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語文的閱讀理解?

時間 2021-05-11 23:51:12

1樓:學有秘方

我們知道,閱讀能力差不僅會使孩子的語文學習產生困難,也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因為任何學習都是從閱讀開始的。

可是小剛還是像趕車似的,有時只挑書中自己關心的情節看。但有一次,在學校老師在課堂上叫大家隨手寫一篇課外書讀後感。小剛竟然乙個字也寫不出來,最後胡亂湊成上交了。

當小剛媽媽知道後真是既生氣又無奈,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學會讀書和思考。

其實這個問題大多數家長應該也都有遇到,因此,今天杜老師就給大家支招,家長也可以把這個方法傳教給孩子學習!

01 學會假設閱讀法,迅速掌握內容要領

拿到一本書,大部分孩子都是直接翻開正文開始閱讀,如果剛讀了一部分被其他事情中斷,等事情結束後再返回來閱讀,很多孩子感覺根本無法銜接上前面的內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讀了半天記住了什麼內容。

之所以存在上面的問題,主要是沒有做好讀書前的準備工作。

其次要看的是書的目錄,通過閱讀目錄內容設定閱讀本書的目標、了解實現目標的方法和自己當前對書籍所述內容的認識程度,形成對書的閱讀地圖,便於自己在正式開始閱讀後邊閱讀邊回看並修正地圖。

通過運用假設閱讀法,能夠迅速掌握全書的閱讀線索和大致脈絡,方便在閱讀中斷再重新恢復閱讀時能迅速理清自己讀到書籍的哪部分內容,對於提高所閱讀書籍內容的理解能力十分有效。

02 學會採訪式閱讀和整合閱讀法,提高思考能力

大多數孩子在做閱讀理解題時看著讀題讀得都很認真,但是讀完卻無法做對下面的習題,原因其實是孩子沒有帶著疑問去讀,也沒有邊讀邊總結提煉,這樣無論讀多少遍,意義都不大。如果想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要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而要提高孩子思考能力,首先需要孩子學會採訪式閱讀,當孩子在閱讀一本書時,讓她學會邊讀邊問,要善於發現作者提出的問題、自己有疑惑的問題和重點問題。所謂重點問題,就是那些書籍開篇提到的問題、有多個答案的問題和答案有爭議的問題,並讓孩子通過閱讀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只有邊讀邊關注和回答問題,才能讓孩子從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

03 學會整合閱讀法,提高思維能力

其次,需要孩子學會整合閱讀法。如果把一本書比喻為一條魚,正如同我們平時吃魚一樣,要把魚肉從魚骨頭上剔下來吃掉,最後只剩下魚的骨架。整合閱讀法就是教會孩子做到骨肉分離,拋開那些像魚肉一樣的解釋性內容,找到如同魚骨架一般的書的精華。

整合閱讀法可以通過提煉摘要和推測未讀章節內容兩個步驟來實現。第一步驟提煉摘要就是閱讀每個章節的過程中要尋找到最具概括性的句子,然後用不超過30字的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本章節的核心觀點,當所有章節都閱讀完後,再用不超過概括出全書的主要觀點。

第二步驟推測未讀章節內容就是在閱讀新章節前,先把已經讀過的所有章節自己寫的摘要都通讀一遍,然後結合要閱讀的新章節標題,推測一下新章節會講述哪些內容,當正式開始閱讀新章節後,還可以把讀到的內容和自己之前的推測進行對比,驗證一下自己猜對多少內容。

2樓:助仁為樂

有調查顯示:

47%的小學生平均每天花1小時閱讀,45%的小學生平均每天花10分鐘或更少的時間閱讀。

孩子現在的閱讀時間,似乎越來越少了。

不管我們如何強調閱讀很重要,很多父母依然不認同閱讀的「功利性」。

確實,比起投入大、見效快的補習班,閱讀看起來確實是「無用功」。

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說過:語文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將來至少有15%的考生做不完試卷。

而這15%的考生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不閱讀。

高考語文命題最明顯的變化是考閱讀量和閱讀速度,讀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

所有科目都考察閱讀水平,「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不是口號,小學不閱讀,中高考會很吃虧。

乙個不能不承認的事實是:

