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喜歡用哭來解決問題,是家長的教育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時間 2021-05-07 08:38:59

1樓:愛笑的檸檬

我小外甥女四歲,相比起她的姐姐她特別喜歡撒嬌,稍微有一點不開心不順著她的意,或者你說她不好的話,她眼淚一下子就哭了,就趴在地上怎麼拉也拉不上來,家裡人一般的做法是:哄哄她叫她不用哭了,然後爺爺奶奶就會給她最喜歡的糖或者零食給她吃,這招很管用,她一下子就不會哭了。可是再等一會,她又會因為你說了一句她不好的話,又哭,然後家裡人又這麼哄她,反反覆覆。

一般情況下,如果你兇她的話,她就會哭的越大聲並且不吃飯。希望知乎的朋友們能給個建議,就是怎麼對待這種動不動就哭泣有點嬌氣的小孩,我是她的小姨。

2樓:豆豆媽媽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哭這種行為以及它的演變。

出生-6個月前

哭這種行為是寶寶一生下來就學會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剛生下來的寶寶,只能通過哭表達自己的各種不適:餓了、不舒服了等等,這樣爸爸媽媽就會過來幫助寶寶寶寶減輕TA的不適感。

在寶寶6個月之前,他們的哭基本都是表達生理上的不適。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在寶寶開始哭的時候就盡最大努力的去安撫他,不要擔心會把寶寶慣壞,我們怎麼寵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不會被慣壞的。

6個月-8個月

大約在6個月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出現有目的性的哭泣(比如,通過哭尋求關注)。出現這種行為,其實也是寶寶記憶、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的結果。通過6個月的積累——「每次不舒服,啼哭之後,媽媽總會過來安撫,這種不適也會得到緩解」,他們慢慢獲得這樣乙個經驗:

哭了,就會得到關注和安撫。因此,寶寶逐漸學會了把哭泣當做攻擊,出現了用哭泣吸引注意的行為。

其實在這個年齡段,孩子正是開始與媽媽建立依戀的階段,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哭泣,比較簡易的做法是,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可以讓寶寶盡情哭一會。但是如果寶寶哭個不停,我們還是要試著找出不適的原因,盡最大努力的安撫他。平時呢,爸爸媽媽也要盡量主動的跟寶寶一起玩,而不是等到他開始哭鬧了才陪他玩。

需要記住的是,我們每主動跟寶寶交流一次,就會減少一次寶寶通過哭泣尋求陪伴的機會。

8-12個月

這個階段非常重要,我們需要避免的是過度需求的出現。在第7個月末,大部分寶寶會因為希望得到撫慰而在白天經常哭,並逐漸養成習慣。這時孩子的哭鬧,開始呈現出過分需求的特性。

我們這個階段需要注意寶寶有目的啼哭的頻率。生活中,我們要密切關注寶寶的情況,了解他們的興趣,盡量安排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寶寶大部分時間是有事情做得的,避免過度無聊而哭泣的情況。

12個月之後

1歲之後的寶寶,口語在快速發展,這個階段我們需要跟慢慢的寶寶溝通正確表達需求和想法的方式--通過語言表達,而非情緒發洩。當孩子出現用哭來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表示共情理解(比如孩子想要玩具哭泣時,可以抱著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想要玩具,媽媽沒給你買你非常難過是嗎?

)當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之後,再跟孩子講道理。如果孩子孩子哭鬧我們要做的是,溫柔的安撫,但是堅持自己的原則。需要避免的是,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孩子經常出現通過哭鬧解決問題,表明孩子出現過度需求。這個情況,媽媽需要了解孩子有目的哭鬧的頻率和發生的原因(是不是因為無聊,或者是通過其他方式表達需求無效)。媽媽需要反思的是,平時跟孩子的溝通方式和相處方式--是否經常忽略孩子,日常生活中能否保持平靜的心態跟孩子溝通。

家長還需要跟孩子溝通正確表達需求的方式:通過語言表達,而非哭鬧。當孩子用哭鬧來解決問題時,我們需要做的首先是安撫孩子的情緒,等孩子平靜下再跟孩子溝通他內心的想法,引導他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然後跟孩子一起協商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次次嘗試之後,當孩子發覺,並不需要哭,只需要通過溝通就能解決問題時,用哭解決問題的這種行為也會慢慢減少。

3樓:曹彥

哭是一種表達方式,表示孩子有需要了。但是不同階段的苦需要不同的處理方式。2、3歲以前他不懂別的表達方式,尤其是1歲以前,這時候哭了就滿足他;1歲以後就要逐步的「講道理」,有些哭仍要滿足,但已經開始不能所有都由著他了。

3歲以後要講道理,像對大人一樣好好講。教育上,4、5歲以後家長更要自己有榜樣作用才行。

4樓:蜜蜜媽媽

這是他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啊,哭,代表他不高興,不滿意,等等負面的情緒。

但是孩子把哭當做了解決問題的手段,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了。

為什麼?

