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父母與老師灌輸的理念都是「認真」二字,可有些時候 有些場合 有些事情,認真反而是錯的呢?

時間 2021-05-29 23:28:17

1樓:闖蕩江湖的行者

「工作不要太認真」相信這句話別人對你說過,遇到出力不討好時候自己對自己也說過。此文不是教你工作敷衍了事,只是想表達水清則無魚,其實工作何不如此呢!做事認真的人家族和教育有很大關聯,從小到大父母言傳身教做人要踏實,學校裡教育上學要認真等;灌輸最多的就是認真再認真;跳入社會一時半會還是抱著對工作認真,對他人認真態度。

工作中上司會說事情做得細緻些,做得清楚些,對工作有意見大膽地提;對同事有建議儘管說;你的意見和建議真的有人採納嗎?除收穫別人埋怨和疏遠你;剩下還是機械式重複之前的勞動和方法。職場中流行一句話不要和老闆建議,否則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

馬雲說過一段話,我特討厭認真工作的人,工作不要太認真,工作快樂就行,因為只有快樂讓你創新,認真只會更多的KPI、更多的壓力、更多的埋怨,真正把自己變成機器,我們不管多偉大、多勤奮、多痛苦,永遠記住做乙個實實在在、舒舒服服的人,因為人才是讓我們最美。一段話道出他多年工作體會,也許有人不認同其觀點;在此列舉一例,在企業裡工作埋頭認真苦幹,敢說實話的人,幾乎沒朋友,人緣差,公升職加冠沒有份。反之遊手好閒,在企業裡東吹西砍的人,」處處浪、處處香」,不是技能有多好,不是能力有多好。

因為他懂得為人之道內方外圓;自己清楚身邊各自所需,處事中圓而適滑;巧妙利用工作關係建立關係群;(舉例:民企一人事專員,公司明令遲到罰款,如果是你遲到罰50元,難接受吧,如果人事專員借用職權,放你一馬,你感激嗎?他是否可以成為朋友;我想同樣的錯你不會天天犯)。

工作中就像「橡皮筋」,該鬆時還是要鬆,該緊時要緊;用力過猛,不是傷及他人,就是自己被傷,有些事明知不可為,而為知,到頭來「打臉充胖子」,自討沒趣。人生如戲,職場何不來場「逢場作戲」。

2樓:桫欏

如果你發現某件事情認真反而是錯的,

在此之後,

認認真真的分析,它真的是認真反而錯了嗎?

如果答案仍然是肯定的,

此後對待這件事不再認真,也是在認真對待這件事情哦!

所以,認真沒錯,用心更重要!不是一味的付出就是認真,認真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行走,只會越走越遠,難道還要希求路程是圓的,只要走得夠遠,就能到達目的地嗎?

3樓:山雨欲來

正確的理論跟方式方法用在錯誤的場合就不那麼適合了。父母與老師強調的認真是對單一的事和場合。社會教你的認真又是另一種場合和場景去運用。

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或教孩子的時候要給他們具體強調,知識從認識到運用過程中有辨析這給過程。

4樓:錢祥春

生活中不該認真的幾種情形:1、做過錯事,不能原諒自己,心中自責;2、遭到誤解,覺得無處說理,內心鬱悶;3、受人矇騙,導致財產損失,感到傷心;4、被人挖坑,遭遇職場孤立,心生怨恨;5、戀人分手,內心收到打擊,感覺痛苦;6、判斷錯誤,以為受人欺負,企圖報復;7、嫉賢妒能,給人設定陷阱,妄想翻身;8、發生事故,幻想轉嫁責任,算計他人;9、受人欺負,試圖打擊報復,找回面子;10、身體不適,猜測患有重病,內心恐懼。

如何看待從小到大父母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你比?

段綿愛 中國的父母信奉一句名言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他們堅持認為孩子絕對不能誇獎,一誇獎就驕傲,就自滿,就沒辦法進步了。他們覺得拿你的短處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較,你就能向別人家孩子學習,從而彌補優點,成為乙個完美的人。他們就是想讓你哪方面都比別人家的孩子好,就是不願意承認 我的孩子就是有缺點...

從小到大父母都不讓與男生說話不讓一起玩 ,連上學和男生一桌也不可以!大學也是如此!?

尤尤超甜 我媽經常給我灌輸全天下的男生都是壞的,不讓我跟男生玩,所以她覺得我跟女生在一起才正常嗎,我真的很無語,我自己會分辨知道怎麼把握。在她眼裡就是我現在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等到大學畢業就要迅速適應社會。 天微明 初高中不讓跟男生接觸不是天下大多父母都會做的嗎?我以前不聽爸媽話偏要早戀,由於人的精力...

我從小到大父母只給我生活費,外婆帶大,我們家的財產都留給弟弟,那以後我可以不履行贍養義務嗎?

我老公情況和你家差不多,房子錢車基本都給了他弟弟。最近我們買房首付六十萬,希望他父母幫忙湊十萬,其餘的我家出,他父母拒絕了我們 我老公從小也沒跟著父母,生活費學費父母出但是很少照顧。以後肯定會贍養老人,但是幫扶弟弟不是義務,他父母現在就總希望我們借錢給他弟弟,他弟弟已經工作十年了,不知道有沒有攢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