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普通北大人的命運與冒險 怎樣避免家庭和學校對人造成的長期傷害重演?

時間 2021-05-05 20:27:37

1樓:

最近才聽說這個事,特地找來看了。因為沒有經歷很難體會。可能是小時候的經歷造成的,你對剝雞蛋的事花了筆墨來進行描寫,並稱之為一次事件;還有桃花源事件,覺得父母不能對你進行保護。。。

真的只能感慨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還有就是成年後的美國那個人,你既然在心裡已經不認可她了,就不要理就好了。何須寫長文和父母報備。

2樓:

讓我驚詫的是,他父親是京城著名高校的教授,也是我們的校友,理應屬於思維開闊一些的知識分子,但現實好像並非如此。

50、60後也許是特殊的一群人?

3樓:

你不是聰明你就是肯努力。

你做不成的。

你沒戲。

你別鬧妖了,肯定不行。

你以為什麼都那麼簡單,我就說肯定得失敗。

你想的真美。。。。

以上是我媽對我說的最多的話。

我能想到唯一的辦法就是成功。

成功離開家,

成功實現自己的目標,

拿事實抽他們的臉!

4樓:

我同樣出生於父母雙方都控制慾且自我意識極強的家庭裡而且在我小時候父母離異雖然此後成長過程中我父母各自到角色並沒有缺失(我跟我媽住但我爸經常來看我 )

他們都很愛我給我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到現在我想要的東西他們都可以提供給我

我是真的迷茫而且並沒有找到出路

5樓:

我覺的很奇怪,多數答案答非所問,明明問的是「怎樣避免」,怎麼就沒人說說,多數是洩憤。以此觀之,問題似乎就無解了。再考慮到這個問題普遍存在,中西方都有,估計心理學也解決不了這個社會問題,只不過當下這個社會問題也只能由家庭來承擔而已,畢竟父母是可以直接指責的當事人,而汪洋的社會的你找不到乙個人拿來指責。

6樓:炸炸火

我們從來就沒有必要因為別人的好心而承受那個「別人」好心做壞事造成的不良後果,除非這能給你帶來更多的利益。

生活像戰爭一樣,奔忙勞碌之後,真正深刻的只有最開始的出發點,「過得更好」、「過得開心」、「更有錢」、「和喜歡的人結婚」。而那中間因為「愛」或者因為「控制欲」提出的要求、做出的建議其實都會被遺忘的吧。

所以我覺得,王猛爸媽是「好心」做了壞事(無論從客觀效果上還是王猛的主觀感受上),而王猛的做法其實也不夠高明。既然從父母那裡得不到類似於「理解」這樣的東西,那麼可以試著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類似「源於基因的愛」的東西。但他給我的感覺就是應激創傷,抗拒關於父母的一切(很大可能是源於心理創傷,其實也不怪他)。

自我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多重要啊。如果有考試,絕大部分父母都是不合格的,至少在中國是,雖然他們大部分心裡都想拿個好分數。

7樓:36.5度

我相信你的智商和敏感度,正是這些造就了現在的你。理解你的所感和所想,但是不能感同身受。此處,不憐憫,只是很欣賞,加油!

我相信,你就是那浴火的鳳凰,而且,最痛苦的時期已經過去了,重塑的自我即將到來。 對於未來你已經有清晰的印記了,深造,而親密關係,那麼優秀的你,那麼努力的你,值得百分百的信任和幸福

8樓:Myautotime

不要試圖改變父母,你努力一頓會發現這是徒勞,不管你有錢與否,你基本上都無法改變。

你只能躲開,離他們遠一點,減少見面次數和溝通頻率,每個月給錢盡到養老的義務。

另外,如果你覺得父母不行,那一定記好孩子千萬不要讓父母帶。

結婚就是分家,多關注小家,少理會他們。

生活方式,觀念差異,代溝永遠都無法消弭,當然,父母通情達理除外。

如果你覺得做父母,那就要反思自己的父母,避免他們的問題。

9樓:

【我面臨一道二選一的題:認為我過去經歷的那些事情叫愛,或者承認自己缺少愛。我選了後者,因為前者無法與我的認知調和。從那時開始,我用「情感的孤兒」來描述自己。】

在題主的所有經歷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對題主的處境感同身受。

但與題主不同的是,我還經歷了父母的偏心,一場外人一看就知道是偏心,可父母(或者說整個家族)都不覺得(至少在表面上)偏心的經歷,從年幼一直持續到現在。

在寫回答的時候,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匿名。我也不知道不匿名會有什麼危險,但匿名會讓我感覺到安全。即使是在匿名狀態下,也沒有勇氣把自己的經歷和盤托出,因為這會讓我感到不安,這個「不安」具體是什麼,我也不知道。。。

乙個生活在孤島上的人,渴望離開。

10樓:

我媽媽很好,善良,尊重我,疼愛我。

但她也會有錯。

她脾氣很急,而且倔強,永遠都不會向我承認自己錯了。小的時候總會有一些行為上的幼稚和錯誤,畢竟三觀還不成熟,只是個孩子啊。但我媽媽急脾氣一上來就會把我罵得很兇,從頭到腳一無是處。

我感覺自己真是糟糕透了。

小時候也有打過,就是那種跪著打。其實也就一兩下算不上多痛的,畢竟親生的,也不會留痕什麼的。但當時真的怕得要死,聽著我媽歇斯底里的怒吼我只知道哭得喘不上氣。

然後還要被說,哭什麼哭!

