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選擇。你願意讓孩子打CBA還是上北大?

時間 2021-05-08 21:14:26

1樓:醬油拌飯蔥花煎蛋

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引申為,以現在的人生閱歷,再回到高考結束那個夏天,你會選擇加盟CBA還是去念北大。

作為乙個被產品經理的需求虐到頭禿,被技術海洋看不到頭的技術棧淹沒的技術渣,本人將會果斷選擇以天才高中生的身份加盟CBA。

打出來了,名留青史

打不出來,人們每每提及那位天才少年都會深感惋惜。

所以,橫豎都不會默默無聞。

再退一步看,加盟CBA並不妨礙退役後的我繼續回歸北大懷抱。

這讓我想起剛上大一的我,乙隻老狗問我的乙個問題:如果電動車和女朋友二選一,你選啥?

我說,這也算問題?左右手都長繭了,肯定選女朋友啊!

老狗投來朽木不可雕的目光,幽幽道:有了電動車,你還愁沒有女朋友?

2樓:Cicely Wong

這題特別好答。

預設前提是他的能力既能進CBA也能進北大,對吧。

那就他想去哪兒去哪兒唄。

如果他猶豫,那北大吧,職業體育運動需要無比熱忱的摯愛,既然猶豫了,那就算了。

3樓:張大牛

如果有的選,那肯定是上北大。

有的選說明身體好,而且頭腦好。這樣上北大,將來的收益是一輩子的。身體好了工作狀態更好。打籃球就當是業餘愛好鍛鍊身體就行了。

職業比賽除非運氣好,否則幾年下來就傷病累累了。

4樓:小兔兔

沒有如果。這不是我的人生。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重要的是她更適合什麼?但是我可以回答,如果是我自己,我選上北大,因為我不喜歡運動。

5樓:Joe Wan

當然上北大。

好歹畢業之後想低調還是可以精緻利己悶聲發大財。

打cba,或踢足球,或幹各種流行的職業運動包括電競,幹得不好被罵死,幹得好。。。還是會被罵死。

北大也被罵,至多是學校整體被罵,自己猥瑣發育還是可以的。

咱不求上限太高,下限別太低,那天壓力太大自殺或抑鬱就不好了是吧,別當明星。

當然他得有資格。

6樓:zqy98

這倆事兒不衝突,王少傑北大研究生畢業去打CBA,第乙個賽季就成為球隊重要輪換,幫助上賽季墊底的北控打入本賽季八強。更何況兩種選擇乙個是職業,乙個是學歷,不是一碼事。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那麼毫無疑問是北大。在北大無論多麼普通,最後也有北大的畢業證。可是在CBA打不出來就要坐幾年的冷板凳,退役之後還有幾人認識?

兩種選擇論上限都是人人夢寐以求的,結局自然是人生巔峰。論下限無論再平庸北大文憑起碼在未來幾十年都是稀缺資本,而默默無聞的職業球員只能帶著一身傷病黯然退役。

7樓:愛殤

當然是上北大了…發展潛力比較大…當然不是說CBA不好,而是你能打CBA和能不能打好CBA那是兩個世界的事情,而你能上北大的話,維持正常學習不掉隊,你基本就是全國前萬分之一的精英了。當然能在CBA打好的可能性比上北大難得多,為了容錯性…能上北大就上北大,當然你要是體育特長生,帶著北大CUBA拿了冠軍,然後選秀進了CBA那就當我沒說哈哈哈哈哈。

8樓:么子媽

打CBA吧。我孩子還沒有那麼大,但是我想了想身邊上北大的朋友不少但是也都沒什麼特別的人生經驗,有的好朋友甚至是比較匱乏的。我可能更希望他擁有豐富多彩的人生。

9樓:貝塔未來星

不是「你願意「,而是」孩子願意「。

孩子自己願意,才會產生堅持做好一件事的自驅力。不然,即使家長認為做了對孩子好的決定,孩子即使接受了,也可能堅持不下來哦。

10樓:大力鼓手

就是說孩子本身能力能選擇麼?如果有的選的話:

1 如果進CBA球隊能打主力,主力輪換,替補球員,那麼就選擇CBA, CBA球隊的主力常規輪轉還是能拿比較可觀的薪水的,如果能打替補,那就還有機會衝擊主力,也能在一定範圍之內看到前途。

您能在電視上看到的CBA球員,都是能上場的,您看到的高新球員在乙個球隊裡也沒幾個,甚至在整個CBA聯盟裡也不多,而有特別多的球員拿乙個月拿3000-5000塊工資免費看比賽,看幾年以後退役,然後去打野球賺一點錢,打幾年吃幾年青春飯以後就社會分流了。

2 如果不能做到1的選項,那麼就選擇北大吧,起碼北大這種學校畢業會有非常大的機率進入名企(如果沒上研究生的話,實際上不念研究生的很少。),拿乙個還算不錯的薪水,以後的職業路線是能看的到的向上的,可以乾到50歲然後退休,起碼我周圍有幾個名校畢業的人,基本都是如此。