語文已經成為「拉分王」,閱讀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教育專家認為,不同學齡期的孩子,有著不一樣的閱讀量要求。

一至二年級,每年起碼讀100萬字;

三至四年級,每年起碼讀200萬字;

五至六年級,每年起碼讀300萬字。

先有閱讀,再有學習,然後才會有成績。

如果孩子只學習教科書,只應付做作業,那麼他對世界的了解僅限於方寸之地,他所吸收的知識也僅限於課本知識。

通過海量閱讀,涉獵百科,博覽群書,孩子的智慧型才能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強大的自我發展能力。

怎樣才能讓孩子自信、理性、平和、樂觀,「除了讀書,別無他法」。

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

好習慣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不僅關係到學習成績,還影響到今後的工作與生活。

巴金先生也說:「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孩子成績的好壞,不僅與智力有關,更受到平時習慣的影響。

好習慣,才是支撐乙個孩子走得更遠的根本。

3樓:該使用者似乎不存在

我看了一圈,都是吐槽答案的,沒有吐槽文章的嗎?

之前我做過一篇閱讀理解,講的是一母親因家庭條件困難帶著兒子撿瓶子,到一路口是紅燈,看見街上有一空瓶子,二話不說當交警、紅燈和闖過來的卡車是空氣衝上去在卡車急剎車是把瓶子撿起來又飛快地跑回去。然後母子倆對視一笑像乙個溫暖的磁場感染了所有人………

你還有時間笑呢啊????

第六十二條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通過有交通訊號燈的人行橫道,應當按照交通訊號燈指示通行;通過沒有交通訊號燈、人行橫道的路口,或者在沒有過街設施的路段橫過道路,應當在確認安全後通過。

第八十九條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非機動車駕駛人拒絕接受罰款處罰的,可以扣留其非機動車。

4樓:哈哈哈

我換個出題問法…

費舍爾0.4秒毫不猶豫扔出了那個球球,這體現了他什麼品質?

出題人思維:果斷\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敢挑大樑\審時度勢\等等等等費舍爾思維:腦子一片空白和不得不出手的無奈鄧肯在矮乙個頭的巴蒂爾面前沒能補進那個籃板,為什麼?

出題人思維:熱火的努力和馬刺的老去

鄧肯:我失手而已,下年還是我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叫閱讀理解

5樓:Vickyyyy小百科

文章想表達什麼是作者的想法

但是我們作為一千個讀者非要固化成乙個哈姆雷特,並且以此來作為語文能力的評判標準。怎麼看起來也有些奇怪。

在我還是乙個小學生的時候,人教版的語文書上有一篇課文是關於乙個小男孩學習練習小提琴的(因為時間實在隔得是太長了,現在記得並不是很清楚)。裡面有乙個片段是描寫這個男孩站著拉小提琴的畫面。

這時候我小學的語文老師就問我們這些小朋友:"這個小男孩為什麼要站著拉琴而不是坐著呢?"

好的,全班沉默,現在想想可能是我們這些小學生們都沒有想到合適的答案。畢竟在願意自我展示的年齡想到合適的答案為什麼不舉手展示一下自己,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其他小朋友羨慕的目光?

沉默持續了有一段時間,老師一看這不找乙個人回答課就講不下去了呀,於是把目光投向了全班唯一乙個學小提琴的學生——我身上。

"***你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作為學小提琴的學生。"

"嗯34;我很猶豫的站起來"我也不太確定,因為我在學習的時候老師就讓我站著拉琴,說這樣可以保持自己的重心,能夠使上力氣。"

是的,就算現在看來這個答案也沒有錯誤。畢竟8 9年過去了,我也確實沒有見過誰是坐著練琴的。哦對,有,我的老師坐著教我。

也許是我的答案引起了語文老師的不滿,她匆匆打斷我的話"嗯?結合你的生活再好好想想。"可是我是真的不明白了,就站在那裡表示這就是我的理解。

"哎"她嘆了一口氣。正巧這時候我們班語文小學霸舉手了,她表示"小男孩站著練琴是對小提琴的尊重"

what?說實話我當場迷茫了。站著練琴是對琴的尊重,這麼在文章裡說沒什麼毛病,但是在現實生活裡,或許是不是太假了?

