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試圖構架完整的數學體系 對理工科學生是個危險的想法?

時間 2021-05-29 22:49:51

1樓:Dragon

不請自來,這個我還確實有點體會,不過我的是化學,高中時,我對化學挺感興趣,而且對化學有著很深的理解,所以即便做的題不是特別多(主要是同學問我題,我看看再教他們),但是成績都不低,一直到高三我都覺得化學已經被我吃透了,我甚至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能根據自己的一套理解(這大概就是我試圖架構的理論體系,當然,我還不配),能憑此解決很多沒遇到過的問題和解釋已知的問題,而且基本沒錯過,然後大學,學了化學相關的專業,然後我發現我高中的那種感覺沒有了,我根本就吃不透,或者說很難吃透,而我的一套理論體系也不能巢狀大學所學,如果,我僅僅是把大學的知識相對淺一些的學習,我覺得還可以,但是我就是想把它也完全理解,但確實也不太可能,所以,試圖架構自己的體系,可能真的很危險!我如今也只是大二學生,真正感覺到那種想法真的危險!

2樓:

如果你能明白「完整的數字體系」有多大,就自然懂它為什麼危險。

不過從題幹來看題主所知道的數學門類不過是走到這座大廈的門口看看大門長什麼樣而已。看清楚大門長什麼樣和構建完整的數學體系並沒有什麼關係。

更簡單的說,我的意思是題主的題幹和題目並沒有很大的關係,題主只是沒有理解人家說的話罷了。

3樓:

數學可以長期學,但不是全學完才能開始幹點啥。

我也有同樣的想法,也在開始這麼做了,現在感覺數學開始影響我的哲學觀了。

感覺很有意思。

思維導圖可以用來理大脈絡,最重要的還是證明。

4樓:

我覺得並不危險,你可以向多個方向擴充套件,

但是你一定要小心分配你的精力,

我認為一般來說是二八法則,

將20%的精力花在知識面的擴充套件上,80%的精力放在專業技能的深入,關鍵是精力分配得當,這樣你在其他人未涉足的領域掌握了一些強有力的工具會得到很大的邊際效益,

但是已經說過了,小心分配你的精力,不要花太多時間,盡量以黑盒子的方式來掌握知識,只掌握它的功用,不要花時間去琢磨它的原理,

等到工作或者學習中需要用到這個知識的時候你可以很快意識到它處於什麼範圍,解決問題的時候如果需要深入,再遞迴式學習。

5樓:

不知道這個構架是什麼意思,是整理一遍書籍摘要,還是重新用自己的話再說一遍,還是想自創新東西把舊的納為特例。

微積分是比較成熟的理論,就算是gauge積分也有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歷史,要想給出比gauge積分更普遍的東西恐怕沒什麼希望。

至於抄書、自語,你覺得有用就行,不過不要把戰術目標覆蓋了戰略目標。

6樓:

人在日本留學,所以想通過日本的教材《理解しやすい》整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範圍是國內的高中數學+大學課本的微積分和向量)

範圍是國內的高中數學+微積分和向量的話,你放心學吧,不危險,不學才危險

為什麼吐槽導師的帖子幾乎全是理工科類?文科的研究生都在幹嘛

牧羊駝 文科的研究生在被導師壓榨,幹一堆對自己沒什麼用但迫於畢業壓力不得不幹的活,比如被要求一天寫一篇報紙文章給她拿來做人情送給學院領導 比如讓碩士給她招收的在職有社會地位的博士端茶倒水 比如同時幫她編寫三部不會給署名的教材 比如三天趕出乙份十萬字課題申報書 比如被她逼著走捷徑報賬被財務處老師罵,等...

為什麼吐槽導師的帖子幾乎全是理工科類?經管類的研究生都在幹嘛

王小明 重點不在於經管學生在幹什麼,或者經管學生想幹什麼,而是,經管老師能讓學生幹什麼?但是,理工科老師就能讓學生幹些什麼。換句話說,理工科學生跟導師的矛盾圍繞兩點展開 科研 專案,而經管類學生在兩方面和老師產生矛盾的概率小 程度也低。科研方面的矛盾,即學生科研需要支援和導師不能滿足之間的矛盾。難道...

為什麼金融工程師的報酬要比理工科的工程師高幾十倍上百倍?

Lucien 同樣乙個人,當書記能賺多少錢,當文書能賺多少錢?主要是位置而不是他真正的工作內容或者人的能力,位置可以掌握或接觸更多資源,那在資源分配時候必然佔優勢,指數級別的 另外 為什麼金融工程師的報酬要比理工科的工程師高幾十倍上百倍 假設理工科工程師15W,那 金融工程師 15M?沒有幾個這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