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的邏輯和思維方式?

時間 2021-05-11 23:31:33

1樓:牛奶煮蘿莉

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也稱抽象思維(Abstract thinking)。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於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過程。它與形象思維不同,是用科學的抽象概念、範疇揭示事物的本質,表達認識現實的結果。

邏輯思維是一種確定的,而不是模稜兩可的;前後一貫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條理、有根據的思維;在邏輯思維中,要用到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運用這些思維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邏輯思維的能力。邏輯思維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做邏輯思維時,每一步必須準確無誤,否則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我們所說的邏輯思維主要指遵循傳統形式邏輯規則的思維方式。常稱它為「抽象思維」或「閉上眼睛的思維」在邏輯思維中,是使用否定來堵死某些途徑。比喻說,邏輯思維是在深挖乙個洞,它就是為了把乙個洞挖得更深的工具。

邏輯思維是人腦的一種理性活動,思維主體把感性認識階段獲得的對於事物認識的資訊材料抽象成概念,運用概念進行判斷,並按一定邏輯關係進行推理,從而產生新的認識。邏輯思維具有規範、嚴密、確定和可重複的特點。邏輯思維的特徵1、概念的特徵:

內涵和外延。2、判斷的特徵:一是判斷必須對事物有所斷定;二是判斷總有真假。

3、推理的特徵: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徵是:如果前提真,那麼結論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徵是:

雖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證結論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邏輯思維的一般作用1、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客觀事物。2、可以使我們通過揭露邏輯錯誤來發現和糾正謬誤。

3、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去學習知識。4、有助於我們準確地表達思想。

2樓:鹽選推薦

今天我想講乙個重要的思維模式:發展觀

所謂發展觀,就是認識到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的變化當中,靜止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這話沒錯,但是好像只能在書本上理解。

放到現實生活中,好像就有點用不上。

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神經結構,習慣了把很多事物當做靜止不變的東西,加以認知。

這方面最著名的乙個教訓,叫做揠苗助長。

課文我們都學過,有人擔心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了,想要幫忙,於是人為地把它拔高一截,反而害了這些莊稼。道理很簡單,但是你想沒想過,為什麼會有揠苗助長的想法?它背後實際上是一種認識論:

認為苗已經停止生長了。

理智上我們知道,苗沒有停止生長,只是長得很慢。

但是緩慢的變化,我們是看不到的。想一想,如果用肉眼盯著一棵莊稼,不可能看到它在長大。你盯著它看乙個小時,兩個小時,還是那麼高。

你就很容易得出結論,說這是乙個靜止不變的東西,它跟塑料做的假花沒有區別。

真的沒有區別嗎?顯然不是。

你給它一段時間,隔上五天,十天,再去看,你就發現它一段時間不見,自己就長高了一大截。你對它之前的擔心都是沒必要的。

這個道理也適合用在人身上,特別是小孩。養過孩子的都有經驗,你每天看著他,覺得他好像一直都沒有長,但是有的親戚朋友幾個月見他一次,就覺得哇,他長得好快啊。

這裡我們就區分了兩種不同的物件。一種是有生命的,比如人,比如植物,比如乙個家庭,乙個企業,包括乙個社會,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而另一種是沒有生命的,乙個石頭,一杯水,一部機器,一朵假花。

哲學上來說它們也在變化,但是從我們的人生尺度來看,幾十年時間,它們自己是不會變的。那麼,我們在建立發展觀的時候,就要針對這兩種物件,建立不同的發展觀。

闡釋

有生命和無生命物件之間的區別,會進一步影響我們之後的認知。

我們習慣於認識無生命的物件。它們是固定不變的,除非我們對它做一點什麼,它才會有變化。乙個機器壞了,我們要送去修理廠。

不去修,它就永遠是壞的。但乙個人感冒了,他可能還沒顧得上去醫院,感冒就已經好了。

3樓:銅鼎金盾

①以客觀事實為基礎,這是前提。詭辯論是要不得的②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的活動是意識的本原③唯物辯證法的三大邏輯:量變引起質變矛盾的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