在這同時,語文老師的目光也回到了我的身上,帶著滿意看向我,彷彿再說"你看是吧,你說對吧(不接受反駁哦)"

好吧我接受。我只能帶著微笑還有恍然大悟的表情點點頭,好像我對於學琴又取得了什麼大徹大悟的體會似的,在老師同學的目光裡坐在位置上。

閱讀理解,有不同的大腦就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為什麼全中國這麼多學生卻只限制一種理解呢?為什麼對明明知道道理並不是這樣的學生進行否認呢?這大概已經偏離了閱讀理解的本意了吧。

雖然現在已經8年過去了,但我還是可以感受到當時坐下的時候來自同學的懷疑,老師的教育,還有來自語文閱讀理解這個板塊的壓力。可以說他直接的傷害到了乙個孩子的自尊心,也正是所謂的標準答案對孩子的想象力進行了排斥和邊緣化。

6樓:咬耳朵

這篇文章通過……,描寫了……,反映了……,體現了……,深刻揭示了……,使我們……

大家對這個模板應該都很熟悉吧,大學前的語文教育必備模板!

我想說,全都是大而無用的東西。這應該是深受有色政治影響的遺毒!絕不符合馬克思恩格斯毛爺爺鄧爺爺理論和實踐的精神!

語文的教學裡,【標準答案】四個字最坑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體制下的教育只允許你看到乙個。

高考過去十多年了,也看到一些德、法、澳、美等國試題,不得不說,我們的文科教育,真的很失敗。閱讀理解就是失敗的代表!

7樓:噠吧將

然後題目問:你喜歡水仙花嗎?為什麼?

我知道按照老師一貫的尿性我必須要寫喜歡,但是我那天就是有點故意吧,想看看對著幹會怎樣。

於是我寫:不喜歡。因為它有毒。

果然,試卷發下來,這道題全錯。

這個故事我講了無數遍,當做笑話一樣跟很多同伴說。

小小年紀的我早就見識了社會的險惡[拭淚]

這就是,你怎樣想我管不了,但你說什麼必須有標準答案。

挺好玩的。

8樓:慄紙

過早培養了某些人過度解讀的本事

比如我家窗簾是藍色的,他必要研究一番有什麼寓意

你說,那我不寫藍色了,我換成灰色,粉色他還要繼續研究

可窗簾總得有個顏色不是?

最後有標準答案和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就是說老師覺得你不合理你就不合理

說什麼培養的閱讀能力,其實除了應試能力什麼都沒有

強烈建議刪掉算了

這東西你把原作者喊來他都不一定能答出來

天天在下面寫作者想怎麼表達,他去採訪過作者麼?還是欺負作者開不了口,他就代表作者了

最後憑什麼出題者的想法就是對的,和他不一樣就給你扣個情商低,閱讀唯讀到表面的帽子

總感覺很可怕,如果出卷人想,完全可以刻意的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就像那個把魔道祖師編入試卷的老師。

語文閱讀理解怎麼做?

唐老師中學語文 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注意力,先讀文章,每讀一句,知道一句的意思 每讀一段,知道一段的意思 整篇讀完,心裡對全文有個清楚的段落劃分。期間,碰到自己陌生的專業詞彙,也用筆劃出。這道題最耗費腦力,一定要興奮 集中精力去做。當然還有一些技巧可用,有朋友說了這個,我就不多說了。 我就提一點閱讀...

語文如何答好閱讀理解?

瀉藥同初中生 其實最根本還是要多讀書,多積累,你讀的書多了,語感自然也強了,考試的時候都有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但是我覺得現在這些考試,是真的很死。你得分扣分都是根據答案來的,沒有辦法,你只能按答案的思路來,就只能記一下答題技巧啥的了。有時候就算你的想法是正確的,沒毛病,但是跟答案的方向不一樣,也會丟分...

如何評價語文「閱讀理解」這類題?

只允許出題人違背作者意願而過度解讀,卻不允許學生違背出題人意願而過度解讀 閱讀理解這東西本來就是各有各的理解,偏偏還弄個固定答案 李惡實 即需要了解作者思想,還需要了解出題者意圖。只要讀懂選段就能理解作者思想,絕大部分題目都是圍繞作者思想展開的。這部分分數是可以通過理解文章主旨拿到的。剩下的部分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