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生上課聽不懂怎麼辦

時間 2021-05-09 18:49:41

1樓:溫太華

私以為:法學本科前3年是培養法治理想的,最後1年才是理論知識密集扎推。

前三年老師們在課堂上都是指點江山,神采飛揚,這是法學學科的獨特性決定的,法學本身是管制和社會治理的學科,能談的話題極多,上至憲法中權力組織架構,下至家庭鄰里瑣碎,無所不包。

學養深厚的老師,從乙個知識點出發,談著談著就揮灑開來。我最喜歡聽揮灑開來的那部分,包含著無盡的法治浪漫和悲情,因此我上大一的時候記住的知識點著實有限,可老師們隨意發揮的部分我倒是在以後時常念起。

老師們一揮灑,一堂課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就過去了,更不要提有的老師漫天揮灑,因此具體知識點是來不及講的。可考試還是考具體的知識點,所以每次考試前,還是得突擊背書備考。

本科最後1年是司法考試,我敢說大部分的法科生在參加完司法考試的那一周,是畢生法學知識的巔峰,可與參加完高考後的一周的知識儲備相比。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考試導向如此。

古代科舉考試,主考官的文風會決定天下士子的文風,所以古文運動要從科舉考試著手,其成效乃大。

司法考試也是如此,看似只是一場考試,可是命題的廣度和深度會決定法科生努力的範圍和方向。同時命題人在某些理論方面的偏好,實際上會前默默化影響到一批法律從業者的理論站隊。

我覺得法學本科教育,前3年跟著老師肆意遨遊即可,老師薦書,就找來讀;學校的考試,考前該背書就背書,畢竟為了績點和保研;最後一年司法考試是躲不過的坎兒,硬著頭皮也得過。

2樓:

法學導論是相對抽象的課程,學起來感覺無法應用於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法學導論之後,民法總論、刑法總論等課程很可能讓你豁然開朗,祝好。

3樓:52HZ

回顧我四年法學生活,我的感覺就是:上課先聽,有個大概的印象,然後慢慢去消化理解,用你理解的經驗去判斷,不要試著記住對錯,尤其是法學這種社會學科。

我分析一下題主聽不懂的原因

1.法學導論(法理學)(法學原理)

好多這門課的老師,可能已經不是按照法考或者法碩的內容去講一些教條的內容,可能參雜了西方法律思想史很多內容。這種情況聽不懂很正常很正常很正常!本體論和執行論的內容已經很抽象了,更何況是又參雜了一些法哲學的內容呢。

我的建議是,可以大大的讀書,多讀書,按照章老師的要求去讀吧。

十年老課 | 西方法律思想史 【章永樂講授】

後期你可能會選修到比如法社會學法理學西方法律思想史的課程。這個時候你再回頭看你的疑問你就清楚了!

2.因為大一大部分的實體法都是總論內容。總論的特點就是爐灶抽象不好理解。這些內容不如分論喜聞樂見,很多制度規定也少,案例也少。

其實大學的學習也要有一種不求甚解的感覺,想要做到高中那樣每個知識點都爛熟於心那是不太可能的。只要心中有大的學科知識體系就已經很棒了!

4樓:田法師

專門回答,先說結論:聽不懂就聽不懂吧,放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法學導論》這門課不大重要。

說正經的:之所以法學導論聽不懂,主要還是教材和講解方式的問題。

按照一般普通人的理解,法學導論要講的內容,最難也應該是拉德布魯赫式的《法學導論》,介紹一些法學原理,介紹一些部門法的基本邏輯之類的……但是這類教材有乙個問題:

介紹部門法的內容,基本就是套話,寫不深入,寫不明白。在國內,這部分概論的內容交給思修了,所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只不過講解的人變成了思修老師,對這部分又不熟悉,在他們看來,反正你法學院的「法律基礎」以後都要學,那主要講思修吧……

