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生化環材是天坑專業,那哈工大這個新工科算不算坑中坑?

時間 2021-05-29 22:44:48

1樓: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讓我想起了電氣工程的。

電氣工程裡面有個二級學科叫電機與電器。

電器這幾年也改頭換面,叫什麼智慧型電器,其實不智慧型。

還是低壓電器,接觸器,觸頭,隔離開關,脫扣器那些。

換湯不換藥啊。

2樓:「已登出」

加幾個智慧型而已,本質上還是傳統工科,不過最近幾年機械開了機械人專業,不知可不可以算作新工科。另外招生辦的資訊看看就好,別當真。

3樓:方人也也

作為乙個渣電通訊本碩,在智慧型製造領域混了五年的售前,自我評價行業內公升職速度還是高於大部分同行的人,現在也就敢說碰到基本的CT問題和資料採集的問題能去充下專家。

往後半生看去IT CT OT領域需要沉澱的知識廣泛如海,行業內老專家都是白髮蒼蒼。

敢掛智慧型製造這麼大個帽子來招本科生不是誤導人麼。

4樓:喜悅

我是一名準大學生,也不是很了解天坑專業。看到題主提到的專業想到我們省(山西)提前批哈工大有個資源環境與新材料化工工科實驗班。當時看到佔了3個天坑的名字就笑了。

哈工大今年山西投檔線641,這個專業我聽說有個比我分低點的(具體我也不知道,本人617)報的去了。。

5樓:馬巖

這種專業屬於前沿科學專業,一般學校畢業找不到工作。但哈工大這種學校畢業找不到工作是不可能,航空航天需要這樣專業的人。另外,C9學校畢業找不到是不可能的,他們所有專業都有人要。

每年國內500強的公司,全國最好的研究所都在哈工大開專場招聘會,你想去哪都可以。

6樓:楊揚陽

其實也就那樣,工科其他專業不也是這樣嗎!

本科畢業工作,搞材料沒啥意思,只能碰個皮毛,了解基礎概念,大部分去工廠搬磚!碩士畢業能多做幾個實驗,有點兒經驗,實驗室打打雜!博士階段,物理,化學,生物,機械啥都學,啥都可以幹!

另外,相對來說,材料是可以最快實現產線工業化的技術,做出高效能新產品很掙錢(老師原話)!找工作,去大廠的研發部門,工資也還行!當然,如果你做純理論,那就看你怎麼吹!

再次,自己買點原料自己做實體生產也不錯!

所以,針對選專業,能選智慧型選智慧型,選不了的話:工大材料相對來說也沒那麼次,本質上!

7樓:

這個不就和華工的吳賢銘智慧型工程學院差不多嗎,拿智慧型來包裝機械。

這個專業據說轉專業過去還得留級。

吳賢銘智慧型工程學院培養計畫

機械的課程數量佔比和學分佔比這麼多,都是機械工程的基幹課程。

以機械為基礎的課程,真的能引領智慧型科學嗎?

真的不希望母校的錢被肉食者們耽誤了。如果想混人工智慧的潮流,引進些真的人工智慧的人才不好嗎?

8樓:笑顏

選專業別看名字,看主幹課程都是什麼,跟生化環材的專業課比較一下就知道是不是坑了。另外,我弱弱的說一句其實生化環材也不見得特別坑

9樓:

還用說嘛,大坑。

引用我乙個湖北老鄉的原話:「當年沒填中南財的金融填了十萬八千里外哈工大的複合材料真是腦袋進了全長江的水。」

10樓:布客飛龍

別聽他瞎扯,就算你要進航天廠,也是計算機專業容易進去。

我宿舍一弟兄拿了北京郊區某廠(數字不容易記)的offer,大約10k/月+戶口。

11樓:

算。某些炒作新概念與學科交叉的專業本來就不該本科生來學,它們的存在不過是為吸引眼球罷了,學生被騙去才發現換湯不換藥,更何況課程設定還很不科學,內容雜而不精。說句不好聽的,生化環材雖然是坑,至少基礎比這種半吊子紮實。

勸大家學點陽間的專業,不要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

12樓:

哈工大就沒有不坑的專業好吧……現在專業就是計算機一檔,金融法學口腔醫學這種弱一點點,然後就是數學臨床這種還可以的,再就是文科理科(不包括數學),最後傳統工科。結果哈工大擅長的全是傳統工科……唯一乙個拿的出手的就是a類的計算機還可以可惜計算機太吃實習和地域了……

13樓:最愛Amicus

不說坑不坑,哈工大和中國科學院所有關係,能進去申課題拿經費和福利是還可以。

智慧型材料,其實很多都是對高分子領域的一些研究啦......

14樓:

不請自來,算是首答

填志願的時候啥也不懂,看著學校不錯,專業名字挺高階稀里糊塗就填上現在我毫不客氣的說

老子tm看到「新工科」三個字就煩

這些個破專業怕找不到人了硬包裝

具體參考c2另一所學校2019的「人居新工科」

另外這所學校今年的招生計畫裡的大類名字更是一言難盡學校希望我們實踐返高中為學校宣講,但是我更想告誡學弟學妹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啊!!

