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裡哪篇文章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為什麼?

時間 2021-05-12 02:30:24

1樓:blank

小學:1.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

雖然明天還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2.葛翠琳的【綠葉的夢】:然而,最使我著迷的還是綠葉3.

蕭紅的【火燒雲】4.歐陽翠的【成長】:他的父母也不不是不愛他,而是為了從小培養他的生活能力,因為這樣更有利於他的成長5.

冰心的【只揀兒童多出行】記住只揀兒童多出行,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6.一位美國作家的【釣魚】當我面臨一次次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三十四年前和父親釣魚的事7.【桂林山水】,【走進麗江】8.

【蓮葉青青】,【蕭山楊梅】9【鳥的天堂】10【海上日出】,【西風胡楊】11【釀】【天窗】12【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花邊餃子裡的愛】13.【老人與海】初中:1.

散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的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2,社戲3.變色龍

2樓:蘇瑞

高老頭帶著自己的遺恨死去了。拉斯蒂涅草草埋葬了高老頭,也埋葬了自己最後一滴溫情的眼淚。他面對著巴黎的富人聚集區說:

「現在咱們倆來拼吧!」在這之後,拉斯蒂涅有了自己的貴族頭銜,成了乙個無恥的政客,開始了自己的輝煌。

不是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課本中名著閱讀中的一段話,大三了,如今讀起來深有感觸。

3樓:

發現乙個有意思的現象:男生回答的幾乎都是文言文,女生回答的基本是現代散文尤其以《爸爸的花兒謝了》最為突出。可能真的是女生更感性更喜歡抒發情感的文章吧。

而我不一樣,我超喜歡語文課本上的節選的年代久遠的外國作家的文字,各種型別的,有一戰二戰時期愛國主義的,有揭露資本家或沙皇殘暴不仁百姓苦不堪言的,有帶諷刺意味的童話,有感人的講述親情的……我最不能原諒自己的就是我把我以前的語文教材弄丟了(_)

4樓:賺考雅思所以改名

初高中的語文教材所收納的文章裡,只有三篇是讓我現在還能回想起來還能為之感動的。一篇是諸葛亮的《出師表》,一篇是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還有就是文天祥的《指南錄後序》。

5樓:

小學《竊讀記》那時候好像才開始萌發自覺讀書的念頭,為自己讀書,也算是啟蒙。記得那年寒假第一次自己乙個人去書店,現在想來很感動。文末的「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依舊耐人尋味。

《我的長生果》

像蜂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山谷,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湧起愉悅之情。在記憶的心扉中,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

當年學這篇文章時看到這一句可謂驚豔。對書裡的世界產生了無數的遐想與嚮往。也開始漸漸沉迷於書海,自得其樂。

《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當時是真的很嚮往,還有草原,草原去過了,倒也算圓了乙個心願。大概一生中去不到的地方很多,不可能每個地方都能留下自己的足印。有時在心中留下一點點缺憾,那一處未曾駐足的風景也是心中最純淨最美好的嚮往。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童趣》初中背過的第一篇古文

《傷仲永》對「泯然眾人矣」印象頗深

仲永之天資卓絕,尚且如此,吾等生性愚笨,又不善發掘所長,終日混沌,不及自省,遂泯然眾人。況沉逸不知警醒,徒以接受自我之平庸為俗言,甘於平庸,眼看大好年華虛度,也只待悔之晚矣。何其悲也。

《山市》文言文版海市蜃樓的景象,縹緲虛空。 後悔因自身膽小不曾涉獵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竹里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遊褒禪山記》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這句話是我高中三年堅持的動力。

《陳情表》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後來高三一輪複習重新學這篇文章時,幾次讀之慾淚目。想起學前班時學的一首兒歌,《小烏鴉愛媽媽》,很多道理早早地就灌輸在了我們的思想中,只是鮮少有人能內化外見。寒假打算看一遍《孝經》,古人對待父母實無二話。

小學時看《二十四孝圖》也著實感動。又想起自己這麼多年的不聽話懂事,深感慚愧。做乙個懂得感恩的人,從感恩自己的父母開始,體諒他們,反省自己,不必怨天尤人。

《錯誤》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幃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這首詩也算是對我的數年暗戀青春的總結哈哈。高一真的很喜歡。喜歡這篇詩也喜歡他。

《蘭亭集序》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真理啊,古人誠不欺我!

《赤壁賦》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錦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6樓:萬般皆下品

不知道現在還有這篇課文麼?

華羅庚 《統籌方法》

1-洗水壺 2-燒開水 3-洗茶壺茶杯、拿茶葉 4-泡茶讓我在語文課上喜歡上了數學。。。。

7樓:

珍珠鳥,還有我的空中樓閣。珍珠鳥寫的好可愛,還有吊蘭。空中樓閣完全夢想中的住所。

但直到近來,我發現自己對語文課本有很大偏見,老舍,胡適,魯迅,高爾基等人完全成了扁平人物,現在看他們的文章,覺得語文編輯們沒有選錯書,但是考試的方向讓人對他們容易心生牴觸,錯過這些有益的精神食糧

8樓:

小學蘇教版課本,這篇文章的內容遠遠走在了時代的前面。

多年以後把舊書拿起來細細回首,竟多了一番不同的感覺。曾經帶著所謂的有感情讀出的自己實際上不理解的文字,一下在我眼前變得如此清晰。(我說的是真的)

9樓:whatever

遊褒禪山記王安石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10樓:巨冰

吾與汝皆為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將久相與處。

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

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

都是《祭十二郎文》裡的當時看到就很有感覺。

11樓:火山琰-ECHO

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祭十二郎文》

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以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 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

失去遠方親人之後每次讀到都會溼了眼眶!

