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佛教,它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5-12 16:18:11

1樓:直指人心

終極目標就是滅苦,

不過市面上的假佛法肯定沒有這種功能,

大多數人學的都不是真正的佛法, 或者說都是變了質的佛法,所以最終不能滅苦,

2樓:洪雨

很抱歉,沒有目的,佛教中心思想就是空,虛無,人生沒有意義,也沒目的,人生本質是苦,那麼有辦法讓人的一生好過點嗎?佛祖說慈悲,慈悲是從更高的緯度對人性的滿足,但是歸根結底,慈悲也是一種慾望!

3樓:加藤的鷹

讓人向善,本意是好的,但是我個人是真的覺得其中以人類這個定義,主觀思想為基礎,是真的相對於老子的道德經有太多的Bug……

4樓:

終極目的:讓甘心受苦的人把希望寄於死後,嚥氣之前不搞事情。而對於想搞事情的人,給他們乙個合法的藉口。

後者:上陣時不用怕死,死了可以成佛。

沒死的,艱苦樸素是修行,繼續奮戰,因為你在除魔衛道。

和平年代:什麼父母人倫,只是宿緣。活著的時候隨緣,死了之後必須請僧團做法事,錢多花一點,這樣可以避免死者下地獄後受太多的苦。

基本是這樣。都是我親身經歷的。

5樓:梵夫

佛教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條件的聚和散。如水遇冷成冰,遇熱成氣。所謂緣生緣滅。

這種聚散,背後並沒有主體。如一滴水是無數水分子的聚合。而水分子也是條件產物。所謂無我。

因為條件時刻在發生變化,所以聚散也無常不定。所謂無常。

而只要條件存在,聚散就會永遠進行下去,沒有停止。所謂苦。

人的身體和心識,也都是因緣所生,條件產物。那所謂的存在感,充滿了無我,無常,苦的特徵。

既然如此,那如果是「諸因不作,諸緣不生」呢?佛陀實證到了這種脫離一切條件的「存在」。因為沒有對立條件,所以不可描述,無生,無滅,是為涅槃。

6樓:孫博昊

佛教和佛學不算是乙個概念,佛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離苦得樂,明空雙運,讓你如何在輪迴中積累正能量,自己也變好,也能幫助別人變好。

7樓:鄭大仙人

佛,最初是一種果,也就是人想象的最終能達到的形態,我們活在這世上,總有人會想:活著是為了什麼,佛,就是提出了一種果,一種永恆的果,到達彼岸,修成正果。

後來是一種道路,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佛,要罹難,要過苦海,要有慧根,既然不想承受如此之重,那麼就求些因果,種善因得善果,這世臨遭苦難,我誠心敬佛理佛,廣積善德,但求下世得善果,佛是一種道路。

再後來佛成了一種哲學,一種態度,佛系少年就是一種不爭不搶,不奮鬥,隨遇而安,隨波逐流,看似心態平和,實則厭倦現實,避世入心,雖看起來暗合佛法心態,實則消極之至。

8樓:龍場門下客

佛學的最終指向應是哲學,而不應當僅僅停留在宗教層面,物質的本源與輪迴。佛祖當年到底說了什麼?今天的佛經是否是佛祖的本意?從儒家的紛擾中可見一斑

認識自我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mallory 在不認識自我以前,我們的大腦會按著乙個習得的程式無意識地反應,與現實世界發生摩擦碰撞,常常發生自己不想要的結果,於是你會奇怪 我是誰?我拿了什麼劇本,是誰讓我這樣演?你開始認識和留意自己,原來你的那些條件反射式的反應,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脫口而出的話也嚇自己一跳,我在做什麼?無數次...

生孩子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李毅 或許真的只是想留下點什麼吧 譬如詩歌 譬如寫作。譬如魯迅那句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就在與另外兩個賽亞人戰鬥的時候,比克為孫悟飯擋下了致命的一擊。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培養孫悟飯只是生物的一種本能,乃至是 基因 的作祟。不過面對比克在死前這一番真情流露的表白,我寧願選擇放棄任何對動...

極簡主義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大師兄快樂一家人 1 是找到自我,大膽勇敢做自己。2 從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過渡到真正去過什麼樣的生活,真正的去實踐,去執行每乙個計畫。3 想點什麼菜,不糾結別人怎麼看,點就是了。4 資源不是分散的利用,而是利用到最大值。其中包括存錢和學習興趣愛好,合理利用時間等。5 看似 傻 扔掉和放棄了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