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在應試教育下存在的一些問題 ,作為本校學生有什麼看法?

時間 2021-05-11 17:16:34

1樓:

《后科》

那些口口聲聲

抱怨華科缺點的人,應該看著你們;像我一樣,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

老師們積攢了幾十年的課本、ppt

所有試卷、儀器和實驗報告,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

數電模電,微機原理,作業系統。

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開啟,

可以盡情地驗證。

自由學習一門訊號與系統,掌握傅利葉變換 , 欣賞拉普拉斯的奇妙,去遙遠的南一樓做實驗。

很多人,

從入學開始你們就在自習室自由探索《xx學習指導》;

很多人從剛入學就進入了不惑之年,

不惑於自己怎樣刷高加權,在內卷中勝出。

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 你們只憑相同的99分,就能結交千萬個一起虛空補考的朋友。

你們將擁有,

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賣弱的權利

你所熱愛的加權就是你的大學生活。

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華科。

但是華科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我看著你們,滿懷敬意。

向你們的專業態度致敬。

你們正在把學風變成加權的。

把加權的變成自習的;

把自習室變成寢室的,把寢室變成自習室的;;

你們把華科的匿名群, 變成了乙個透著戾氣的釣魚台和快車橫飛的秋名山。

向你們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人,

才沉迷遊戲和戀愛;

內心強大的人,

從不care獨身與自習。

向你們的大氣致敬。學渣浪到補考,

學霸學到轉鐘,才回寢室。

更多學弟的華科,

更容得下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有一天我終於發現,不只是我們在教你們男男如何相處♂,

而更是你們在啟發我們,

怎樣更多地招學妹進來。

那些抱怨女生越來越少的人應該看看你們,

就像我一樣,我看著你們滿懷感激。

因為你們,

這個世界會更喜歡華科。

因為一所學校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學校的男女比。

因為你們,

這次線上教學所表現的大學風貌。

就不再如大多數老師意。

而是網課,頹廢,立flag , flag倒下。

是心中有ddl,眼裡有作業。

你們不用活成我們想像中的樣子

我們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們在家的學習狀態。

如果你們依然需要我們的提醒,那麼,

努力吧,科浪

我們在同一條掛科的河流。

2樓:零崎奎識

畢業兩年了,現在感覺自己最大的收貨就是學校的經歷讓我比起曾經多了些自信。

在華科,最好不要盲從,要對大學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得到什麼就去做什麼,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找到你自己的目標就好了。

3樓:

華科學工最適合兩種人不過,一是適合中產以下的家庭出來的孩子,二是想繼續保持中產階層家庭的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學校的教學課程還是非常的有用的也很全面,可以讓大多數畢業生找到乙個還不錯的工作,可以讓農村的孩子走到城市。

但是如果你出生於中產,你想帶領家庭再上公升乙個階級,或者如果你是富二代,勸你不要來,這個學校不適合你,因為他的教育適合於需要脫貧攻堅的人適合保守的人。你們適合去武大,武大教給你更多的是思想,能給你的是開放多元的思維模式。

ps.每個人對中產定義不同,別在中產這裡糾結

4樓:烟醯胺腺嘌呤

我很少在知乎懟人,但是看到題主提問的方式,我覺得可以說道說道了小學語文告訴我們,徵求意見類問題在提出時不能帶有傾向,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合格的問題,答案也會有偏移。退一步講,問題中有個人論斷,也得給出證據。

說應試教育存在問題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大學實行應試教育只有華科出現問題?這到底是華科的問題還是應試教育的問題?

華科上天了也只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華科人奮鬥了幾十年才達到今天這個水平,跟清北上交復旦比肯定有差距,從概率上講,那要說應試教育的問題是不是得看看清北良率如何?逮著華科說事,是不是帶節奏?

兄弟,我勸你善良。

5樓:

華科教育水平如何,我乙個外校人無權評價。但是從問題描述中,可以感受到題主在人文教育方面和邏輯思考能力上的明顯缺失。這個應該不是應試教育的鍋。

6樓:白樺

這算是強答吧(對不起各位華科大佬)

畢竟著個問題不知為何就掛了好幾天了。。

不是華科。

關於貴校的保研政策確實不了解

但針對問題裡提出的一些東西還是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個人規劃,其實覺得再努力學習,在時間的彈性上,肯定是要大於高中的。

個人規劃一直都不是有乙個特別完整和清晰的時間去專門思考的部分,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之中不斷探索,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接觸得多了,慢慢地才會對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有乙個認知。從這個角度講,努力學習,是為了多接觸不一樣的領域,主動「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身邊也有很多同學是埋頭學習的,讀書的時間仍舊佔據了大部分學習生活。但是他們也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尤其是上學期認識得一位學習特別努力(幾乎泡在自習室),但情商,眼界,沒的說。對自己未來的規劃,都有思考的學長。

