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定義和診斷疾病這個醫學的核心問題上,有沒有絕對客觀的答案

時間 2021-05-09 22:21:35

1樓:

多數生理指標在人群中呈現正態分佈,根據普查結果,可以確定出某個指標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情況。

簡單而言,除了影像學檢查之外,多數其他檢查實際上是在確認:就診之人目前的某些生理指標是否跟大多數人在同一範圍內(多數是採用能覆蓋95%或90%人口的範圍),超出這一範圍,則可以懷疑就診者在相應的方面有相應的病理因素存在。

以最最基本的血常規為例:血紅蛋白的正常值是這樣的男:120~160*g/L,女:

110~150*g/L,新生兒:170-200*g/L。如果就診者的結果低於這個值的下限,那麼就可以認為來者有貧血。

而只要不是急性失血,輕度貧血大多數人是不會有明顯感受的。

對於相當數量的疾病而言,實驗室檢查反映的敏感度和精度都遠高於就診者的自我感受。

以上是對於一般人群的話。

現在開始是對題主說的:我很好奇你作為乙個醫生應該是最清楚檢查的意義所在,為什麼會問出這種問題,你都不看書的嗎?

2樓:DOOM SLAYER

你的擔憂可以理解。

去過莆田系或者參與莆田系醫療行業專案的經營人士應該都知道,在這些醫院裡,你可以在乙個健康的患者身上檢查出任何你想要檢查出來的疾病。

所以,如果對檢查結果有異議,而且你感覺你的病情沒有醫生說的那麼嚴重,那你可以去其他公立三甲醫院做檢查再看看。

3樓:風氣百疾山藥蛋

泛泛而言沒意義,不同疾病不同診斷思路。

另乙個答案裡面說的那個,診斷從來不在病人手裡,這話比較偏見,對於客觀化了的疾病當然可以這麼說,但忽略了沒辦法客觀化的疾病,比如失眠,至少我現在見到的除了腦電圖以外,還是純靠症狀診斷的,而腦電圖也需要病人主觀配合,不存在絕對客觀的東西。當如果說糖尿病,就有各式各樣的方法客觀量化,他說的大體上是沒問題的。

我們追求客觀化疾病,但有些東西一時半會兒客觀不了也是事實。

題主的擔心在醫生角度看有點莫名其妙,因為所謂診斷的話語權在病人手裡本身不是一件好事,一些人會完全不重視,而一些人會過度重視,最後的結果都是個體壽命無可辯駁的減少。

對疾病和醫學特別感興趣,有種求知若渴的感覺,這是不是興趣?還是中二病?

潘帕斯商城 我支援你,從小我們就說要多鼓勵孩子,可他還是個學生,你鼓勵一下會怎樣,醫患關係如此緊張,小夥子一如既往初心不變難道不該讚揚一下? 不戒方丈 看了看題主的其他,其他回答。目測是高中女生,高幾不明,但是區別不大。感覺歸感覺,天賦歸天賦。熱情是非常好的,我們醫學行業也需要你這樣的熱血少年的加入...

中醫的定義到底是什麼?中醫是和現代醫學站在對立面的嗎?

中醫就是以中醫理論指導下分析 總結 實踐的醫學體系。之所以說用現代化的手段研究中藥就脫離中醫就是因為已經脫離了中醫理論體系,藥物的使用是由現代醫學理論來指導。就像同樣是楊樹皮,在蓋倫那邊就是羅馬醫,在李時珍這邊就是中醫,在拉齊那邊就是阿拉伯醫,因為在不同的醫學體系中解釋楊樹皮的理論是不同的。 落羽 ...

在北大醫學部和上交之間如何選擇?

yang 我今年的情況也一樣,江西2020屆190名,北醫基礎醫學,復交臨八,復交提前批交大電院大概率。能問問學長最後去哪了,感覺怎麼樣吶. 如果願意繼續讀研究生的話,去了北醫實在不愛醫學,還能改作健康醫療大資料和醫學人工智慧,前提是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來了交大後悔不想讀資訊專業,則幾乎沒有多少可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