於是,所謂的「法學導論」,就變成了「法理學導論」。

法理學導論這裡的坑更多:比如,到底是「法理學還是」法哲學」,不同老師思路就不一樣,其實國外的教材講到這也不一樣。比如牛津通識讀本裡的《法哲學導論》,講的就是法律思想史的重要流派;拉德布魯赫、魏德士之類的《法理學》,大概就有點類似於我們看到的《法理學》的樣子,到了課堂上,講什麼都是法理學。

比如我前些年幫學弟學妹處理法理學考研的時候,用的就是7~8部電影……效果偏偏還不錯。

於是乎,雖然教材是固定的,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不同老師卻不一樣,加上研究方向,重點,思考邏輯都不一樣……得了,大家隨便講吧,講什麼都行。

所以我一直建議小朋友大一的時候,法理學的預習是價效比最低的,有這個功夫甚至不如去看思修的書。法學導論,或者法理學導論、法哲學導論……這些個東西不如去圖書館刷一些不那麼厚的入門書,效果更好。

5樓:

大一新生聽不懂法理學很正常,並不是你的學習方法有問題,而是因為你缺少部門法知識。好比給乙個連數字是啥都不知道的人講數理學,他會聽懂嗎?

可以通過死記硬背來改善。

6樓:

我的建議是直接去聽法考課,把所有部門法都聽一遍,占用的時間也不會很多。聽完了之後,再按照高讚的這幾個答主給你列的書單去看書。法考課算是給你用比較快的速度打下一些基礎,在這之後再去學一些比較有理論深度的東西,對於普通學生來說可能是乙個比較好的途徑。

7樓:奔跑的公考君

導論和法理這些,聽不懂比較正常,非常抽象。

剛開學,老師授課主要是講解一些基本概念,旨在讓同學了解法律原理,建立法律思維。不要擔心,這學期過去後學部門法就好了。

8樓:學無止境

一般來說吧大一大二學的是基礎知識,比如說我是學財管類的,發現大一大二我們整個院系都學的那些知識,既學的雜有多,找不著重點很正常,現在大三了才開始學本專業的專業知識。你可以下課跟老師多交流問問他怎麼才能學好這門課,如果你比較羞澀的話,就注重聽上課前10分鐘吧,老師一般會在下節課帶學生回憶上節課的重點,但是這個取決於老師的任課習慣。

9樓:諾崽子

任何專業剛開始有幾個人是聽得懂的,不都是在下面自己拼命努力看課外書,補B站課程來的嘛,多泡圖書館,上B站,慕課補一下會好很多

10樓:羅爾斯

我本科學法學的時候,一上課就想睡覺,聽課也跟聽天書一樣,只有老師舉生活中的例子時才感覺法律跟生活沾邊。最後還不是考上研究生了。所以不用擔心。

法律是根據有專業性的學科,剛剛接觸是這樣的。

首先,你需要接受自己什麼都不懂的現狀。你的不懂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你需要看大量的相關書籍。但是並不建議看教科書。

因為教科書太枯燥了,所以建議你先看下有趣的法律書,例如理想國,西窗法雨,比較簡單通俗易懂有趣。培養自己對法律的興趣和愛好。

其次,我認為法律的學習,主要是法律思維的培養。當你具備了法律思維後,自學法律輕而易舉。所以多讀書,多想幾個為什麼,鍛鍊自己的邏輯能力。

最後,學習法律還需要大量的記憶。不用問,考試時候,重點都要背!

