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父母會給孩子設立規則?有這必要嗎?

時間 2021-05-29 22:44:48

1樓:流浪星光

我們家不立規矩,但是有家庭規則,規則不是規矩。

1。吃飯只能在飯桌上吃,下了桌以後就不能再上桌2。牆上的插座不能碰,紅綠燈交通規則必須遵守3。每天螢幕時間不超過30分鐘

4。每天每人都可以挑選2本繪本讓爸媽念

5。每次出門最多只能買一件玩具

規則之外的事情,我們絕大部分都是不限制的,其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規則之內的事情能被很好的執行。比如插座不能碰這條,如果你允許孩子在家裡造反,隨便他們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而你只要求不許碰插座,那他們是會100%做到的。只要他也認可這個規則,孩子對規則完全不反感,甚至還會以遵守規則為榮。

孩子長大了之後,我們修改了之後只剩下兩條:

1。周一~周四沒有螢幕時間,周五~週日(節假日)每天2小時螢幕時間2。休息日每天2小時閱讀時間,一半英文一半中文。

我不喜歡立規矩的說法,大部分家長所謂的規矩完全沒有深思熟慮,想到一出是一出,條件不明確,意圖不清楚,很多的規矩只是家長的個人偏好,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孩子也很難認同。生活中不需要那麼多的規矩,隱性的價值觀,或者是社交禮儀這些只要以身作則即可,孩子觀察力強的很,你怎麼做他們就會怎麼學,你是什麼樣的人,他們也大概率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好的規矩,孩子自然就會遵守,壞的規矩,那怕是威逼利誘也沒用。

2樓:賈曉夢

非常有必要,從孩子心理健康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安全感的需要。孩子們總是在不斷探索周圍環境,當他發現他能掌控環境時,他便會有某種程度的安全感。

而對環境的掌控就是知道事物規則,知道這事能不能做,這東西能不能碰。如果沒有這個規則,孩子就會不斷試錯,自己去試圖找到這個邊界。

比如你看到給6歲孩子最近老鼓搗電插板,你就給他立了個規則說不能玩電插板,插拔時千萬不能摸插銷,有電危險!可他多次學著大人樣插拔插拔的成功經驗,讓他覺得沒什麼危險。於是事情變成:

在你眼皮子底下不能玩,他就開始在你沒注意時搗鼓。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尖叫:哇,好麻好痛!

你跑過來看見他看著那些插板,捂著自己乙隻手指頭,你又氣又急說:跟你說了多少遍,不能玩插板!從此,他開始對電有所敬畏,知道電插板不能隨便玩。

他靠自己同樣會摸索出了你定的這個規則。

那為什麼要事先立規則,無非是有些結果咱承擔不起!

3樓:趣味學語文

太有必要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定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做了有什麼後果,及懲罰措施,做對了一定及時鼓勵,表揚,讓孩子繼續這麼做

4樓:美膚每一天

乙個國家沒有規矩天下大亂,國家的規矩就是法律,法規,道德規範。

乙個行業有職業道德,讓所有的從業人員遵守

乙個家庭也應該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5樓:小馬識途

你滴想法很危險,人是社會性動物,當然要有規則。想要無拘無束是不可能的,學校有校規,上班了有公司制度,家裡有家規,國家有憲法,父母給孩子立規矩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怎麼會沒有必要。

6樓:你的姍妮

分孩子吧,有的孩子你不給他立規矩,他也會做的很好,很自律,有的孩子即使你給他立規矩,他也不會聽不會照做,教育很重要,跟立不立規矩沒啥關係

7樓:安吉Angela

在2~5歲的時候,一定要幫助孩子去建立規矩和方法。

就是邊界,幫他建立邊界。

比如說有的爸媽說,「我們讓孩子放任,就是讓他開心的玩,不要管他太多,說是知道某某某教育法。」

不對!這種教育方法出來的孩子,你發現他根本無視別人的存在。

他吃飯的時候,可以滿桌挑自己想吃的全拿走,然後跟別人根本不打招呼。

飯菜一上桌,大人還沒坐呢,嘩嘩嘩就先把好吃的吃掉了。

然後在任何地方可以大聲的說話,什麼東西都敢拿腳踢。

這是不行的,這叫做沒有規矩。

所以在這個地方呢,你要參考那本書,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來一步一步幫助孩子去建立這個規範,讓孩子知道說:

你不能隨便的打人啊。

你不能隨便搶別人的東西。

然後你不能在公眾場合大聲喧嘩,這種地方你影響到別人了對吧。

讓他建立這個框架,OK。

8樓:楓雪

有必要,設立規則是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自我約束的習慣,乙個人的格局大小取決於對自己的要求。對自己行為要求越高的人言行舉止就越得體,對自己精神要求越高的人對事物的認知越深刻。對自己行為沒有要求的人就會言行無狀,對自己精神沒有要求的人就會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爆發種種情緒。

所以從小培養規則感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這也是古人以禮治家的基本原理。

9樓:帶娃的秘密

這就好比遊戲為什麼要維護

你不維護的話出了bug整個遊戲就毀了。

同樣孩子沒有規則的話,他們對於生命毫無敬畏,一旦自己出事或者對他人做出什麼不可挽回的事,整個人生也毀了

10樓:雜貨鋪一車

父母給孩子適當的設立規則是有必要的,我們得嘗試著讓孩子知道什麼時間該幹什麼,在家庭裡面學習時間,我們得慢慢的讓孩子去適應一些規則,制度當然不要太嚴格,適當就好,讓孩子明白,有些規則是必須要遵守的,從小培養孩子心理的乙個規則,制度對孩子以後的人生規劃,他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是非常有意義的

11樓:做自己

父母給孩子設立規則,是有必要的,在適當的時候告訴她什麼可以,什麼可以。但是有的父母制定的規則過於嚴格,不適合她的年齡,甚至有點過分,我覺得家長還是需要注意,讓孩子有規則意識是為了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而不是讓她過早的厭惡社會。

12樓:興科管家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規矩,都要有自己存在的準則,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有序的向前發展。即使我們成年人也被身邊的規矩約束著。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學校也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孩子要長成乙個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的人,就要用規矩去約束,去規範他。

13樓:

當然必要。

規則相當於為人做事的邊界。

你覺得那是束縛,其實它是保護。

缺少規則意識,

大概率會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樹大自然直」是個謬論,

因為缺少澆灌和維護的小樹,

不太有順利長成參天大樹的可能。

14樓:飲料

很有必要

孩子從小嬰兒起呱呱墜地,這個時候他就是一張白紙。孩子是通過探索來對這個世界產生認識的,在探索的過程中很容易觸碰到各種界線,比如說影響到生命安全的界限,這個時候父母會給給孩子指出哪些是會影響到生命安全的事情。

可孩子太小,父母說的話不一定能夠全部理解,加上小孩子好奇心非常強,尤其是兩歲多的孩子,父母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

晚上到時間了,你讓乙個小孩子去睡覺,我相信絕大多數小朋友是不會去乖乖睡覺的,如果你只是一味的通過語言告訴他小孩子要是晚睡影響身體發育,要長不高的,一次兩次還好,時間長了,絕大多數小孩子根本不理會你的。

這個時候父母就該給孩子設立規則了,晚上吃完飯就要去聽故事了,聽完故事就是睡覺時間了。或者晚上吃完飯玩一會就是睡覺時間了。一次兩次孩子可能不聽,但時間長了非常有用!

所以養孩子這件事對於用語言無法解決的問題,有時候規則還是很有用的

15樓:L劉先生

業餘時間看了一篇文章、叫《雯雯從沒愛過父母:缺愛,是中國家庭的癌症》,不禁令我反思自己。

在雯雯小時候,父親就知道打他,打到打不動為止。母親字典裡沒有愛字,「要乙個孩子永遠正確就是她的愛。」等到父母年老了,怕孩子不理她了,可雯雯心裡想的是「我需要你對我好的時候,你在哪兒?

」後來,母親在她的自傳的最後寫道「媽媽永遠愛你」,但依然得不到雯雯的回應。可見,童年的遺憾是很難彌補的。

愛應該是不計回報的付出,愛一定是柔軟的或浸潤無聲的。然而,不可否認,我對兩女兒的愛並沒有那麼純粹。正因為希望她們能夠出人頭地,至少不像我這樣苟且,才會對她們嚴格要求,特別是對姐姐。

這就造成她倆對我截然不同的反饋:妹妹眼裡我是個好媽媽,而在姐姐眼裡我不是。

上個星期發生的一件事也能說明一些問題:姐姐有一雙鞋幫磨腳,她就用兩片海綿釘在鞋幫上,還說褲子能遮住,沒關係。我則心疼她,想給她買雙好點的,於是偷偷把鞋扔掉。

直到看了關於雯雯的這篇文章,我知道錯了,而且是從來沒有過的誠惶誠恐。姐姐一直是非常節儉的人,前幾年我也偷偷扔過她的舊衣服,惹得她大哭大叫。我不認為自己有錯,甚至覺得是為她好,讓她有更好的衣服鞋子穿,那是愛她呀!

