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的記憶都去哪兒了?

時間 2021-05-12 04:13:40

1樓:章看山

今晚睡覺的時候大腦在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然後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了好幾年前的一件事,然後關聯人和事的記憶就像開了閘的河水一般湧來,甚至能看到人的表情還有一些當時發生的細節,太神奇了。

我想可能是我今天上班的時候背誦了三篇古文的緣故,這讓我的某些腦細胞被啟用了,並產生了連鎖反應。

所以啊,我覺得那些我們以為忘掉了的記憶,是存到了那些不活躍腦細胞裡面了,在等乙個契機,乙個再次被呼叫的契機。

2樓:peng chen

人腦中的記憶不像電腦可以遍歷檢索,而是要靠外界刺激引發模式匹配來啟用。比如讓你將所有認識的人的名字寫下來你是做不到的,但是某天乙個偶然的機會,也許是乙個聲音、也許是一幅畫面、也許是一段文字,會讓你忽然想起遺忘已久的乙個人。

3樓:皮皮佳

好久沒寫回答了,這裡簡單介紹一下Hebbian Theory。

一句話概括這個理論就是:Cell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打得火熱的神經元連線得更緊密)。

舉個例子,當你遇見乙個陌生人A的時候,你是無法憑藉第一眼就記住他的臉的。因為你腦子裡的許多cell assemblies會被啟用。你需要看他好多次,這樣,他的臉——這張影象刺激才會鞏固只與他面部特徵相關的cell assemblies。

為什麼你第二眼看他的時候,會將他與另乙個你認識的同他長相相似的朋友B混淆?因為,此時,A的刺激也會啟用與B相關的cell assemblies。

但是為什麼看了好多次之後,你就能區分他們兩個了呢?因為,你意識到A不是B,於是當你再次看到A時,與B相關的cell assemblies會被弱化,而與A相關的會被強化。

會有多強?會強到在茫茫人群中,你一眼就能認出他。

這裡有必要提一下,cell assembly實際上就是突觸連線。

所有,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記憶儲存在突觸裡,或者說,我們的記憶就是不斷建立新的突觸連線與強化舊的突觸連線。

於是,記憶的消退問題,也就成了,突觸連線減弱、消失的問題。

這個就比較複雜了,從相對巨集觀一些的角度看,小膠質細胞發揮著清道夫的作用,清除一些細胞,自然也清除了突觸;從分子層面看,突觸後膜上的受體內吞減少、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遞質減少等等,都會削弱突觸連線。

總而言之,我們的記憶就是與突觸之間的合作,突觸存在的時間長,記憶存在的時間就長;突觸消亡地快,記憶衰退地也就快。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讓突觸長時間存在呢?

艾賓浩斯告訴我們,答案只有乙個,那就是——多看幾眼。

4樓:

瞎答一波。

去了第七識末那識也說潛意識,但是某個觸發場景可能被想起來進到第六識顯意識。

如果人死了,這些記憶就去了第八識阿賴意識,隨著新的生命的降臨進入他們的第七識。

如此迴圈往復。

5樓:

忘掉的記憶和跟花掉的錢一樣,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留在身邊。

不同的是,花掉的錢,換來的大多是物質。

而忘掉的記憶,潛移默化地形成了你的三觀,你的性格,你的處事風格。

6樓:貝勒爺

記憶,也是有生命的,也怕孤獨。

你不去理它,就讓它靜靜地呆在角落裡,自生自滅,時間長了,它便死了。

就算你拼命的想找回記憶,也再也回不去了。

7樓:深陷睡眠

為什麼有時候記憶和事實有出入?

也許是某種自我保護吧。事實已經夠糟的了,何必在回憶的時候還要為難自己。

——八月長安 《橘生淮南·暗戀》

8樓:Island

魏寧格在《性慾性格》一書中對記憶,遺忘現象有所闡述。

我直接貼上來

下面是關於意識的章節中提到遺忘的,澄清是與遺忘相反的過程,用原書的話說就是給乙個近視眼帶上眼睛的過程。

9樓:阿one

「你知道記憶嗎?」她問。

「啥?」我問。

「記憶是灰塵一樣的東西啊。」她望著遠方。

「不是儲存在腦子裡的嘛?」我大惑不解。

「你的記憶像灰塵。記住乙個完整的事件,需要大量的記憶灰塵組合在一起。記憶附著在你的周圍,星星點點。」

「不可能。我有時還會忘記事情呢。」我覺得她在扯淡。

「記憶灰塵是一點點飄散而去的。你在人生路上走的越快,它們就散得越多。有些事你不記得,是因為組成這些事件的記憶灰塵都飄散了。有些你依稀記得,是因為它們只飄散了部分。」

