佬期末考前背那些政治課的時候,如果有同學說這東西還是內在邏輯要清晰理解才能高分之類的,心中也是會略微有些不爽的。

我也是今年考研,說句實話,題目確實相較於以往很有難度,至少常規題的比例在歷年裡都是比較低的。我也考的不是很好,估計也就是混個100出頭的分數。這一點我覺得是咎由自取。

主要還是我看張宇老師的書戰線拉得過長,最後其實考試就是在單純的靠著小聰明在做題,缺乏題型意識和重要定理的概念等等。

還是建議找一本不錯的複習資料,不要太厚,踏踏實實吃透資料。我覺得張宇老師的18講寫的真的不錯,但是裡面有大量的非大綱要求的內容(中間有一段時間沉醉於他的做題技巧不能自拔,比如說holder不等式)。其實李永樂的全書還是相當到位的,學習考研數學應該像背英語一樣,小步快跑,反覆訓練。

切忌不要戰線拉得過長(指的是一輪複習週期不是指全程),不然容顧此失彼,我在做張宇的八套卷的時候,這種感覺尤甚。

訓練到拿到一道題能夠迅速反映出相關的知識點,和處理類似形式的技巧和方法,應該最後分數是不會差的。總之還是要踏實,哪怕出現1-2道超綱題目,基本盤大概也是有100-120分的。把握住基本盤,最差的結果也是不會在數學上吃太多虧,靠著專業課和別的慢慢補回來就好。

如何看待 2018 年考研數學,李林老師押中所有的冷門考點和部分接近的原題?

2018年李林幾乎全押中,罵聲一片,不公聲一片 2021年肖秀榮全壓中,歡呼聲一片,喝彩聲一片。你不是在抱怨這個社會不公,你只是在抱怨你沒有成為既得利益者。 已登出 考試中心都查了,這玩意兒吧,你自己學好了還怕押題嗎,據說有上他的課學生考了60多分,而他押中的差不多得70來分,這他媽能考出負分?我看...

22考研數學請問湯家鳳1800,李林880和李永樂660該在什麼階段做?

來日可期 我也很迷茫 現在基礎階段做了1800高數基礎篇,660線代部分,因為俺做了一下1800線代的基礎篇覺得比660難,就打算以後做 然後還試著做了880的線代基礎篇。880題目是真的好!我想我現在這個階段做著是不是有點浪費還在思索 開心大頭脆 湯家鳳的1800基礎部分又分成兩部分入門練習和基礎...

對於考研「數學第一人」李林如此牛比有何看法?

一點火花 你是19考研嘛?19的話,我建議你去看書吧,最後看下他的押題班就好。為什麼乙個李林,你們能提出這麼多問題啊。真的被刷屏了 合乎情理的猜測是某老師和命題負責人,至少是決定最後組題的話事人,有一套極為嚴謹和複雜的加密通訊協議。換句人話來說,就是命題人 入園 前和外部有一本約定的題庫,並有極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