三邏輯建立在普遍聯絡的基礎上。

以上多多學習和實踐,很有益處

4樓:

我有一點經驗。

首先如果科學能力不錯。就容易理解基本上事物都可以用微觀化的辦法解析。另乙個思路則是尋根的辦法。

一切基本上都可以用尋根的辦法解析。那麼很多事理就可以很好的分析了。能夠精細了解也就是精明。

然後進一步的。雖然科學思維能分析但是不一定有創造性。所以創造性的思維是不太邏輯的。

再進一步。應該以開放的思維去對待世間萬物。因為不合乎邏輯的也會有用。

那麼實際上任何事物都有潛在的價值。這個和辯證有相通之處。看似無用實則不一定。

除此之外甚至看似錯誤的也有可能有用。很多東西都誕生於偶然的錯誤。

再進一步。那麼一切外在事物和內心活動都應該被認可。那麼人應該是絕對自由的。因為什麼都有可能有價值。

再進一步。如果過度開放。恐怕就變成了盲目開放。會有缺點。實際上理論上開放。但是具體還要考慮效用。

接著那個微觀的。微觀的特點是變化多。那麼可以延伸事理都是高度複雜的。

所以可以推出。基本上大多數簡單的規則都是有缺陷的。這適用於很多現實的規則。

也表明簡單的規律一般難以涵蓋現實的變化。這就類似於很多哲學家悲觀的思想。只不過他們針對的是人生的期望會落空。

這裡的期望就是某種規則。多說一句。那麼大量的權威都有缺陷。

銜接那個辯證。這就是中國古代有過的總結了。謹慎可以少犯錯誤。

但是會缺少活力。活躍可以更多的行動。卻容易犯錯誤。

這是幾乎不能兩全的。但是就算一些規則有缺陷。還是可以搶先行動。

佔據先機。而不必擔心缺陷。這就可以增長很多膽識了。

實際上再說一句。那麼如果考慮多的話。有的東西就可以兩全了。

所謂膽大心細就是這個道理。可以分兩次做辯證的兩端。這裡不多說了。

這是可以極大擴充人的行動力的。這就是用認知彌補很多自然的缺陷。除了這個辦法。

辯證的本質在於總量的缺少。那麼只要總量增加了就可以不必遵守辯證。這就可以減少一些膽怯。

不是什麼東西都是注定不能突破的。

再進一步。以上包括很多豐富的行動。和收穫。

乙個人在缺失的時候渴望飽滿。但是飽滿了就有可能感覺沒意思。這就是說樂趣一般都在過程。

那麼經驗是需要增長的。增長了確實會很厲害。不僅僅是經驗。

各種能力的增長都有可能互有裨益。有時候增加了能力就會很不一樣。只不過確實相應的也會缺少過程的樂趣。

這就是量的多少的規律。也是乙個相對的規律。雖然很多人不會利用資源。

但是大概人們的行動取決於資源的多少。關於相對。和人的認知有關的乙個規律性是。

人們的觀點都基於現有認知。那麼一旦認知改變。觀點恐怕也會改變。

事理也是如此。一旦一些條件改變。那麼很多事理就會改變。

雖然還有很多。這些已經不少了。而且能涵蓋很多。

5樓:一念一世界

還真有,我自從跟別人學了之後,那思辨能力提高不止一點半點,但是對於從「煩惱」中解脫的人來說,思辨能力好,未必有幫助,可能還是障礙。

6樓:

我還沒總結過自己的思維方式,覺得這玩意不好學吧,我只能想到逆向思維我經常這麼思維,而且邏輯沒有好壞邏輯就是邏輯如果這樣就有可能那樣就有可能那樣那樣那樣你想的步數越多你越有邏輯

7樓:緣騎士

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

想成長是好事,有想成長的心會讓你更好更快的成長,可能會比同齡人更成熟。

但一定要記住不能操之過急,誤入歧途。多借鑑他人的經驗

8樓:夢想製造狂

哲學從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老子,孔子等人,再到如今,發展了幾千年,而它的本質就是用理性質疑一切,繼而衍生的思考與邏輯,簡直就是人類最基礎也是最高等的瑰寶,你怎麼能不去好好學習學習呢?