11樓:逐客

看情況吧

如果我的孩子身高1.9+,臂展1.95+,百公尺能進12秒,我會讓他打籃球,因為這天賦起碼70%能打到退役。

哪怕是他在十幾歲的時候表達過想從事職業籃球,我會帶他測骨齡如果有潛力1.85+我才會考慮把他往那方面專門培養。

如果他身高也就1.7+,運動能力也就比普通人強一點,而且運動熱情一般,那就算不上北大也會讓他從事其他行業,起碼安安穩穩大學畢業。

職業體育其實很殘酷,如果是當事人角度確實有愛有熱情什麼都夠了,無非就是每天刻苦訓練而已。但作為旁觀者(父母),考慮的更多是成功率,不到1.8打籃球能混的比較好確實太難,概率太小。

12樓:劉化搴

CBA球員,最低,混幾個賽季後去打野球、東南亞的低水平聯賽,也是年薪3、4十萬人民幣。

北大,北大多少畢業生去混鏈家!?北大多少畢業即失業的書呆子呢!

13樓:phaedrus

請允許我從另乙個角度來說。這不是父母願不願意,而是孩子如何選擇。人生最可怕的就是選擇,親手做出選擇,後果自己承擔,所以更多還是孩子自己的事。

他願意先完成學業再考慮cba,還是cba打出名堂再修學業,都行,只要他是清楚的為自己做出選擇就行。最後,提及個人偏向我想引用個例子,狼王加內特說過,他建議先上大學,因為那可能是你人生中非常棒的四年。

14樓:櫻木不哭

2023年全國高考人數1031w,北大本科招生近3000人,也就是說同一年出生的高中生,上北大的概率不足萬分之三;

那麼CBA一年會有多少同年齡的新人上一隊呢?這個資料不太好統計,個人拍腦袋算平均乙個隊伍每年新註冊球員5人吧,整個聯賽20支隊伍100個人左右差不多;

按照北大的入學率,那麼全國每一年以走職業籃球道路為目標的註冊球員、其他高水平社會球員(比如沒有註冊的高校籃球特長生)總人數應該在30w左右,注意這只是同一年生的年輕球員,不是所有的註冊球員、高水平球員。

目前國內註冊球員的資料查不到,但我覺得單一年齡段應該不會有這麼多人會以打職業為目標。

讀書上北大,可能比練球打CBA還難吧。

15樓:沒頭腦和不高興

這事不是願不願意的事情啊

再者說,如果我有孩子,他能在正確的時候做出相應的選擇,我一定支援他。

只是這兩件事沒辦法同時發生,最起碼在現行條件下很難。我想您可能會說王少傑,但是條哥年紀畢竟是有點大了,進了CBA其實是有點晚了的。

那想進CBA可能在初中左右就要被青年隊帶走,進行專業的訓練。表現好的進個國青國少,然後進CBA妥妥的。但這條路不可能上北大。

我希望,如果以後有孩子,我希望他能自己去選擇一條路,讓他不後悔,就足夠了。

要是我自己啊,我真的希望當年能去選擇打職業,那算是兒時的夢想了。

16樓:tangda

cba

17樓:你的頭髮亂了哦

要我說,最好兩個都嘗試!

王少傑也是北京大學畢業的,現在在北京控股打籃球,如果可以的話,我和你建議讓你的孩子去北京大學學習籃球,然後再通過CBA選秀去打CBA!

如果有來生,你願意做什麼

曉曉塵埃 人間是個好地方,但下輩子,我真的不想來了!縱然世間萬物美好,我下輩子也不願再來了。這輩子過的太心酸,無奈 好心疼自己,長大後的日子過的好苦 想要的不多,得到的卻太少,或許我原本就不該來。如果 如果還是不得不來,那就讓我做懸崖邊上一棵樹。遠離喧囂,遠離人群吵鬧,一半凌厲,一半隨風飄搖!有一點...

如果有來生你願意做植物嗎?

扮老虎的貓 來生我想做一顆樹,長在橋邊上。看來往的行人,在炎熱的夏季為他們提供一絲清涼。為小鳥提供遮擋。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安靜長大。 這麼多年來,一直是我腳下的流沙裹著我四處漂泊,它也不淹沒我,它只是時不時提醒我,你沒有別的選擇,否則你就被風吹走了。我就這麼渾渾噩噩地度過了我所有熱血的歲月,被裹...

如果有來生你還會願意見做你父母的孩子嗎?

起雲者 為什麼寫這個問題?難道是我爸媽對我不好之類才導致我這樣寫的嗎?為什麼突然寫這個問題,肯定自己有些話要說。自己從記事起到大學吧,一直覺得爸媽是偏心的,不用自己去想論證,問問我妹妹他現在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可能這就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講點例子吧,不然有人覺得我自己胡說。過年家裡賣菜需要人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