11樓:努力考證的高某人

就法理導論這東西,聽不下去太正常就,我都能在課上睡著。不過以後學其他科目應該還是可以聽得懂的。需要一些邏輯思維。並且第一年接觸嘛,所謂萬事開頭難,加油就完了。

ps 如果想考研或者在大四拿到證,平常一定要多用功,不要天天跑著玩。

12樓:上將家航

首先宣告,我是文科生,法科生。

個人認為,文科的東西,尤其是知識性的內容,只要用心,認真記,努力聽,多去找些資料輔助理解一下,不會出現「不懂」的情況。但是,你要說,記不住,我覺得那是可能的。

13樓:啦啦啦啦

金可可老師說:「學民法,可往難處學,可往易處學。往易處學學時不亦快哉,用時彷徨無計;往難處學,學時白頭搔短,用時得心應手;此「學時易用時難,學時難用時易」的道理,其一也。」

還說:「初學者甫入高等學府,常習慣於「依賴式學習方法」,即知識之獲取,依賴於教師之講授。其心理上常有不切實際之期待,諸如期待教師講授知識點之全部,期待教師所講投者均明白易懂,此種期待之不切實際,在於無視課時之限制,在於背離初學者思維轉換過程之規律而超越教師之能力。

此類初學者,因依賴教師講授,易成「刷課狂人」,同一課程,同一教師或不同教師,各學期反覆聽,課課必到,以如此聽課為主要學習方法;其志可嘉,其心可憫,唯其行殊非可取。前已述及,學習之初級目標,在於培養自主探求現有知識之能力。聽課,實乃被動式學習,教師所授,固其自主研習之成果,唯就聽者而言,卻純系被動受之,非主動努力之所得;所授內容再精妙,聽者再用心,均難以轉化為其自主探求其他知識之能力。

而此種能力,唯在自主學習中,方能養成。」

所以課下自己鑽研一本教材,還可以結合網課資源,慢慢就通了。

14樓:橙皮

多讀一些基礎性的法學課外書籍,比如林達的看美國系列、劉星老師的西窗法雨都是很好的法學「掃盲」書籍,有了對嚴謹、思辨的法學學科的興趣才能聽進去課程,不要吝惜請教老師,他們的學術功底及多年的教學經驗,應該多少懂得學生共通的困惑。

15樓:西北海釣小魚的

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法者,天理人情也。我們認為苦澀難懂的法理,其實都有其背後的社會背景。推薦前期學習時可以多看看法考的書,裡面的內容通俗易懂。

16樓:時之砂

10.12第一次追更

法學導論全稱法理學導論(法學理論),是大一入門法學生普遍存在的乙個問題,剛開始因為你沒有完全接觸過法律的體系分類,所以會覺得很難很難理解,等你慢慢學了實體法,程式法以後就會覺得,哇原來實踐法比幹講理論有意思的多。正常現象,不要擔心害怕,可以看看我的專欄文章,有幾篇法學入門的推薦書籍和學習方法

聽不懂數學怎麼辦?

Amorodio 學數學如以水澆地,欲速則不透,且悠且緩,用力持之則可豁然貫通。學數學如以磚砌牆,地撼則不牢,且溫且復,簡而化之則可以退為進。虛者實之,實者虛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為不懂一,不習慣於生二,故不能生三,不能覆載萬物。 哇塞他會發光 是老師的跳躍性太大?老師說的太快?老師的語言...

大學生上課聽不進老師講課怎麼辦?

吃西瓜不吐西瓜籽 其實吧,有些老師講課差的話建議自習,老師很盡心盡力講課你還是聽不進去,歸根到底是你不知道讀書有多重要,所以 換個問題 例如 讀書有什麼用? 王老師 手機,50包郵幫你回本 看很多答案寫了上課不帶手機,其實治標不治本,難道不帶手機就可以認真聽講了?不帶手機,可以用筆在書上,稿紙上,筆...

藝術生文化課數學上課聽不懂怎麼辦?

很多藝術生一遇到數學就眼冒金星 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做什麼?雖然對我們藝術生來說,學習時間短,進度快,數學簡直就是天敵。非凡藝考文化課衝刺營的徐老師告訴你,數學中的前72分的基礎分,其實是不用靠天賦的,只要我們足夠努力,再輔以一定的學習方法,完全是可以拿下的。01 上課聽不懂怎麼辦?上一節數學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