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哲學,一定要學習官哲?

時間 2021-05-11 13:59:30

1樓:樂觀的悲觀者

如果把「官哲」理解為從事有關哲學專業的學術訓練。

把「民哲」理解為知道哲學中許多結論,或者了解思想家的代表觀點,就直接去思考問題了。

那麼這個問題還是可以成立的。因為學習哲學專業,很怕自己會以某一種立場看待問題,以某種成見對待某個思想家的觀點。

為什麼哲學裡一定要有一門課程叫邏輯學呢?它最起碼的作用就是能夠讓人慎重的對待每乙個詞彙,而這可以說是哲學的基本了。羅爾斯裡《正義論》說,他的目的是為了闡明「人類的正義感究竟是什麼」。

我一直覺得,這句話用來定義哲學挺好的,哲學說白了就是準確,無歧義的表達出某些感覺嘛。當然這個表述並不嚴謹,但不妨礙我們通過它了解專業的哲學學術研究究竟在做什麼。

我以功利主義舉例吧,功利主義最一般的定義是「乙個行為是道德的,當且僅當它實現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句話前半段沒有什麼問題,後半段確是不清楚的。

我們並不明確什麼是「幸福」,也不明確「判斷幸福被實現的標準」,甚至不明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是不是道德上永遠正確的。

但是可以明確的是,這個定義並不違反我們的道德直覺。

那麼,如何處理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呢?可以看到,針對「幸福」,我們可以將它定義為物質上的滿足,這樣針對「判斷幸福被實現的標準」,也很方便,只要判斷物質條件的豐厚程度就可以了。到這裡,我們已經得到了邊沁的基本結論了。

這樣,我們似乎純粹靠理性推演和定義,說明了乙個直覺,如果這裡的理性推演是正確的,那麼這個直覺就一定是道德正確的,是可以時時刻刻被採納的。

A 人總是趨樂避苦的(這是一條歸納而來的真理)。

B 因為人總是趨樂避苦,所以獲得快樂,滿足慾望就是幸福。(由A推斷出來的結論)

C 既然獲得快樂就是幸福,那麼促進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就是道德的,是有益於人類的。

這樣,關於功利主義的直覺我們用道理把它描述清楚了。

現在進入下乙個問題,我們上述推理過程,有沒有未曾反思就直接拿來用的某些條件呢?如果有的話,那就說明這個推理是不合格的。因為我們的目的在於描述「一種直覺」,而描述的過程中卻用了另一種直覺,這等於同義反覆了。

我們可以發現,B和C都是模糊不清的。對於B,首先雖然人總是趨樂避苦,但人不一定就總是在追求慾望與快樂。因為人類似乎還存在著審慎(理解為深思熟慮吧)的選擇,比如乙個人可能為了更大的目的放棄當下的快樂。

其次,慾望的滿足也不一定就是幸福的,試想乙個人的大腦被插滿電極,泡在羊水缸裡,這些電極不斷的刺激大腦感受到慾望滿足,我們也能說它是幸福的嗎?(這裡我們就觸碰到了穆勒的功利主義了)

即使我承認了B,幸福就是慾望滿足,對於C,我也最多只能推理出「我應該時刻追求我的幸福」,而無法得到「我應該最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啊。(這裡涉及了西季威克的理論旨趣)。

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分析,推理。

舉這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呢?第一,對於每位思想家哲學思想的了解,只能是入門,更重要的是了解這個思想家發現了前人沒注意的什麼問題,以及他是怎麼發現的,又是怎麼論述的,他的論述有沒有我們上面提及的「未經反思的直覺」。

第二,既然哲學是為了描述直覺,那麼「描述」最重要的就是大家都在用意義完全一致的詞彙,否則聽者的理解就會產生偏差,所以雖然不至於說哲學就是邏輯學,但至少哲學是不能沒有邏輯學基礎的。

有了這兩條,就意味著官哲總是會顫顫巍巍的,小心翼翼的措辭,盡量不用那些容易模糊的詞語,更重要的是盡量不去自己下定義。因為自己下定義這個事實在太麻煩了,我們憑空下的定義,並不知道裡面隱藏了多少模糊的,未經反思的直覺。更穩妥的方式是接受那些已經被認可的定義。

雖然我知道它可能也不一定全對,但那麼多哲學家都用下來了,至少比我想的肯定會更安全一些,更難踩雷。

如同你說的,哲學就是對世界的思考,但如果有許多人已經思考過這個世界了,為什麼不首先去明確他們是如何思考的呢?萬一自己思考的與某人重合了,不是可以省去許多麻煩嗎?

