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都喜歡對孩子採取給一巴掌再給塊糖的教育模式吖?

時間 2021-05-07 21:46:39

1樓:然後

打孩子,孩子疼,父母也疼啊!唉,當父母打了孩子後,心裡一定很難受,很是自責 ,不知道打疼孩子沒,有時候,當父母打了孩子後,臉上可能沒有表情,但心裡肯定不好受,也許孩子現在還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情,終有一天,他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打還是要打,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長點記性,就知道以後不會犯這種錯誤了,當孩子改正過後,就給他一塊糖,作為獎勵,這樣孩子就能懂得以後要這樣做了。

所以,父母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2樓:知乎使用者

作為父母都不想給孩子一巴掌,給孩子一巴掌時,不一定是孩子犯錯,有時父母是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一時氣之下就打孩子,會覺得孩子犯錯其實都是父母拿自己的標準衡量孩子,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父母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行為,卻不清楚孩子內心的想法,每種行為背後都是有心裡需求的。這一巴掌後哪怕是給十顆糖也不能撫平孩子的內心的傷害。

3樓:貓小姐

我個人的性格是不允許這樣的

我不太喜歡這種教育方式

我婆婆打我侄子下手的時候下死手(蒼蠅拍打爛那種)過不了兩分鐘了又抱在身上膩膩歪歪,6歲的男孩子了,還要人餵飯!我天,我真沒見過,兇起來把孩子抽的要死,總是這樣反覆無常我都覺得好可怕

個人覺得孩子首先語言教育,屢教不改就要嚴厲一些了,可以告訴他再這樣就要懲罰了,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會意識到錯誤,改正需要時間,一上來就打他都習慣了,不支援,可以罰站,小體罰,說完罰完不要急著搭理他,讓他主動找你認錯來,再給好臉色,這樣他知道,這樣不對是錯的,才有效果。

4樓:蘋果果

現在對孩子也是這種方式,孩子做錯了嚴厲的告訴孩子哪兒錯了,過後抱抱孩子告訴孩子媽媽愛你。現在我家小寶貝吃嘛兒嘛香,給小朋友相處善良也懂得保護自己。心裡看起來健康的很,實踐告訴我,還蠻不錯的

5樓:戴老八

那你想怎麼教育?

一巴掌接著一巴掌?這叫虐待。

一塊糖再來一塊糖?這叫溺愛。

我就奇了怪了,上來就給家長下個定性,都喜歡?都喜歡給一巴掌再給糖倒是省心了,還能有熊孩子?

還有就是,基本上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慈愛之心人皆有之,盼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也是人之常情。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題主說的,給巴掌,給糖吃的情況。

6樓:萬化宮主

還喜歡一唱一和,乙個唱紅臉,乙個唱黑臉~這樣真的適合嗎?

我認為家長是被社會性影響了。

比如:家長在工作崗位上,如果做得不好,就會被降薪或者開除。但現實經常是小錯不斷,大錯不犯。

領導為了讓職員少犯錯誤,也就恩威並施。有時會先說你哪哪做得不好,當你承認你做得不好時,領導又會笑臉相迎,說你如果改一點小毛病,就有取得成功的,到時給你公升級加薪,自不在話下。

您細品,這不正是家長對孩子長用的手段之一嗎?家長有時這麼演:「孩子,你這次考得成績不理想,你怎麼稿的?

心思又跑到遊戲上去了吧?你要把玩遊戲的時間拿來學習,什麼前三名都不在話下?」然後非常憤怒的奪走孩子的手機,更有甚者毒打一頓。

然而沒兩天,家長又對孩子說:「孩子,爸爸打你,打得痛嗎?你知道爸爸更痛嗎,爸爸心痛,打得是你,傷得是父母!

」然後聲淚俱下痛講革命使,等孩子真心承認錯誤時,爸爸再抹抹眼淚,「來,孩子,咱們好好學,考進前三名,等到暑假,爸爸帶你去國外旅遊,或者帶你去吃你喜歡的東西,好嗎?」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7樓:91reading英語

如果家長控制不住情緒,錯誤的打了孩子,或者訓斥了孩子,過後,家長以承認自己錯誤的態度和孩子交流,對孩子成長不會有太大問題。

錯了就承認,不要再繼續新增更多的錯誤,是非常優秀的品質。非常難得的品質。

但是,如果在錯誤的打了孩子,訓斥了孩子之後,家長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給孩子糖,同時還說,爸爸媽媽這樣做,還不是都為了你好!

這就是莫名其妙了。

如果孩子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家長沒有忍住打了孩子,或者非常兇的訓斥了孩子,沒有必要愧疚,道歉,給孩子糖果。

8樓:北海道的花季

啊!正常不都是這樣的嘛!難道你喜歡只給巴掌的教育方式?還是家裡人都唱紅臉,大家一起批評教育你,沒有人哄你?