因為他們學習的時候會把學分績作為一種反饋,但不是學習的目的。

外表是高三一般的苦行僧的生活,

內心卻早已脫離了對分數排名的斤斤計較

而是在不斷地學習的過程中克服乙個又乙個困難,然後在探索的過程中慢慢慢明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當焦點放錯了位置的時候,「好好學習」這條正確的路反而也看上去也成了「思考人生」的阻礙。

如果不能改變學校的體制(儘管是有不合理的地方)

那就努力讓自己思考更多吧~

枯燥沉悶的學習生活之下,也可以掩藏著星光璀璨的思想~

7樓:「已登出」

華科18級某啟明卓越班學生。

入學半年,給我的整體感官是華科學風真的是務實勤懇,但拓展思維,增進人文情懷的活動從來不少。我上學期聽過幾期極其優秀的人文講座,收穫頗豐;自己也一直在打辯論,雖然華科辯論圈的確不太大(可能大部分人不怎麼關注吧);身邊的同學也都很有想法,有學習小語種的,有自學前端開發的,有加入企業俱樂部鋪墊未來的......學院的老師們也一直鼓勵我們做大創,做比賽,學在課外。

一言以蔽之,你想要的大學生活,華科不會少你多少。

可真正的問題是,有多少人,包括我,清楚自己想要的大學生活?清楚加權,科研,比賽,學生活動對自己今後發展的意義,從而權衡上下,取捨有分寸?大多數不過是人云亦云,人學我學,一直在迷茫中前行。

我也認識對自己早有規劃的學長,充分利用華科給予的資源,一步步邁向夢想。

最後一句,琢磨自身,有時候也許比反思學校更重要。共勉。

8樓:

這難道不是中國教育目前普遍的問題麼,怎麼老黑我科,關山口男子職業技術學院是白叫的麼。。。

記得一次給臨八上課,發現好多學生不會但是又不敢問,說的一些有問題的答案也不敢質疑(我承認我水平不高我反思),這其實就是學生普遍情況,需要慢慢來引導。。。

9樓:李白

華科教育策略為重學習本專業知識。而對大學最應該的通識教育有所欠缺。

以前高中時以為大學要好好學習,學的東西可以以後更好地工作。現在看來,更缺乏的,更應該做的是怎樣成為乙個全面的,可以獨當一面,在社會上能解決種種問題的人。

華科生源大部分為城鎮農村來的學生,高中普遍就是天天學習,而且家庭也是支援只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這種觀念也沒問題。但到大學就會欠缺很多需要補的軟技能,不然難以在社會混的風生水起。

例如財商,情商這些。或如何說話,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高效科學地學習,自律,讀書,思考。以及從經濟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這些人文社科的角度去理解這個世界,構建乙個多元化世界觀。

但對於學校來說也不能苛求,畢竟要是要求每個人都去做一些長遠的事,沒有較為近期或階段性的量化指標,很容易變成大學荒廢四年的局面。就經院來說。我們專業相較理工科醫學等還是要學業輕鬆些,這就導致了很多男生就是天天打遊戲,作業前一晚抄一下,考前一兩天肝課本。。。。

雖然也大多數沒掛科,也確實真的是短時間內理解速記了些知識。但真的是荒廢了太多的時間在遊戲上。

學校就課程學習,自然要構建量化分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專業課程的動力。但就個人來說,學校不能是什麼都教的,也要去自己學習以後必備的軟技能。

就目前情況,就好像高考算是中國高中教育的乙個雖然不夠很好,但已經是目前情況下最好的解決方案。華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嚴格自律,嚴格要求自己,去學習那些長遠的無顯性量化指標的「虛」的東西,以後成為乙個全面的複合型人才,社會頂尖人才。但華科能做到的是不讓學生荒廢這幾年,能夠學到東西,畢業後可以找到乙份不錯的工作。

而不至於畢業即失業那樣,或者找不到好工作。

綜上,學校制度是有問題,但也是乙個較為不錯的無奈選擇,個人認為學校可以適當減輕學業壓力,讓同學自己有更多的選擇但不至於懶惰四年,即給學生設定下限後讓學生更自由的發展。

10樓:

華科某工科16級學生,也算是華科王牌專業之一吧

首先說說我們學院的情況,加權成績一學期有能夠達到98+的,乙個年級90+加權的100人,華科的學風是肯定夠的,「學在華科」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的,普遍來說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很多。但是這也就帶來了乙個問題,那就是很多人的生活幾乎都是學習,很少能去開拓自己的愛好,跟個人有關,但是也跟學校大環境相關,學習壓力和競爭大了帶來的結果,我覺得大學生成績始終還是很重要的,不管是保研出國還是工作,而且你要真的想滑水,門門60保平安很容易,那樣就有更多的時間來培養你的其他能力了呢,孰輕孰重值得權衡。