說來也和我媽的原生家庭有關。我外公脾氣很兇/儘管現在已經溫和/,年輕時候生活壓力很大,有五個孩子要養活。而我外公只是個小學老師,兼農民。

在我媽的記憶裡外公超級可怕,總是/棍棒教育/,據說可以從房間的一頭一腳把孩子踢到另一頭!!!

後來初中以後,我媽再也沒打過我。即使爭吵,青春期的我也不會只流淚了

頂撞,摔門,離家出走。

然後漸漸發現我媽就是乙個死傲嬌+玻璃心。

死也不承認自己錯了,卻偷偷做了你最愛吃的菜。

會為我一點點的關心開心良久,遭到嫌棄的時候用粗聲粗氣掩飾自己的受傷。

但小時候被罵慘的經歷還是刻在了骨子裡。

每到乙個新的環境,下意識的自卑。其實我應該可以算得上優秀。

總有人把自卑錯認為高冷,真是令人無奈。

有一天不知道因為什麼事和媽媽起了矛盾,我衝她喊,你知道我為什麼總是下意識的自卑嗎?!就是因為我小的時候你總是把我貶到塵土裡,一文不值!

我明明也有很多優點啊,為什麼,為什麼你就是看不到啊

說著,就是心酸莫名,眼淚刷地一下就直直地流下來。

然後我看見我媽的眼眶也紅了。你知道嗎,乙個永遠堅強倔強的人突然落淚,最令人心痛。

我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啊

只有一句話,但是我真的突然就無法抵擋了。我媽媽真的很愛我,我一直知道。

突然就原諒了,曾經一切的傷痛與委屈。

漸漸地我也不會下意識地自卑了。

一切害怕的東西真正去做其實也就那樣。

對了,我有乙個很寵我的爸爸,從小到大就沒兇過我。

用我媽的話說,就是溺愛

不過我還是喜歡溺愛(`)

畢竟小時後為什麼被打早就忘了,只記得被打時的痛。

11樓:萌丫

對於筆者的傾述,可能並沒能深刻體會。原因不是我沒能體會過,恰恰是承受太多。我認為筆者是幸運的,他考上了北大,得到了很多優秀同學的幫助,並最終脫離了心中的地獄。

而我,在高三一場抑鬱症後勉強考上一本,畢業後在父母的強烈要求下回到了家鄉。有的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不回去不就好了?!沒想過會發生什麼,畢竟一晚上沒聯絡上就報警的,應該不多吧。

12樓:

我的戾氣可能很重吧,我現在連把和父母之間的糾葛的事細細道來分析給大家的耐心都沒有。如圖,不好意思,我心胸狹窄,無法原諒。

13樓:

父母道歉了也沒有用的,傷害已經造成了。

還記得我和媽媽說一件很久以前讓我非常難過的一件事,我媽乾脆地承認錯誤並道歉,但是我心裡反倒堵得慌···傷害已經造成了,做什麼都沒用了。我是這樣的感覺。

父母道歉了又如何?原不原諒又如何?好像輕描淡寫道個歉就能掩蓋一切,然而不原諒對雙方都是折磨。這才是最痛苦的地方。

14樓:仝芯

寫給自己也寫給你:無論你能否走出來,無論你是否願意走出來,無論你是很快還是很慢走出來,都隨你。就慢悠悠做些喜歡的事和不後悔的決定。

15樓:可鯉

跑個題。對比百年前五四一代青年人的文章思想和做法,我們這代人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是都太low了?過去的知識青年在受到創傷後(不管是不是原生家庭給予的),會寫文章、會辦報刊、會倡議、會遊行、會起義、會想辦法引進救國救民的新主義新思想新方法,從個人問題出發去思考能醫治整個社會時代弊病的良藥。

而現在的青年只能顧影自憐,像堂吉訶德一樣把父母當作假想敵進行攻擊。是不是越活越「巨嬰」?可憐!

