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如何同時備戰初會和cpa

時間 2021-05-08 04:42:05

1樓:孑尐

題主這個想法是可行的 (親身實踐過)

從知識體系上來說二者是相通的注會的會計稅法經濟法三個科目妥妥的涵蓋了初級的考試內容

從考試時間上來說注會是十月份考試初級是上半年考試題主可以現在開始學習會計稅法經濟法三科 (題主是零基礎這三科也比較好上手)

2樓:高頓CPA研究院

分享一下高頓學員的注會備考經驗,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黃同學就是在零基礎、加上在職的情況下,一年考過6科CPA,並且還不是剛好60分飄過的那種。

見到她之後,我相信了一種可能,那就是人在求知的慾望下,激發的潛力往往超過我們的想象。

12月14日是CPA出成績的日子,儘管已經過去了半個月的時間,她依然記得當時那種感覺,「重新整理的時候就已經心跳加速了,查成績的時候手一直在抖,不敢相信自己居然一次過了6科,看到成績以後激動到完全說不出話來」。

那種感覺,在很多人的記憶裡大概還留存在高考以後吧。

總分399.8,平均分66.63,黃同學用7個月的時間,收穫了乙份對她來講不多不少剛剛好的成績。

為了工作考CPA,不是最簡單的思路麼?

黃同學的本科學的是電子,碩士學的是金融,所以儘管她就讀的院校都是211,但在專業上並不會給她什麼實際的幫助,基本算是個零基礎考生。

其實一般來講,讀研期間考CPA是非常合適的選擇。雖然可能會同時面臨著實習和上課的雙重壓力,但是在校的時間畢竟會多一些,精力也會多一些,而且研究生期間就可以參加考試,也許畢業的時候就能考完全科。

但那個時候,她還沒有萌生出考CPA的想法。直到畢業後進入金融公司工作,做起了股權投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E,她才逐漸意識到CPA的重要性。

在她看來,CPA首先是一本囊括了非常全面的財務知識的財務證書,其次CPA的含金量也廣受認可,如果想在自己現在的職業道路上發展下去,CPA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能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幫助。

而一旦確定了這個想法,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它付諸實踐,即使別人覺得一年6科不可能,但是如果不去挑戰自己的話,就真的是永遠沒可能。

我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在職的CPA考生問,現在考CPA是不是太晚了,如果考出來還是只能做現在這個工作怎麼辦,還有人說,邊工作邊備考壓力太大,怕自己堅持不下去。

其實所有的這些,都是給自己的懈怠和放鬆找的藉口。工作中發現這本證書非常重要,然後就用盡全力去考出來,不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麼?

所謂患得患失,失去的無非是一時的娛樂和輕鬆,但得到的可能是對自己未來職業的一次兩次提公升。其實仔細想想,現在的自己什麼都沒有,有什麼好怕失去的。

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的

作為在職考生,黃同學同樣面臨著工作和備考之間的矛盾,時間和精力上的矛盾。但她說,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來幫你的。所以首先要做到自己心靈上的寧靜,只有抱著乙個單純的目標,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感覺才是簡單快樂的。

那個時候,她覺得人在那種狀態下,任何的娛樂活動都沒有什麼吸引力,一天不學習都會渾身難受,好像缺了點什麼。

4月份正式備考以後,她每天6點多就自動醒來,然後提前乙個半小時去公司附近的星巴克或者肯德基麥當勞學習,順便吃個早餐。周邊的嘈雜在她看來不是影響學習的那種喧鬧,而是陪她遠離學習的孤獨的一劑良藥。

時間走到9點鐘,上班之後她唯一的想法就是快點把工作做好,然後抽出時間來溫習課本或者是做題。而下班後更是雷打不動的「三小時學習」,從來不間斷。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整整7個月。

她說,「當你看到自己的行動成果在一步步向目標靠近的時候,就不需要怎麼用毅力去堅持了,而是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刻在自己的記憶裡。」

即使前期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痛苦和煎熬,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就好。她說,「如果你的面前有陰影,那是因為你的背後有Sunny」。

學習是一種習慣,我希望你也能有。

找到了每個科目的特定屬性,就是打通了備考的任督二脈

談到自己的學習方法,黃同學提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學習是自己的事,上完新課後一定要主動吸收,自我消化,聽懂了課不代表你就真的會做題」。

很多考生在備考的時候喜歡強調科目之間有哪些聯絡,結合起來複習有哪些好處,其實除此之外,還要清楚每個科目的特徵。找到了每個科目的特定屬性,對於快速進入備考狀態有很大的幫助,就像打通了備考的任督二脈,準確的直擊要害。