我覺得打一巴掌是給孩子乙個教訓,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次好改正,事後給個甜棗哄一下孩子是照顧到孩子的情緒安慰他,讓他知道父母不會因為他犯了錯誤就不愛他了。而乙個唱紅臉乙個唱白臉只是家長之間分工不同。

9樓:陌上花開

只是順應人的本性而已。

孩子做錯事讓人惱怒的時候,情緒的怪獸佔了上風。潛意識裡就是發怒恐嚇責罵,能馴服比自己弱小的一方,本能而已。可是情緒主導的時候,這股風來也快去也快。

等理性的大腦回來主導支配我們的時候,才發現剛才做的不對,給一顆糖,彌補填補一下愧疚的心。

至於乙個唱紅臉,乙個白臉,個人是不贊成的。現在的娃都猴精,父母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孩子最會找空子了,找台階下,拒絕一些不願意做的事。如果雙方同意,無空子可鑽,反而乖乖就範。

10樓:萬物說

對『都』這個字保留意見,或許說,「我身邊的家長喜歡對孩子採取給一巴掌再給塊糖的教育模式」更準確。

因從事教育行業的關係,能見到太多家長。別說一巴掌再給糖,就是一巴掌二巴掌三巴掌下去的家長,真不在少數。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身邊的家長沒有這麼一直巴掌下去?

是因為你的小夥伴比別人都聽話,只需一巴掌就明事?

還是家長比別人都心疼你們,捨不得多來幾下?

或者說家長比別人更有錢,有條件買糖來哄好你們?

我找到的答案是,因為家長自身的見識與格局。

他們不知道一巴掌就夠嚇住孩子,他們不知道給糖能短時間內左右孩子的選擇。其實,你身邊的家長也不知道,不用巴掌也能嚇住孩子,甚至都不用嚇,只需要吸引孩子注意力就夠。除了短期給好處,左右孩子的眼前選擇;還可以通過策略培養,逐漸架構孩子自己的世界觀,從而孩子擁有自己的思維模式與價值判斷這種長期選擇。

因個人侷限,雖沒見過,但仍相信還有孩子享受著更好的教育模式。不過我還是有信心,不給自己的孩子來上這麼一巴掌。

11樓:南城玉佛

理想的教育肯定是因人而異的。胡蘿蔔加大棒並不適合所有孩子(受教群體)。

有的孩子聰慧靈敏,但心地脆弱,雖說一點就通,但只能給糖,不能給打。

有的孩子堅韌不拔,但悟性不足,恩威並施可以讓他先做到,在以後的歲月裡慢慢自己再去領悟。

有的孩子天資絕越,但心性不羈,可以無師自通,但容易剛愎自用,走上歧途。故而只能給打,不能給糖。

如果教育非要拆分成獎勵與批評的話,大抵是這三類人是受用的。還有很多不同型別的孩子,也需要不通型別的教育。比如懲罰式的教育除了胡蘿蔔加大棒,還有熬鷹,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而正向教育有現在流行的蒙特梭利,正面管教等等。

這裡不一一而足。

胡蘿蔔加大棒是最入門的訓練方式,是最容易掌握的且立竿見影的。要想每個家長都懂得教育技巧,都是名師是不可能的,故而古人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父母不會教育,不要怨恨他們,他們應該盡力而為了。你可以自己學習,自己教育自己,時刻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12樓:蘇迪

因為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這樣,人總會認為用自己的邏輯去要求別人,我也一樣,我自己看事情都分為兩面性,要找到中間的乙個平衡點,所以我也希望別人能像我一樣看事情事情要找到他陰陽兩面,並找到它的平衡點,過之不及

13樓:陳風老師

那是家長情緒上來了,沒忍住,一巴掌就下去了!過了一會兒,又有些心疼,抱著孩子講道理:」其實媽媽(爸)也捨不得打你的,還不是為你好!

你要是聽話,誰會打你呀?一定要聽話,一定要懂事……」

明明是家長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有問題,最後還是把責任推給了孩子,連道歉的勇氣都沒有……

所以,沒有覺知、不願意成長的家長,一直處在「自以為是」的狀態而不自知……

14樓:莫道長生不可久

我吃過的鹽的比你吃過得公尺都好多,這話真的紅果果嘲諷人的智商。封建大家長的權威就是跟傻子一樣得折騰孩子,孩子能理解你在瞎扯淡什麼的。孩子需要穩定平和的環境來獲取對世界的認知,而不是嘰嘰喳喳蘿蔔加大棒的父母。

強行認為孩子和成年人一樣,蘿蔔加大棒真的和原始人沒啥區別。

為什麼很多家長對小孩子喜歡籃球都那麼強烈反對?

來哈哈 其實我跟問題的情況完全相反的,但是看到這個問題還是忍不住答一波。其實我從小父母支援我打球的,小學二年級那年踢足球,學校沒有操場,只能在水泥地上踢,每次摔倒疼得要命,小學六年級膝蓋就出問題了,再也沒碰過足球。三年級接觸了籃球,六年級生活沒有了足球,就瘋狂的迷戀上了籃球。但是無論做什麼運動父母都...

為什麼現在的家長都喜歡替孩子安排未來?

一葉之秋 有部分家長是怕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但是我想說,自己的路是自己選擇的,家長選擇的路成了家長的老路,然後家長給孩子做選擇是不是就相當於成就自己的路?一方面說不要走自己的老路,一方面又把孩子帶上走自己老路 幻星姐姐 現在的家長普遍缺乏界限感。我記得 嚮往的生活 裡,黃磊曾經對張杰說過 記得對娜娜好...

家長為什麼喜歡管孩子?

從某個角度來說 其實說管不如說是掌控,每個人都喜歡掌控感,不只是孩子,還包括工作和生活。這會讓人覺得安全和無所不能。只是孩子會更能滿足這種掌控感。你去掌控同事,同事不聽你的,你能怎麼樣?你去掌控生活,也只能掌控一下買哪個牌子的紙巾,你無法掌控每天跟你打交道的人是否對你笑臉相迎,是否給你添堵。可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