華科這些年一直在進步,也在進行教育改革,就最近來說,我們學院新增設的榮譽學位學習和各種專業課的研討課對於我們提公升綜合能力有一定幫助,但是怎麼說呢,還在試點,目前處於摸索階段,很多東西都不成熟,但我覺得以後會發展好的。

此外題主說的教育的失敗品這個事情在每個學校都有,清華每年也有退學的學生,如果沒有資料支援不要去隨便黑母校。據我專業的情況來說,各大公司都是非常喜歡華科的畢業生的,而且華科對於本校學生讀研究生還是比較友好,輔導員對於要工作的學生也十分上心。

最後,華科這麼大乙個學校,典型的工科學校,更多的是強調了學習和研究,同時創新能力也很強,提供給學生的機會也很多,不是所有的資源都端到面前來,作為華科學生有自己很多優勢。

11樓:文朝埻

首先,這個問題可以拓寬一點,中中國人從小開始接受的應試教育模式是否失敗?

其次,我們再審視這樣的傳統觀念:高考後的大學和高考前的中小學完全不一樣,高考前的應試教育有明確的目標,是為了讓自己上個好大學,而大學就走向另乙個極端,即自由發展。

綜上,那麼我們會發現這個問題暗含了傳統觀念上對大學的錯誤期許,以及對應試教育的否定。

在上述兩個基本判斷的基礎上,再來看我遇到的問題(我不敢說我們學校的問題,畢竟我沒做過統計,萬一只是我學院的問題呢?)。第一,重考試不重教學,考試形式大於內容。

就我本科的經歷,給我們上課教授級別的導師較少;第二,考試想掛還真的很難,只要認真刷題保研還是可以的,很多題幾年都是一樣的,這樣就讓很多學生只把知識停留在課本上,甚至是考試題目上,可能這才是樓主想說的「應試教育問題」吧。

至於說我科學生很少有成功者,我認為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雷軍和張小龍誰更成功,這能說得清楚嗎?一定要當領導人才算成功嗎?

我們學校向來有「副多於正」的現象,但是我想能把二把手做好也是一種成功。嗯,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現在社會高低貴賤分得很簡單粗暴了吧,而且高貴的人不一定是真正做出了貢獻的人,這也很無奈。

)很多具體的困惑,比如視野狹隘,感覺學而無用,這些都是正常的。學校畢竟和社會有一定距離,如果想學而有用,那直接去社會啊,待在學校裡幹嘛?學校裡學的是基礎,而社會上是對基礎的應用,基礎的確沒用,學基礎的人會用基礎才是有用。

至於視野狹隘,這受限於地理位置,也受限於學校工科的文化吧。這的確需要慢慢改變,眼界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多上網看看其他高校乃至國外高校的教學資源,是能有一定好轉的。

總結一下,我認為我校當前從教育成果來看的確存在很多大家都能感覺到的問題,但還不至於上公升到應試教育這個層次,更談不上失敗品。我認為,主要是在學校裡摒棄等靠要的慣性思維,多一些主動,善於利用學校資源,敢於創新,善於轉換。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的環境怎麼樣?至少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瀉藥,我科啥都不用說,就是樹多!森林是式的大學,安靜舒適 環境優美,背靠喻家山,毗鄰東湖 交通便利,地鐵二號線相伴,去機場火車站特方便 緊鄰光谷,商業配套完善。如果你是女生,我科還是你值得去考的大學,因為那裡人人把你當公主待 如果你是男生,別去了,找個女友競爭壓力很大。華科有句話,如果你愛她送她去華...

華中科技大學算名校嗎?

夢醒心碎 先說結論,不算。俺們學校實際上全稱為關山口男子職業技術學院。經常停水停電,校園網爛的一批。這裡面的學生也十分木訥,除了學習就是泡圖書館。出路也不好,都是去給各個996廠子打工的。一到聚會,親戚一問在哪上學,說完華科,都是尷尬一笑,不錯啊,上了個好三本 抗擊疫情上個電視,央視都能給打成 華中...

如何看待華中科技大學封校?

嗨寶貝 就離譜,學生不是 人 學生想想自己索然成年,但是還在學校,導師,學校領導都是第一責任人,既然享受被學校 保護 該不是 人 的時候,你還想當 人 沐君琳 最近兩天發現食堂飯變難吃了。最喜歡的乙個視窗,東一石鍋飯,飯煮的跟粥差不多了,雖然我喜歡吃軟些的公尺飯,但無法接受石鍋粥 同樣這個視窗,小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