會計是6科中難度比較高的科目,也是黃同學花了大多數時間去複習的科目。吸收知識就是反覆記憶的過程,她用會計合報舉了個例子,每次上完課後,她都會把分錄自己重新寫一遍,然後找到寫錯或者遺漏的地方,重點放在思維上出現的誤區,然後拍照存下來反覆看。

審計的話,她覺得最關鍵的事情是理解,因為不理解的話看哪個選項都是正確答案。所以先對整體有乙個大的框架,然後利於真題的優勢去鞏固,客觀題中的每乙個選項都要當做知識點去分析,而不是只求選出正確答案,這個過程就是反覆理解,反覆加深記憶的過程。

財管的公式記憶是很難的,而記住這些公式的唯一方法就是做題,通過反覆的做題去讓這些公式變成腦海中自然存在的東西。即使第一次不會做,動手做上兩三次下來,再難的公式也能牢牢的刻在腦子裡。

稅法的特點是既有記憶,又有計算,所以和審計一樣需要理解性記憶,理解之後通過做題去鞏固。機考算稅還是比較難的,所以考生需要花時間在機考的訓練上,對後期考場上的心態穩定有很大的幫助。

提到經濟法,黃碩用了乙個詞叫「邏輯思考能力」,即經濟法需要死記硬背,但死記硬背並不是最好的方式,先進行邏輯整理,再進行記憶對經濟法的學習非常重要。

最後一科戰略,在黃同學看來難度是不大的,所以前期重點是建好框架,記住重點和難點,在考前一段時間做幾套題鞏固下,考場上發揮沒問題就可以了。

過程走對了,結果就是水到渠成

成績出來的時候,看到自己過了6科,黃同學還是有些意外的,但回頭想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她說,「如果真的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學習方法也沒有出錯,你不過誰過」?

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我們往往不是被別人打敗,而是被自己打敗,並且是敗在了起始點。

但如果你不在意別人說什麼,不在意過程中可能會吃哪些苦,一旦認定了一件事就努力去做,有很大的可能都會成功。

有句話說,過程走對了,結果就是水到渠成。考CPA也是一樣,付出的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越努力越幸運」不是說給只想幸運的人聽的,而是說給只想努力的人聽的。

3樓:武漢仁和會計

在報名註冊會計師考試的人群中,主要是這兩大類:一類是上班族,一類是學生黨。如果學習時間比較少的話,推薦報考2門考試科目;如果學習時間比較充足的話,建議報考3門考試科目。

一年過6科,難度比較大。計畫2-3年通過專業階段考試比較合理。

1、3年通過考試:

方案一:第一年,會計+稅法;第二年,審計+戰略;第三年:財管+經濟法。

方案二:第一年,會計+稅法+經濟法;第二年,審計+戰略;第三年,財管。

2、2年通過考試:

第一年,會計、審計和稅法;第二年,財管、戰略和經濟法。

4樓:秀財網管理會計師

朋友,真的,初快下次考試還有一年,先放開CPA吧,一年的時間我覺得你應該差不多能考出初快,一起備戰CPA的結果就是雙雙掛科。

書太厚了 會計零基礎 怎麼備戰CPA

噢噢 學習最重要的不是看書的厚度,而是把厚度給拆分掉,看你的備考時間,然後做具體的拆分,比如一天學習多少頁,學不完不吃飯睡覺,學完了給自己點獎勵。如果只打算用一天來備考確實挺厚的,也看不完。 鞏喆 必須聽課,會計可以聽張敬富的,能把課件刷完,題做了,通過的機率還是很大的。這跟有沒有會計基礎關係不太大...

零基礎如何備戰省考

勝算 省考複習按照這三步走,筆試考個140 不成問題。步驟一 看教材 首先教材一定要看。中公 華圖的教材都可以,基本上內容都差不多,知識點都能覆蓋完全,總的來說不管時間多麼緊張,教材都需要大概過一遍,同時一定要把例題吃透,不要讓自己出現知識點上的遺漏。步驟二 注重方法 其次要注重做題方法。高效的方法...

零基礎如何備考cpa

夢馬 其實有沒有基礎不是決定性因素,就算初級過了在CPA看來也是小白,只要能抽時間其實就差不多了,我看到考過的基本每天都在學習9 14個小時。這是一場耐力和堅持的考試。說科目很難,其實多聽幾遍也會慢慢理解,我也只過了一門經濟法,個人感覺財管對我來說挺難的,另外聽說審計也很難,通篇沒有人話,每個字都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