9樓:倪振源

一,成長性思維VS僵化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專注於自己的進步和成長,把錯誤當成成長的機會,這樣不斷的總結,進步,越來越自信,有成就。

僵化型思維專注與自己行不行,好不好,把錯誤當成自己不好的證據,這樣就會害怕錯誤,並不斷的受挫,導致自卑。

切換到成長型思維,需要把事情和「自己好不好」,「自己值不值得愛」分開。事情是事情,自己是自己,借事鍊心,從小白到大師,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二,內觀的思維

借事鍊心,通過外在的人事物,通過外界的人事物,通過自己的情緒,想法,觀點,來認識自己。

我去過乙個天津的寺院,一進門,回頭看到幾個大字,嚇了一跳:

「來此作甚

佛在你心中」

佛這個字是解脫的意思。答案在自己的心裡,最有效最快速的成長方式,是內觀自己。

10樓:梅不群

我吃過缺少以下思維方式的「虧」 跟大家分享1.不要隨隨便便給人物或者事件下定義

2.在不深入了解的前提下,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

3.要學會換位思考

4.不要自負,保持謙卑

這是目前印象深刻的,學到的

11樓:黎墨

小寶貝,年齡和思維方式和是否擁有好的邏輯不成正比。反倒是年紀輕輕就能擁有這些比較讓人羨慕。你呢,安心長大,別急,我覺得這是學習邏輯訓練思考的好心態。

另外,我談一點看法。邏輯,和思考方式沒有好壞之分,但有底層和表層之別。底層是根,上邊的都是枝葉。不能順序倒置。考慮問題要順藤摸瓜,而最終的驅動是人性。

12樓:

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沒有一蹴而就的事,如果沒有認知體驗,科學知識,再好的邏輯和思維方式也沒用,為什麼想快點長大?難道你不知道長大是慢慢的過程麼?長大真的能得到你想要的麼?

成長的煩惱是不是很多?逃避解決不了問題,遇到問題就面對問題針對具體問題去問去學,去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就是長大的過程,只有擁有勇氣面對問題的人才會長大,不然永遠是小孩子,怎麼都長不大,你懂了麼?

怎麼才能提公升自己的思維方式 或思維邏輯

鹽選推薦 改善這一狀況,你需要用到大腦的神經可塑性,你必須為自己的大腦創造一些新的發展條件,才能從導致低自尊的自動想法那兒奪回一些主動權 這樣的做法,就是 new conditioning 那麼,我們該如何創造新的發展條件呢?那就是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為自己創造和童年缺愛經歷完全不同的新經歷和體驗,然...

有沒有比邏輯思維更高階的思維方式?

吃瓜的盤子 結構思考力 中文版的 金字塔原理 這本書比讀金字塔原理讀起來順暢很多。整個文章的結構大致框架全部是基於 金字塔原理 結構思考力的四個基本特點 1結論先行 論 首先交代背景 比如引出新聞聯播的名言 其次描述衝突 從 到 再到 接著闡述總論點。2以上統下 證 以淺層次和深 層次兩個方面闡述論...

如何針對GMAT邏輯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

3丫丁 GMAT 730,但小分不太記得了。排名大概是top 4 左右,邏輯題一直做的還不錯,拋磚引玉強答一下。好好讀 Manhattan Prep 輔導書的邏輯分冊,建議邊讀邊自己整理歸納出乙個針對自己的小冊子,帶在身上隨時看經常想。例題要認真看,看完試著重新分析一遍,確定自己懂了為止。用從1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