就此,如果真的熱愛哲學,想說清楚這個世界。為什麼要拒絕那些哲學原著呢?那麼多人都認可了他們,真的就不值得拿來一讀嗎?

最後處理一下《蘇菲的世界》的問題,這個書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但對於哲學研究來說,這個書只提供了「結論」,而可悲的是,對於哲學,恰恰最終結論是最不重要的。(參考上面的功利主義例子,結論就兩個:功利原則符合我們的道德直覺或者功利原則是我們的一種幻覺,不可能再出現第三個結論了,這樣看來,知道結論有什麼用呢?

)換句話說,某個人的人生的結論就是最後一定會死,你覺得這個結論對於研究這個人有意義嗎?我相信你反思世界的努力一定是寶貴的,但是我更加虔誠的相信,通過細緻的學習,你的反思可以更有效率。這就是所謂官哲與所謂民哲吧。

2樓:

因為對於學院派來講他們的路線就是認同哲學需要系統的學習才是最好的,不然他們也不會去求學了。(先扣帽子)

你可以反問他們。(智者派附身)

如果孔子(蘇格拉底)穿越到現代,他沒學過之後的東西,你會想著和他們談論嗎。他們也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與他們的交流也有語言問題,他們必須學習過海德格爾,你才願意和他交流嗎。

先賢不也沒有師承,道與萬物,天人合一不也是莊子的調調麼,所以系統的學習哲學是否只是研究的哲學一種思路呢,或者就如同柏拉圖的通過書籍(藝術辯論)這種呈現的形象和實在至少隔了倆層。

講了這麼多,但是我個人支援學院派。

3樓:wendy

1. 那你覺得哲學是什麼?哲學就是辯證和批判的看世界嗎?

會不會我們自己覺得辯證和批判地看世界實際上就是胡思亂想呢?有沒有可能我們好不容易想出來的問題,早已被哲學家已更高明的方式提出來過。

2. 據說哲學在希臘文中是愛智慧型的意思,智慧型至少包涵了在學習中要採用有效的方法。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讀經典。

我不知道官哲和民哲具體在原文中是什麼含義,但是「民間思想」是不是哲學?哲學是否無處不有,每個人都能總結出來都可以稱之為哲學,哲學是否真的無談論門檻?這些問題目前也沒有準確答案。

只是如果學哲學可以不看哲學史,但是一定要看原著,要看經典。

千百年來,經典也就那麼多一點,可能學習了經典又會有不同的想法。

4樓:小火人

如果只是喜歡做乙個民間愛好者自然不必;但想要獲得主流認可,進入更深的領域,那自然要研究哲學發展至今的歷史,而這些傳承和淵源的記載和傳播那就應該是你所認為的官哲,哲學系必讀的原典。

5樓:

我不知道你想過這個問題沒有,

就是你有一天突然覺得,世界之所以是現在呈現的這個樣子,只是因為我們人身上有一種特殊的翻譯系統罷了,這種翻譯系統把世界翻譯成了這個樣子,換乙個生物,比如螞蟻,它的翻譯系統就不一樣,所以世界對它來說完全就是另乙個樣子。這種翻譯系統就是我們的大腦啊眼耳口鼻啊。

不同的哲學家都對這些翻譯系統進行了分析,並且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很顯然你也可以的,不過前提是你了解了他們是怎麼分析的,不然就等於重複造輪子。

6樓:凌曌

阿基公尺德之後再無民科,尼采之後再無民哲。

蘇菲的世界只是很通俗化的作品,看大師的作品還是先從註解開始讀吧,千萬別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7樓:燕sir

不一定。不過從我自己的理解看,任何乙個能健康活到古稀,家庭還算和諧的普通老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一套處事哲學。我一直認為能把自己家庭安排妥帖的男人就是在體質內也可以混的不錯。

8樓:關雲

第一:《西方哲學史》我個人認為對於哲學思考不太重要,不過關鍵在於當你去讀近代哲學家的專著時能否理解它們所講的問題和由來呢? 哲學史會使你有乙個大致的了解。

但是讀專著意味著去走一遍哲學家的思路。後者更重要。 專著特別注意用詞,用詞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思路。

要注意。

第二: 讀哲學切忌心浮氣躁,一定要在「萬籟俱寂」的情境下去循作者的思路。

9樓:「已登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且不論題主本人的哲學研究到了那種境界,難道聽一聽先輩們的人生經驗有什麼不好嗎?如果你真的對哲學感興趣,又為什麼對同屬哲學的所謂「官哲」如此牴觸呢?