當然,這也可能是目前教育體制造成的。

16樓:

當秋岸寫到畢業旅行及其前夕家中那種焦慮到令人窒息的氣氛時,我想我能理解他。很多人可能難以理解他母親那種焦慮的狀態,我大概能明白,我的媽媽也時常在我離家或是成績下滑時出現這種焦慮到近乎瘋狂的表現。因為她把自己前半生未完成的心願,後半生的幸福全部押在了我的身上。

她從生下我起就再也沒有自我了,沒有任何的娛樂,沒有任何的愛好,她把自己全部的時間與精力用來看管我,約束我,陪伴我。我不是不感動,卻也被這樣密不透風的愛悶到喘不過氣。她的焦慮,大概就像乙個賭徒把所有的籌碼押在了這最後一局,已經沒有辦法冷靜的去看待輸贏了。

我覺得可能很多父母都會抱著這樣一種心態來養育孩子:我的這輩子有些遺憾,我得通過孩子來創造乙個沒有遺憾的人生。

之前看到有外中國人羨慕中國孩子的教育經費會始終由父母提供,進入社會時不需要揹負債務,但是凡事都是有代價的,我們揹負的遠不只是自己的人生。

【有感而發亂寫的,匿了】

17樓:李和鐵

秋岸奮筆疾書上萬字數落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不是以及家庭和學校致使他痛苦多年,最後不得不求助心理醫生,得出了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結論(也許有人會得出憂鬱症的結論),通俗地說是他得了心理疾病,所以我們應該認為他的痛苦是心理疾病的症狀,他痛苦的源頭在疾病,不在他的父母,他的痛恨物件是不是錯了?他的父母和學校是不是就被冤枉了?其實秋岸這樣責怪父母的情況大量存在,這是中國家庭的家長本位、望子成龍教育和社會的應試教育的悲劇。

18樓:中華禮文化

想不到這個事件還在刷屏。

我們拋開一切的情感因素和主觀臆想,客觀的來看的話,外在帶來的所謂傷害其實是無法避開的。每個人都逃不開家庭,就算是孤兒,也有乙個帶他來到世上的生父生母。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也需要從小接受教育,所以學校也是逃不開的。

就算是這個事件中的王猛最終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陰影,並且憑藉高超的技能達到與父母的大和諧,他也不能避免給他的子女帶來「傷痛」。

看清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所有在這個話題下歇斯底里的人認清現實,並且明明白白的知道目前當下選擇如何去做才是對自己有利的。是選擇繼續在意識中與父母對抗,裹足不前?還是選擇放下對父母的怨氣,接受這一切,然後積極自救?

同時這也能折射出現在中國的大部分人有多麼的抗拒現實。現實是什麼?現實是客觀規律的演化過程。

很多人的認知其實是扭曲的,他們妄想世界能夠以他的意志而發展。一旦客觀規律運轉的世界違揹他的意志了,就會陷入負面情緒中,拼命抗拒現實,不願意走出來。原地踏步,蹉跎歲月。

這取決於乙個人的自我意識的包容力,也就是是否能夠意識到除了他自己以外更大的世界。我們這一代接受的(家庭)教育傾向於打造自私的人,對孩子的各種要求無腦滿足,造就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如果乙個人能夠理解別人的苦難,能夠把眼界拔高,意識到時代和環境的不可抗拒性,那麼就不會把父母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看做是對自己有意的傷害,他也會在父母的苦難中吸取教訓,進行自我救贖。

我們都知道負面情緒是有害的,由負面情緒與情感糅合而來的負面情感更為有害。而人們卻放任自己的負面情感,將其當做自己受害者的身份認同,牢牢抓住,不肯放下。任由自己的內心和肉體遭受著折磨,卻不去思考一絲絲如何做出改變。

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如何避免?沒辦法避免,那怎麼辦?

既然避無可避,那只好面對咯。

所以我們要教給下一代的,是粉碎傷痛的利刃,是防禦傷痛的鎧甲。

我們不能教給下一代的,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原地踏步的品性。可惜,這正是我們擅長的。

所以說,一切還是要從我做起。

什麼時候,中華民族優良的「自強不息、永不屈服」品質消失了?

乙個普通的人 是怎麼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

我當年高考450分,那年文科二本線要525分,我念了乙個一般的大專,法律專業,但遇到了很好的一群帶我向進的人,我考了自考本科,拿了本科學歷,還有很重要的學士學位,畢業後考過了司法考試,因為有本科學士學位,還能考GWY,恩,現在是一線城市的GWY。如果當初遇見的是大家都是玩玩玩,那麼我可能是在某個工廠...

有乙個北大男朋友是怎樣的感受?

感覺就是 小孩的數理化不用媽媽頭疼了 他說以後媽媽教文科 藝術 答主從小主持各種區級活動,成績不拔尖,但琴棋書畫都有涉足 爸爸教剩下的 不僅省下一大筆培訓費 說不定還可以開補習班了 啊啊啊他真的好聰明啊 有難題,找他沒問題 他說你會遇到比我更帥的更富人更高的男生 但他不會有我聰明 更不會有我愛你 嗯...

人是怎樣逐漸變成乙個大人的?

一味黑時尤有骨 不用刻意吧。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承擔自己想要承擔的。在好好的做人和做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是大人啦。與年紀無關,與閱歷也無關。反而是希望,在變成大人的時候,不要忽略那個最初的孩童一般的自己。那是人生真的樂趣 真的性情 真的幸福的源頭吧。 Suzukaze 人是逐漸變成大人的嗎?我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