「這。。。。」

「你會不會去乙個從沒去過的地方,卻覺得似曾相識,好像以前來過?」

「有啊有啊!」

「那是因為別人的記憶灰塵不小心飄過來,被吸附在你周圍了。過會兒它們可能又飄走了。」

「那失去的記憶會回來嗎?」

「你突然回憶起某事,就說明它們不小心回來了啊。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機會,讓所有的記憶灰塵都回來,完全吸附在你身邊。」

「什麼機會?」

「你死前一刻。你一生的記憶都回來了,它們手拉著手,牢牢地包圍著你,陪在你身邊。哪怕此刻你孤身一人,也不會感到孤獨。」

「每個人都不會孤獨地死去。這麼說來,記憶灰塵還是蠻暖心的吶。」我說。

「是啊。所以我們都回來了。」她微笑了。

隨後,她緊緊地拉著我的其他記憶,把我包圍,包圍。

我像冬天的火爐一樣溫暖。

10樓:

哈哈哈哈,我幫你記著歐

你以為你忘記的,全都變成你自己,寫在你臉上,肢體上,你的話裡,嘎嘎嘎嘎

它存在,你深深的腦海裡,你的心裡,你的夢裡,你的歌聲裡你以為你忘了而已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錯,忘不了你的好

什麼?還記不起來?

目嘛,讓我來提醒你,不謝

11樓:桐人KIrito

個人認為,我們產生的記憶其實只是在腦細胞中由多種化學元素構成了新的物質形態,然而這種形態在剛開始是非常不穩定的,需要後期的鞏固...否則會逐漸消散,從而導致記憶消失!

12樓:夏嗨

短期記憶是不會結合蛋白質儲存的,長期記憶會儲存在蛋白肽內保留在大腦中,我們常常說的忘卻了,一般忘得都是短期記憶,短期記憶也就是以神經元之間的迴路儲存記憶的,想象成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作用,這種電作用確實會容易遺忘,當電流隨著時間過去慢慢減弱自然會產生遺忘現象了。假設乙個閾值x,當電流減弱到x以下時,大腦就不能很好的感知和搜尋到這些記憶資訊了,感知不到的就是忘卻的部分,導致記憶成了殘缺的了,這時候如果有別人提醒下,往往又能夠再次回想起來,似乎外界的提醒非常重要成了決定想不想起來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也就是外界的刺激被你接受了以後產生了電流使你的記憶電流達到了閾值x以上,你就再次找回了「遺失的記憶」了。

如果一直不去管它,這股短期記憶或許真的會隨著時間過去消失殆盡,等到有一天外界再怎麼提醒你你都無法還原那種記憶,可能那時候你的短期記憶非但沒有經過多次強化轉化成長期記憶,而是已經被大腦的內環境沖刷的完全沒有了。

13樓:chow laura

先上一張圖

依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我覺得可能是在潛意識中,根據冰山理論(上圖),水面下降的時候潛意識中的內容也會出現在意識中,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某些你認為忘記的事情會突然因為某些觸發因素(水面下降)而出現在腦海中。

14樓:song letter

被大腦自動遮蔽了,能夠記住的回憶大多是因為自己關注,在乎,或者感興趣,比如一首歌,一句話,乙個電影等。更多的是這些片段可以引起共鳴,就像一部電影,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的記憶回放,可能是因為同乙個場景,同一句對白,同乙個時間點,引發出不同人的記憶片段。這是淺層的,人的慣性。

另一種記憶,是類似應試,記過用過就忘,因為目的功利性,而非出於本能,所以是階段性的記憶,真正的學霸屬於例外,他可以把記過的知識進行加工演變,為己所用,用於工作,用於生活,用於談資,用於泡妞等等,終極學霸練就了智商,也練就了情商,這些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學霸是把那些普通人想要忘記的一條條記憶小河匯入了他們的記憶之海,好比想做,能做,應做三個層次的追求,記憶也是想記,能記,應記。只是智慧型的人,工作中可以達到應記的責任感,生活中願做想記的平凡人。