可今天我才知道,我覺得是對的在她眼裡未必是,她就喜歡地攤貨又怎麼了?

天底下的母親誰都會說很愛自己的孩子,可我們辛辛苦苦的愛,不但沒有讓她們感受到,反而換來的是她們的厭恨,虧不虧啊?

。孩子們的人生就由她們自己規劃,自己過吧!父母控制也只是想鐵成剛而已。鐵就鐵了,為什麼一定要成鋼呢?對嗎?

16樓:雪梨煮夫

每乙個孩子最終都會變成乙個社會人。

這個過程大概從孩子第一次真正脫離父母開始,通常都是幼兒園階段,從此之後社會化的程度會越來越高,直到成年後,成為完整的社會人。

這裡社會人不是光頭刺青大花臂。是每乙個正常在社會中生產生活的人。

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就是規則,包括法律,道德,等等,還有潛規則

乙個人長大的過程,就是學習,理解,適應這些規則的過程。當然,有些人可以參與制定這些規則,這些人,掌握的是權利。

父母是第乙個,也是最重要的乙個幫助孩子認識規則,學習規則,遵從規則的人。

公園裡,幾個孩子玩滑梯,大家按順序乙個乙個排隊玩,井然有序。這時,乙個小朋友坐在頂部不滑下來,排在後面的小朋友有的想擠到前面,有的在靜靜等待。父母在這個時候做什麼?

如果你是坐在頂端孩子的家長,你需要趕緊指導孩子,不要坐在上面,會擋住其他小朋友,讓後幫助他立刻滑下來。

這就是剛剛在我面前發生得事情,我兒子坐在上面不知道為什麼不滑下來,我告訴他為什麼不能這樣做,正確做法是什麼。

排在我兒子身後的小朋友,見滑梯被堵住,嘗試擠過去先滑,他的媽媽立刻走過來,告訴他:「你要等待,然後按順序滑」。

之後滑梯恢復順暢。

遵守規則,利人利己。每個人遵守交通規則,通行效率就能提高,堵車時間就能減少。這就是兒童的滑梯規則對映到成年後的交通規則。

家長需要正確做法,是制定合理規則,並且有效地(孩子能接受得方式)和孩子溝通。

絕大部分親子矛盾,都能歸結在規則的合理性和溝通有效性這兩點上。

我們日常,就是父母會制定奇葩規則,知乎上關於奇葩爹媽這問題層出不窮。我只能說,爹媽素質有待提高。

另外乙個常見問題,就是溝通簡單粗暴,或者陰陽怪氣,好的規則也會被孩子牴觸,好經念歪了。

教育好子女,是一門學問。

為什麼有的父母只會給孩子壓力,逼他們學習,從來都不會關心孩子 理解孩子?

因為這些父母沒出息唄,自己沒能力沒本事,不懂得去學習去提高去改變自己,只把希望寄託給子女.還把沒文化沒本事作為自己的藉口,實在讓人看不起.從小就被父母PUA,家裡沒錢就得努力讀書,現在畢業了又巴不得你找個高薪工作,趕緊反哺他們.要不是親情,我真的會把他們踹得遠遠的.我在努力的時候,父母在做什麼呢?在...

為什麼有的孩子不把父母當做父母對待?這是出於一種怎樣的心理?

嬈遊 孩子不把父母當做父母對待 的境況是什麼?孩子不叫爸爸媽媽,開口就是姓名?孩子拒絕你們履行撫養義務,吃飯穿衣讀書都給你們打個欠條?孩子不願意接受你們的任何幫助?孩子成年賺錢了,不給你們贍養費?孩子莫名其妙打你們了?哪一種啊?現在提問都這麼隨意了?名偵探柯南 野明 父母養育孩子,是一種天然的行為。...

為什麼我們有意或者無意間會給自己設立人設?

莫不言 好酒不怕巷子深,一直以來品牌營銷對乙個企業或產品非常重要。而在人與人的社會活動交往中,大家更加看重的是乙個人的德行和口碑。人設是當下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名詞,以 名 謀 利 的商業氣息很濃厚。所以對那些各行各業的大咖和明星們而言,一旦人設崩塌是毀滅性的。成也人設敗亦人設,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