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一輩的科學家強調「坐冷板凳」?

時間 2021-05-29 22:57:47

1樓:喵菇

「坐冷板凳」不是真的不交流乙個人或乙個團隊閉門造車,而是能靜下心去鑽研乙個問題。能著眼長遠目的,有時甚至需要放棄短期的利益。

其實這也是很多年青科研人員理想的工作狀態。但是政策,環境都不給他們機會。沒有鼓勵,沒有扶持,只有一再的強調短期產出和SCI,達不到要求就強制命令,要挾。

這也是為什麼好的科研人員最終都去了國外的原因。應為想做事的年輕人根本留不下來。

2樓:來看看

我覺得有可能因為他們坐冷板凳是有回報的,所以都這麼建議。先進入某個領域的人,只要正常努力,回報都不會差。

後來者的話這個就難說了,最近幾年要拿教授職位,發nature science都不一定夠了

3樓:張學軍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科研工作者大部分都是平凡的,終將默默無聞,坐一輩子冷板凳。最後成功的只是少數的幸運兒。

國內做數學算成功的至少要拿到長江學者吧,你們算算才多少人。

4樓:竺毅純

作為乙個第一年phd。。。雖然實在沒什麼資格說,但是我還是覺得為什麼自由和個性會與坐冷板凳對立呢。。。不應該是想法上自由,具有個性,然後認真實現嘛。。。

5樓:越跑越遠的小火車

當今是乙個快節奏的時代。正是由於快節奏,年輕人的心都非常浮躁。浮躁的心如果搞研究是很危險的。

其實我看來無論做什麼,如果沒有耐心都不會成功。做冷板凳就是意味著乙個心態的問題。不容易受外界影響,能保持初心。

做一切都ok

6樓:

其實說穿了要專注,要沉得住氣,要有毅力。然後,要牢記聰明或有天賦的人刷萬題和常人刷萬題是不一樣的。如果認清自己沒那種天賦或者才智,不如早點從冷板凳上站起來。

這世界上不是只有科學家一種工作。反之天資再聰穎者,心思太活絡了在科學這條道路上未必能走得遠。另外,按照當下中國的科學評價獎勵體系和人才培養建設機制,再過500年也出不來第二個楊振寧的。

7樓:

其實所謂的「領導全域性(軟功夫)」和「坐冷板凳(硬功夫)」,正是當下學術界不可或缺的兩種謀生技能。硬功夫自不必說,就是讀文章,思考,推公式寫程式。軟功夫則包括與人交流,包裝銷售自己,看準有前景的方向。

沒有對錯,都很重要,要練好都不容易。

中國不少科學家都擅長硬功夫,這除了因為我們的基礎教育好,也有一定文化背景原因。對於偏好含蓄的國人而言,要出去銷售自己,以歐美人的方式自如地進行交際活動,真的很難。

就拿我來說,看program manager的臉色陪笑臉真的有如上刑,不如回家推公式自在。可是單單會推公式寫程式是沒辦法領導乙個專案拿到funding的,還是得學會推銷自己。

如果你是大牛,硬功夫天下無雙大家跪著來給錢求你合作,那應該沒有這種痛苦。對於我們天賦普通的研究者而言,硬功夫打天下那一套,越來越不好使了。

8樓:Yuhang Liu

這是不同的研究風格,也是需要達成平衡的乙個問題。老科學家一般受前蘇聯或者東歐東德那種教育體系的影響很深,這種教育體系強調紮實的基礎,強調題目練習。比如我之前看我旦的某本教材(可能是數分吧)前言上寫蘇步青讀大學的時候刷了一萬道微積分題,所以他的計算功底非常紮實,為他以後的研究生涯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不過我個人倒不完全認同這種觀念,我覺得微積分題麼刷個五百道一千道大概也差不多了。。

另外還有日本數學家小平邦彥的例子。據說他當時學復變的時候看不懂書,就抄書,一遍一遍抄下來就看懂了。還有中國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據說當初做黎曼流形上梯度估計的時候,拿不同的試驗函式去試,大概也試了幾百個終於找到能用的乙個。

這種型別的數學家一般計算功底紮實,肯下硬功夫去做問題,並且意志力很強不會輕易放棄。不過也不是所有數學家都是這種型別。比如之前聽說Atiyah算是風格很「軟」的數學家,一般是他給別人idea然後別人去做具體的計算。

他去年掛出來那篇證明S^6沒有復結構的文章,通篇幾乎沒有任何計算,只是告訴你「如果這樣算就應該能得到什麼什麼結論」,結果到現在到底能不能行,學術界也沒個定論。。

所以說數學家一般有兩種風格,一種偏向解決具體的問題(「硬」),另一種偏向提出大的想法、大的框架(「軟」)。中國出的數學家呢,應該說絕大多數都屬於第一種型別,所謂「扎扎實實打基礎」的教育文化也是傾向於培養第一種型別。但是缺乏「軟」型別的數學家也不是好事。

很多時候提出好的問題比解決難題的意義更大。中國數學界由於歷史原因,做的領域一直比較窄,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有所改善。像代數幾何這種20世紀後半葉的主流數學,也是改革開放後才進入中國。

張壽武在中科院的時候看Hartshorne的代數幾何教材,他在中科院的老師並不懂代數幾何,也不知道他在看些什麼,只知道「這個學生好像挺勤奮的樣子,整天看那本黃皮的書,應該學得還不錯吧」,於是就把他推薦到國外去了。要培養提問題、提想法型別的數學家,肯定需要廣博的見識,而不僅僅是在乙個領域內專精,不僅僅是在某乙個領域內打好基礎就行的;由於我上面提到的,中國目前數學界做的領域還不夠管,所以要出這樣的人還是蠻難的。

最後提一下,「坐冷板凳」其實也不一定等同於打基礎。做學術麼,尤其是做數學,還是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心理準備;要在學術界做出成績獲得認可,可不是在知乎上收穫幾萬個粉絲這麼簡單。對數學以外的領域不太了解,不過大道理大概是相通的吧。

為什麼老一輩人強調同學是人脈,年輕人卻不願與老同學往來?

灑脫的孤單 因為老一輩的人他們那時候,正經歷著改革開放,也就是說你的同學指不定哪天就下海經商,突然就暴富了,或者說從政了,有所成就了,所以你也許可以指望著你的同學拉你一把,這樣的你就可以迅速的提公升上來,所以他們很看重強調同學是人脈的這個觀點。而現在年輕人呢,大家更多的是在同乙個環境中成長的,都大約...

為什麼老一輩的離婚率比較低?

料料女士 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可能是我地周圍80後60後的婚姻都很 圓滿 但這種 圓滿 的確是壓榨了不少人。家庭中的女性是受害者之一,孩子是受害者之二。現在年輕一代的離婚率高,大資料顯示也是女性提出離婚的比例大。可是在老一輩中封建殘存思想還有,男性提出離婚,那叫寫休書,女性好像沒有權利給男性寫休書吧...

為什麼老一輩對藝術存在極大的偏見?

大發發 她們也會有自認為的 藝術 別說京劇戲曲那些,包括相聲小品廣場舞也都是藝術形式的一種表現。只是你不覺得那些是藝術,它們也不認可你所謂的藝術。就像當初的 印象派 一樣,也曾是學院派眼中的辣雞。 小白 嗯 這個 老一輩 是指哪一輩?哪一階級中的哪一群體?偏見 是哪種意義上的偏見?對什麼的偏見?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