10樓:小夕嘻嘻

官哲不是哲學家選擇的,是政治家選擇的。況且哲學本來就有很多流派,更別說哲學對你而言只是愛好。只學習其中一種又未嘗不可呢?

11樓:鎮海王威

讀哲學史並非意味著你必須在現有體系的框架下進行思考,很多情況下我們讀哲學史的目的只是為哲學思考尋求啟發

但如果你想研究哲學的話,你所發展的不僅僅是你本人的哲學,更是人類的哲學;因此,對於哲學研究者而言,了解人類現有的哲學體系(即你所說的「官哲」?)是必要的。如果你學哲學只是出於自己的求知慾,那麼理論上你可以不學習現有的體系而只要使你的哲學思考有益於你個人的發展即可,但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願意從哲學史中尋求一些啟發的。

12樓:涼風

我沒有讀過《蘇菲的世界》,但我覺得這應該是哲學普及讀物而不是什麼「民哲」。「民哲」,按我的理解就是在學術體系外自己發明一套狗屁理論的哲學家。題主的情況,我認為應該是屬於「業餘哲學愛好者」,無非是看一看通俗讀本,享受一下思考的樂趣。

這種我覺得倒無所謂,只要不自以為日天日地的話,業餘搞點愛好沒什麼不可以。

所以,題主的問題其實就應該是業餘和專業的問題,而非管哲和民哲的問題。哲學普及讀物也許有趣,但恐怕還遠沒有傳播哲學思想的全貌,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哲學,那毫無疑問是需要看一些專業書籍的。

比如下面這一本:

這是大學教材,可能略顯枯燥,但看教材是正確理解哲學思想所必須的一步。

至於要不要看哲學史上的著作,我覺得要看,但可以由近及遠,先看一看當代的東西,它們更容易理解。直接看康德,我覺得沒幾個人能看懂。舉例的話,《心、腦與科學》、《理性、真理與歷史》這些讀起來比較好懂,中文房間、缸中腦、孿生地球這些思想實驗也更容易引起興趣。

非要讀古典的話,柏拉圖的《理想國》、《會飲篇》之類的雖然不算好懂,但可讀性還不錯,可以試一試。

讀了類似這些的專業書籍之後,我相信你不會再以為所謂的「辯證和批判的思想看世界」就是學會哲學了。

13樓:

希望你現實一點

不要以為別的哲學家都是傻子

就算哲學是對世界的思考

你要是不懂加減乘除你還能思考什麼數學問題?

醒醒吧還編出什麼官哲

或者再退一步說

即使你自以為成了很厲害的民哲

你能在哪個期刊上發表文章?

你能被哪個大學接受成為老師?

或者你能做到其他任何算得上是「改變世界」、「經世濟民」的事情?

一件都不可以

沒有人會接受你

因為你壓根在自說自話,還說的磕磕巴巴很拙劣舉個例子

我們大家可能都有過和父親在一起的感動的經歷但是你要是寫出來能比得過朱自清的背影感動人麼?

會有人願意看麼?

為什麼朱自清的背影就能千古留名?

您倒是給我舉出乙個比朱自清寫得好的但是沒有名氣的啊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現在回頭還來得及

談戀愛是不是一定要官宣?

charon 不一定啊 兩個人在一起是這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如果他們想讓身邊的朋友都知道他們的關係,希望得到朋友的祝福,那麼完全可以官宣。如果兩個人只想簡單的在一起,不想被別人打擾,那麼也可以不官宣,順其自然。官不官宣其實都無所謂,只要是兩人都開心就好啦 TvT 起碼要知道他是不是在乎你吧,怎麼?要偷...

學生一定要學習嗎?

張某 不要退學不要退學!去上職高技校也沒事兒一定要公升大專!一定要!特別重要!現在還小厭學很正常我當初運氣好過了我們市最低線上了民辦高中學費非常貴!自己也沒有好好學大學又是高中划水4年上課乙個公辦大專!但是我心裡特別清楚!一定要上!逼著自己技校再去學,自己覺悟的那天還不晚!一定要堅持到大專時間會讓你...

學習英語一定要學習音標嗎?

綦珊珊 音標就是工具。就像你要去乙個地方,走路快還是騎自行車快?音標就是我們的自行車。國外小孩不學音標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有語言環境,幼兒園的孩子就已經有好幾千的詞彙量了,天天都在用自然不需要刻意背單詞 對於我們中國孩子來說,想要短期迅速把這門語言掌握住,音標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天津老王 不一定。因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