因為,他第一次要東西,家長沒給,那麼他哭他鬧,因為他不高興了,不滿意父母作出的決定,他一哭鬧,父母就妥協,就買了。長此以往,他就會覺得,只要自己哭,父母就會給我想要的,這樣哭當然就成為了孩子解決問題的手段。

所以,當孩子發生這種情況,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能在他哭的時候妥協,要告訴他哭沒用,要等他乖了,不哭了,那麼父母可以買給他,這樣他就會知道,哭鬧時沒用的,也就不會每次要東西就哭鬧不止。

5樓:餘梁

有時候還是要允許孩子哭一哭的。

我媽從小教育我的是哭沒有用,還浪費力氣,所以不要哭。我小時候是個很能聽懂話的孩子,自己思考了一下覺得我媽的話很有道理,邏輯很自洽。於是我從小基本不哭,有各種負面的情緒也是自己強行壓制,即使有時候實在是生理性流淚或者被刺激到了實在忍不住哭了,只哭一兩聲就會強行通過咬自己之類的強制壓抑。

連生氣了也只會很冷靜的和別人交涉。我其實是乙個非常喜怒不定的人,腦內小劇場非常豐富,兩個情緒間可以完全沒有過渡直接轉換,但是喜我能表達,怒我只能自己乙個人怒,而且是默默的無聲的怒。在我怒的時候除了手會抖得很厲害以外,別人完全看不出我情緒波動很大。

然後到了現在,我突然發現我完全不會表達負面情緒。所有人都覺得我脾氣很和善,算不上很軟,但是是個很友善的人,因為非常為別人著想,從來不會大發雷霆,最多冷臉沉默一陣。因為我不會正確的發脾氣,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悲傷,面對正常人會哭泣和崩潰的場合我只會面無表情,因為完全不知道應該做什麼。

6樓:曾安安

我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媽媽和鄰居家的阿姨一起打麻將,鄰居家的小孩想買玩具問媽媽要錢,哭了一會兒阿姨就給她了,我跟著學也哭著問媽媽要錢,哭了一會兒沒給,自己覺得沒意思就走開了,過一會兒不甘心又過來繼續哭,沒給,一下午來回折騰好幾次,媽媽只和我說了一句話,「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以後的日子再苦再累再有難處,我都知道哭完之後我還是得做自己的事情。

想哭就哭,是每乙個人的自由,情緒的發洩是因為你是你,而不是為了某人達到某種目的。

7樓:yoyothy

我覺得很簡單就是一哭就會有人過來關心他!所以哭是有用的!如果哭半天大人並沒有一擁而上!

而是不理他等哭完再講道理or其他!那這個小孩兒就會覺得自己哭並不能換來同情和幫助!於是下次再遇到困難他就不會哭了

8樓:

雖然現在還沒有孩子,可是我的腦子裡有一點對教育孩子的看法。唯一的原則「把孩子看成乙個不完全具有行為能力的大人「。他沒有能力的事情,我們不能強求。

但是思想是應該向對待大人一樣對待他,你覺得他是大人的思想,以後他就會按照大人的思想來思考,因為他每天受的教育都是父母給的。還有不要一驚一乍,平常看到老家的老人帶孩子,小孩摔倒了或者打架了,各種心疼各種傷心,小孩各種哇哇大哭,其實摔倒了怎樣,爬起來就是了,就這麼簡單,摔倒了回去處理一下傷口,這沒什麼的。

寫得有些凌亂,不過還是那句話」把孩子看成乙個不完全具有行為能力的大人"。

9樓:Knight

其實不需要那麼多心理學來支撐,我覺得是孩子的本能,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來說,最基本的需要是因為生理需要,孩子得不到勢必就會表達出來,但是小孩的表達能力並非發展完全,而哭則是最直接地表達方式,也是最本能的技能 (剛出肚子就要哇哇大哭),再結合現在的經濟條件迅速發展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對於孩子的呵護,完全就是掌上明珠,就造成了孩子沒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會哭就會鬧,哭了鬧了家長就會滿足孩子,在這樣的條件下,無限反覆,就強化了孩子的行為,導致家長教育的惡性迴圈。