忘掉的記憶都去哪兒了,說到底,在於人的選擇性記憶在哪。

15樓:一天胖三斤

大概像親手糊了很多風箏,一起放出去,有的線抓在手裡,有的斷掉了。。。而那些斷了的已經飛遠看不到了,可沒準兒在偏遠的地方發現時,還能記起這是自己曾經親手糊出來的風箏。有的時候在天空中看到別人風箏的顏色圖案,會想起自己好像也糊過這種樣子的

16樓:

所謂遺忘,並不是記憶消失,而是沒有再生。記憶雖然固定在大腦中,但是沒能檢索出來。固定下來的記憶如果置之不理的話,他們之間的聯絡也會漸漸淡化,最後連檢索都檢索不到。

這就是遺忘的真實面目。各個情景記憶相互聯絡就會變淡,慢慢地就轉為語義記憶了。在一些情況下,隨著聯絡的減少,最後也會完全忘記。

17樓:林十四

這問題真是殘酷。

看到答案裡全是這麼理科的回答,覺得更殘酷了。

「如果有些記憶已經被創造它們的人遺忘,那麼它們是否真的存在過?」

反正這個問題我考慮了很久。

想不出答案,就覺得,那些珍貴的回憶,無論主體事後怎麼樣了,都盡力去記住它們吧,

如果忘了,就什麼都沒了。連過去都被否認了。

沒有人知道所謂的未來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可是過去是比什麼都真實的。

跟這兩者對比起來,「現在」只是個微不足道的時點概念。

18樓:

形象點說,大腦就相當於一張圖,每個點上都可以存東西。當乙個東西真正放進去的時候就不會消失了。但是你還是可能找不到,因為你找不到通往這個點的路了!

忘記很多時候都是找不到東西存在哪,這可能也就是催眠什麼的可以問出很多想不起來的事的原因吧。

19樓:李寧

記憶存在於覆蓋在人腦表面的大腦皮質之中,記憶的獲得與整個大腦的突觸的抑制和促進有關。大腦一旦受到刺激,則在每一神經細胞(神經元)上生長出更多的突起,這些突起將使人腦內部的突觸連線。神經聯絡的總量增加,形成記憶。

不斷的刺激,細胞問聯絡密切,枝叉型的突觸不斷增多,資訊才易通過。經多次反覆,促進突觸愈加發達。反之,如形成的突觸長期不用,會變弱、縮小,突觸數也減少,使資訊不能順利通過。

所以為了增強記憶,就要經常用腦,就像經常要進行體育鍛煉一樣,進行頭腦鍛鍊。記憶的永續性取決於條件反射的牢固性。條件反射建立得越牢固,記憶就越持久;條件反射建立得越鬆散,記憶就越短暫。

記憶不長久,一般是功夫不深,複習記憶密度不夠有關。要經常地並在適當的時機進行複習,使條件反射不斷強化而得到鞏固,這樣就可以使記憶獲得永續性。

無家可歸的人最後都去哪兒了?

東林 我是個無家可歸的人,我告訴你吧,在經歷種種人情冷暖後,感覺看破一切,不會相信任何人,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就像過去的大俠厭煩江湖,想要歸隱一樣。本人正在想如何乙個能做到物質和精神需求能供的上,整好了,就穩定了。 人的最終歸宿都是死去,而真正流浪無家可歸的,則可以確定是悲慘的死去。那些流浪的人啊,...

身邊高學歷的人都去哪兒了?

Shu ying 本科畢業,前兩年都在電商公司。規模也不小,但是有個研究生都算稀奇。後來跳槽到大疆,身邊基本上最低研究生。基本都出過國。就是這樣。都在你認為的大公司,大城市裡 清華的本科。之後直博。在讀 北大的本科。之後讀研。留美。行業頂尖企業。北大的本科。之後讀研。某行總行。廈大的本科。之後留英。...

如何評價《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歌?

一大票精緻利已主義者的狂歡。當你長大了,覺得父母的關愛是累贅了。你們成年了上大學的時候怎麼不這麼想?西方西方西方,什麼都和西方接軌。人家西方小孩上大學自己申請貸款然後工作了慢慢還,而不是像你們一樣吃爹的喝媽的結婚買房都要父母出首付,翅膀硬了想要絕對的自由了,反過來問父母 你們為啥不發展自己的愛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