12樓:nini小迷糊

滕王閣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13樓:

「為什麼我的眼裡長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艾青 —《我愛這土地》當時讀這一句時心裡幾度哽咽,我的眼裡也含滿淚水。

14樓:童話世界的遊蕩者

我記得它叫做《白楊禮讚》「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不是平凡的一種樹。」至今字字誅心。還記得當時—

一整節語文課全班乙個乙個叫起來背,背不下來門口站著去!課文抄三遍晚上找老師單聊!

15樓:小塊拼圖

16樓:Geanty

小學六年級的課文荔枝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歲的時候。那是十幾年前,我剛從北大荒回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攤前,腳挪不動步。

那時,北京很少見到這種南國水果,時令一過,不消幾日,再想買就買不到了。想想活到28歲,居然沒有嚐過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親快70歲的人了,也從來沒有吃過荔枝呢!雖然一斤要好幾元,挺貴的,咬咬牙,還是掏出錢買上一斤。

那時,我剛在郊區謀上中學老師的職,衣袋裡正有當月42元半的工資,硬邦邦的,鼓起幾分股氣。我想讓母親嚐嚐鮮,她一定會高興的。

回到家,還沒容我從書包裡掏出荔枝,母親先端出一盤沙果。這是一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個都長著疤,有的還爛了皮,只是讓母親—一剜去了疤,洗得乾乾淨淨。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著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

不知老人家洗了幾遍才洗成這般模樣。我知道這一定是母親買的處理水果,每斤頂多5分或者l角。居家過日子,老人就這樣一輩子過來了。

不知怎麼搞的,我一時竟不敢掏出荔枝,生怕母親罵我大手大腳,畢竟這是那一年裡我買的最昂貴的東西了。

我拿了乙個沙果塞進嘴裡,連聲說真好吃,又明知故問多少錢一斤,然後不住口說真便宜——其實,母親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這樣的把戲每次依然讓她高興。趁著她高興的勁兒,我掏出荔枝:「媽!

今兒我給您也買了好東西。」母親一見荔枝,臉立刻沉了下來:「你財主了怎麼著?

這麼貴的東西,你……」我打斷母親的話:「這麼貴的東西,不興咱們嚐嚐鮮!」母親撲啼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乙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捨不得吞下,嘴裡不住地對我說:

「你說它是怎麼長的?怎麼紅皮裡就長著這麼白的肉?」畢竟是第一次吃,畢竟是好吃!

母親竟像孩子一樣高興。

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師帶著幾個學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著桌上這兩盤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盤沙果傷痕累累,一盤荔枝玲挑剔透,對比過於鮮明。說實話,自尊心與虛榮心齊頭並進,我覺得自己彷彿是那盤醜小鴨般的沙果,真恨不得變戲法一樣把它一下子變走。

母親端上茶來,笑吟吟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後回過頭對客人說:「快嚐嚐荔枝吧!」說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親很喜歡吃荔枝,但是她捨不得吃,每次都把大個的荔枝給我吃。以後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貴,我總要買上一兩斤,讓母親嚐嚐鮮。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一直延續到三年前母親去世。

母親去世前是夏天,正趕上荔枝剛上市。我買了好多新鮮的荔枝,皮薄核小,鮮紅的皮一剝掉,白中泛青的肉蒙著一層細細的水珠,彷彿跑了多遠的路,累得張著一張張汗津津的小臉。是啊,它們整整跑了一年的長路,才又和我們闊別重逢。

我感到慰藉的是,母親臨終前一天還吃到了水靈靈的荔枝,我一直認為是天命,是母親善良忠厚一生的報償如果荔枝晚幾天上市,我遲幾天才買,那該是何等的遺憾,會讓我產生多少無法彌補的痛楚。

其實,我錯了。自從家裡添了小孫子,母親便把原來給兒子的愛分給孫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饞貓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歲才能嚐到荔枝,他還不懂得什麼叫珍貴,什麼叫捨不得,只知道想吃便張開嘴巴。

母親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太饞嘴的小孫子吃了。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

語文課本裡有哪些句子如今令你玩味?

心田花開學校 玩味的有很多,讓人隔著書本就能聞到味道的就更多了 孔乙己 中的關於孔乙己吃茴香豆 他便給他們吃茴香豆,一人一顆。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整篇文章竟對茴香豆印象最深,導致之後去紹興的時候總會點一盤 金色的...

為什麼語文課本中有《楊修之死》這篇文章,是想教育孩子們什麼呢?

ImBatman 有些人就是水,還不知道自己水.武你不行.文,建安七子好像沒有你吧,也就刷刷小聰明.關公門前耍大刀,孔夫子目前賣大字,像個跳樑小丑,這種蒼蠅就是要拍死. 學無涯 你看出來的問題,別人都看出來了,別到處嚷嚷顯擺你發現了重大問題,大家都看出來了,但是都不說話,誰說出來誰倒霉!這就叫 禍從...

高中語文課本裡哪句話讓你記憶猶新?

王育 古人之觀於天地 山川 草木 蟲魚 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 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