要怪只能怪,這個社會發展太快,人的思想還不能完全跟上時代的步伐,經濟的富裕,反而是造成教育失敗的最大的原因。

10樓:燕小喜

如果確定孩子是用哭來要挾家長,那麼一定是在以前的經歷中,孩子曾經因為哭鬧得到了大人的妥協。

如果不確定,那就參考其他人答案確定了再說

11樓:錢貳佰

以前非常討厭小孩子哭一哭就覺得心煩還有孩子喜歡大叫撕心裂肺的那種。

有次坐火車是那種硬座站著的人也超級多車上到處都是孩子叫實在心煩就跟老媽說:他們好吵 。老媽笑笑硬座環境大家都知道又悶又擠還有各種味道 。

我忍不住了跟媽說 :下次別做這個行嘛又悶我覺得不舒服 。

然後我媽就說:你看你不舒服你會用語言表達告訴我你不舒服但是小孩子不會說這種話他們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只有哭和叫。

後來我就不心煩孩子哭鬧了

12樓:

和女人找事吵架一樣,想引起你的注意,證明你在乎她。

你可以在正確的時候滿足他的要求,如果一次也不滿足他。長大了他會認為你不愛他

13樓:Blue

從演化論角度分析給你

小孩子為什麼半夜會起床哭,他並不是餓了,是為了讓父母忙碌,沒時間沒精力再去給他養育乙個弟弟妹妹,他要霸佔父母的愛

等他長大了,懂事後才會懂的分享,感恩,才會明白什麼叫做善良什麼叫做不該做的事情

因為他還不夠成熟,經歷的還不夠多,在同齡小孩子中,同樣一件事情,如果別的小孩子沒哭,而你家小孩子哭了,就說明經歷的不夠多,太溺愛了他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來解決事情,而別人家的小孩子經歷過,成熟些,就會明白,哭,是沒有用的!

14樓:搖滾死兔子

孩子哭是用來交流的。

就跟你跟人打招呼和罵街是一樣的。

哭這事兒沒有褒貶的含義。

除非孩子都18歲了還在一直哭否則一般不會是家長教育出了問題。

15樓:陳小邪

在小孩還沒學會說話的時候,哭其實是小孩和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通過哭可以引起養育者的注意,並解決需求,比如餓的時候就哭。其實這也是我們早年的一種解決需求的最主要方式!而到了小孩長大了,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很多途徑解決問題,但是遇到一些自己無能為力的問題時候,他會尋求潛意識中最原始的方式——哭。

而且重點是,許多家長對於小孩哭是很緊張的,小孩子一哭,馬上就幫他解決問題,一哭,就滿足他的不被允許的需求,很多情況是這樣的,比如小孩子想買一些什麼東西,家長不給,小孩通過各種方式,自己的需求還是沒有滿足,小孩就會哭,而通常大人一見小孩哭,就會答應他們的需求,這樣來來往往,會讓他們覺得哭是乙個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後當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喜歡用哭來解決問題。所以尤其是在一些教養方面的問題,涉及到一些原則性問題的時候,家長不要對小孩哭太容易心軟,他哭幾次覺得解決不了問題,那他以後就不怎麼哭了,,而是找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11歲的孩子只會用哭來解決問題怎麼辦?

八月錦書回 我很想知道題主說的交流是哪一種的交流 小孩子無論多小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更何況十一歲已經不算太小了,這個時候的交流就不應該只是一種單方面的灌輸,而是建立在兩個平等身份的基礎上去溝通,就像平時對待朋友一樣,溫柔的拉拉他的手問問他最近怎麼啦,是不是不開心這樣的,你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他...

看書時遇到問題,是應該先解決問題還是應該記下問題繼續看書?

Almasy 我覺得還是應該按照書的種類和內容來看的,如果你是讀虛構類的作品,我覺得問題應該影響都不大,可以先記下來,最後閱讀完了再解決問題,因為閱讀這一類書還是挺強調閱讀的連貫性的,如果是非虛構類的,並且這個問題可能影響到後續的閱讀,那麼就應該先解決問題。 看書要完整地看,批判地看,有時你有疑問,...

為什麼有的小孩子喜歡使用暴力解決問題?

劉頓 暴力解決問題,就像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現在已經不是處在原始社會,孩子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除了暴力以外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通過不斷的讓孩子思考,問題的多種解決途徑,來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有多種解決的辦法的時候,也就不再希望應用與叢林法則來解決社會問題。重點讓孩子思考,遇到...