15樓:老黑

別光看名字,名字可以非常「前沿」

既然是本科專業,別把前沿想的那麼美好,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培養計畫。比如需要確認這些專業的基礎課,專業課相比傳統生化環材有多大比例的變化。

16樓:一子

分數夠985 211的為什麼不報乙個學校其他專業,生化環材起點不會低但上限不會高工資、人才分布類似於紡錘體, 畢業三四年後當你看著當年高考分數比你低一百多分的兄弟如今年薪超你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時,說不羨慕是假的說不後悔也是假的。哪怕是在哈工大智慧型材料與工程總結一下本質還是材料還是脫不了坑

17樓:aspect li

哈工大是老牌工科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國防科研人才。哈工大這個招生簡章也可以看出來,後面好多國防企業,所列舉的材料都是這些企業所急需的專業技術。但是,這些新技術企業很少願意花費財力去做研發,所以,主要的研發工作還是留在了高校。

但是,高校做的研究又往往偏離企業的實際運用。所以,高校開始搞復合班實驗班,期待學生什麼專業都懂,既了解企業的需求,也了解科研的實際,但是,實際上卻是大多數學生什麼也沒學懂。大學教育不是培養專科生,但是,卻不該什麼專業技能也不培養。

所以,新工科班我覺得最大的特點是大而雜,其實就是傳統專業增加了幾門其他專業的課程。

18樓:黎明之刃

不知道為什麼一提起材料大家一臉苦大仇深……就我工作經驗來說,新材料,尤其是智慧型材料方面的人才,需求還是蠻大的……可能工作崗位相對於培養人數確實比較小吧

19樓:未來的時代

僅僅就汽車行業來說一下

前段時間廣汽集團冷不丁搞出乙個大訊息

石墨烯電池研製成功!

幾分鐘之內就充滿百分之八十五的電!!!

真是無力吐槽啊…………

鳥屎石墨烯的事大家都忘了嗎?!

另外說一下這個新專業

我問了一下在哈工大的同學

此君在乙個半坑的專業(智慧型裝備,懂得都懂。)來了一句讓我頗為驚訝的話

總會忽悠到人來的…………

20樓:

一般只有辣雞才叫花哨名字,電腦科學與技術就是電腦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就是軟體工程,金融就是金融,臨床醫學就是臨床醫學,寫出名字大把人搶著報

21樓:agony

注意看電子、力學、材料

乙個本科生要會這麼多?

培養複合型人才的都是天坑

材料要學的就有物理、化學等交叉學科

這個工科更是把能交叉的工科全交叉了

你覺得你能不能學會就行了

能用四年全部學通的自然是人才

結果是,這個懂點,那個懂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巨坑

22樓:0.柒

我不知道,只是談談感想。

研究生室友朋友是外校考研過來的,正是材料專業,就讀於我校最好的複合材料實驗室。每次和我聊起前途,總是一言難盡……

但是老教授人真的很好,出差會帶他出去,給他畢業工作指點迷津。

所謂強弩之末,教授們都老了,傳統工科已經老了,是知識結構上老了。在2023年的時候,我們專業課本卻還是2023年編寫的……

所謂天坑專業,不外乎我們所學的東西,和市場經濟已經嚴重脫節,找不到心儀的就業崗位,兼顧收入和工作環境,懷抱天真爛漫的理想。

都喜歡說階層,目前社會技術金字塔看起來大概是這樣

頂層:金融……

中層:計算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資料……

底層:傳統工科,生、化、環、材、航天

說白了,專業決定技能,技能決定了工作職業,職業決定了社會分工,社會分工決定了工作環境和收入……

然而,正是這些工作環境差,待遇差的天坑專業,支撐起了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資料、金融等高大上的經濟存在。

23樓:影訊

我當時學校專業能源化學工程

是不是很高大上

實際上就是煤化學

聽說能源與動力工程

就是鍋爐專業

至少第乙個是真的,因為我就是

當時我們問老師我們出來能幹嘛?老師說我也不知道挖煤我們有採礦專業

燒鍋爐我們有鍋爐專業

搞治理我們有環境專業

24樓:哦呵

坑不坑的先不說,哈工大是211吧,是985吧,是九校聯盟之一吧。

有沒有先想過,考多少分才能進這所學校。

有沒有回想過,計算機什麼時候是坑,什麼時候是頂,電子資訊工程什麼時候是坑,什麼時候是頂。

即便是基礎的材料學科,也有頂的時候。

生化科,疫情前是坑,說不定疫情後是頂呢。

想說的的是,學科的坑與頂不重要。

重要的是學校和教授,更重要的是學習的人。

25樓:

雖然生化環材的學生就業解決不好,但是生化環材的老師得安排好啊,生化環材的經費得拿到手啊。招不到學生怎麼安排老師繼續要經費呢。而招學生有什麼比蹭高薪熱點更好的呢。

26樓:

兩個關注點

一:該專業實際上與材料專業的實驗條件區別:是不是傳統材料實驗室,刷不刷燒杯,聽超聲,開釜,搶管式爐,等離心,做表徵,做測試,一套下來後和傳統材料的區別是什麼要考慮好呦。

二:該專業後期就業與材料專業區別:看到中興,華為,京東方,歌爾等,也是眾多本科和研究生期間讀材料同學的去向要慎重。

27樓:知恩圖報賈雨村

這幾個專業是包裝過的天坑專業,具體扒皮看 @霍華德 大佬。這些專業,你要是真去了,心理落差會比普通天坑專業更大。

補充一些天坑遍布的學院,帶有化學/材料/環境/生命/光電/奈米/能源/食品等詞彙的學院,以及這些詞彙兩兩排列組合出的學院,請務必謹慎考慮。舉點例子:

1. 常規的:

材料學院

材料與能源學院

化學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資源與環境學院

2. 包裝過帶皮的:

基礎與前沿研究院

未來科技學院

奈米科技學院

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

未完待補

28樓:XYYJ

跨學科是趨勢,但沒必要在本科教育中就如此大跨度。

這是第二次聽到新工科這一概念,上一次是北大、復旦等偏綜合類院校為區別傳統工科院校提出了這一概念,特點在於:著重於工科中的前沿、偏理論問題。但這一次聽到哈工大針對跨學科也提到了這一概念,那麼就從培養和未來發展兩方面稍微說一點。

從培養計畫而言:

這一次針對此所謂的新工科,更傾向於學科混雜,而且相比於 @藍影所提及的人工智慧專業,很明顯:魚龍混雜

對本科階段而言,擴充套件視野,掌握數學等基礎課程更加重要,過多提倡跨學科而加入新課程結果就是浪費時間,而非擴充套件視野。進入本科之後的階段就會發現,除基礎學科外其他專業內容更多只是作為工具嵌入到研究和使用中去,本科階段數量較少但卻精的課程才更具意義。

首先從控制、力學以及材料三個方面出發本就是乙個過於龐大的體系。在本科階段僅從力學和控制出發就需要掌握以下基本課程:

數學:數學分析(單純的微積分難以應對力學),線性代數(最好涉及到矩陣分析,否則控制類課程無法跟上),復變函式與積分變換(自動控制基礎)。

控制類:自動控制原理(包括經典控制理論以及現代控制理論),程式設計(包括但不僅限於C++,且相比於材料類對C++的要求更高)。

力學類:大學物理(為理論力學做鋪墊),理論力學(這個很夠勁),材料力學(這還只是個皮毛),彈性力學(很理論很數學,甚至需要前期學習數學物理方法)。

不算主業材料類課程,以上課程在三年內打乙個基礎的難度不言而喻,如果採用填鴨式教育,將以上學科的基礎課程進行傳授,結果只是基礎不牢,未來發慌。

從未來出路:

海報中提到了諸多企業,但具體表述並不明朗:沒有說明具體方向與工作內容,行政崗等專業無關崗可能不在少數,這也是生化環材的現狀。

致於國外公升學,這個裡面水就更深了,材料類出國難度較低,但學成後發展相比於其他工科較差。

海報中較為詳細的內容涉及到了國內相關院所的研究需求,但這些院所的風評一般,並不是未來就業的首選,而且對相關人才的需求量並不大,具體到智慧型材料,在院所內本就是小眾研究方向,出路並不大。

綜上:哈工大雖然強,但現有國內教育水平和學生質量,即使在清北這麼搞也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

生化材環真的是天坑專業嗎?

馬克思克斯馬 是!卷的太厲害了,這幾年稍微好點!之前更是慘不忍睹!博士和研究生稍好一點,本科更是累!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各種限制,唯一好處考研相對容易,但做實驗太苦了,太累了!付出回報不成比例! 哎中南大學又跳樓乙個,材料工程學院 微博在此 https m.weibo.cn 7596676383 46...

生化環材的你們是如何跳出天坑的?

有些學霸憑著自己學習好大一大二就轉了專業,有些學渣轉不了只能自學,有些學霸真心熱愛這個專業讀下去也無可厚非,有些學渣不喜歡這個專業但也不敢轉最後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很迷茫。我是第四類,後來比較幸運覺悟了變成了第二類。 康斯坦丁的博物館 本科二本應用物理,考研進了中科院某研究院,從事光刻和生物分子檢測。...

都說生化環材是天坑,我環境大三,有保研名額,但是對這專業不感興趣,很是糾結?

Petrichor 其實我倒是覺得可以保,如果保的是985.211就行,不虧,因為這專業雖然工作難找對口的,但是畢業真的挺輕鬆啊,現在找工作有幾個是對口專業工作,學歷要緊學歷要緊。 千萬別保研直博!會很後悔!我當年保研排名第一清北不一定能去復交一定能去。我放棄了因為我要出國。當時拿了頂尖學校的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